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財務分析導論第一節財務分析的概念界定一、財務分析的產生與發展
最早的財務分析主要是為銀行服務的信用分析。
資本市場形成後,公司籌資範圍擴大,財務分析由主要為貸款銀行服務擴展到為投資人服務。
隨著公司組織的進一步發展,不僅債權人、投資者進行財務分析,公司經營者也逐步認識到財務分析的重要性,開始進行財務分析。
二、財務分析的概念1.財務分析的主體包括公司的利益相關者2.財務分析的對象分為形式上的對象和實質上的對象3.財務分析的目標是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並為財務控制和財務決策提供基礎。
三、財務分析與財務報表分析1.分析主體不同2.分析目的不同3.分析對象不同4.分析時間不同
第二節財務分析的內容
一、橫向:因果關係鏈
(一)結果分析與原因分析(二)因果分析的必要性——財務決策的需要(三)因果分析的可能性——報表體系的因果關係鏈
二、縱向:財務活動鏈
(一)結果分析與過程分析(二)過程分析的必要性(三)過程分析與因果分析
三、風險收益分析
(一)風險分析與收益分析風險與收益之間存在對稱性。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通過謀求既定風險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既定收益下的風險最小化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二)風險收益分析的必要性四、財務分析架構橫向:
縱向:財務運行結果分析關聯性報表專案間相對變化分析財務業務鏈
依財務流程的因果性分析
公司價值評價各項財務業務運行的總結果財務業務活動的層次性分析風險收益分析第三節財務分析的方法
一、財務分析理念(一)時間價值理念(二)風險價值理念(三)機會損益理念二、財務分析的方法論(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二)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三)結果分析與原因分析相結合(四)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相結合(五)整體分析與局部分析相結合
三、財務分析的基本資料四、財務分析的具體方法(一)比較分析法1、比較分析法的涵義及作用2、比較標準的選擇與比較分析法的具體分類(1)財務報表分析的要求與目的(2)按指標數據形式(3)在財務分析中最常用的比較分析法是借助於比較財務報表
3、運用比較分析應注意的有關問題(1)所謂指標的可比性是指所對比的同類指標之間在指標內容、計算方法、計價標準、時間長度等方面完全一致①實際財務指標與標準指標的計算口徑必須保持一致。②實際財務指標與標準指標的時間覆蓋度必須保持一致。③實際財務指標與標準指標的計算方法必須保持一致。④絕對數指標比較與相對數指標比較必須同時進行。
實際財務報表分析,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價格水準的不同會導致數據的差異。②不同會計處理、計價方法會導致數據的不可比。③公司經濟類型不同、財務規模的變動、財務品種的增減變動甚至公司財務方針及方式的調整,都會影響到財務資訊數據的可比性。(二)比率分析法1.比率分析法的涵義及作用2、比率的類型及其運用(1)相關比率——財務指標分析(2)構成比率——結構分析(3)動態比率——趨勢分析計算動態比率應掌握如下有關概念:①動態數列②時期數列③時點數列④增長量⑤發展速度(三)因素分析法1、因素分析法的涵義及作用2、因素分析法的運用要點(1)連環替代法連環替代法是把經濟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計量的因素,根據因素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順次地測定這些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方法。
第一步,根據綜合財務指標形成的過程,找出該項財務指標受哪些因素變動的影響,找出財務指標與各影響因素的內在關係,建立分析計算公式。第二步,按構成綜合財務指標的因素之間的關係列出基準值的計算公式和比較值的計算公式。第三步,按構成綜合財務指標的各因素的排列順序,逐一用構成比較值的各因素替代基準值的各因素,並計算出每次替代的結果。第四步,將替代各因素後產生的各結果值順序比較,計算出各因素變動對綜合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第五步,將各因素變動影響程度之和相加,檢驗是否等於總差異。各個因素的影響數額的代數和等於財務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數(計畫數)之間的總差異值。連環替代分析法的幾個特點:①計算條件的假定性。②因素替換的順序性。③計算程式的連環性。(2)差額計算法(四)三類分析方法間的關係
1.比較分析法與比率分析法可以劃分為一類,它們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構建在具有關聯性的報表專案間的相對變化狀況,其實質是以一個報表專案作為另一個對照報表專案的標杆來反映變化狀況,相關性變化本質上是借助報表專案間的變化情況來描述可能的綜合影響因素,所謂綜合是因為每一原始報表專案本身又是一系列具有因果價值關係的業務活動的結果,由它們構成的比較或比率可能並不具備很強的內涵一致性,也即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動因”分析,或是僅僅為“動因”的確定提供了線索。2.因素分析法則較好地體現出財務分析由果導因性,但囿於它只是針對特定的綜合性財務指標按照內在邏輯數量化地分拆成一系列具體指標,儘管這些指標也包含著企業基本業務活動,可是依舊未深入到企業真實競爭力的層面上,換言之,因素分析法由於分拆技術上的缺陷導致最終的“動因”本身還是一種中間性指標。更為關鍵的是,技術視角的因素分析法只能注意到影響綜合性財務指標的各項具有相乘關係的因素的具體影響程度,而無法得出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作用。本章小結
財務分析的基礎就是借助於企業財務報表提供的基礎資訊,結合財務活動與企業實際運行的對稱關係而進行的還原性描述,並在這一過程中利用專門的分析方法加以評價。財務分析框架涉及到財務分析主體、財務分析目標、財務分析主要內容、財務分析理念及財務分析具體方法等內容。關鍵字財務分析FinancialAnalysis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報表分析FinancialStatementsAnalysis風險收益分析RiskandReturnAnalysis時間價值Timevalue風險價值RiskValue機會損益OpportunityLossandRevenue比較分析法ComparableAnalysis比率分析法RatioAnalysis因素分析法FactorAnalysis思考與練習1.什麼是財務分析?財務分析的主體包括哪些?財務分析的對象是什麼?各財務分析主體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分別是什麼?2.財務分析與報表分析存在哪些差異?3.什麼是結果分析、原因分析?為什麼要進行因果分析?4.什麼是過程分析?為什麼要進行過程分析?過程分析與因果分析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5.什麼是風險分析和收益分析?為什麼要進行風險收益地對稱性分析?6.財務分析的理念包括哪些?7.什麼是資金的時間價值?如何在財務分析中貫徹時間價值理念?8.什麼是風險?什麼是風險價值?如何在財務分析中貫徹風險價值理念?9.什麼是機會損益?如何在財務分析中貫徹機會損益理念?10.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注意什麼?11.請闡明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結果分析與原因分析、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整體分析與局部分析之間的關係。12.什麼是比較分析法?運用比較分析法應注意哪些問題?13.什麼是比率分析法?比率包括哪些類型?14.什麼是因素分析法?如何運用因素分析法?
