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9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建筑法规(第2版)学习目标了解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掌握《环境保护法》中对施工环境保护的规定;掌握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掌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掌握施工现场废气、废水污染防治的规定。CONTENT任务9.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任务9.2施工节约能源制度施工文物保护制度任务9.3任务9.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环境保护法概述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制度9.1.1环境保护法概述1.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保护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环境保护法是指1989年12月26日实施的、2014年4月2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广义的环境保护法指的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2.环境保护基本制度(1)环境规划制度。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Planning)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将“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①环境规划的分类和内容。a.按规划的时间期限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通常短期规划以5年为限,中期规划以15年为限,长期规划以20年、30年、50年为限。b.按规划的法定效力分为:强制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c.按规划的性质分为:污染控制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三大类,每一类还可以按范围、行业或专业再细化成子项规划。其中,污染控制规划是针对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编制的,主要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②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a.对象调查。这是制订规划的第一步,要通过周密细致的调查,摸清规划对象本身现状及其与外界事物的联系。通过历史比较及有关环境问题的分类排序。其目的在于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从中发现规律性,用以指导规划的制定。b.目标导向预测。主要是预测环境的发展趋势和防治的可能成就。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c.拟制方案。根据规模目标预测结果和现实条件,拟定实现目标的不同备选方案,并确定主要污染物的目标削减量。d.系统分析,择优决策。根据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近期与远期的全面考虑,兼顾全局和局部利益,择优选择方案,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开展。(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关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法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①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a.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b.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c.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②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a.建设项目概况。b.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c.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e.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f.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g.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经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3)“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该制度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开发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①设计阶段。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②试生产阶段。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③竣工验收和投产使用阶段。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4)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①排污收费的对象。征收排污费的对象是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事业单位。②排污收费的范围。排污收费的范围,是指对排放的那些污染物征收排污费。按照有关规定,征收排污费的污染物包括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和放射性物质五大类。但是,对于蒸汽机车和其他流动污染源排放的废气,在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贮存或处置的设施、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进入城市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不征收排污费。③缴纳排污费以外的其他法律义务和责任。对排污者而言,缴纳了排污费,并不免除其负担治理污染、赔偿污染损失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和责任。(5)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在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排污许可证。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①排污许可证的适用范围。对依法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水体排放重点水污染物的和对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②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程序。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程序如下:a.排污申报登记。排污单位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如实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的方式和排放去向。b.分配排污量。各地区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c.发放许可证。对不超过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放许可证;对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临时排放许可证,并限期削减排放量。d.发证后的监督管理。(6)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DeadlineManagementSystem)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做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①限期治理的对象。目前法律规定的限期治理对象主要有两类:a.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按规定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要限期治理。b.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实践中通常是根据污染物的排放是否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和危害、是否严重扰民、经济效益是否远小于环境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是否属于有条件治理而不治理等情况,来考虑是否属于严重污染。②限期治理的决定权。按照法律规定,市、县或者市、县级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级人民政府决定;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③限期治理的目标和期限。限期治理的目标,就是限期治理要达到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是浓度目标,即通过限期治理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限期治理的期限由决定限期治理的机关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治理的难度、治理能力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其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年。(7)环境标准制度。环境标准制度(EnvironmentalStandardsSystem)是国家根据人体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态的要求,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某些技术要求加以限定的规范。我国的环境标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环境标准的分类。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五大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②环境标准的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两级,即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③环境标准制定权利的划分。按照法律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所有种类的环境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只能就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对国家已有规定的,不能另行制定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不能制定宽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无权制定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8)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控制和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的措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施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9.1.2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1.水污染防治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于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于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两次修订,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共8章92条,比修订前增加了30条。①更加突出饮用水安全。②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③生态补偿机制写进法律。④明确规定禁止超标排污。⑤总量控制的适用范围扩大。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⑥“区域限批”手段法制化。⑦公众参与有保障。⑧排污许可制度进入法律。⑨创设排污单位的自我监测义务。⑩事故应急处置规范得到加强。2.水污染防治措施(1)一般规定。①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③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④含病原体的污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⑤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或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和防流失的措施。⑥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⑦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⑧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⑨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⑩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⑪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2)水污染的防治。水污染(WaterPollution),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防治包括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①建设项目水污染的防治。《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②施工现场水污染的防治。《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在保护区附近新建排污口,应当保证保护区水体不受污染;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新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进一步规定,水污染控制要求为:a.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b.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c.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d.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立方米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e.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③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的规定。《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9.1.3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5年8月29日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里的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1.防治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体制《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总的职责做出规定,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统一规划管理。②依靠科学技术。③综合手段调整。④重视植树绿化。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2.大气污染的防治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AtmosphericPollution),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如果不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加以控制和防治,将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条件。(1)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2)施工现场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绿化责任制、加强建设施工管理、扩大地面铺装面积、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洁运输等措施,提高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减少市区裸露地面和地面尘土,防治城市扬尘污染。在城市市区进行建设施工或者从事其他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当地环境保护的规定,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防止污染大气。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施工现场大气污染的防治,重点是防治扬尘污染。对于扬尘控制,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中规定:①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②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③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④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⑤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挡等措施。⑥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⑦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3.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原则《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因此,总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监理机构的核心,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监理目标的实现。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内涵包括如下内容。①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项目监理的责任主体。②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项目监理的权利主体。