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E/3D/wKhkGWWEL8aAZEcVAACFeVFpdB8156.jpg)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E/3D/wKhkGWWEL8aAZEcVAACFeVFpdB81562.jpg)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E/3D/wKhkGWWEL8aAZEcVAACFeVFpdB81563.jpg)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E/3D/wKhkGWWEL8aAZEcVAACFeVFpdB81564.jpg)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E/3D/wKhkGWWEL8aAZEcVAACFeVFpdB81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們畢業啦其實是答辯的標題地方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第一章會計法律制度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會計監督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第六節法律責任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1.瞭解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2.理解並掌握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會計部門規章、地方性會計法規的制定或發佈機關、法律效力、形式(重點、難點)1.首先,從法理的角度理解我國法律體系的構成2.再次,理解會計法律制度含義3.然後,理解並可輕鬆掌握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
會計法律制度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用以調整會計關係的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的總稱。全國(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或)常委會國務院、財政部會計關係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過程中以及國家在管理會計工作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經濟關係。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二、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會計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會計法規四個層次。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一)會計法律1.制定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2.法律地位:
在會計法律制度中層次最高
是指導和規範會計工作的最高準則
是制定其他會計法律的依據3.形式:
《會計法》
《註冊會計師法》(我國仲介行業第一部法律)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二)會計行政法規
1.制定機關:
——國務院2.作用:——用於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係的法律規範3.制定依據:——《會計法》4.形式:《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當前施行的會計行政法規僅此兩部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三)會計部門規章
1.制定機關:
——國務院財政部門(簡稱“財政部”)2.制定依據:——會計規章的制度依據是《會計法》和會計行政法規3.形式:——會計部門規章:《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2014版新大綱廢除“會計規範性檔”的提法,原來屬於“會計規範性檔”的法律規範現歸於“會計部門規章”範疇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四)地方性會計法規
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務委員會在同憲法、會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不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本地區情況制定發佈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規範性檔。制定機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務委員會注意:計畫單列市、經濟特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規範性檔,也是地方性會計法規,如《深圳經濟特區會計管理條例》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財政部會計法律,《xx法》行政法規,《xx條例》部門規章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總結(四個層次)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務委員會地方性會計法規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一張表總結】地位頒佈部門代表性法律法規會計法律層次最高、最高準則、制定其他法律法規的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會計法》《註冊會計師法》會計行政法規僅次於會計法國務院《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會計部門規章僅次於會計行政法規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管理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會計準則》地方性會計法規以上面的法律法規為制定依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計畫單列市、經濟特區人代會及其常委會如《四川省會計管理條例》《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辦法》《深證市會計條例》課後復習及要求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2.重點掌握“四個層次”會計法律制度的制定或發佈機關、法律效力和具體形式;3.難點是根據制定或發佈機關找出對應的法律法規的具體形式。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1.掌握會計工作行政管理的主管部門、管理原則及管理職能(高頻考點)
2.瞭解會計自律管理的三個主要組織3.掌握單位內部的會計管理的單位負責人的職責、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選拔任用及回避制度(重點、高頻考點)第一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與構成概念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是指國家劃分會計管理工作職責許可權關係的制度,包括會計工作組織形式、管理權限劃分、管理機構設置等內容,規定了中央、地方、部門、單位在各自方面對會計工作的管理範圍、許可權職責及其相互關係。
我國形成了會計行政管理、自律管理和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各有側重、協調發展的會計工作管理體制。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一、會計工作的行政管理
1.主管部門:
——財政部門2.管理原則:
統一領導——國務院財政部門(即財政部)管理全國
分級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3.管理職能:
(1)制定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財政部門管理會計工作最基本的職能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2)會計市場管理——准入管理、過程管理、退出管理
(3)會計專業人才評價——初級、中級、高級會計人才評價——會計行業領軍(後備)人才的培養——對先進會計人員表彰獎勵——會計人員繼續教育
(4)會計監督檢查
——內容:會計資訊品質檢查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品質檢查
——主體:國務院財政部門(全國會計資訊品質檢查、全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品質檢查)、省級財政部門(本行政區域會計師事務所執業品質檢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本行政區域會計資訊品質檢查)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二、會計工作的自律管理
