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北山山东头村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墙基遗址发掘简报
东山嘴村位于蒙古卡拉自治区(卡左县)该县,大城市东南约4km,大凌河西岸(图1)。村东、西、北三面被一长弧形黄土山梁环抱,遗址坐落在山梁正中一缓平突起的台地上,占据了台地向南伸展的前端部分,长约60、宽约40米,海拔高度353米,高出河床50余米。遗址东南方向,隔着大凌河,正对该县有名的马架子山和大山山口,四周为开阔的平川地,一望无际(图版壹)。1979年5月全省文物普查试点时发现此遗址,当年秋季被选为省文物干部培训班喀左队实习地点,1982年春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继续发掘,两次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整个遗址除北部边缘尚有待清理外,已大部分揭露出来。在厚约15厘米的耕土下即见遗址文化层,为黄土堆积,北部较厚,约80-100厘米,向南渐薄,到南部边缘仅厚10厘米左右,出泥质红陶片、彩陶片、之字纹灰褐陶片、泥质黑陶片和打磨石器等。黄土层下为生黄土和基岩。部分建筑基址上面迭压一层黑灰土夹石片层,含较多泥质红陶筒形器陶片。一国土石组墙基建筑基址占据了整个遗址,依布局可分为中心、两翼和前后两端等部分(图三)。中心部分为一座大型方形基址(编号g1),东西长11.8、南北宽9.5米(图二)。基址内上部堆积有黑灰土夹碎石片层,厚50厘米左右;下部为黄土堆积,厚30厘米左右;底部为平整的黄硬土面,间有大片的红烧土面,黄硬土面上置石堆和零散石块。基址四边均砌石墙基,用料以砂岩石为主,间杂少量灰岩石板。石块大都经过加工,一般除向内的一面不规整以外,上下两面、两端和外侧面都较平齐,有的石材加工成十分规整的长方形。砌石一般长30、宽20、厚15厘米左右。其中东墙基残存部分在东墙的中段,长3、存高0.46米,共四层石块,从外侧可明显看出为错缝砌法(图四)。南墙基残存部分在南墙中段,长3、存高0.15—0.40米,保存一至四层不等。西墙不存墙基,但西南角和西北角均有墙基发现。西南角墙基存高45厘米,保存了五层砌石,砌石外侧平整成正90°折角。西北角与北墙基相连,北墙基存长3.4米,只保存一、二层。方形基址内置有大量石块,可明显分辨出三处石堆。其中南侧中部石堆最大,由密排立置的长条石组成,略呈椭圆形,东西直径约2.5米。长条石多为砂岩,也有灰岩。砂岩长条石多顶端尖,底部平,呈锥状,高85厘米左右,一律向东北方向倾斜。其中又可分辨出有几块立石相聚成组的现象,一般为三、四块聚为一组(图五)。方形基址底部分布的遗物有:中部烧土面上玉璜一、石弹丸一,西北角和东墙基北端各有骨料一件,南墙中段紧贴墙壁发现双龙首玉璜一件。基址内上部黑土堆积中包含的陶片,绝大多数为一种粗泥质红陶筒形器残片。、两翼部分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两翼分别为两道南北走向、相互对称的石墙基。墙基皆用加工整齐的砂岩长条石砌成单行单层。条石一般长30—50、宽20、厚12—15厘米,最长达63厘米。石墙基上都迭压黑灰土夹石片层,内含泥质红陶片,有的泥质红陶片就铺在条石上,条石下压硬黄土。东翼石墙基(g2)残存部分在方形基址东北侧,距方形基址的东墙6米,墙基存长8.4米,共有并排的二十三块长条石。