③总监理工程师是工程项目监理的利益主体。4.严格监理、热情服务原则处理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商的关系以及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时,一方面应坚持严格按合同办事,严格监理;另一方面,也应当立场公正,为项目业主提供热情服务。①严格监理,就是监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和合同控制项目的目标,严格把关,依照既定的程序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建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所以监理工程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监理水平。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9.1.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于1996年10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二十二次常务委员会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现实生活中能够产生环境噪声的噪声源比较多,涉及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是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与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实施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①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主要负责下列工作。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a.分别不同的功能区,制定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b.根据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c.建立环境噪声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等。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主要负责下列工作。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b.建设项目中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验收。c.企事业单位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申报的审批。d.对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e.负责接受工业企业使用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固定设备的申报。f.负责接受城市市区范围内施工单位使用机械设备产生环境噪声的申报。g.负责接受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商业企业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申报。h.依法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2)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对有关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路和民航等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如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向社会公告,并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者予以处罚等。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三十条对防治工业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做出了规定,概述如下:①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入工业与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的影响。③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对产生噪声污染的工业设备,根据噪声环境保护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逐步在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规定噪声限值。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④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15日以前向所在地县以上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情况。⑤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3.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1)建设项目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2)施工现场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①排放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噪声。按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规定,城市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场地不同施工阶段产生的作业噪声限值见表9.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表9.1城市建筑施工场地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限值/分贝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注:夜间,是指晚22点至早6点之间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②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申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国家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的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名录。③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施工作业的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以上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④政府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有权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管辖内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机构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应当出示证件。技术提示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每一个单位和个人的义务,而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尺度就是其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噪声的企业之所以对他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了干扰,就是因为有该企业噪声超标的前提,那么它也就没有履行不污染环境的义务。不履行保护环境义务者,当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3)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的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的机动车辆的消声器和喇叭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机动车辆必须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防止环境噪声污染。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4)对产生环境噪声污染企业事业单位的规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对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9.1.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1995年9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此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5年4月1日施行。固体废物污染(SolidWastePollution)是指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贮藏、运输、利用和处置的过程中产生的危害环境的现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主要有:①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③在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④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⑤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⑥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限制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⑦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⑧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⑨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的,应当事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对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作出妥善处置,防止污染环境。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9.1.6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主要法律责任如下:1.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罚款。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违反规定,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机构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进行处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建筑施工单位违反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生产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工程所在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施工现场大气污染防治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规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①拒绝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②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③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④未采取防燃、防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沙石、灰土等物料的。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①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向大气排放粉尘、恶臭气体或者其他含有毒物质气体的。②未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③未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④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生产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下罚款。在城市市区进行建设施工或者从事其他生产扬尘污染的活动,未采取有效扬尘防治措施,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下罚款;对逾期仍未达到当地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可以责令其停工整顿。对因建设施工造成扬尘污染的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有关主管部门决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所在地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后果直接经济损失50%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情节较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3.施工现场水污染防治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处理,应处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除上述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依照以上规定采取措施,给予处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①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②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④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⑤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⑦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⑧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有以上第③项、第⑥项行为之一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以上第②项、第⑤项、第⑦项行为之一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①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的;②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4.施工现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违反有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①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的。②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的。③工程施工单位不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④工程施工单位不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⑤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生活垃圾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单位有以上第①项、第③项、第⑤项行为之一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以上第②项、第④项行为之一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有前款第①项、第⑤项行为之一的,处2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或者关闭。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固定废物污染环境重大事故的,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停业或者关闭。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的,由执行现场检查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9.1任务9.2施工节约能源制度节约能源法概述建筑节能与施工节能的相关规定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9.2.1节约能源法概述1.节约能源与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EnergyConservation)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早在1997年我国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修改,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为我国科学发展再添法律利器,其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及环境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2.节能管理制度(1)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省级地方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使节能问责制的要求刚性化、法定化,有利于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节能责任意识,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节约能源法》规定,应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通过项目评估和节能评审,控制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投资项目,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和过快增长。(3)落后高耗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要制定并公布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目录及实施办法;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这不仅把住了高耗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市场入口关,也加大了淘汰力度。