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黄土高原北部的石峁古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峁居民利用谷物发芽和酒曲等方法,酿造出以黍、小麦、水稻、百合、芡实、野豌豆等为原料的多种酒类,其酿造方法和原料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这一现象反映出()A.原始农业的多地起源 B.生产领域的专业分工C.区域文化的传播交流 D.酿酒技术的发展成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其酿造方法和原料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可知,石峁遗址中酒的原料和发酵方式与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而前者时代略晚于后者,表明这一酿洒技术曾北传至黄土高原北部,体现了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交往,C项正确;材料与农业起源、生产分工无关,排除AB项;新石器时代酿酒技术并未发展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民族矛盾不断加深 B.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可知,战国时期,在民族间不断交往的过程中,“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说明华夏认同感逐步增强,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融加强,并不是民族矛盾加深,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形成是在秦朝,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不是强调兼并战争十分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3.景龙二年(708年),节愍太子初立,韦皇后因其非己所生,便让唐中宗下诏收回给太子的赏赐,让其与藩王一样每年定量领取物品。门下省给事中卢则认为太子身为储君,按传统制度其用度与君主一致,一应物品所需,可从库藏中广为支取,无须同于藩王,并以此封驳了诏令。该事件反映出当时()A.门下省处于决策中枢的地位 B.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C.国家治理严格遵循传统制度 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中宗虽然下诏收回给节愍太子的赏赐,但卢则粲以太子为储君,其用度应与君主一致,可从库藏中广为支取等理由封驳了该诏书,这反映出当时皇权受到一定的制度制约,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规定,门下省掌审议职权,而非决策,排除A项;此时处于封建专制时代,尚未建立民主制度,与史实相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在制度约束下皇帝被迫遵循传统,且唐朝违制现象较为普遍,与史实相悖,排除C项。故选D项。4.据《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记述南朝刘宋一代的《宋书》对江南对的描述则是:“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种变化反映出()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北方经济落后南方 D.政治中心转至江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体现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主要是因为北方社会环境动乱,北民南迁,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B项;魏晋时期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排除C项;当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政治重心并未转至江南,排除D项。故选A项。5.辽朝立国初期,契丹贵族迁徙掳掠来的汉人、渤海人在西北草原上建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冶矿业生产。这一举措()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C.推动了先进生产方式传播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西北草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冶矿业生产”可知,此举有助于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技术在西北地区的传播,C项正确;辽朝未能统一中国,只是一个民族政权的存在,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因俗而治”,排除B项;“消除”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D项。故选C项。6.元朝鉴于宋、金钱币短缺的不足,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诸路通行,税赋并听收受”“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各人皆乐用此币”。由此可见,元朝纸币的发行()A.缩小了南北经济差异 B.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C.推动了经济贸易发展 D.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发行纸币后,人们接受纸币,用于交换和缴纳赋税,纸币促进了各地经贸往来,C项正确;元朝纸币的发行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差异,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元朝纸币的发行推动了经济贸易发展,未体现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元朝纸币的发行推动了经济贸易发展,未体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排除D项。故选C项。7.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了郑和船队“海外代购”的金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金锭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A.是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 B.推动明代海禁政策走向终结C.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D.是明代区域文明互动的产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该金锭使用了郑和从西洋带回的黄金铸成,是明代与西洋诸国交往的实物证据,是区域文明互动的产物,D项正确;郑和的远航,属于朝贡贸易,并非东西方跨大洋贸易,排除A项;明代海禁政策主要针对民间海上贸易活动,与朝贡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海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明清时期某种农作物传入中国并不断传播的路线示意图。下列对该作物的传入与传播,解释合理的是()A.带动了中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B.导致了人口向江浙地区集中C.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D.引发了国家赋役制度的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图中物种传入的路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的传播路线大概有三条,第一条是阿拉伯地区的商人从西亚经陆上丝路的通道,将农作物传入到中国的西北地区,然后,又经陕西、甘肃传入中国的其他地方;第二条路线是从欧洲,经西亚,再至南亚,从今天的印度与缅甸传入中国的云南地区,然后再传入内地;最后一条路线是西亚商人们经印度洋,至东南亚,经菲律宾传入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后,然后再传入内地。从传播路径上来看的话,西南地区也是甘薯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到了明万历年间,甘薯从今天的印度经缅甸传入中国的滇西地区。