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生产-中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_第1页
铁路安全生产-中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_第2页
铁路安全生产-中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_第3页
铁路安全生产-中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_第4页
铁路安全生产-中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中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一、行车人员安全保障体系铁路行车人员主要指车、机、工、电、辆各部门的作业人员,由于人和设备都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人通过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成行车作业过程,并于环境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对各种情况进行判断并做出决策。因此,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考虑到铁路行车安全具有动态性、反复性、严重性等特点,所以必须加强对行车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人身安全教育、事故案例和预防分析,以及对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和相互联系的深入分析,使行车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岗位技能水平、作业标准的执行也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必须加强行车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考虑到山区坡度大、曲线多、半径小等自然环境的特性,要加强机车乘务员的适应性研究,包括出勤适应性检测、驾驶感知疲劳、驾驶失衡疲劳、驾驶可靠性、职业适应性等方面。二、设施设备安全保障体系设施设备安全保障体系是以铁路行车安全畅通为目标,以设备保安全为指导思路通过先进的检测控制技术,及时准确的收集各种铁路行车信息,以铁路行车安全的各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将收集到的监控信息,通过安全可靠性模型处理,进行及时分析反馈,使铁路行车安全真正做到有序可控。在设备自检、互检形成安全监控网络的基础上,简历电、“机控为主,人控优先”的人机联控安全系统。按照各监测设备的方位进行设施设备技术群的系统整合,建立包括“地对车、车对地、地对地、车对车”4个相互匹配环节的闭路循环监测子系统,也可以按传统的车、机、工、辆等部门进行系统整合。1、“地对车”监测子系统包括货物列车超限超偏载监测、红外线轴温监测、车轮踏面擦伤监测等。2、“车对地”监测子系统包括轨道动态监测单元(晃车仪)、机车信号记录仪、综合检测车等。3、“地对地”监测子系统包括车站微机联锁监测、道岔状态监测、轨道电路监测、牵引供电监测、道口监测、桥梁和隧道监测等。4、“车对车”监测子系统包括列车尾部安全监测、列车运行记录装置监测、机车轴温监测、机车故障检测、列车运行品质动态监测、旅客列车车载安全检测等。对整个行车保障体系的信息源点,要按照均衡性、经济性、针对性、便利性、选择性等原则统筹安排,综合考虑检测布点方案。三、设施设备安全保障体系环境安全报警保障体系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采取必要措施。铁路技术设备运行在全天候的自然环境中,地震、大风、洪水、雪灾、雷电、塌方、滑坡等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我国铁路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自然灾害检测报警系统,对自然灾害的低于能力较差。因此,要安装环境检测报警设备,以达到在环境变化达到临界状态前报警的目的。该体系包括地质信息、气候信息、水文信息等子系统。四、设施设备安全保障体系行车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以尽快消除事故影响、迅速恢复线路畅通、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为目的。该系统通过DMIS(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卫星云图、动态图像传输系统和RGIS(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等,及时掌握事故和灾害情况以及现场的地形、地貌和设备状况,实施快速救援,减少损失,尽快回复列车运行。该体系包括行车事故数据库、设备地理信息、事故救援决策支持及行车救援等子系统。1、行车事故数据库事故数据库应存储有近10年来的行车事故信息,包括事故类型、概况、时间、地点、直接作业人员、主要和次要责任者、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后设备状况、事故后跟踪管理等信息。可以提供事故查询和分析报告,包括事故原因、性质和后果、处理意见、防治措施及应吸取的教训等。2、设备地理信息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地图与信息结合,全面直观、准确反映铁路设备的分布及技术特征,为行车事故救援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手段。子系统可包括铁路局概况图、桥遂概况图、救援列车设备概况图、车站和枢纽示意图等,可用空间导航、地址匹配等定位方式,为用户快速定位显示,为行车事故救援提供决策依据。3、事故救援决策支持子系统该子系统将事故现场信息与专家救援经验知识库链接,能根据事故地点机车车辆脱轨或颠覆状况、线路损坏或救援设备等条件,快速制定出符合现场实际的救援方案,从而克服经验决策的局限性,必要时还能对方案进行解释。此系统内的知识库主要存放事故救援专门知识、线路详情及救援力量分布等,通过将输入的原始事故信息与知识库中所存的救援方案前提条件进行匹配得出结论,这也是该子系统建立的关键。4、行车救援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消防、医疗救护、公安、救援列车、其他救援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