會計工作的自律管理,即會計行業的自律管理。1.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是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管理組織;省、自治區、直轄市註冊會計師協會是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地方組織。2.中國會計學會
全國會計領域各類專業組織(包括會計理論界、實務界會計工作者)自願結成的學術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3.中國總會計師協會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是經財政部審核同意、民政部正式批准,依法註冊登記成立的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非營利性國家一級社團組織,是總會計師行業的全國性自律組織。
(1)會員單位
——主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及設置總會計師的行政事業單位;
——個人會員,包括總會計師、首席財務官、財務總監、財務主管及直接以CFO命名的企業高管
(2)主管和業務指導單位——財政部
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三、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1.單位負責人
(1)單位的負責人是會計責任主體,具體責任有:
①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②組織好、管理好本單位的會計核算和監督工作,保證會計機構和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2)單位負責人的分類
——法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如董事長
——非法人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如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2.會計機構的設置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規定:
(1)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2)不具備單獨設置會計機構條件的,應當在有關機構中設置專職會計人員(3)如果一個單位既沒有設置會計機構,也沒有配備專職會計人員,則應當根據財政部發佈的《代理記賬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委託會計師事務所或者持有代理記賬許可證書的其他代理記賬機構進行代理記賬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3.會計人員的選拔任用
(1)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2)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3)《總會計師條例》規定,總會計師的任職條件之一是取得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後,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部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的時間不少於3年。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4.會計人員回避制度
(1)概念:回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執法或者執業的公正性,對可能影響其公正性的執法或者執業的人員實行職務回避和業務回避的一種制度
(2)法律依據: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用會計人員應當實行回避制度
(3)具體要求:
——單位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擔任出納工作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4.會計人員回避制度
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課後復習及要求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我國會計工作的管理體制(“內外三塊”)。2.重點掌握會計工作的行政管理體制和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工作。(重點、高頻考點)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1.瞭解會計核算依據和對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及其他規定(會計年度、記賬本位幣、會計記錄文字);2.掌握會計憑證中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內容、審核和填制要求3.掌握會計賬簿中設置、啟用與登記、賬目核對和結賬4.重點掌握財務報表的組成(“四表一注”)5.掌握會計檔案的管理的各考點,重點掌握會計檔案的移交、查閱、保管、銷毀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一、總體要求
1.會計核算依據
(1)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為會計核算的依據——會計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
(2)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資料進行會計核算是違法行為
2.對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
(1)會計資料(即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的生成和提供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的規定,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第二節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2)提供虛假的會計資料是違法行為解讀——什麼是虛假的會計資料?
①偽造會計資料:是指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為前提編造不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②變造會計資料:是指用塗改、挖補等手段來改變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真實內容、歪曲事實真相的行為③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是指通過編造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或篡改財務會計報告上的數據,使財務會計報告不真實、不完整地反映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藉以誤導、欺騙會計資料使用者的行為第三節會計核算偽造變造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無中生有篡改事實以假亂真記憶技巧第三節會計核算典型例題詮釋
1.通過編造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資料,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或直接篡改財務會計報告數據,使財務會計報告不真實,藉以誤導、欺騙會計資料使用者的行為,屬於()。A.偽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B.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C.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D.會計資料的不真實或不完整
【答案】C
【解析】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是指通過編造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
計資料或篡改財務會計報告上的真實數據,使財務會計報告不真實、不完整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藉以誤導、欺騙會計資料使用者的行為。第三節會計核算
2.下列各項中,屬於變造會計憑證行為的是()。A.銷售部門轉來一張購貨發票,原金額計算有誤,出票單位已作更正並加蓋出票單位公章B.某業務員將購貨發票上的金額50萬元,用“消字靈”修改為80萬元報賬C.企業某現金出納將一張報銷憑證上的7000元金額塗改為9000元D.某公司為一客戶虛開銷貨發票一張,並按票面金額的10%收取好處費
【答案】BC