条石的砌筑很注意外侧面的齐对,近于一条直线(图六)。有三块长条石上迭压有灰岩石板,石板都略向内侧错进,将下层条石外侧整齐的一面显露出来。墙基内有大块平卧的石块和红烧土面。西翼石墙基(g3)位于方形基址的正西侧,距方形基址的西墙亦为6米。保存部分有间断,以中部一段较长,为7.9米,南部一段长1.2米,北部断断续续有砌石露出,延续总长度约19米。墙基上也压有灰岩石板,以南段保存较好的部分分析,第二层灰岩石板向内错进12—14厘米,使底层条石齐整的外侧面更加显露(图七),与东翼墙基的砌迭现象相同。西翼墙基下压一座房址。以上两翼石墙基外都堆有大面积的石块,其范围直至遗址东、西边缘,并顺边缘的斜坡向下延伸。石块皆选择白色灰岩,较小,一般长宽在15—20厘米之间。这种堆石的性质,是护坡一类,还是东、西两翼石墙倒塌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南部两翼皆有石堆。东侧石堆(g4)以长条石平卧为主,形成长11、宽2米的石带。石堆内多数为平底尖顶的锥状石,也见加工平整的砂岩长条石,原也应有石墙基和成组锥状立石。此石带距方形基址东墙为0.50米。西侧石堆(g5)较零散,也有大量锥状石和长条石块,可以分辨出锥状石立置成组的状态。西侧石堆距方形基址西墙基为0.20米。南部两翼石堆的位置虽不如北部两翼石墙基那样准确的对称,但从其布局和石堆性质的接近,也可推定为相互对应的建筑遗迹。前端部分可分石圈形台址与多圆形石砌基址。石圈形台址(g6)(图二)距方形基址南墙基约15米。正圆形,直径2.5米,距地表深仅20—40厘米,是在黄土堆积的上部铺砌而成,迭压在厚50厘米的黄土层上。周围以石片镶边,石片皆近长方形,长30厘米左右,多为白灰岩石片,向外一边平齐,使整个圆台址的边缘显得十分整齐,只在对应方形基址南侧的部位有明显下凹。石圈内铺一层大小相近的小河卵石。这种河卵石在整个遗址堆积中未见,也不见于遗址附近,应是特意从山下河川中拣选的。多圆形石基址(g7)(图二)在石圈形台址以南约4米,已残缺,可分辨出三个相连的圆形基址。其中两个尚有轮廓,近椭圆形,一个南北径3.1、东西径3.8米,另一南北径2.9、东西径4.1米。这两个基址都为单层石块砌成,边缘都以大块河卵石砌出两圈,石圈内铺较小石块形成台面。基址下即原生黄土。从地层分析,多圆形基址形成时间当早于石圈形台址。二烧变石坑泥质黑陶房址石建筑基址下发现红烧土面多处,明确定为房址的一座,编号F1。位于遗址西侧北部,西翼石墙基和铺石正好压在房址活动面上(图七),但并未破坏地面。为保留铺石层,房址西半部分未揭出,目前可看出房址约为长方形,南北长7.4米,东西揭露部分宽2.5米。半地穴式,地下部分墙壁存高25厘米,有两层草拌泥涂墙壁,厚1.5厘米,经火烧。房内地面为黄硬土,平坦,经火烧成黑间红色。东墙中部向外凸出,做成一个十分规正的长方形坑。坑长110、宽80厘米。坑四壁结构与房址墙壁相同,但草拌泥抹面的火烧程度较高。坑内呈台阶状,台阶宽20厘米,台面抹平,甚光滑。坑底深于室面40厘米,略呈锅底状,内填压小石块和一层黑灰烧土。坑内北端置一石斧,磨光甚精,刃部向正南平卧,不象是作为一般工具使用的。此方坑应不仅是一般的灶址或取火坑,是否还含有与祭祀有关的意义,尚待进一步分析。人骨架仅发现一具,已石化。位于遗址南部石圈形台址东北侧,距地表深约80厘米,揭开黄土层底部的一层红烧土面即见。人骨以下即生土,未见明确墓框,只在人骨头部和脚端两侧各置有两块不规则形石板,可以大致确定人骨架的范围:长约2、宽约0.6米。方向90°,仰身直肢,性别待鉴定。