用戶需要與會計資訊披露
第一節
用戶的會計資訊需要
一、用戶的最大化會計資訊需要從會計發展的歷史看,披露的會計資訊具有內容的全面性、過程的動態性、關係的因果性,從而使會計資訊越來越具有最大化特徵。只要會計資訊的披露按照最大化原則進行,就能滿足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的需要。
二、相關用戶對會計資訊的需要(一)出資人對會計資訊的需要
濟經受審告報計會會計責任法律責任經營責任財產責任出資人監督與被監督關係經營者報告計審計托托責計責任審委托受托1.基於資本保全的財產責任(1)資本數量保全(2)資本品質保全2.基於資本增值的經營責任3.法律責任4.基於會計報告的會計責任(二)經營者對會計資訊的需要從經營者的角色出發,經營者對會計資訊的需要是基於經營決策目的。經營決策於出資人的投資決策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出資人的決策所需要的資訊具有整體性,而經營者的決策所需要的資訊具有個別性。
2.出資人的決策所需要的資訊具有期間性,而經營者的決策所需要的資訊具有過程性。
3.出資人的決策所需要的資訊具有結果性,而經營者決策所需要的資訊具有原因性。
三、用戶對會計資訊需要的一般表達
1.為了滿足報告資本數量保全的需要,企業必須提供期末淨資產是否等於期初投入資本的會計報告,資產負債表正是基於這一需要而產生的。但是要滿足資本數量保全還必須從出資人資本保全出發,確定會計確認與計量的方法。
2.為了滿足報告資本品質保全的需要,企業必須提供期末淨資產變現能力是否等於期初投入資本的會計報告,現存的資產負債表按照變現能力對表列項目進行排序,從整體上表達了期末資產的變現能力及其變化,但它未能揭示每項期末資產變現能力。3.為了滿足報告資本數量增值的需要,企業必須提供期末淨資產超過期初投入資本的會計報告,或者是提供利潤的會計報告。現存的資產負債表以期末總資產減去負債等於淨資產的形式,不僅可以披露資本是否實現數量保全,而且能夠披露資本是否實現數量增值。
4.為了滿足報告資本品質增值的需要,企業必須提供當期利潤是否收到了現金的會計報告,以及未來盈利是否穩定的報告。現存的現金流量表可以提供利潤是否收現的資訊,但是,現存的會計報告不能說明未來盈利的穩定狀況。
第二節會計報告的基本特徵一、會計的基礎報表資產負債表作為會計報告的基礎報表,能夠披露資本數量保全和資產數量增值的信息,但不能披露資本品質保全和資本品質增值的資訊。同時,資產負債表作為企業經營和財務活動的結果,披露的只是結果資訊,而沒有披露原因資訊。
二、會計的本質會計的本質就是為了滿足用戶的資訊需要而進行的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離開了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就無法編制出真實可靠的資產負債表,也就不能滿足用戶的資訊需要,會計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一)會計確認1.主體確認2.期間確認3.要素確認(二)會計計量
1.計量貨幣
2.計量價格
3.計量方法第三節第三節會計報告的拓展一、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報表的會計報告衍生規律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經營和財務活動的結果,是結果報表,所有這些總量和個量結果變化究竟是何種原因引起的?必然是用戶所關注的。會計報告的衍生路徑就歸結為三條:說明本年利潤形成來源的衍生路徑,說明資產負債表每個要素數量變動原因的衍生路徑,說明每項期末資產變現能力的衍生路徑。通過這些路徑,至少要能夠形成現行通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主要報表。二、關於利潤形成來源的衍生報表(一)利潤表(二)主要商品銷售明細表
1.主要商品銷售明細表說明了利潤形成的商品結構
2.主要商品銷售明細表說明了利潤形成的要素結構(三)單位成本明細表三、關於資產負債表中每個要素數量變動原因的衍生報表
1.現金流量表的產生也是在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是依據資產負債表的基本結構而形成其自身的基本結構。現金流量表可以進一步按表中的各個專案編制衍生報告。
2.資產負債表中的每個要素期末比之於期初都可能發生數量變動,為了說明這些數量變動的原因,都可以形成相應的衍生報告體系。
3.資產負債表的衍生報表實質是按照因果關係鏈形成的,資產負債表是結果報表,包括總量結果和個量結果,為了說明這些結果,相應形成了衍生報告體系。四、關於資產負債表中每個要素流動性的衍生報表
揭示資產負債表中每個資產要素的變現能力的報表就是為用戶分析、判斷資本品質保全提供所必須的基本資訊;揭示資產負債表中每個負債要素的流動性的報表就是為用戶分析、判斷是否存在到期不能還本付息的財務風險。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要素可以按變現能力進一步區分為幾種類型:貨幣資金、現金等價物(有價證券)、應收款項(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存貨、低值易耗品、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及遞延資產等。
1.反映貨幣資金變現能力報表的構思。
2.反映現金等價物變現能力報表構思。
3.反映應收款項變現能力報表的構思。
4.反映存貨變現能力報表的構思。
5.反映長期投資變現能力報表的構思。
6.反映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無形及遞延資產變現能力報表的構思。
五、關於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報表1.企業所有者權益的變動狀況就表明了一定的資訊含量,更是為企業全面收益觀念建立了思想上的基礎。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便被衍生而形成。2.全面收益(觀)是指企業在某一期間與所有者之外的其他方面進行交易或發生其他事項所引起的淨資產變動。全面收益=淨利潤+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淨利潤=收入-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全面收益概念將利潤表上的淨利潤與資產負債表上的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專案及其總額聯繫起來,以總括反映企業全部增值狀況。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利潤表與資產負債表的對接。結論:1.用戶需要與會計資訊披露的衍生過程也就預示著財務分析基本框架的構建,這一基本框架的核心特徵是基於財務運行結果為分析起點的,以分層次原因性指標為分析過程的,將財務資訊披露的衍生過程與企業真實的業務活動過程對稱性分析,這樣無疑就避免了財務報表分析的簡單化數字計算而缺乏管理意義。2.以資產負債表作為整個財務報告體系的核心,而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與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作為三個不同角度的附表有側重點地描述相應的具體方面。這樣的分析過程本身就具有綜合性。
本章小結
財務分析必須以結果性財務報表專案的分析為起點,以形成這些結果的原因性驅動因素為真正的分析對象,從而從最基本層面得出企業真實狀況的結論。也就是說,財務分析的基礎在於將結果性報表專案要按照分析目的進行原因性因素的重新架構,而這也是未來會計資訊披露內容改進的大趨勢。
關鍵字會計資訊披露AccountingInformationDisclosure資本保全CapitalMaintenance資本數量保全CapitalQuantityMaintenance資本品質保全CapitalQualityMaintenance會計確認Accountingrecognition會計計量AccountingMeasurement會計報告衍生Accountingreportderivative
思考題1.如何定義企業會計資訊的用戶?2.資本保全的涵義是什麼?可以從哪些方面界定?3.資本保全的數量評價與品質評價標準各是什麼?兩者有怎樣的關係?4.什麼是會計責任?5.會計計量包括哪三個方面的內容?6.會計報告內在衍生的邏輯是什麼?7.為什麼資產負債表是另外三張主表的衍生起點?8.全面收益的涵義是什麼?它與會計利潤有怎樣的聯繫?9.財務會計準則所規定的財務報表內容、格式、附表及其附注說明和本章所講的財務報表衍生體系有怎樣的關係?10.試闡述相關性與因果性的辯證關係。
財務運行結果分析
第一節財務結果分析
一、財務運行結果分析在財務分析架構中地位及關係(一)結果分析與原因分析的關係(二)整體分析與局部分析的關係(三)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的關係(四)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的關係二、財務運行結果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二)可能性三、財務運行結果分析的內容結構