【解析】變造會計憑證是指用塗改、挖補等手段來改變會計憑證的真實內容,歪曲事實真相的行為。第三節會計核算
總體要求會計核算要求會計資料基本要求會計核算依據真實性、完整性不得偽造變造虛假會計報告總結第三節會計核算3.會計核算的其他規定
(1)會計年度——自西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記賬本位幣——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一種貨幣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第三節會計核算3.會計核算的其他規定
(3)會計處理方法
——各單位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後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並將變更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報告中說明是“不得隨意”,不是“不能”,注意判斷題第三節會計核算3.會計核算的其他規定
(4)會計記錄文字
——會計記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
——在我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文字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中文必須使用,其他文字為了方便可選用第三節會計核算二、會計憑證
會計憑證按照填制程式和用途,可分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填制、審核會計憑證是會計核算工作的首要工作。
1.原始憑證
【圖解】第三節會計核算(1)填制和取得外來憑證:單位——蓋有填制單位的公章;
個人——填制人員的簽名或者蓋章自製憑證:對內——經辦單位領導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對外——加蓋本單位公章(2)審核
“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
“記載不准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並要求經辦人員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更正、補充第三節會計核算2.記賬憑證(1)填制【圖解】(2)審核
編制依據是否真實、填寫專案是否齊全、金額計算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清楚第三節會計核算審核填制取得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區分總結第三節會計核算三、會計賬簿
1.概念與種類:概念:會計賬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賬頁組成的,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全面、系統、連續地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的簿籍。
分類:(1)總賬,又稱總分賬(2)明細賬,又稱明細分類賬(3)日記賬,又稱序時賬(4)其他輔助賬簿,又稱備查賬簿
第三節會計核算2.登記會計賬簿的基本要求
(1)依據經過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
(2)按照記賬規則登記會計賬簿
(3)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其會計賬簿的登記、更正,也應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4)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
(5)禁止賬外設賬第三節會計核算四、財務報表
1.概念:財務報表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表述。2.分類
(1)按財務報表編制期間的不同,可分為中期(季度、月度、半年度)財務報表和年度財務會計報表
(2)按編報主體不同,可分為合併財務報表與個別財務報表
第三節會計核算四、財務報表
3.組成財務報表至少應當包括下列組成部分:(1)資產負債表;(2)利潤表;(3)現金流量表;(4)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下同)變動表;(5)附注。財務報表上述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重要程度。第三節會計核算五、會計檔案
1.概念:會計檔案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告等會計核算專業材料,是記錄和反映單位經濟業務的重要史料和證據。
2.種類:(1)會計憑證類;(2)會計賬簿類;(3)財務報表類;(4)其他類。
3.管理部門——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第三節會計核算4.歸檔(1)各單位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應當由會計機構按照歸檔要求,負責整理立卷歸檔(2)採用電子電腦進行會計核算的單位,應當保存列印出的紙質會計檔案。注意判斷題第三節會計核算5.移交(1)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一年,期滿之後,應當由會計機構編制移交清冊,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統一保管;(2)未設立檔案機構的,應當在會計機構內部指定專人保管。
注意:出納人員不得兼管會計檔案
檔案移交的重難點,適用各種題型。尤其注意案例分析題第三節會計核算5.移交
其他規定:(1)會計機構向本單位檔案部門移交會計檔案時要編制移交清冊,詳細登記移交檔案的名稱、卷號、冊數、起止年度、應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內容,以分清責任,加強會計檔案管理(2)檔案部門接受保管的會計檔案,原則上應當保持原卷冊的封裝。個別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檔案機構應當會同會計機構和經辦人員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責任
第三節會計核算6.查閱
幾個層次的原則:(1)第一層次——各單位的會計檔案原則上不得借出(2)第二層次——如有特殊需要,經本單位負責人批准後,可以提供查閱或者複製
(3)第三層次——我國境內的所有單位的會計檔案都不得攜帶出境注意:嚴禁查閱者和複製會計檔案人員在會計檔案上塗畫、拆封和抽換第三節會計核算7.保管期限
(1)永久——會計檔案必須永久保存,如年度財務報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和會計檔案銷毀清冊
(2)定期——五類:3年、5年、10年、15年、25年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後第一天算起第三節會計核算3.下列關於會計檔案的管理要求說法中,正確的有()。A.各單位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應由單位檔案部門按照歸檔要求負責整理立卷,裝訂成冊,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B.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1年C.移交本單位檔案機構保管的會計檔案,原則上應當保持原卷冊的封裝D.各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經本單位負責人批准後,可以提供查閱或者複製,並辦理登記手續【答案】BCD【解析】A選項,各單位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都應由財務會計部門按照歸檔的要求,負責整理立卷或裝訂成冊。BCD選項皆正確。典型例題詮釋第三節會計核算8.銷毀
(1)基本程式及要求編制會計檔案銷毀清冊專人負責監銷程式注重監銷人員的選派,不同單位情況各不相同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簽字第三節會計核算8.銷毀
(2)不得銷毀的會計檔案
——對於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原始憑證,不得銷毀
處理方法: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解決時為止——正在專案建設期間的建設單位,其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不得銷毀第三節會計核算第三節會計核算【檔案管理程式的總結】第三節會計核算【檔案管理程式的總結】第三節會計核算【檔案管理程式的總結】第三節會計核算【檔案管理程式的總結】課後復習及要求
本節內容較多,圍繞會計核算展開多個考點——會計核算的要求、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會計檔案等一系列考點都需要掌握,這些是高頻考點,也是難點和易錯點。解決方案
1.課堂20分鐘內完成配套習題集第一章第三節的“考點必會”;2.課後復習“應試指導”第一章第三節的“考點一~六”和對應的“典型例題解析”。第三節會計核算第四節會計監督
1.掌握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對象、基本要求以及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考點。(重難點)