无随葬品,紧贴胸、腹部覆盖有大块泥质红陶和黑陶片,尚可复原一件泥质黑陶钵(图八:4)。这具完整人骨架,应同整个遗址性质有关。三织物上的装饰副陶器约占全部遗物的90%左右,但完整器较少。陶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约占80%左右,多为壁较厚的粗泥陶,细泥陶少。次为夹砂灰褐陶和夹砂红陶,磨光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也有一定数量。纹饰以压印之字形纹和压印平行条纹为多见。有压印窝点纹,主要见于一种瓶形器上。夹砂罐器底有席纹和叶脉状划纹。另见方格纹陶片五例,分别出土于TC6、TD6和TD8的第二层(黄土层),纹细而方格较大,为夹砂灰黑陶,陶质较软,内壁黑色抹光;从残片看为直筒罐一类器物,陶质、制法与饰之字形纹的夹砂罐完全相同(图八:8-11)。彩陶的陶质主要为泥质红陶,个别为灰陶。纹饰全部为黑彩,通体彩绘和器内彩较多见。图案一般较为简略,以直线条组成的各种几何形图案为主,如三角形纹、菱形纹、平行宽带纹等(图一一);其次为一种多道同心圆条纹和三角勾连纹的组合,主要见于一种盖式双腹盆上(图一四)。还有饰勾叶圆点纹的泥质红陶钵(图八:1)和在压印之字纹上绘彩的陶片。另见涂朱一例,为泥质黑陶小罐,朱色涂于罐的内底。器类以钵盆类、瓮罐类等为主,还有杯、瓶形器、圈足盘、豆、器盖等。钵盆类,主要为泥质红陶,少量为泥质灰陶,个别为泥质黑陶。钵可分为浅腹、敛口、折肩等型。浅腹钵:口微敛,厚尖唇,浅圜底,内外挂红衣(图九:1)。敛口钵:细泥质,壁较薄,尖唇,敛口,圆肩,下部残.(图九:2)。有彩陶钵(图八:1),上部有宽带彩,以弧线勾叶纹和圆点纹组成纹样单元,共连续五个单元。折肩钵:近直口,尖唇,折肩以上甚浅,腹也较浅(图九:3)。盆有敞口、鼓腹、折肩、双腹等型。敞口盆:大敞口,圆唇,斜直腹(图九:4)。一件为泥质黑陶,圆唇,圆腹,饰细密的压印之字纹(图九:9)。鼓腹盆:敛口,有短圆唇,上腹圆鼓(图九:5),有的挂红陶衣,绘斜三角纹(图九:6)。折肩盆:敞口,折肩以上与口沿相连不分界,腹浅。内外有彩,外壁上部饰斜三角纹,下部饰同心圆条纹,内壁上口饰三角纹(图九:7)。另一件体形甚大,圆唇,直口,折肩处起棱,饰压印之字纹(图九:8)。双腹盖盆:泥质红陶。大敞口,腹中部折收,将盆体分为两段,腹浅如盘,底近圜。通体挂红衣,内外壁至底满绘黑彩,母题为三角勾连纹和多道同心圆条纹,以内壁的上部为主要装饰部位,彩纹母题及腹中折收部位有变化(图八:3;一四)。这种盆从器形和花纹装饰部位看,也可做器盖用,故又可称为“盖盆”,它们较集中出土于石圈形台址附近。另有少数泥质黑陶双腹盆(图九:10)。小口壶、罐类,多为泥质红陶。小口壶:直口甚小,短颈,腹部圆鼓近球形,平底较大。腹饰压印之字纹,甚细密(图八:2)。小口双耳罐:多见。圆唇,直领较高,广肩深腹,中部有双竖环耳或鼻纽,肩至下腹部压印之字形纹或篦点之字纹(图一〇:1)。瓮罐类,筒形罐及鼓腹罐为夹砂灰褐陶,余皆泥质陶。敛口瓮:厚圆唇,直口内收,腹部绘斜三角纹(图一〇:2)。彩陶瓮:仅一件,直沿特短,唇稍尖,肩甚广,肩上附对称竖短耳,下部残缺。肩以黑彩绘平行线间斜三角纹(图一〇:4)。大瓮:泥质灰陶。口甚敛,厚圆唇,广肩,壁厚,器大(图一〇:5)。带流罐:发现一件,口沿部分有残。短流作半圆形,稍向上翘。饰条纹间弧线三角纹(图一〇:3)。筒形罐:腹直而深,内外抹光,内壁呈黑色,口下为素面或饰斜行划纹、压印条纹,下部饰压印之字纹。一种直口无唇沿,腹甚直(图一〇:6)。另一种有短沿,腹内收,腹壁稍显鼓(图—〇:7)。