財務運行結果分析包括五個部分: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以及財務綜合分析。通過對這五個部分的分析,可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一個整體評價。(一)償債能力1.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到期還本付息的能力。2.企業償債能力分析要從負債內部結構以及資產與負債的對稱性結構兩方面進行。3.判斷償債能力還需要評價其資產的使用效率,這是對資產負債對稱分析的結果性而進行的過程性補充。另外,資產使用效率程度核心在於其盈利性,因此企業盈利能力又是對償債能力的一種反映。
(二)營運能力1.營運能力是指企業使用資產的效率。主要是指投入資產的周轉能力,是對全部資產營運能力的分析、對流動資產營運能力的分析以及對固定資產營運能力的分析。2.企業營運能力是支撐企業償債能力與盈利能力的基礎。(三)盈利能力1.盈利能力是指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2.盈利能力理解具有時間性,因而其分析包含兩個層面,其一是企業在一個會計期間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盈利能力分析,二是企業在一個較長時間內穩定地獲得較高利潤能力分析。也就是說不僅要涉及盈利能力的高低,也要涉及其穩定和持久性。
(四)發展能力1.發展能力是指企業未來成長的能力。2.發展通常意味著銷售、利潤和人均淨利的增長。在銷售增長時企業往往需要補充資金,這主要是因為銷售增加通常會引起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的增加。銷售增長得越多,需要的資金越多。發展能力一般有四個常用指標:淨利潤增長率、銷售增長率、主營業務增長率及營業利潤增長率。
(五)綜合財務分析與評價1.綜合分析則要在它們的基礎上得出企業整體財務運行狀況及效果的結論。也就是說要將各項財務分析指標在一個整體分析框架中,按照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行的互為相關分析,以便系統、全面、綜合地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2.財務綜合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和沃爾評分法。第二節運行結果的專項分析
一、償債能力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的核心是企業負債與資產的對稱程度,因此償債能力取決於雙方各自的數量與品質及其兩者間的對比。償債能力包括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是由企業的全部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結構關係決定的,而短期償債能力只是針對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結構關係而言的。
(一)短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用流動資產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它表明企業償還日常到期債務的能力。
1.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它表明企業每百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其支付保障,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其流動負債的能力。計算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2.速動比率。流動比率雖然可以用來評價流動資產總體的變現能力,但是確實還存在一些變現能力較低的流動資產不一定能作為償還流動負債的物質基礎或至少以此償還流動負債還存在一定的風險。為此必須採用比流動比率更進一步的有關變現能力的指標。這個指標就是速動比率,也被稱為酸性測試比率。計算公式: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企業現金類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現金類資產包括企業所擁有的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它們或者本身就是貨幣形態,或者可隨時變現。企業期末“現金”反映在現金流量表中的從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是本期所有營運資金的需求得到滿足、所有到期的流動負債已經得到清償後的剩餘現金數額,由於現金比率的相當的保守性,又被稱為“絕對流動比率”。計算公式: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100%(二)長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它表明企業對債務負擔的承受和償還的保障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的強弱是反映企業財務安全與穩定程度的重要標誌。因此企業的償債能力不僅受企業資本結構的重要影響,還取決於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也稱為債務比率,是企業全部負債總額與全部資產總額的比率,表示企業從債權人處籌集的資金占企業全部資產的比重。該指標用於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財務活動的能力,同時還是顯示企業在較長時期內財務風險的重要指標,它有助於反映企業對債權人投入資本的保障程度。計算公式: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2.產權比率。也稱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或資本負債率,是企業的全部債務與股東權益之間的比率。計算公式: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100%3.有形淨值債務率。是將無形資產從股東權益中予以剔除,計算的企業負債總額與有形淨值之間的比率。計算公式:有形淨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淨值)×100%
4.權益乘數。即權益總資產率,是指資產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它說明企業資產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的倍數關係。計算公式: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
5.已獲利息倍數。又稱利息保障倍數,是指企業每期獲得的息稅前利潤與所支付的固定利息費用的倍數關係。該指標測定企業用其獲取的息稅前利潤來承擔支付利息的能力,是從利潤表角度考慮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計算公式: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息稅前利潤=淨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二、盈利能力分析(一)銷售盈利能力分析1.銷售毛利率。計算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營業收入淨額×100%2.營業利潤率。計算公式: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3.銷售淨利率。計算公式:
銷售淨利率=淨利潤÷營業收入×100%(二)資本金利潤率及其分析企業利潤淨額與平均實收資本之比,用於衡量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的盈利能力。計算公式:資本金利潤率=淨利潤÷平均實收資本×100%(三)總資產利潤率及其分析企業淨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反映企業資產綜合利用效果的指標,是衡量企業利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獲取利潤能力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總資產利潤率=淨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四)留存盈利率分析留存盈利率是指企業淨利潤減去全部已宣佈分派股利後的數額與淨利潤的比率。留存盈利率有時又稱為留存收益率。計算公式:留存盈利率=留存收益÷淨利潤×100%
