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一、什么是无形文化遗产有形遗产/物质文化遗产1972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陆续确立了700余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正方形:人类创造圆圈:大自然圆形:全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传统民间文化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建议。

传统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它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形式的联络和信息。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业品和文化场所。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如扎巴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活动

(2)表演艺术;如昆曲(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如韩国端午祭(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中国剪纸。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

简单理解花样剪纸湖北大鼓木雕和石雕二胡生态环境形式与空间

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秦腔辩证地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陈旧落后的东西”还是“先进的东西”?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辩证地考察

辫子、缠脚、风水迷信等龙灯、踩高跷、皮影戏等二、为什么要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历史传承价值丧失文化多样性的严重威胁,如1970年代全世界还通用8000多种语言,现在仅存6000多种科学认识价值风水文化民族传统历法

审美艺术价值

口头文学民间文学表演艺术社会习俗服饰织染社会和谐价值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音寨(布依族)经济开发价值

旅游开发

确认民族身份☆“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形式是证明其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构成了人类精神的财富例子1:中韩的端午节之争起因:2005年韩国抢先申报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失败!耻辱!糊涂!认同!分享!骄傲!中国的端午节端午节的故事湖北的端午节

上世纪50年代,武汉市广邀楚学专家,多方筹款,在东湖建成近10个纪念屈原的景点,使得东湖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屈原纪念中心。“行吟阁”取自《楚辞·渔父》:“行吟泽畔”。展示屈原流放汉口的历程郭沫若题名像高3.6米叶剑英1979年4月题词道:“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行吟阁

离骚碑

◆体量绝,高14.8米,底宽17米,高于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泰山唐玄宗手书《纪泰山铭》碑1.5米,宽于其3米;◆文辞绝,上刻《离骚》全文,2490字,是我国古典史上最辉煌的长篇巨作;◆书法绝,临摹毛泽东魏体手书的《离骚》全文。建于1992年7月江陵端午祭

端午节传入韩国已有上千年历史,其“端午文化”,特别是江陵端午祭,已经加入了当地山川气息和人文追求。神服神鼓神刀神剑神杖铜镜神杆神旗神箭神偶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源流关系差别意见的差异例2川剧变脸川剧变脸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曾叮嘱过,变脸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泄露。

1987年,文化部正式发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

1994年,会变9张脸,马来西亚演出时一名电缆商开出了100万马币(时约325万元币)彭登怀1987年夏的日本东京2002年的日本东京王道正扩散到海外的争论彭登怀:认为:海外学习“变脸”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大可不必紧张”。蓝光临:川剧表演艺术家认为,“变脸”应得到保护李平(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长、上海市戏曲学会副会长)认为:“变脸”这门艺术不应该扩散到海外。陈智林: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认为是借变脸炒作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你们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三、无形文化遗产的级别五级体系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1、世界级2001年5月第一批:19项2003年11月第二批:28项2005年11月第三批:43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古琴昆曲2、国家级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圆形:循环,永不消失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空间性鱼纹:隐含“文”字,又鱼生于水,寓意中国无形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第一批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31项民间音乐72项民间舞蹈41项传统戏剧92项曲艺46项杂技与竞技17项民间美术51项传统手工技艺89项传统医药9项民俗70项太极拳(河北永年杨氏太极拳、河南焦作陈氏太极拳)少林功夫(河南登封)东北二人转

陕西秦腔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武强木版年画皮影戏木偶戏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川江号子捏糖人手工技艺入选名录能否查找

你自己比较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被收录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四、中国的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赏析