鼓腹罐:陶质、制法同筒形罐。圆唇,腹部圆鼓,上部多饰弦纹或压印条纹,下饰压印之字纹(图一〇:8)。圈足盘:敞口小圆唇,盘浅似碗形,圈足甚粗,直而较短,足起圆棱(图一二:1)。这种圈足盘以磨光泥质黑陶为主,制作精,形规整;个别为泥质红陶或为彩陶。豆:有喇叭状矮豆座,足沿甚外撇,内外磨光(图一二:2)。另见残豆盘,约为钵形。杯类,体甚小,敞口,折腹,小平底,形似盆,底部附由短圈足分开而形成的花瓣状宽足,多为三瓣,个别为四瓣,似实足。陶质多磨光泥质黑陶,有的为泥质红陶。另有双口杯,直口,折腹,腹内中部有隔,形成双口,底呈方形,底缘作成四花瓣状花边(图一三)。还见方形杯。这种小杯在石圈形台址附近出土较为集中。无底器类,皆泥质红陶。筒形器:为遗址最多见的器类。长筒罐形,直口,有平沿或卷沿,深直腹,偏上部多有一道凸棱,底部在作成陶胎后经切削修整,形成内勾形的底缘。颈部饰压印条纹,较细密,腹部以黑彩绘平行条纹,或配以双勾连纹,多为半面绘彩,另半面光素,中以竖行划纹为界(图八:7;一二:3)。钵形器:敛口钵式,腹直而短,底缘切削修整同筒形器(图八:6)。瓶形器:从残片的不同部位可判定有一种镂孔瓶形器(图八:5),通体起四道凸棱,无底,瓶体分为口、腹、座三部分。瓶口甚敛,有细高的颈,颈上起凸棱两道。斜肩,下腹圆鼓,口、腹饰压印窝点纹。下部镂孔部分分为两段,上段为三角形镂孔,下段为方形镂孔,上下镂孔相互对应。镂孔部分以下向外撇出,绘有黑彩,已残缺,底座形制不清。器盖只发现残片,其中有彩陶盖。石器在整个遗址中较陶器为少见。多为地面采集,正式发掘品少。可分为磨制石器、打制石器和细石器。磨制石器,主要器类有:斧:较多见。边缘不起棱,横断面呈椭圆形,多为通体磨制,有的磨光甚精,有琢磨(图一五:2)。锛、凿:都少见。锛体小,边稍磨出棱边,内侧面不平(图一五:3)。凿仅见一件,体甚窄长,刃尤窄,体正中起棱脊(图一五:1)。石磨盘、石磨棒:皆砂岩。磨盘有较规整的长方形盘,也见选择天然石板为料的不规则形盘。石磨棒皆琢制,横断面多圆三角形,手握部分起棱脊(图一七)。打制石器,发现最多,主要器类有:斧:体较长,刃部钝厚,上部保留原岩面(图一六:2)。亚腰斧:共发现三件。其中一件出土于TC7的第二层(黄土层),系采用河石为料,打成亚腰。刃部以一面打制为主,另一面修整边缘。斧体两面的大部分都保留原岩面(图一六:1)。砍砸器:较多,类型不一,有横长斧形、带柄横长斧形(图一八)、盘形等。一般形体厚重,刃部钝厚,从两侧打制,多保留原岩面。细石器,数量少,类型有窄长型石核(图一五:4)、断面呈梯形或三角形的长石片(图一五:6)、扇面形石片(图一五:5)、凹底三角形镞(图一六:3)等。质料有燧石、玛瑙石类,石片刃部有第二步加工痕迹。骨器甚少。有圆锥体、铤身分界不显的骨镞,以及骨两端器。尚有一些骨料。蚌器只见一残片。四石圈形台址上文化内涵共发现残块二十余件,多为人的肢体部分,未见头部,皆泥质红陶胎。可辨认形体的有以下两类:小型孕妇塑像:两件。为裸体立像,头及右臂均残缺,腹部凸起,臀部肥大,左臂曲,左手贴于上腹,有表现阴部的记号。标本TD9②:7(图版贰:2、3),出土于石圈形台址东侧黄土层中,通体打磨甚光滑,似涂有红衣,体肥硕,腹部尤圆鼓,下肢稍弯曲,下端残缺。体残高5厘米。标本TD8②:5(图版贰:1),出土于石圈形台址东北侧黄土层中,表面不磨光。体修长,上体前倾,下肢显弯曲,足残。体残高5.8厘米。大型人物坐像:发现上、下身各一块,同出于石圈形台址东南侧黄土层中,当为同一个体。上身残块为手臂和胸腹部分,高18、宽22厘米,内腔空,壁厚0.9厘米。