=(淨利潤-全部股利)÷淨利潤×100%
(五)每股收益
1.每股收益。指本年淨收益與年末普通股份總數的比值。計算公式: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2.每股股利。指股利總額與期末普通股股份總數之比。計算公式: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總額÷年末發行在外普通股數
3.市盈率。指普通股每股市價為每股收益的倍數,計算公式:市盈率(倍數)=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4.股利支付率。指每股收益中股利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股利分配政策和支付股利能力。計算公式: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收益×100%5.股票獲利率。指每股股利與股票市價的比率,亦稱市價股利比率。計算公式:股票獲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價×100%6.股利保障倍數。股利支付率的倒數,稱為股利保障倍數,倍數越大,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強。計算公式:股利保障倍數=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六)每股淨資產分析1.每股淨資產。是期末淨資產與年度末普通股股份總數的比值,也稱為每股帳面價值和每股權益。計算公式:每股淨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年度末普通股數2.市淨率。把每股淨資產和每股市價聯繫起來,可以說明市場對公司資產品質的評價。反映每股市價和每股淨資產關係的比率,稱為市淨率:市淨率(倍數)=每股市價÷每股淨資產三、營運能力
1.總資產周轉率。企業一定時期營業收入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資產總額×100%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年末資產總額)÷22.營業週期。指從取得存貨開始到銷售存貨並收回現金為止的期間。營業週期的長短取決於存貨周轉天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計算公式如下:營業週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存貨周轉天數。存貨的流動性,一般用存貨周轉率和存貨周轉天數衡量。存貨周轉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它是營業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貨的周轉次數。用時間表示的存貨周轉率就是存貨周轉天數。計算公式為: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平均存貨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360÷(營業成本÷平均存貨)=(平均存貨×360)÷營業成本4.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反映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指標是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就是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也叫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和平均收現期,它表示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取得現金性資產所需要的時間。計算公式: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賒銷收入淨額÷平均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應收賬款×360)÷營業賒銷收入淨額
5.流動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與全部流動資產的平均餘額的比值。計算公式:流動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流動資產平均流動資產=(年初流動資產+年末流動資產)÷2
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0÷流動資產周轉率四、發展能力
1.利潤增長率。指企業報告期的利潤增加額與基期利潤額的比率,是反映企業報告期實現利潤總額比基期實現利潤總額增長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下:利潤增長率=(分析期利潤總額-基期利潤總額)÷基期利潤總額×100%2.銷售增長率。指企業報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增加額與基期主營業務收入額的比率,是反映企業報告期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基期實現主營業收入增長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銷售增長率=(分析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100%3.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指企業報告期主營業務利潤增加額與基期主營業務利潤額比率。計算公式: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分析期主營業務利潤-基期主營業務利潤)÷基期主營業務利潤×100%4.營業利潤增長率。指企業報告期的營業利潤變動額與基期營業利潤額的比率,是表明企業報告期實現營業利潤總額比基期實現營業利潤總額增長程度的指標。計算公式:營業利潤增長率=(分析期營業利潤-基期營業利潤)÷基期營業利潤×100%第三節運行結果的綜合分析
一、財務綜合分析的必要性二、財務綜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在綜合分析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有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和沃爾比重評分法。本章小結
財務運行結果分析是一種事後分析,旨在說明一定時期整個財務運行的最終狀況,說明其是好是壞。從企業的投資者(或出資者)或潛在的投資者、企業的債權人、政府以及企業經營者和內部員工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出發,正確評價企業總體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亦即對企業財務運行結果進行分析有其必要性。從結果本身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來看,進行財務運行結果分析也是可能的。財務運行結果分析包括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以及財務綜合分析五個部分。關鍵字償債能力solvency營運能力operationpower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發展能力developmentpower財務綜合分析financialcomprehensiveanalysis杜邦財務分析體系Dupontfinancialanalysis沃爾評分法AlexanderWallsystem
思考與練習1.試述財務運行結果分析在財務分析架構中的地位。2.試述財務運行結果分析的必要性。3.財務運行結果分析包括哪幾部分?4.什麼是償債能力?償債能力是通過哪些比率來分析的?5.什麼是營運能力?營運能力是通過哪些比率來分析的?6.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以及財務綜合分析7.什麼是盈利能力?可以用哪些比率來分析盈利能力?8.什麼是發展能力?發展能力是通過哪些比率來分析的?9.什麼是財務綜合分析?財務綜合分析的必要性。10.財務綜合分析的方法有哪些?11.什麼是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它有什麼特點?12.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是通過哪些指標來實現綜合分析的?13.什麼是沃爾評分法?它有什麼特點?
