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十一)古代诗歌鉴赏统
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
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照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
玉花嬲: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
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3.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
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
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
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0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
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
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
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
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
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
句的精妙之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
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
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
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
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
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
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
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
元,,“短李二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
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
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
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
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
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
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
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濠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
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
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
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竦。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
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
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
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
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
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
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
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
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
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
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
突出诗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
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
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1).首句“回万里”,写出了长江的曲折悠长;第二句"九
龙盘”,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长江分为九支之后盘踞于大地的气势;
第三句“横溃”“豁”,描写生动形象,强有力地表现了长江的磅礴之
势;第四句“飞”,写江水激流从巍峨高山飞奔而下,浩瀚博大。
2.)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注释④。善于钓大鱼的任公子,现在也
只能放下钓竿的原因,原诗的七、八两句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明
君垂拱而治,江水安流,天下太平。虽为歌颂盛世,其实更表达了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诗意】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脉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大地。
江水四溢,纵横半个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而治,江水安流,天下太平。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了。
2.答案:1).第一小问:曹霸所画玉花照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
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小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
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
的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
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肥东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所塑造的形象的能力。第一问是鉴
赏玉花腮的形象,内容集中在结尾两句,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反衬的手
法来塑造马的形象,抓住描写中运用的这两种修辞手法即可分析出玉
花骗马的特点。第二问是鉴赏曹霸的形象,内容集中在第六、七两句,
“惨淡经营”指画前构思,“斯须……出”写其作画之快速利落,一气
呵成。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从“画工”和
“玉花骋”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二句从一般画工的角度反衬,第四句从
玉花驶'的神韵角度来正衬既然是对曹霸高超画技的铺垫,那么自应在
前四句中寻求答案,尤其要抓住其中的描写语言。
3.答案:1).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
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
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
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
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
将至。
2).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
杨,志在千里”的豪情;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
慨。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
明观点;第二问说明理由,也就是分析诗歌炼字之妙。鉴赏诗歌炼字技
巧,应按从形式(修辞等手法)到内容(表面意思),再到表达的情感的
顺序做出赏析。若选“弱”“昏”好,先分析“臂弱”“眼昏”写出了
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
锋陷阵;再分析表达的情感一一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
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若认为“健”“明”好,先分析“臂健”
“眼明”写出了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
冲锋陷阵,为国驱驰;再分析表达的情感一一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
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D。题干是“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情感,本题是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
4.答案:1).BE;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
力。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诗歌的
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E
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
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回
答问题可以从诗歌描写的内容和使用的手法入手分析。这句诗可以拆
分为“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
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作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
是动中见静的方法。
5.答案:D.BD;
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
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
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
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
恭的君子风度”错,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虚处世的角度分
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
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结合诗句的字面意
思,然后紧扣语言特点或思想感情对人物性格作具体的分析。云海相
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
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首联这两句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
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作者以此为子由壮行,其中
包含着对二人人生境遇的理解,不因一时的分离而悲伤,因为再远的
距离也阻隔不了兄弟之间的亲情,表现了作者豁达、超逸的性格。综
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6.答案:D.CD;
2).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
就的自得;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
嘲。
解析:l.)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
白居易并无此意。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
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说明作者还是想得到当世的认可的。
2).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
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歌首
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
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
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时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
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悟态
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
重用的无奈和自嘲。
【诗歌鉴赏】
元和十年,作者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讽喻诗针硬时弊,触
怒了权贵,从而遭谗被贬江州。这段时期,作者极为苦闷,专门对自己
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做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他痛苦,愤激,但
对自己的追求并不后悔。此诗既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
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首两句,作者举出
自己的代表作,表现自己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成功实践。三、四
句表现出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是作者对自
己命运遭际的车骚话,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作者更以故作骄
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7.答案:1).B;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
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
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男儿屈穷”
中的“穷”并非指“贫穷”,而是指遭遇困难和坎坷。
2).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如“寒风又变为春
柳”意为寒风已去,东风徐来,枯柳变绿。其次,根据诗句意思描绘
具体画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 2024年高纯人造硅灰石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育行业中的个性化宣传册设计策略
- 二零二五年度大连离婚协议书定制与调解服务合同4篇
- 技术培训保密用工合同
- 2025年新世纪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牛津上海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上教版选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垃圾处理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天疱疮患者护理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压轴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原卷版)
- 2025年蛇年新年金蛇贺岁金蛇狂舞春添彩玉树临风福满门模板
- 《建筑制图及阴影透视(第2版)》课件 4-直线的投影
- 2024-2030年中国IVD(体外诊断)测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碎纸机设计说明书
-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股权代持协议经典版(3篇)
- 一站到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第2801-2900题)
- 《税务风险文献综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