胸腹上贴塑手臂,左臂残缺,只存贴痕,右臂存下部。双手交叉于腹部的中间,左手似攥拳,右手握住左手腕部,右手指修长(图版贰:4)。下身残块高12.5、宽22厘米,内腔空,左膝部有一圆孔通入腔内,壁厚可达3—4厘米。为盘膝正坐式,右腿搭在左腿上,左足及足趾裸露,右足已残缺。下身的底部平,满饰席纹(图版贰:5)。以上各个部位的形态,如攥拳、握腕、左右手交叉、盘膝等,都塑造得逼真自然,很有动感,且符合人体比例,大小约当真人的二分之一。在石圈形台址附近还发现其他有同样姿态的上下身残块,可知这种盘腿正坐、双手交叉于腹部的形象,是一种特定的姿态。另外,还有一人体腰部装饰残块,出土于石圈形台址西南侧,为横长形残段,上下均残缺。高6、宽12—14、厚1—3.5厘米。一残边正中有一缺口。两侧中部形成束腰。一面塑纹饰,间有黑彩痕。左右两侧各贴塑两条并在一起的皮索。中部较两侧突起,突起部位也贴塑皮索状,为并列的三段,折曲相连,呈S形,三段在中间又以短宽带相连,形成似束在腰部的带状皮索形象。背面平整,有贴痕。有可能是贴在人体塑像腰部的衣带类装饰(图版贰:6)。玉、石饰皆小件。其中以一件双龙首璜形玉饰和一件鸮形绿松石饰为精致:双龙首璜形玉饰,出土于方形基址南墙基内侧,淡绿色,长4厘米。璜形,一面雕纹,另面无纹饰,中部对穿一孔。雕纹为两端各作一龙首,较长,吻向前伸,上唇翘起,口微张,目作菱形框,身饰瓦沟纹样(图一九:1;二O)。鸮形松石饰件,出土于方形基址东外侧黑土层中,绿松石质,片状,分两层,绿松石面下为一种黑色石皮。作展翅鸮形,在绿松石面上用细线纹雕出鸮的首部及翅尾部的羽毛。背面黑石皮正中对穿单孔,穿孔法与双龙首璜形玉饰相同。宽2.8、高2.4、厚0.4厘米(图一九:2;二一)。此外,遗址出土兽骨较多,以猪骨为主,有鹿骨。都有石化现象。五河流域红土古地理遗址东山嘴遗址是朝阳地区及其邻近地区(即大凌河流域)发掘规模较大的一处红山文化遗址。该遗址尚未全部揭露,发掘材料也待进一步整理分析。这里,仅就初步整理结果,提出几点认识。一、般红山文化遗址的石东山嘴遗址出土遗物中石器较为少见,以磨制、打制石器和细石器共存为特点。主要器类中,石磨盘、棒,大型打制砍砸器、磨制精细的小型石锛和凿、三角形凹底石镞、细长石片、长石核等,都为红山文化遗址所常见。唯不见一般红山文化遗址常见的石耜,而出现亚腰石斧。陶器中大量出土的泥质红陶钵、盆、瓮、小口罐类,器身饰压印之字纹、底饰席纹的夹砂直筒形罐,都具有红山文化特征。器内彩的盖盆、无底筒形器、镂孔瓶形器、泥质黑陶圈足器、三足小杯,以及涂朱、方格纹的出现,则为一般红山文化遗址少见或不见。可以初步判定,东山嘴遗址既具有红山文化基本特征,又有自己的显明特点。目前,在大凌河流域已发现东山嘴一类遗址多处,如建平和凌源两县交界地带的牛河梁、凌源三官甸子、阜新胡头沟等地,它们与老哈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早晚差别在内。我们认为,可以把大凌河流域东山嘴一类遗存视为红山文化的一种地方类型。二、石私家车遗址的遗迹分析遗迹有早晚变迁。如西翼石基址迭压在房址F1活动面上,说明该遗址在石建筑基址形成前就已经使用。又如石砌建筑基址本身,南部圆台址就有处于黄土堆积底层的多圆形基址废弃后,又在黄土层上部新建石圈形台址的过程,说明石建筑群址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使用。从遗物分析,虽然涂朱、泥质磨光黑陶圈足器、三足小杯,尤其是方格纹陶片这些因素与泥质红陶器、彩陶器有共存关系,较一般所知为早,但在这一文化类型内,仍应视为较晚的因素。