2.掌握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的主管部門、監督範圍。(重難點)3.掌握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的主體,註冊會計師審計與內部審計的區別與聯繫。4.掌握會計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的內容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單位內部監督(內部)政府監督(外部)社會監督(外部)我國形成的會計監督體系——三位一體,一內兩外第四節會計監督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與要求
1.監督的主體和對象
(1)主體——各單位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2)對象——本單位的經濟活動
2.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會計人員職權明確,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明確重大經濟事項決策和執行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式
(3)明確財產清查的範圍、期限和組織程式
(4)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式第四節會計監督3.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單位內部監督中的許可權
(1)單位負責人的職責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第四節會計監督(2)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權
——對違反該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發現內部會計資料有問題時,按照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第四節會計監督(二)內部控制
1.內部控制的概念與目標
(1)企業
——概念:對企業而言,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
——目標: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第四節會計監督(二)內部控制
1.內部控制的概念與目標
(2)行政事業
——概念:對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範和管控
——目標: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資訊真實完整,有效防範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節會計監督(二)內部控制
2.內部控制的原則
——企業、行政事業都遵循的原則: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
企業內部控制還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第四節會計監督(二)內部控制
3.內部控制的責任人
——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
——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
第四節會計監督(二)內部控制
4.內部控制的內容
——企業:(1)內部環境;(2)風險評估;(3)控制活動;(4)資訊與溝通;(5)內部監督
——行政事業:梳理單位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系統分析經濟活動風險,確定風險點,選擇風險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單位各項內部管理制度並督促相關工作人員認真執行
第四節會計監督(二)內部控制
5.內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企業: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
——行政事業: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歸口管理、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控制、單據控制、資訊內部公開等
第四節會計監督(三)內部審計
1.內部審計的概念與內容
——概念:內部審計是指單位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單位內部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審查和評價本部門、本單位財務收支和其他經營活動以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單位目標的實現
——內容:內部審計的內容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範疇,主要包括:財務審計、經營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管理審計和風險管理等
第四節會計監督2.內部審計的特點與作用
——特點:內部審計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都設在本單位內部,審計的內容更側重於經營過程是否有效、各項制度是否得到遵守與執行。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較低,並且以建議性意見為主
——作用:(1)預防保護作用;(2)服務促進作用;(3)評價鑒證作用第四節會計監督二、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
1.概念
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主要是指財政部門代表國家對單位和單位中相關人員的會計行為實施的監督檢查,以及對發現的違法會計行為實施的行政處罰,是一種外部監督主體——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
除財政部門外,審計、稅務、人民銀行、銀行監管、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和許可權,可以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第四節會計監督2.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的範圍
(1)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2)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3)會計核算是否合法
(4)任用會計人員是否合格
(5)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的程式和內容的監督第四節會計監督三、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
1.概念:
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由註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依法對委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鑒證的一種外部監督。此外,單位和個人檢舉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規定的行為,也屬於會計工作社會監督的範疇。不屬於會計工作的監督體系第四節會計監督2.註冊會計師審計與內部審計的關係
(1)聯繫
——都是現代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關注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註冊會計師審計可能涉及到對內部審計成果的利用等
(2)區別
——審計獨立性不同;——審計方式不同;——審計的職責和作用不同;
——接受審計的自願程度不同。第四節會計監督總結第四節會計監督總結第四節會計監督區別註冊會計師審計內部審計獨立性完全獨立於被審計單位受本部門、本單位直接領導,只具有相對獨立性審計方式受託審計,必須按照執業準則實施審計依照單位經營管理需要自行組織實施,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職責和作用對外出具的審計報告具有鑒證作用只對本部門本單位負責,不對外公開接受審計的自願程度委託人可自由選擇會計師事務所必須接受3.註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範圍
(1)審計業務——審計,出具審計報告;——驗資,出具驗資報告;——辦理企業合併、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審計業務,出具有關報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審計業務。