中新社巴黎四月十六日电来自中国的歌声、乐曲、舞姿征服了巴黎见多识广的各国外交官和文化菁英。十六日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的总部会堂,中国无形文化遗产艺术节以一台精彩的演出开幕。 在目前全世界共九十项人类口头和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中,中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名列其中。此次艺术节,这四张“王牌”全部以最强的阵容亮相。 此外,演出还将部分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代表作,包括侗族大歌、泉州提线木偶、泉州南音、彝族海菜腔民歌等。 规模为一千八百人。★中国古代戏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而600多岁高寿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可谓古中之古,被称为“百戏之祖”。★贵族的艺术。它本是士大夫阶层的艺术,曲词典雅、清丽婉转,深受文人学士的欣赏,也常常出入官府、宫廷。★大众的艺术。昆曲可以在贵族的私人戏台上供少数人玩赏,也可以走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雅俗共赏。★昆曲的剧本,都是文学精品。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生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空灵的古琴,悠扬的竹笛,时而高昂激时而声若游丝......昆剧的“婉丽妩媚、一咏三叹”和演奏音乐的文武场是分不开的。★谱曲“依字行腔”,音乐旋律与字音的四声阴阳相配合,如明珠走盘,晶莹圆转,充分体现汉字吐字发音的优美和音乐的浑然天成。★身段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肢体艺术,姿态细腻、优雅、从容,同时且歌且舞,与现代舞蹈的热烈奔放相比,自有一番气象。★服装高雅华丽,论色彩、论工艺、论精美,都远非现代时装所能比。★内敛之美★即兴之美★修身养性

昆曲和古典诗词、书画、园林艺术等气韵相通,生动体现了华夏美学精神。昆曲,宛如一方温婉琥珀凝结着流年记忆。昆曲,更像一株淡雅幽兰容涵着芳馨情采。试着走进昆曲的世界,你将生动地触及古典戏曲的细腻含蓄、清逸淡远,你或许会被传奇故事、曼妙歌舞、深情远致所打动,焕发出更多的诗意和灵感。非物质文化的类型:【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俗】【民间音乐】【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舞蹈】【杂技与竞技】【传统医药】

美术、工艺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是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每两年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状况第一批代表作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角色有:生旦净末丑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古琴艺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广陵散湖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作之一黄梅挑花

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在全国众多的挑花绣品中,黄梅挑花被当地人称为:彩挑。黄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GA)机布,又叫大DAI)布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动物如:鲤鱼穿莲、恩鸽蟠桃、鹭鸶穿莲等;戏曲人物有:四郎探母、穆桂英下寨、桃园结义等;植物有:莲、兰、菊、桃等。主要的品种有被面、床单、门沿、方巾、围腰、衣裤、鞋垫、枕头等。其中方巾尤为出色。

1938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参加波兰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获奖章。1959年、1980年两度被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窗帘、台布、沙发巾的饰物。黄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冈市黄梅挑花、红安的绣活(鞋垫)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武穴的章水泉竹艺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亮相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2、昆曲欣赏

司马相如

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字长卿。今四川成都人。

《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1传承性

所谓传承性,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由遗产的本质所决定的。人类遗产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前代遗留因被后代认为具有价值而享用或传承的财富,所以传承性是人类所有遗产的共同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不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上具有一定的共性,表现在:第一,两者都具有可传性,即都被人类的集体、群体或个体认为具有文化价值而愿意传承。第二,两者的传承都是以物质作为载体进行的。第三,两者的传承都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遗产的稳定性。1.1传承方式的无形性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传承,都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实现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具体的“人化自然物”、“人工创造物”的形态呈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通过“人”来呈现和传承。但二者传承方式仍然是有区别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物”,既是其存在呈现和传承的载体,又是传承的终极方式,因而是有形的、具体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物”即“人”,则仅仅是它的得以呈现和传承的载体,传承方式是通过人的精神交流进行的,如口述语言、身体语言、观念、心理积淀等,因而是抽象的、无形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特殊遗产,它特殊本质规定性决定了它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传承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2传承方法的多元性

物质文化遗产是静态遗留物,是人类过去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记忆载体,人类要记住和传承这些文化记忆的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护它的载体不被破坏。因此,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往往只能被动地采取“博物馆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记忆了人类过去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又不断叠加着新的文化记忆,是被人类不断传递的活态遗留。所以,人类要传承这些过去的和不断更新的文化记忆,博物馆法只是其最保守的一种方法,它的传承方法应该而且必须是具体而多元的。1.3传承过程的专门性