償債能力分析第一節償債能力分析的基本內容一、從財務報表層面看償債能力分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可以描述為“流動資產+長期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淨資產”,由此可見:償債能力分析是評價企業資產和負債在總量上的對稱程度;償債能力分析是評價企業資產結構與負債結構中相互對應部分的對稱程度;償債能力分析是評價企業業務結構與企業債務結構之間的對稱程度。
二、從非財務報表層面看償債能力分析這包括影響企業償債能力的非財務報表因素及財務數據背後的相關制度因素。財務數據背後的相關制度因素主要與企業管理能力、企業制度相關,而管理能力可能與企業性質有一定關聯。三、償債能力分析的基本內容(一)負債規模及結構分析企業負債的規模說明企業需要償還的負債總量。分析企業負債的總量和結構不僅可以考察企業償債能力的總體狀況,而且可以分析企業負債結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二)流動性結構分析
1、資產和負債總量的變動趨勢及兩者變動關係是否合理;
2、資產結構變動與負債結構變動及兩者變動關係是否合理。(三)期末資產的變現能力分析
1、資產變現能力分析;
2、資產價值含量與功能性分析;
3、期末資產風險與收益分析及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影響。第二節負債規模及結構分析一、負債規模變動情況的總體分析
負債規模分析主要解決企業負債水準總趨勢及相應的債務風險變化情況,其分析主要依據資產負債表進行,通常採用水準分析法,即將前後兩期(或多期)資產負債表所提供的負債總額加以比較,計算其增減金額和增減百分比,反映負債規模的變動趨勢。其次,還應在此基礎上對各個專案的結構變動情況進行分析,以說明負債總額變動的具體原因。二、負債結構分析
負債結構包括:(1)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占總資產的比例關係;(2)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內部各自的比例關係。不同債務期限存在不同風險,不同債務專案的風險程度也各異,負債結構分析的目的主要在於債務的總體風險水準以及企業的可控程度。
第三節資產負債結構對稱分析資產負債結構對稱分析包括兩個層面:(1)即傳統意義上的將負債按償還期限劃分為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資產劃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然後分別判斷短期債務和流動資產、長期債務和非流動資產間各自的平衡關係;(2)即在第一層面考慮資產負債總量關係的基礎上,將負債增量和資產增量變動間的關係納入分析範圍。
資產負債結構對稱分析主要採用資產負債結構分析法和結構百分數分析法。一、資產負債結構分析的理論基礎
(一)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總量相等關係從會計最基本的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看,企業資產都對應著相應的權益,或者是債權人權益(負債),或者是所有者權益。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與企業主體有著不同的契約內容,即不同權益對應著不同的風險類別,因此,會計恒等式也一定程度地反映著企業風險結構。獨立的分析資產、負債或者所有者權益,結論可能會有失全面。
(二)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結構對應關係企業在任何動態時點上都保持著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之間的等量關係,但是在不同時點上的風險結構是不同的。資產負債表專案按照流動性來確定順序和結構,基於時間長度,資產與負債所有者權益之間形成一種內在的對應關係,資產劃分為長期資產和短期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劃分為長期融資和短期融資,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為:
(1)長期資產由長期融資來保證,否則就會因以短期融資支持長期資產而帶來償債壓力,以至到期不能償債,從而陷入財務困境。當然,企業可以以不斷的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以短期融資支持長期資產,從而獲得低融資成本的好處,但是一旦新債難於籌借,企業將陷入財務困境。從理論上來講,企業以短期融資支持長期資產的資產負債結構具有較高風險。
(2)短期資產需要由短期融資來保證,這樣,短期資產能在很短時間內實現、轉移、攤銷其價值,這也能保證短期融資的清欠和償還。如果企業的長期融資獲得的資金暫時沒有用於購置長期資產時,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為流動資產,這種結構成為穩定,風險一般。
(3)短期資產也可以由長期融資來支持。從理論上講,這是一種最保險的方法,也是一種成本最高的方法。此種情況下企業一般不會面臨償債或者流動壓力,但長期融資卻要支付比短期融資更高的融資成本,一般而言企業不會這麼做。
(三)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對稱性結構類型
資產與負債所有者權益間的等量關係具有靜態性,不同時點的三者間等量關係預示著不同風險水準,總體而言,風險結構有穩定結構、中庸結構和風險結構三種類型。
(1)穩定結構穩定結構的主要標誌是流動資金的一部分資金來源由流動負債來滿足,另一部分由非流動負債來滿足。在穩定結構中,用非流動負債滿足流動資產的需要,企業將不會遇到短期流動壓力或者償債壓力,因而是一種風險最小的結構;但較短期融資而言長期融資成本高。
(2)中庸結構中庸結構通常是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完全對應的結構。這種結構中流動資產不會佔用長期融資從而使融資成本相對較低;流動負債也不會用來支持長期資產從而償債風險或者財務風險較低。因而風險和成本都適中。
(3)風險結構風險結構通常是指流動負債不僅作為全部流動資產的資金來源,而且還將一部分用於非流動資產。這種結構中非流動資產的部分資金由流動負債來提供,企業的融資成本較穩定結構和中庸結構低。但由於兩者在流動性結構上並不對稱,流動負債需在短期內償還,流動壓力大,非流定資產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實現價值周轉,其變現能力小,這種收賬和償債時間的可能不一致使得此種結構的償債風險最大。
上述三種結構中穩定結構是企業最常採用的結構,是企業經營的基礎。中庸結構對於經營狀況特別好而且前景也看好的企業也可以作為一種正常的、持久的結構,風險結構只能是一種短期採用的臨時性結構。三種結構用於企業的不同階段,選擇的過程就是企業財務戰略的決策過程。二、資產負債總量對稱性分析
資產負債總量對稱性分析是為了從時間和數量兩個方面揭示企業償債風險。
從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三種結構類型來看,企業償債風險程度與資產的權益結構密切相關。償債能力按照資產權益結構分析的內容應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
(一)短期償債能力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很少或不涉及盈利性,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的相關面較為單一,通常只與企業資產現有資產的變現能力和企業的在借款或再融資能力有關。
(二)長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的基礎在於長期資產的現金性盈利能力與長期負債在還本付息在時間上的對應程度。通常認為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取決於以下方面:
(1)長期償債能力歸根到底取決於經營周轉的順暢程度。一般而言,企業的非流動資產通過企業的製造環節生產出流動資產進而通過市場實現,這樣,每一期間的非流動資產的價值都會轉移到流動資產上去。所以,非流動資產償還還是取決於流動資產或者說存貨是否能順利的實現周轉。
(2)長期償債能力必須以股權性融資多少為保證條件企業必須保持合適的資本結構才能保證長期債務的安全。如果說企業的經營周轉從根本上決定了長期負債能否即使清償,那麼一旦企業經營周轉出現阻礙時,長期負債就難以償還,長期負債債權人面臨很大的財務風險。為此,企業都必須保有一定數量或比重的權益性融資,以確保長期負債在遇到經營風險時仍能清欠償還。
(3)長期償債能力必須有長期資產作為物質保證非流動資產在面臨企業破產清算的特定情況下的直接變現是必須的,因此,非流動資產的數量、結構和完整性必須對長期資產償債能力形成制約。