(2)會計諮詢和會計服務第四節會計監督課後復習及要求1.掌握會計監督“三位一體”、“一內二外”的內容,及其相互關係。2.掌握內部監督:本質是內部控制(即,單位內部各個方面規章制度的總稱);是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3.掌握政府監督:對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再監督。特點:強制性和無償性。4.掌握社會監督:對內部監督的再監督。特點:獨立性和有償性。解決方案
1.課堂20分鐘內完成配套習題集第一章第四節的“考點必會”;2.課後復習“應試指導”第一章第四節的“考點一~三”和對應的“典型例題解析”。第四節會計監督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
本節涉及會計機構的設置、代理記賬、崗位設置、工作交接、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與職務等內容。其中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崗位、回避制度、代理記賬、工作交接等都是考試重點,也是難點。本節知識點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一、會計機構的設置
1.單位會計機構的設置
(1)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必須考慮的因素:a.規模的大小b.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繁簡c.經營管理的要求
(2)不單獨設置會計機構的單位,應當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
(3)對於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條件的單位——代理機構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會計機構單獨設置會計機構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代理記賬規模大業務多須配會計規模不大業務不多須配會計是否是否圖解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2.代理記賬(根據課時增減)
(1)代理機構的設置條件
(2)業務範圍(3)委託人的義務
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3.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條件
(1)概念: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是指在一個單位內具體負責會計工作的中層領導人員。
(2)任職條件:有從業資格證書的基礎上,同時還應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的經歷。不同於會計主管、主管會計、主辦會計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二會計工作崗位設置
(1)設置會計工作崗位的基本原則
a.按需設崗
——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一崗多人
b.符合內部牽制制度的要求
——出納人員不能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c.建立崗位責任制d.建立輪崗制度沒有“多人多崗”的說法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2)主要會計工作崗位
a.總會計師崗位b.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崗位c.出納崗位d.稽核崗位e.資本、基金核算崗位f.收入、支出、債權債務核算崗位g.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核算崗位h.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核算崗位i.總賬崗位j.對外財務會計報告編制崗位
k.會計電算化崗位l.會計檔案管理崗位12類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1.會計檔案
——正式移交之前,會計崗位——正式移交之後,非會計崗位2.檔案管理人員管理會計檔案
——非會計崗位3.醫院門診收費員、商場收費(銀)員
——非會計崗位,區別於出納4.社會審計、政府審計工作
——非會計崗位,區別於稽核5.藥品庫房記賬員
——非會計崗位,區別於財物收發增減核算注意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總會計師(必考)
1.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任免總會計師應當符合規定,總會計師行使規定的職權
2.凡是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不應當再設置與總會計師職責重疊的行政副職
3.會計人員的任用、晉升、調動、獎懲,應當事先徵求總會計師的意見;財會機構負責人或者會計主管人員的人選,應當由總會計師進行業務考核,依照有關規定審批。
4.總會計師的地位:屬於單位領導成員,而會計機構負責人則是中層領導人員。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三)會計人員的工作交接
1.交接範圍a.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者離職。b.臨時離職或者其他原因暫時不能工作。c.移交人員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親自辦理移交的,經單位領導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員委託他人代辦移交,但委託人應當對所移交的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2.交接的基本程式a.交接前的準備工作b.按照移交清冊逐項移交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專人負責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部門可以派人會同監交交接後的有關事宜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3.移交人員的責任
移交人員所移交的會計資料是在其經辦會計工作期間所發生的,其應當對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接替人員不對移交過來的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負法律上的責任
記憶技巧:誰做的賬誰負責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四、會計從業資格
1.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適用範圍
(1)適用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
(2)適用崗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出納;稽核;資本、基金核算;收入、支出、債權債務核算;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核算;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核算;總賬;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會計機構內會計檔案管理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2.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
(1)會計從業資格的取得實行考試制度會計從業資格實行無紙化考試,考試科目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或者珠算)。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科目應當一次性通過。(2)會計從業資格報名條件申請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符合下列基本條件:
a.遵守會計和其他財經法律、法規;
b.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c.具備會計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
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3.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
(1)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中國人民武裝員警部隊後勤部等中央主管單位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等按各自許可權負責本部門(本系統)的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
(2)資訊化管理制度會計從業資格實行資訊化管理。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持證人員從業檔案資訊系統,及時記載、更新持證人員的有關資訊
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3.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