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具体的“物”,人类对“物”的传承主要是有效、完整地管理和保护它,以保证人类能够世代对它的享用。尽管管理和保护这些“物”的人往往需要经过培训来掌握一些专门知识和技能,但这些知识和技能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不具有必然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主要通过“人”来实现的,承担这种传承责任的“人”必须掌握了专门知识、观念、技能,而这种知识、观念、技能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然的联系。1.4传承结果的变异性

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集体、群体或个人所遗留而被后代集体、群体或个人认为具有文化价值而不断传承的物质财富,这类遗产的传承,往往以遗产原态(除了自然和人为灾祸之外)进行,传承者不能也不会对遗产本身形态随意改变。尽管人类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理解上,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状态。所以人们在传承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往往采取保护性的“博物馆方案”,即尽量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使遗产得以原样保存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遗产,这类遗产尽管也要依附于物质而存在、传播、传承,但这类遗产的传承却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变化性,在稳定基础上变化,在变化中保持稳定。

首先是变化、发展和存续;

其次是由变化发展到变异;

最后是变化、消失。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具有传承性,而且在可传性、载体性、稳定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共性,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方式、方法、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则具有无形性、多元性、专门性和变异性特点,这些特点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的具体体现。

2社会性

所谓社会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特有遗产,它的生成、存在和传承都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和群体认同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2.1人类实践的过程性

从文化遗产的生成和传承过程来看,不同文化遗产与人类实践结合的方式是不相同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特定实践活动的一种结果,其生成和传承往往具有事后性,如长城遗产就就是人类修建、修缮等实践结束后得以生成、存在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不同,它的生成和传承直接表现在人类具体实践过程中,如表演艺术通过表演实践得以存在和传承;节日、仪式通过节日和仪式实践得以存在和传承。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性具有过程性特点,是人类实践过程的体现。2.2人类实践的价值性

从文化遗产的生成和传承动力来看,不同文化遗产体现的实践价值特性是有所不同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和传承体现了不同实践主体的价值诉求,生成实践主体诉求的主要是“物”本身的现实价值,传承主体诉求的则主要是“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和传承动力,虽然也由不同的实践主体价值诉求来体现,但因为生成主体和传承主体所诉求的文化遗产都贯穿在相同或相似的实践过程中,故他们的价值诉求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性具有价值连贯性特点,是人类实践价值的具体体现。2.3人类实践的多元性

从文化遗产的生成和传承形态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人类实践来生成和传承的,而人类实践是多元的,有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实践等,其中每一种实践都可以生成和传承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具体表现为人类实践的多元性。

2.4人类实践的综合性

从文化遗产的构成内容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实践的综合性。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体。神话传说往往与祭仪、典礼、说唱相结合,民族史诗往往与说唱、歌舞相结合,舞蹈从未与音乐、装扮、器乐等分离过,戏剧更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的综合体。至于节日、民俗庆典、仪式等就更莫能外。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可概括为三种形态:a.形式综合(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综合);b.功能综合(多功能、多效应的综合);c.参与者的综合(群体参与、分年龄段参与、分性别参与及不分男女老幼的共同参与;分角色、分扮演、分工、分职责的参与等)。

2.5人类实践的集体性

从文化遗产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者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实践活动一样,是一种体现集体观念的集体行为反映。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多数是多个人共同完成的,是集体创作。其次,一种遗产展示,本身就需要多人共同完成。最后,个人、个性化的创造,也只有加入到集体传承和集体形态中,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在表象的深层,则构筑了一道“集体无意识”的风景。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具有社会性特点,但其社会性总是和人类实践相关联,具体表现为人类实践的过程性、价值性和多元性,所以,从人类实践角度去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理解其社会性的一把钥匙。3无形性