(4)長期償債能力與企業的盈利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現金流量的變動最主要還是取決於企業收入和成本投入現金多少,而有盈利卻沒有現金淨流入的企業面臨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利息時也會無能為力。因此長期償債能力與高質量的盈利能力更相關。
(三)短期償債能力及長期償債能力依存關係分析營運資本對長期債務的比率和長期資產適合率可以作為分析短期償債能力及長期償債能力依存關係時的財務指標。
(1)營運資本對長期債務的比率即(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100%
該指標的作用在於評價企業的流動資產中有多少可以用於作為長期債務的物質保證。一般,以流動資產作為償還非流動負債的物質基礎對長期債權人而言每期收回債務的風險最小。所以,這個比率越高,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反之就越低。
(2)長期資產適合率即(所有者權益總額+非流動負債總額)/(固定資產總額+長期投資總額)該指標用於考察企業非流動資產與長期資本來源間的平衡程度及協調性,同時也可以反映企業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判斷企業是否存在盲目投資、非流動資產擠佔流動資產或者負債使用不充分等問題。通常認為該指標100%比較好,企業財務穩健、長期較安全;又不會導致融資成本太高。
三、資產負債結構百分比分析
資產負債結構百分比分析的目的是進一步揭示資產負債的匹配程度,是在資產負債結構總量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這些主要指標的比重變動,看會引起整個資產負債表左右方各大類專案結構比重發生怎樣的變動,以及這種大類專案結構比重變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一)資產結構百分比變化分析首先對年初、年末各項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進行計算,然後再計算結構變動百分比,如果年末比年初增加,則結構變動百分比為正值,反之則為負值。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計算相鄰兩項資產結構變動百分比之和,以便得到一個更加明確的變動趨勢。理論上還可以進行第三次或更多次的相鄰兩項求和。最終會形成一個金字塔式分析結構,即塔尖是流動資產及非流動資產變動比率,塔基是構成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的單個報表專案的變動比率,從塔基到塔尖就是通過類別組合而減少解釋性變動比率的過程。
(二)負債結構百分比變化分析資產負債表結構百分比分析涉及資產方與負債方的結構對稱問題,在分析資產結構百分比變化的基礎上還要分析負債結構百分比變化。分析的基本原理同資產結構百分比變化分析,不同之處在於,考慮到負債報表類專案自身的流動性特點,將流動負債按相鄰三項求和,而非流動部分由於三個報表專案之間沒有太多的相似性而不能做合併處理。第四節期末存量資產品質分析一、期末存量資產流動性分析
經營者所關心的流動性就是資金籌集和運用能力以及資產在可接受的損失前提下及時變現的能力,流動性高低表明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然而,流動性與變現性並不完全等價,例如資產周轉率高並不意味著變現能力強,從貨幣資金本身的現金性到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的低現金性,雖然同為流動資產,但變現程度顯然不同。由此可見,資產負債表資產方各類資產專案的變現程度差異巨大。
(一)貨幣資金的流動性貨幣資金是資產中流動性排在第一位的資產,但除現金外,也存在變現能力的問題。例如,以定期存款存在的銀行存款在存款期限未到之前,企業處置這筆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再如外幣存款更是受到外匯管制體制的限制。因此,不能籠統的認為貨幣資金的變現能力不存在障礙,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分門別類的分析。
(二)應收票據的流動性應收票據通常被視為現金等價物,但其也存在變現的時間和條件的限制。例如,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的變現能力就不同,前者的兌現有銀行做保障,後者的兌現以企業的信用做保證;再如,商業票據簽發的時間不同,期限不同,其變現能力也不同。
(三)應收賬款的流動性分析應收賬款的流動性首先要關注信用期限,信用期長的流動性差,因為通常對方要充分享用這段免息期。另外,應收賬款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戶或債務人的信用狀況。
(四)存貨的流動性存貨的流動性指假設在存貨必須變現時,可以以較小的變現成本轉換為現金的能力。存貨是企業必須的生產資料和生產過程中的庫存,其分類比較複雜,不同存貨結構的流動性也不同。顯然,可以對外銷售的庫存商品比例越大,其他類別的存貨比例越小,存貨的流動性越強。
(五)證券投資的流動性金融資產按照持有意圖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應收款項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應收款項的流動性見前面討論;持有至到期投資一般短期內不能變現,而是要獲得長期投資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通過二級市場進行交易,具有流動性高的特點。
(六)固定資產的流動性固定資產的價值體現為實體價值和功能價值,其變現能力不是體現在出售固定資產而獲得實體價值收入,而是固定資產作為生產工具的功能價值。因此不能以固定資產的市場價值或帳面價值來判斷其流動程度,而是考察其功能價值,即分析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揮作用的大小,功能發揮的越充分,其變現能力越強。二、期末存量資產變現性分析
流動性是描述企業資產變現或耗費的周轉時間,事實上,企業期末存量資產的現金含量才是企業償債能力的核心。現金流量表是描述企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從年初至年末金額變動的明細性報表,為反映企業現金增減變動與企業償債能力之間的關係,有必要把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之間的有關專案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所用的指標有:
(一)淨現金流量/流動資產淨增加額這一指標反映企業流動資產淨增加額中現金增加的程度。當其結果等於或者接近1時,說明企業流動資產增加基本上是增加現金所致;如果大於1則說明企業現金增加的幅度大於流動資產增加的幅度,為企業償債能力的增強奠定了基礎;如果小於1則說明現金增加的幅度小於流動資產增加的幅度,假如短期投資沒有發生變化,則一定是存貨或者應收賬款增加過快所致,此時要進一步評價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情況。
(二)淨現金流量/流動負債淨增加額這一指標反映企業淨現金流量增加是否與流動負債增加同步。如果計算結果等於或者大於1,表明企業現金增加幅度與流動負債增加幅度同步甚至有所超過;該比率小於1時,要正確判斷企業償債能力,還要分析流動比率與現金比率。
(三)本期可支配現金總量/本期現金流入總量這一指標反映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實際可支配現金總量能夠滿足現金支付的程度,是從動態的角度衡量企業償債能力變化情況的指標。
(四)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流動負債這一指標反映企業償還本期到期債務的能力。比率越高,則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越好。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相比,該指標避免了對非現金資產變現能力的考慮,使其所揭示的資產流動性更具有客觀性。
(五)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資本支出該指標反映了企業自身積累現金的能力與其資本性支出之間的關係。如果計算結果等於或接近1時,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可以滿足企業進行資本性支出的現金需要;大於1時,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在彌補了資本性投資所需現金後仍然有剩餘,可以用來償還債務或者發放股利;小於1時,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能滿足資本性投資所需資金,企業必須通過舉借債務來滿足資本性投資對現金的需求。