(3)監督檢查制度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對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持有、換發、調轉、變更登記等情況及持證人員繼續教育、遵守會計法律和職業道德等情況實施監督檢查。
(4)持證人員繼續教育制度持證人員應當接受繼續教育。持證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採取學分制管理制度。
(5)變更登記制度持證人員的基礎資訊及繼續教育、表彰獎勵等情況發生變化的,應到所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從業檔案資訊變更。
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3.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6)調轉登記制度持證人員所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辦理調轉登記手續。(7)定期換證制度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實行6年定期換證制度。持證人員應當在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到期前6個月內,到所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辦理換證手續。
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3.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8)會計從業資格的撤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可以撤銷持證人員的會計從業資格:
a.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怠忽職守,作出給予持證人員會計從業資格決定的;
b.超越法定職權或者違反法定程式,作出給予持證人員會計從業資格決定的;
c.對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作出給予會計從業資格決定的。持證人員以欺騙、賄賂、舞弊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撤銷其會計從業資格。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3.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
(9)會計從業資格的註銷持證人員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以及會計從業資格被依法吊銷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應當註銷其會計從業資格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高級會計師會計師助理會計師會計專業職務初級職務中級職務高級職務五、會計專業職務與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與職務”,類比“駕照與司機”
1.會計專業技術資格(駕照)(1)會計專業技術資格是指擔任會計專業職務的任職資格(2)我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形成初級資格、中級資格和高級資格三個級別
(3)現階段,初級、中級會計資格的取得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高級會計師資格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制度(4)考試科目(瞭解)
初級: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一年內一次通過
中級: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兩年為一個週期,單科成績滾動計算
高級:高級會計實務——考試成績合格3年有效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1.會計專業技術資格(駕照)(5)報名條件
基本條件: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初級——要求高中以上學歷
中級——大專5年;本科4年;雙學士或研究生2年,碩士1年,博士0年
【注意】學歷:國家認可;工作年限:取得相應學歷前後之和。(6)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管理
(1)該證書全國範圍有效。
(2)對於偽造學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資歷證明,或者在考試期間有違紀行為的,由會計考試管理機構吊銷其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由發證機關收回其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2年內”不得再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2.會計專業職務——(司機)
會計專業職務分為高級會計師(高級職務)、會計師(中級職務)、助理會計師、會計員(初級職務)。
【注意】會計專業職務不包括總會計師也不包括註冊會計師。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課後復習及要求
本節內容較多,考點較多,這些是高頻考點,也是難點和易錯點。以識記、基礎鞏固為主,理解的較少。解決方案
1.課堂20分鐘內完成配套習題集第一章第三節的“考點必會”;2.課後復習“應試指導”第一章第五節的“考點一~五”和對應的“典型例題解析”。第五節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第六節法律責任
1.瞭解《會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哪些——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2.掌握違反會計的法律的行為及責任分別是什麼。
3.瞭解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的法律責任及補救措施。法律責任一、法律責任的概述
概念:法律責任是指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
類型:
1.行政責任行政責任主要有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方式。
行政處罰的類別主要有:(1)罰款;(2)責令限期改正;(3)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等。
注意“罰款”與“罰金”的本質區別哦第六節法律責任一、法律責任的概述行政處分的形式主要有:(1)警告;(2)記過;(3)記大過;(4)降級;(5)撤職;(6)開除。第六節法律責任一、法律責任的概述
2.刑事責任刑事責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2)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對犯罪的外國人,也可以獨立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第六節法律責任剝奪自由甚至生命,是對一個人的最大懲罰行政責任行政處分行政處罰法律責任刑罰附加刑主刑包含包含包含包含一、法律責任的概述總結第六節法律責任二、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法律責任1.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1)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行為(2)私設會計賬簿的行為(3)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行為(4)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行為(5)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第六節法律責任二、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法律責任1.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6)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行為(7)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行為(8)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行為