所谓无形性,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是以一种变动的、抽象的和依赖于人的观念、精神存在。3.1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不同,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与其他物质不同,就在于它的文化性。文化性决定了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性,物质性则决定了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形性。3.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抽象的文化思维,它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且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如知识、技能、表演技艺、信仰、习俗、仪式等,所以从本质意义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一方面它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是有形可感的物质;另一方面它不像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具有稳定性。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上就具有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特点,不是通过物本身而是通过人的活动来进行。3.3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的无形性并不排斥其在存在和传承时的有形性。比如,剪纸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但它的表现和传承却是通过工艺品和艺人等具体物、人或人的活动进行的,而这些物、人和人的活动却又是具体、有形的。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特征的概括。但我们在理解这个特点时,既要注意到它与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性的区别,同时又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的无形性与在表现和传承时的有形性的区别,不能把它简单化、绝对化。4多元性

所谓多元性,主要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而言的,讲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同的形态,就是同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形态也不尽相同。4.1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形态。4.2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与信仰、宗教崇拜相关联。4.3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相应地就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不同国家、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多元性和活力,使人类文化能够因源源不断地获得营养而发展。5活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性,说明它是一种“活态”文化。这种“活态”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口头传说和表述及其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以及传统工艺技能等遗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的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通过人的活动传达给受众(或物体)。这一点与物质文化遗产明显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基本上是通过人的活动展现出来,直接传达给受众(或物体)。这些是物质文化遗产所不具有的。

5.1如果我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这一特性出发,对其文化内涵进行观察,它所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多样性等,与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其时空定格、物质化的固定形态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多样性等在形态上完全不同。进而言之,对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文化内涵的研究,是从“物”见“文”;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研究,是从“传承人的传承活动”见“文”。在保护实践中,两者质的不同,也是应该把握和区别的一个重要问题。5.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还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创新,这种变异、创新的内在动力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决定,是内在、必然的,是以不同传承者、享用者参与与创造,展示出他们超个体智慧、能力的创造性;外在原因则是当中这种文化遗产进入异时、异域、异族时,不变异、创新就无法传承和流传,是融入需要而必须的变异、创新。

总之,“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然形态,也是其生命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性之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现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及其根源1.1危机1.1.1.消亡现象严重

(1)样式急剧减少(2)传承难以为继青海的马头琴及其伴奏(3)技艺濒临灭绝老北京毛猴北京毛猴又名“中国蝉蜕”,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源自清代道光年间。是取蝉蜕的头做“毛猴”的头,取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儿即辛夷做“猴”身,用蝉蜕的爪子做毛猴的四肢。通过毛猴的各种肢体语言模拟人的动作和生活场景,反映市井生活。1.1.2保护严重缺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对这种遗产各方面的确认、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主要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和振兴)我国的现状非物质文化的收集、分类、坚定、整理工作尚属起步阶段。1.2根源1.2.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冲击,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挑战,民众的兴趣发生一定的转移,从而到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减。1.2.2赎回意识滞后政府的倡导不够,人民的文化自觉不强。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缺乏关心与体贴,致使一些传统技艺濒临灭绝;对文化的保护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使其遭到不适当的开发,任意改变传统艺术的内涵以迎合时尚,严重扭曲、损害遗产的本来意蕴,加剧了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毁灭。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2.1促进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人类的文明(即文化生态)的平衡依赖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正如地球需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保持生态平衡一样,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也依赖于多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最总要的内容之一。2.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科学创新之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科学之源的文化,是民族之根的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母体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跟”,是发展民族文化之魂,是当代文化、克希尔进一步发展的创新之源。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统的三重内涵:它是文化的反映和文化的创造;它反映了文化内容和文化期待;它满足了文化需求。2.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延续的重要内容大传统赋予民族的是精神和思想,是“父亲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小传统赋予民族的则是情感和血肉,是“母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智,它激活了民族主体文化,并与之一道构成了民族传统。

概念:

大传统——主流文化

小传统——民族民间文化2.4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构成部分传统文化不仅是精神理念、思想、理论的表达,同时也反映在传统节庆、民俗习惯、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因此,文化产业在形式上吸纳西方经验的同时,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向国人和世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并取得世界人民的喜好和认同。文化不仅是可以创造经济利益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背后,潜藏着得文化理念、精神内涵,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进而改变人的行为。2.5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经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民族自尊心的一种重要体现。当世界确认中国和平崛起的时候,我们的文化自信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