(六)現金再投資比率即(經營活動淨現金流量-現金股利)/(固定資產總額+長期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本)該公式的分子表示保留在公司內部再投資使用的現金流量,分母為淨投資餘額,該比率反映公司內部的現金流量可使公司成長的空間。第五節影響償債能力變動的因素
從原因分析的角度來看,影響負債規模及結構變動的因素實際上就是影響償債能力的因素。這些原因有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資產負債總規模變動導致資產負債比例的變動;第二層次是資產結構變化與負債結構變化間的關係分析;第三層次是因籌資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負債及其結構的變化;第四層次是資產負債的總量、結構的變化引起了償債風險的變化。一、負債規模變動的合理性分析
負債規模的變動來自於企業經營規模擴大或收縮的需求,只有經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而確定出的企業負債規模才有利於企業經營發展需要。負債規模過大或過小都會使企業要麼負擔無謂的資本成本,要麼造成資金短缺,甚至失去盈利機會。判斷分析企業的負債規模是否合理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銷售百分比法和內部成長率法。
(一)銷售百分比法這種方法是通過預測銷售量及相應的資產需求量來確定未來負債規模,同時判斷過去的負債規模是否合理。具體步驟是:(1)對歷史數據進行審核,以判斷哪些財務報表專案與銷售成正比例計算出其與銷售額的百分比;(2)根據本年度銷售額和推算出的歷史百分比測算出單個財務報表專案;(3)根據會計恒等式計算本年度的負債變動量;(4)比較計算出的負債變動量與實際負債規模變動量,判斷負債規模變動的合理性。
(二)內部成長率法內部成長率是指企業在完全不對外負債的情況下其預期成長率的最高水準,用公式表示即:ROA*b/(1-ROA*b),其中,ROA代表總資產報酬率,b代表留存收益率,即(1-股利發放率)。該比率說明僅利用留存收益來支付所需增加資產時候企業最多能有多大的成長空間。如果企業預計增長率低於內部成長率,那麼就不需擴大對外負債規模。因此,將實際負債規模的變動與按照利用該比率確定的負債規模進行比較,可以判斷負債規模的經濟合理性。二、影響負債規模變動的主要因素
企業負債規模變動受到企業外部和內部兩類因素的影響,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指金融市場的供求關係和利率波動,而內部因素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需求、利潤分配政策以及供應商所提供的信用政策等。
(一)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企業負債的直接動機是滿足生產經營對資本的需求,包括資本支出計畫對長期資本的需求以及日常經營活動對淨營運資本的需求。長期資本需求來源於長期投資專案,是由企業特定時期的發展戰略決定,同時還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徵,成長中的企業總是缺乏資金,有更多的資金需求,進入穩定期後,企業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減少,資金累積過剩,負債自然就會減少。企業對經營營運資本的需求受企業銷售規模的影響,淨營運資本由銷售規模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三者間的相互關係確定。
(二)利率在資本市場的運作過程中,資本流動的重要內在機制就是利率,它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參數。就負債活動而言,決策者首先考慮的就是利率,利率水準決定了企業負債的資本成本的水準,從而對企業確定負債規模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利率的變動主要由資金市場供求關係決定。
(三)企業盈利能力和分配政策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分配政策影響著內部負債和外部負債的相對規模。企業獲得利潤之後,繼續將其留在企業用於擴大再生產,資產規模也相應擴大,這種負債屬於內部負債。企業盈利能力越強,則內部積累的偏好越明顯,內部負債的規模就越大。
(四)企業信用籌級的變化企業信用等級的變化影響負債的規模,信用等級越高,意味著願意為企業提供資金的管道越多,成本也越低;相反,企業的信用度惡化、違約風險增加,負債資金的來源越少,成本升高。三、負債結構合理性分析及主要影響因素
(一)負債結構合理性分析的基本思路所謂負債結構,是指企業借入資金期限結構、利率結構、債務來源結構等。負債總體規模適度並非意味著結構合理,只有結構合理的負債規模才是適度的,才有利於回避和分散籌資風險。合理的負債結構是指反映企業的行業特點、產品銷售特點和合理籌資成本的資金來源結構,它是企業有能力承受的經營及財務風險,是同時實現資產結構合理和負債結構合理、實現負債結構和資產結構相互適應的負債結構。
(二)影響負債結構的主要因素影響負債結構及其變動的原因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是與企業自身有關的因素,包括銷售增長的幅度及其穩定程度,企業資金結構以及股東與企業經營者所持有的態度等;後者主要包括行業競爭程度、債權人所持有的態度、政策限制、信用等級評價機構的意見等。1、銷售收入增長的穩定程度收入穩定並持續上升的企業,其利潤的保障程度高,現金流及其增長易於預期和掌握,償債風險不會太大,因而可以在資本結構中保持較高的負債比重;相反,如果企業銷售收入忽高忽低,則其經營風險就比較大,企業應當保持相對低的負債比重,以免發生結構性財務危機。2、公司稅前收益率該指標解釋為公司息稅前利潤占公司市場價值的百分比。稅前收益率較高的企業能夠維持占公司價值更大比例的債務,因為債務易於用目前現金流量來償還;否則,即使帳面利潤高,也應降低其債務比例,因為其償債現金沒有保障。3、資產結構企業現有的和預計要達到的資產結構影響著企業的負債結構。在企業銷售穩定的情況下,如果資產中流動資產較多,則一般會導致短期負債多於長期負債;反之,如果資產中長期或固定資產較多,則一般會導致長期負債多餘短期負債。4、所有者(或股東)及經營者所持有的態度所有者及經營者對企業的控制權及對風險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負債結構。當企業預計到增加股權資本負債有可能削弱原有股東控制權時,發行債券、利用貸款不失為一種有利的方法。從風險角度看,如果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是對風險採取回避態度,那麼企業的負債結構中負債的比重就會比較小,反之則會相應大。5、公司稅率負債的好處體現在能夠帶給企業抵稅收益。因此,稅率上升,債務的稅收優惠就會增加,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稅率高的公司其最佳負債比例高於低稅率的公司,就一個公司而言,公司最佳債務比例會隨著稅率上升而下降。6、資產專用性資產專用性影響著負債帶來的直接破產成本中的資產清算貶值成本的大小。資產專用性越強,清算價值越低,在企業破產時,給債權人帶來的損失可能性越大;反之,則會越小。因此,不同行業不同的資產專用屬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負債結構。7、其他因素主要指那些企業經營性以外的較為主觀的影響因素,如信用評級機構對公司的評定等。一般來說,信用評定機構的態度決定了債權人的態度。因此,企業資本結構中負債比例的大小應當以不影響企業的信用等級為限度。
四、影響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分析
傳統財務會計理論的確認和計量以及表內負債以顯性契約支持的特徵決定了要將資產負債表中的表內負債專案及金額作為企業債務狀況展開分析的基礎。然而,表內負債專案並不意味著企業全部債務負擔和全部償付能力的表述,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不能僅局限於資產負債表內數據,表外事項也影響著企業償債能力,這些事項主要包括:
(一)可隨時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已取得銀行同意但企業尚未辦理貸款手續的貸款,一旦執行就可以隨時增加企業的貨幣資金,表明企業有較強的借新債還舊債的能力。同時,可隨時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還表明這類企業擁有較高的償債聲譽,一旦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出現困難,可以很快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籌集到所需要資金。