甘薯在中国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明代甘薯主要在闽粤地区种植,17世纪以后开始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18世纪推至黄河沿线。所以材料物种应是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玉米或甘薯,这些高产作物,由于其适宜性强,推动了山区、沙地的开发,从而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项正确。该物种是中外贸易影响的结果,但由于并非是对外贸易商品,不能带动中外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玉米和甘薯促进了山区的开发,从而导致了人口向山区的流动,而不是向种植稻米、人口众多的江浙地区集中,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改革与高产作物的传入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阳明心学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空疏已达极点,针对学风空疏,明末清初学者起而提倡“实学”。这反映了当时()A.市民文学兴起 B.思辨哲学没落 C.儒学地位动摇 D.经世思潮产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依据材料信息“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可知当时士林学风出现读书少,谈话没有根据,空疏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兴起“实学”,产生了经世思潮,即强调内圣外王、追求经邦治国,重视躬行实践,D项正确;市民文学兴起在宋朝,排除A项;实学仍在儒学思想范畴内,没有动摇儒学地位,也不属于思辨哲学的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10.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广东虎门之战后,省城各官家眷,先行逃避,人心惶惶。御史骆秉章奏曰:“城乡内外民铺户十迁八九,内地匪徒肆行劫掠,难民有被抢去财货者,有掳去妇女勒赎者,伤心惨目,不可言状。各处会匪乘机扰害,或千人,或数百人,白昼抢劫村庄。”这能够说明()A.政府职责缺位加剧了战乱 B.英法联军引发社会危机C.政府腐败造成了内忧外患 D.阶级矛盾导致民族危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进攻广州虎门,广东地方政府官员纷纷逃离,引发的匪患,给民众带来更大的危害,这能够说明政府职责缺位加剧了战乱,A项正确;材料中虎门之战是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而非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腐败与内忧外患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民族危机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并非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1.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A.不认可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 B.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C.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D.圈地运动完成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4年(中国)。由材料“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体现了个体家庭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农民“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说明中国农民耕地的效率更高,这源于中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技术,说明马嘎尔尼使团对中国传统农业技术认可,排除A项;1804年,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时期,西方列强尚未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没有发生西方进行商品倾销的情况,排除B项;英国农民虽然生产效率不如中国,但“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说明英国土地进行了市场化经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圈地运动影响,但是完成英国经济近代化的是工业革命而非圈地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A.近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变迁 B.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演变C.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变革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男耕女织是古代中国主要生产模式,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继昌隆缫丝厂是1873年在广东南海创办的一家机器丝工厂,由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述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等军工企业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排除A项;洋务运动中创办了新式学堂,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思想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为近代美国报刊上的一幅漫画,题目叫《门户开放》。漫画反映出()A.美国领导八国联军侵华 B.列强反对美国独占中国C.美国试图美化对华侵略 D.中国民族危机有效缓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其侵华利益,C项正确;领导八国联军侵华的是德国,而不是美国,排除A项;列强反对美国独占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而非缓解,排除D项。故选C项。14.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刘辉殴打流产,朝廷官员对如何处置驸马产生了不同意见。以尚书省为首的官员主张按父系伦理关系,以父杀子判处四至五年徒刑;以胡太后为首的门下省官员主张按谋大逆论处死刑。最终皇帝采取了门下省意见判处死刑。这一案件反映了()A.男尊女卑观念被打破 B.法律儒家化进程曲折C.皇权受门阀士族限制 D.门下省司法职能增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魏在处理公主遭附马殴打事件时,没有用夫妻家庭伦理,用的是国家君臣秩序,强调了公主身份,反映了法律儒家化进程曲折,B项正确;据所学,南北朝时期男尊女卑观念远未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与门阀士族的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门下省的职能为审核而非司法,排除D项。故选B项。15.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此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公元780年(中国)。据材料“此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可以看出两税法的实施,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农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进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状况,排除C项;两税法的实施,并没有抑制土地兼并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16.