(9)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10)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行為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會計法》規定的行為上述(1)~(8)與會計核算有關;(9)~(10)與會計監督有關第六節法律責任2.違反會計法規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1)責令限期整改(2)罰款(3)給予行政處分(4)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5)追究刑事責任第六節法律責任違反會計制度規定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責令限期改正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罰款對單位: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相關責任人員:可以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總結第六節法律責任三、其他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1.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注意6項懲罰方式)
(1)通報——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2)罰款——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3)行政處分——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4)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人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5)刑事責任——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六節法律責任三、其他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2.隱匿或故意銷毀依法應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行政處罰同前第六節法律責任三、其他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3.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資料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保存的會計資料的法律責任(1)罰款——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2)行政處分——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上述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六節法律責任三、其他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4.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的法律責任(1)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3)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補救措施第六節法律責任違法行為違反會計法規行為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資料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編制、隱匿、故意銷毀會計資料單位3000~50000元5000~100000元5000~100000元————直接責任人2000~20000元3000~50000元3000~50000元5000~50000元總結第六節法律責任課後復習及要求
1.理解“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並識記兩者形式內容及違反的法律責任重點。
2.掌握“四大”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第六節法律責任全章基礎鞏固建議
認真完成“應試指導”第一章“過關強化練習”的試題,約1.5小時。完成後仔細與答案核對正確率,就錯題進行認真復習,弄明白其中的知識、原理,針對薄弱環節結合《習題集》反復強化。第六節法律責任第二章結算法律制度
現金結算支付結算概述
銀行結算帳戶票據結算方式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
銀行卡第五節第六節
其他結算方式第一節現金結算
1.掌握現金結算的概念與特點,現金結算的範圍與使用限額。(高頻考點、易錯點)2.掌握現金收支的基本要求及建立健全先進核算與內部控制。一、現金結算的概念與特點1.概念
現金結算是指在商品交易、勞務供應等經濟往來中,直接使用現金進行應收應付款結算的一種行為。在我國主要適用於單位與個人之間的款項收付,以及單位之間的轉賬結算起點金額以下的零星小額收付。
第一節現金結算注意:在我國,國家鼓勵開戶單位和個人在經濟活動中,採取轉賬方式進行結算,減少現金使用2.特點
和轉賬結算相比,現金結算具有的特點如下:(1)直接便利(2)不安全性(3)不易宏觀控制和管理(4)費用較高第一節現金結算二、現金結算的管道
在我國,現金結算的管道:
(1)直接支付——付款人直接將現金支付給收款人,不通過銀行等仲介機構
(2)間接支付——付款人委託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或者非金融機構將現金支付給收款人第一節現金結算三、現金結算的範圍
開戶單位可以在下列範圍內使用現金:
(1)支付職工工資、津貼
(2)支付個人勞務報酬
(3)根據國家規定,頒發給個人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體育等各種獎金
(4)各種勞保、福利費用以及國家規定的對個人的其他支出
(5)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和其他物資的價款
(6)出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的差旅費第一節現金結算(7)結算起點以下的零星支出(結算起點為1000元)(8)中國人民銀行確定需要支付現金的其他支出【注意】除第5、第6項外,超過使用現金限額的部分應以支票或銀行本票支付;確需全額支付現金的,須經開戶行審核第一節現金結算【點撥】解題時,主要看是否是“結算起點1000元以上”,以上,除“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和出差攜帶差旅費”外,都不能用現金四
、現金使用的限額
(1)限額由開戶行根據單位的實際需要核定,一般按照單位3~5天日常零星開支所需確定。
(2)邊遠地區和交通不發達地區的開戶單位的庫存現金限額,可按多於5天不得超過15天的日常零星開支的需要確定。
(3)對沒有在銀行單獨開立帳戶的附屬單位也要實行現金管理,必須保留的現金,也要核定限額,其限額包括在開戶單位的庫存限額之內。
(4)商業和服務業的找零備用金也要根據營業額核定定額,但不包括在開戶單位的庫存現金限額之內。第一節現金結算五、現金收支的基本要求
(1)開戶單位現金收入應當於當日送存開戶銀行。當日送存確有困難的,由開戶銀行確定送存時間
(2)開戶單位支付現金,可以從本單位庫存現金限額中支付或者從開戶銀行提取,不得從本單位的現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不得坐支現金)。因特殊情況需要坐支現金的,應當事先報經開戶銀行審查批准第一節現金結算
(3)開戶單位根據規定從開戶銀行提取現金時,應如實寫明提取現金的用途,由本單位財會部門負責人簽字蓋章,並經開戶銀行審核後予以支付現
(4)因採購地點不固定、交通不便、生產或者市場急需、搶險救災以及其他特殊情況必須使用現金的,開戶單位應當向開戶銀行提出申請,由本單位財會部門負責人簽字蓋章,經開戶銀行審核後,予以支付現金第一節現金結算2.賬目應當日清月結、賬款相符。應遵循“七不准”:不准用不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憑證頂替庫存現金,即不得“白條頂庫”不准單位之間相互借用現金不准編造用途套取現金不准利用銀行帳戶替其他單位和個人存入或支取現金不准將單位收入的現金以個人名義存入儲蓄第一節現金結算不准保留賬外公款、“公款私存”(即“小金庫”)禁止發行變相貨幣,以任何票券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不得未經批准坐支現金或者未按開戶銀行核定的坐支範圍和限額坐支現金(即“不得不按規定坐支”)第一節現金結算六、建立健全現金核算和內部控制
1.良好的現金內部控制的標準
(1)現金收支與記賬的崗位分離(2)現金收支要有合理、合法的憑據(3)全部收入及時準確入賬,並且支出要有核准手段(4)控制現金坐支,當日收入現金應及時送存銀行(5)按月盤點現金,以做到賬實相符(6)加強對現金收支業務的內部審計第一節現金結算六、建立健全現金核算和內部控制
2.加強貨幣資金業務崗位分工、授權管理
(1)加強貨幣資金業務崗位分工管理
——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確保資金安全——單位不得由一人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全過程
第一節現金結算六、建立健全現金核算和內部控制
2.加強貨幣資金業務崗位分工、授權管理
(2)嚴格貨幣資金的授權管理
——對貨幣資金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准制度(定制度)——審批人在授權範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越權審批(規範審批人)——經辦人在職責範圍內,按照審批人的批准意見辦理貨幣資金業務(規範經辦人)第一節現金結算六、建立健全現金核算和內部控制