钵、盆、彩陶也都有一个演化过程可寻。遗址还出有具庙底沟类型特征的彩陶器。故可确认该遗址,主要是石砌建筑基址的时代,应在红山文化晚期阶段前后。石建筑基址的11C测定年代为4895±70年(树轮校正为5485±110年),也相吻合。三、基址上的多量性这是东山嘴遗址的主要内涵。基址部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较为完整地得以保存,是很难能可贵的。其结构、布局尚待作进一步详细分析。这组石建筑基址,在建筑石材加工、砌筑技术上相当讲究,尤其是在总体布局上,按南北轴线分布,注重对称,有中心和两翼的主次之分,南北方圆对应,表现出引人注意的特点。这种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建筑群址,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还是首次发现。联系遗址选择在面对开阔河川和大山山口的梁顶,多处基址都置有成组、成群立石组成的石堆,以及有陶塑人像群出土等方面分析,这显然是当时人们从事包括祭祀在内的社会活动的一个中心场所。遗址所出形制特异的陶器、兽骨等遗物,以及文化堆积的形成和建筑遗迹的变迁,也应具有不同于一般居住址的特定用途和规律。四、培养了人类形象的原始性和能力陶塑人像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小不同,数量不只一、二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2、小型塑像孕妇的体型特征明确,3、大型塑像不仅雕塑技法已脱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水箱安全检测与销售服务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销售合同终止及市场拓展合作管理协议2篇
- 个体工商户商铺租赁标准协议模板版A版
- 2024年度商铺离婚协议及企业经营权转让与风险分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豪华二手车经销合作框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砂石料买卖协议3篇
- 2024标准窗帘买卖合同样本版B版
- 二零二五版25MW柴油发电机电站发电设备安装调试服务协议3篇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家政服务三方合同范本
- 人教精通版5年级(上下册)单词表(含音标)
-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大厦物业管理保洁服务标准5篇
- 神经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
-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培训
- 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
- 某送电线路安全健康环境与文明施工监理细则
- GB/T 28885-2012燃气服务导则
- PEP-3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