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其中一部分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也形成了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当地土著文化,具有独特方言、独特文化民俗的客家文化。这说明()A.东南沿海形成单一的汉族文化B人口迁徙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C.民族融合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化D.经济重心南移引发了北民南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至宋元后(中国)。据材料,客家文化是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后,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这体现了人口迁徙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不同地域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B项正确;“单一”的表述与材料不符,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文化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不是强调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提升,排除C项;据材料中的“中国古代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涉及到了战乱、饥荒,没有提到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逐渐被破坏,直至被完全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历程○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在广州等五处通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正式将协定关税的内容载入条款。○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提出由外国人组成上海关税管理委员会,上海海关的关税管理权被英、美、法侵夺。○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接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中国的海关管辖大权全部落入外国侵略者之手。○1865年,总税务司署在北京成立,统辖全国海关。外国列强不仅控制了海关的税务部门,有支配中国海关关税分配的权利,且控制了港务部门,还控制海关管理人员的教育,甚至还控制了中国的邮政,干涉中国的内政。除此之外,外国列强还规定税款收入必须存入汇丰、德华和道胜三个外国银行,清政府不得随便动用。——摘编自周春英主编《中国财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表现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影响。【答案】(1)表现:海关税则制定权;海关税务行政管理权;关税税款支配权;关税税款保管权。特点:与西方侵华战争相连;英国主导;逐步丧失;涉及面广。(2)影响:严重侵犯中国的国家主权;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国家财政经济;侵犯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加速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海关的近代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问是特点类的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表现:根据“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得出海关税则制定权;根据“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提出由外国人组成上海关税管理委员会,上海海关的关税管理权被英、美、法侵夺。”得出海关税务行政管理权;根据“有支配中国海关关税分配的权利”得出关税税款支配权;根据“除此之外,外国列强还规定税款收入必须存入汇丰、德华和道胜三个外国银行,清政府不得随便动用。”得出关税税款保管权。特点:根据“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逐渐被破坏,直至被完全剥夺。”可得出与西方侵华战争相连;根据材料中所涉及到英国的内容,可得出主要是英国主导;从材料中中国关税主权丧失的过程可得出是逐步丧失;根据“甚至还控制了中国的邮政,干涉中国的内政。除此之外,外国列强还规定税款收入必须存入汇丰、德华和道胜三个外国银行,清政府不得随便动用。”可得出关税所涉及的内容广。【小问2详解】本问是影响类的题目。时空是近代中国。影响:根据“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逐渐被破坏,直至被完全剥夺。”得出严重侵犯中国的国家主权;结合所学,从民族工业发展受阻、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国家财政经济的角度概括;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侵犯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加速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海关的近代化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是极其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的,"婚姻必由于谱系"的现象反映了门阀制度对婚姻的深刻影响,此风绵延一直到唐朝。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共家世,谓之榜下捉婚";"近岁,密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实际上,很多新科进士出身寒门、门第无足称道,且生活贫困,但由于他们未来前途远大,所以成为达官和富室择婿的对象。同时高官显贵选择富商作为婚嫁对象的现象日益普遍,有些士大夫为了贪图资财,娶有钱财的寡妇为妻,民间甚至发展到"以财论婚"的地步。——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材料三唐宋两朝姐夫烈女对照表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倍数隋唐3263229611两宋3191521222744.49——整理自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北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运用材料二研究唐宋时期妇女地位,你会给出何种结论?请核查予以说明。【答案】(1)变化:由重门阀出身到重科举及第;财富逐渐成为婚姻重要因素原因:唐宋科举制度发展(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庶族地主力量增长(或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逐利思想抬头,重本抑未思想有所松动等。(2)示例:

观点:唐至宋,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削弱,社会地位下降。(或宋代女性受到的礼教束缚加强,贞节观念更加浓厚,妇女地位下降。说明:唐代经济繁荣,兼容并包,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到了宋代,随着儒学的复兴,社会更加重视传统礼教,强调纲常伦理,不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更压抑了女性的婚姻自由,妇女的贞节观念因此逐渐增强,守寡的节妇烈女倍增。(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考生可以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也可以就史料的价值,论证的逻辑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是极其讲究门当户对”“榜下捉婿”可归纳出由重门阀出身到重科举及第;根据材料“同时高官显贵选择富商作为婚嫁对象的现象日益普遍”可归纳出财富逐渐成为婚姻的重要因素;原因:结合上述分析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