3.按照規定程式辦理貨幣資金業務
支付申請支付審批支付復核辦理支付第一節現金結算六、建立健全現金核算和內部控制
4.票據及有關印章管理
——加強與貨幣資金相關票據的管理(防止空白票據的遺失和被盜用)
——加強銀行預留印鑒的管理
——按規定需要有關負責人簽字或蓋章的經濟業務,必須嚴格履行簽字或蓋章手續第一節現金結算六、建立健全現金核算和內部控制
5.監督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貨幣資金業務相關崗位及人員的設置情況(重點檢查是否存在不相容業務混崗的現象)
——貨幣資金授權批准制度的執行情況
——支付款項印章的保管情況
——票據保管情況第一節現金結算課後復習及要求
1.重點掌握現金結算的管道、範圍、使用限額。
2.瞭解現金收支的基本要求及現金核算與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知識點。解決方案
1.課堂15分鐘內完成配套習題集第二章第一節的“考點必會”;2.課後復習“應試指導”第二章第一節的“考點一~五”和對應的“典型例題解析”。第一節現金結算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
1.識記支付結算的概念、特徵和原則。2.掌握支付結算的主要法律制度及主要工具和辦理支付結算的具體要求。一、支付結算的概念和特徵
1.支付結算的概念
支付結算是指單位、個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使用票據、銀行卡和匯兌、托收承付、委託收款等結算方式進行貨幣給付及其資金清算的行為。
功能:完成資金從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的轉移。
主體:銀行、單位和個人含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含個體工商戶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一、支付結算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2.支付結算的特徵
(1)支付結算必須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金融機構進行。
(2)支付結算是一種要式行為。
(3)支付結算的發生取決於委託人(不是“受託人”)的意志。
(4)支付結算實行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5)支付結算必須依法進行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二、支付結算的主要法律依據
支付結算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主要包括:《票據法》《票據管理實施辦法》《支付結算辦法》《現金管理暫行條例》《中國人民銀行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人民幣銀行結算帳戶管理辦法》《異地托收承付結算辦法》《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等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三
、支付結算的原則(三條)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記憶點撥】“款誰付”四、辦理支付結算的要求
(1)單位、個人和銀行辦理支付結算,必須使用按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規定印製的票據和結算憑證
(2)辦理支付結算必須按照統一的規定開立和使用帳戶
(3)填寫票據和結算憑證應當規範,做到要素齊全、數字正確、字跡清晰、不錯不漏、不潦草、防止塗改。
(4)票據和結算憑證上的簽章和其他記載事項應當真實,不得偽造、變造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五、填寫票據和結算憑證的基本要求(重難點、易錯點)
1.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填寫方法:需用正楷或行書,不得自造簡化字。金額數字書寫中使用繁體字,也應受理2.填寫中文大寫金額單位的規則:大寫金額寫到元的,後面需寫“整”或“正”,大寫金額寫到角的,後面可寫“整”或“正”,也可不寫。大寫金額寫到分的,後面不寫“整”或“正”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3.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幣種的寫法: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應緊跟其後,不得留有空白。4.阿拉伯小寫金額數字“0”的規則5.票據出票日期的中文大寫規則:
月份是1、2、10的前應加“零”
日期是1到9日、10日、20日、30日的,前應加“零”
日期是11到19日的,前應加“壹”6.阿拉伯小寫金額數字前幣種的寫法:小寫金額前應標“¥”7.單位和銀行的名稱填寫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小寫金額情形中文大寫方式
中文大寫方式阿拉伯數字中間有“0”要寫“零”字阿拉伯金額數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阿拉伯數字中間連續有幾個“0”可以只寫一個“零”字阿拉伯數字萬位或元位是“0”數字中間連續有幾個“0”,萬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時可以只寫一個“零”字,也可以不寫“零”字。阿拉伯數字中有“0”時,其對應的中文大寫要分清,可按下表記憶。總結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典型例題
1.下列各項中,不符合票據和結算憑證填寫要求的是()。A.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到“角”為止,在“角”之後寫“整”字B.票據的出票日期使用阿拉伯數字填寫C.阿拉伯小寫金額數字前填寫了人民幣符號“¥”D.“1月15日”出票的票據,票據的出票日期“零壹月壹拾伍日”
【答案】B
【解析】根據規定,票據的出票日期必須使用中文大寫,不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2.填寫票據和結算憑證的基本要求為()。A.如果金額數字書寫中使用繁體字,銀行不予受理B.阿拉伯小寫金額數字中有“0”時,中文大寫應按照漢語語音規律、金額數字構成和防止塗改的要求進行書寫C.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到“角”為止的,在“角”之後寫“整”(或“正”)字D.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前應標明“人民幣”字樣,大寫金額數字應緊接“人民幣”字樣填寫,不得留有空白
【答案】BD
【解析】如金額數字書寫中使用繁體字,也應受理。中文大寫金額數字到元為止的,在元之後,應寫整(或正)字,在角之後可以不寫整(或正)字。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課後復習及要求
1.瞭解支付結算的概念、主體、功能與特徵。
2.掌握支付結算的法律依據、基本原則及基本要求。
3.重點掌填寫票據和結算憑證的基本要求。解決方案
1.課堂15分鐘內完成配套習題集第二章第二節的“考點必會”;2.課後復習“應試指導”第二章第二節的“考點一~四”和對應的“典型例題解析”。第二節支付結算概述
1.瞭解銀行結算帳戶的概念與分類。2.理解並掌握六大類存款帳戶:基本存款帳戶、一般存款帳戶、專用存款帳戶、臨時存款帳戶、個人銀行結算帳戶、異地銀行結算帳戶掌握各銀行結算帳戶。
3.瞭解銀行結算帳戶的基本原則。
4.掌握銀行結算帳戶的的開立、變更和撤銷的要求、條件及程式。
5.瞭解銀行結算帳戶的管理及違反帳戶管理制度的法律責任。概念、分類、原則、程式以及他們直接的區別。
第三節銀行結算帳戶一、銀行結算帳戶的概念與分類
(一)銀行結算帳戶的概念和種類
(1)概念——銀行結算帳戶是指存款人在經辦銀行開立的辦理資金收付結算的人民幣活期存款帳戶。
(2)特點:
——辦理人民幣業務
——辦理資金收付結算業務
——是活期存款帳戶第三節銀行結算帳戶
(二)銀行結算帳戶的分類:
按存款人不同單位銀行結算帳戶個人銀行結算帳戶第三節銀行結算帳戶
(二)銀行結算帳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车位赠与合同范本
- 临时工劳动合同范本参考
- 2025年平安保险公司特定疾病终身保险赔付合同
- 业务合作合同格式样本
- 不锈钢采购与销售合同
- 个人借款质押合同书样本
- 专用线铁路物流服务合同细则
- 个人与企业租赁合同范本大全
- 采购标准合同书
- 专业讲师聘任合同范本
- 《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arcgis软件操作解析课件
- 中兴ZCTP 5GC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科学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3年考研考博-考博英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含答案解析
- 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 MCNP-5A程序使用说明书
- java基础知识大全
- SMM英国建筑工程标准计量规则中文 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