(二)或有事項或有事項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一種狀態,其結果須通過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實。或有事項分為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或有事項一旦發生便會影響企業財務狀況,比如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形成的或有負債就很可能轉化為對銀行的短期借款。
(三)承諾承諾是企業發出的將要承擔的某種經濟責任和義務。比如對參與合資的一方承諾為其提供銀行擔保,對合資另一方或者供應商承諾保證長期購買其產品等。這類承諾有時會大量增加企業潛在的負債和承諾義務,而其資訊在資產負債表內沒有任何反映。
(四)長期租賃企業經營租賃一般不登記在企業正式賬簿中,多是登記在備查賬簿中,也就是說租賃的實物不包括在企業自有資產中。然而,如果該設備被連續租賃,其實質是企業長期租賃而佔有的一項長期資產,租賃費用實際上就是一種長期融資行為的代價,儘管它不包括在企業長期負債中,到期支付租金意味著對企業償債能力長生了影響。
(五)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引起一方獲得金融資產並引起另一方承擔金融負債或享有所有者權益的契約,如債券、股票、基金、及衍生金融工具等,由於大量有關金融的資訊在財務報表的表外反映,包括面值、合同金額、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而這些內容無疑都會對企業償債能力產生影響。本章小結
償債能力是財務結果成因專項分析之一,是傳統意義上財務分析的核心,因為它是企業持續經營的前提,這從財務會計學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中清晰的表達出來。關鍵字
償債能力Solvency
負債規模及機構ScaleandStructureofLiability
資產規模及結構ScaleandStructureofAsset
資產負債結構StructureofAssetandLiability
變現能力Cash-changeablePower思考與練習1、什麼是負債規模及結構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分析方法?2、負債結構的涵義是什麼?3、引起短期借款發生變化的具體原因主要包括哪些?4、資產負債結構對稱分析包括哪些內容?5、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對稱性結構包括哪些類型?其各自的特點是什麼?6、短期償債能力與長期償債能力有怎樣的依存關係?7、資產流動性與變現性有怎樣的關係?8、影響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分析包括哪些?
盈利能力分析第一節盈利能力分析的基本內容一、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利潤表分析層次利潤形成結構表明企業可以利用多種形式取得盈利。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利潤表分析是以利潤表的報表項目及相關明細數據作為依據,建立在利潤表表內財務數據的基礎上的分析方法,體現為三個方面:(一)企業利潤賺取呈現怎樣的趨勢,是什麼因素在促進這種因素的產生;(二)企業通過哪些形式取得利潤,這些形式的利潤賺取對企業發展而言具有怎樣的作用;(三)如何評價這些利潤品質以及影響因素。
二、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非利潤表分析層次非利潤表層面財務分析關注的核心是企業內部費用耗費水準的評價,是企業管理能力的綜合體現。隨著企業資訊披露制度的完善及企業經營高度透明化趨勢,內部資訊外部化程度不斷提高,一體化資訊結構使得財務報表在財務分析和綜合內外部資訊的能力上不斷提升。報表層面分析與非報表層面分析的界限並不是很清晰,但兩者分析所依據的數據終究存在特徵差異。三、盈利能力分析的基本內容盈利能力分析基本內容的界定以利潤表的結構為基礎,按照利潤表的結構安排順序,盈利能力分析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總量水準的盈利額及變動趨勢分析;第二是影響企業盈利額及變動趨勢的因素。第二節盈利水準及變動趨勢分析一、盈利水準變動的總量分析盈利水準變動趨勢分析是對企業不同年度的利潤及其構成情況進行縱向分析,從而得出其盈利增減變動趨勢,進一步分析影響其利潤升降的主要項目。這種縱向分析可以從絕對額和相對值變動兩個角度展開:(一)盈利水準變動的絕對值變動百分比分析
1、淨利潤分析淨利潤是企業獲得的最終財務成果,是可供企業所有者使用或者分配的財務成果。
2、利潤總額分析利潤總額反映了企業全部活動的財務成果,它不僅包含著營業利潤,而且還有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及營業外收支淨額等一系列財務數據。
3、營業利潤分析營業利潤反映了企業自身正常經營活動取得的財務成果,它的大小不僅取決於它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以及期間費用的影響,還包括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的損益和投資收益的影響,是綜合收益觀的體現。
4、收入成本分析企業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是影響企業財務成果的最主要因素,是其他所有形式利潤的基礎。
(二)盈利水準變動的相對值變動百分比分析相對值變動百分比分析就是就將影響淨利潤的具體因素按照與營業收入的比例高低,來確定重點分析對象。這種分析又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其一是縱向分析,即分析同年度利潤表的結構性數據所表現出來的構成比例的合理程度;其二是橫向分析,即分析各年度是哪些具體因素導致了企業經營業績的變化,以及它們各自的影響程度。二、利潤結構分析利潤結構分析的目的在於說明利潤的來源結構,通過對利潤表中收入和費用專案的排列分析及按照利潤穩定性從大到小排序,可以說明利潤表各組成專案對利潤的貢獻程度大小。企業的基本業務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常性業務,一類是非經常性業務。前者對應的是企業的經常性損益,後者對應的是企業非經常性損益。(一)經常性損益經常性損益是企業主要的、經常性業務活動創造的利潤或者產生的虧損,在利潤表中前列。(二)非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係,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其真實、公允的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給各項收入、支出。
經常性損益和非經常性損益專案間並不是全部具有清晰的界限,比如各項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公司在持續經營過程中經常發生的事項,因此公司不應該將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對損益的影響看做是非經常性的。正常情況下,企業經營性收益應該在企業總收益中占絕對比例,這意味著利潤來源穩定,盈利能力高,反之則低。三、利潤的營業收入視角分析收入的取得是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營業收入視角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說是企業市場競爭地位的分析,是企業盈利能力的源頭分析。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开挖合同范本
- 买衣服购销合同范本
- 养殖配件小窗采购合同范本
- 京津冀外包合同范本
- 农民承包树苗合同范本
- 企业定制酒合同范本
- 出售农机全套纸合同范本
- 半日制合同范本
- 单位门卫聘用合同范本
- 北京正规购车合同范本
- GB/T 44927-2024知识管理体系要求
- 2025年环卫工作计划
- 2024年07月山东省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夏季校园招考29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品质巡检培训课件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并购合同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合同含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条款
- 初验整改报告格式范文
- 2025年北京国资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建设工程总承包EPC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案1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