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4)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节约能源法》明确了重点用能单位的范围,对重点用能单位和一般用能单位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要求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必须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5)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将能效标识管理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确立下来,明确了能效标识的实施对象,要求生产者和进口商必须对能效标识及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负责,并对应标未标、违规使用能效标识等行为规定了具体的处罚措施。(6)节能表彰奖励制度。《节约能源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有显著成绩以及检举严重浪费能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是加强节能管理的一项鼓励措施,旨在为全社会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全社会做好节能工作的积极性。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9.2.2建筑节能与施工节能的相关规定在工程建设领域,节约能源主要包括建筑节能和施工节能两个方面。1.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体制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节能规划。建筑节能规划应当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在建建设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2.各参建单位的节能责任(1)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节能义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经审查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能政策要求和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擅自修改经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降低节能标准。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其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应当对民用建筑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3)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应当依据节能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保证节能设计质量。(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在进行审查时,应当审查节能设计的内容,在审查报告中单列节能审查章节;不符合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结论应当定为不合格。(5)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节能标准、节能设计文件、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及监理合同对节能工程建设实施监理。工程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不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施工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墙体、屋面的保温工程施工时,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不得在建筑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6)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节能施工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当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进行查验;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不得使用。(7)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43号令发布,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规定,鼓励发展下列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①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②节能门窗的保隔热和密闭技术。③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④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⑤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⑥建设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⑦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⑧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3.施工节能建筑节能主要解决建设项目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问题。《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施工节能则是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节约能源问题。《绿色施工导则》规定:“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施工节能的规定如下:①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禁止损毁耕地烧砖。在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绿色施工导则》进一步规定,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根据施工进度、库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此外,还分别就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周转材料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结构材料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是: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优化钢筋配料和钢结构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②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再生水。企业应当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再生利用。a.提高用水效率。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技术提示《节约能源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经建成的,不得销售或者使用。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监理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b.非传统水源利用。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现场器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c.安全用水。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监测与卫生保证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③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施工导则》对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施工用电及照明分别做出规定。a.节能措施。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他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b.机械设备与机具。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c.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d.施工用电及照明。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④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绿色施工导则》对临时用地指标、临时用地保护、施工总平面布置分别做出规定。a.临时用地指标。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b.临时用地保护。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回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c.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造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路线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路线,缩短运输距离。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围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布置。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临时设置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规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优先采用遮阳、改善通风等低成本改造措施。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应当同步进行。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9.2.3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1.违反建筑节能标准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节约能源法》规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由建筑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标准进行施工的,由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民用建筑项目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款责任。注册职业人员未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1年以下;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2.黏土砖以及施工节能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在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规定禁止生产、促销、使用黏土砖的期限或者区域内生产、销售或者使用黏土砖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继续生产、销售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营业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①未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进行查验的。②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的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工艺、材料和设备的。③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施工节约能源制度9.2任务9.3施工文物保护制度概述施工发现文物报告和保护的规定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施工文物保护制度9.39.3.1概述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科学概念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据此,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具备下列要素:①保存文物特别丰富;②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③是一座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④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准并发布。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利于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其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都反映了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文化、城市的时空连续等过程。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好的保护和利用其历史遗迹,可使子孙后代对居住城市的历史渊源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多与古街区、古建筑结合在一起。中国是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近年来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和文化传统也必然成为发展旅游业最好的资源。但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目前只有丽江和平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内建筑、城市布局等具有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了解它们就等于了解该城市,有利于省市建设的有序发展。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具有必然性。城市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又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城市历史文化保护首要的是对城市中的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实施保护,它们既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属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区位最好、商业价值最高的城市地段。施工文物保护制度9.33.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施工的规定《文物保护法》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健身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1)承担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工程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承担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工程的单位,应当同时取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其中,不涉及建筑活动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应当由取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申领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有取得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②有从事文物保护工程所需的技术设备。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施工文物保护制度9.3申领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技术提示保护既涉及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涉及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和房地产开发商的长久利益,制定一系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强化其法制意识,纳入法制化管理,才能收到应有的保护效果。施工文物保护制度9.3(2)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的相关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①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②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③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④在历史建筑上刻画、涂污。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保护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制定保护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①改变园林绿地等自然状态的活动。②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影视摄制、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③其他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施工文物保护制度9.3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意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3)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从事建设活动的相关规定。《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施工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特训《民法》(2020年版)
- 《电子式书写技巧》课件
- 2024年写医院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学校智能化方案》课件
- 《幼教机构行政管理》课件
- 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件部首查字法教学课件
- 细胞生命之旅
- 透析楼市调控奥秘
- 保研面试英文自我介绍范文汇编十篇
- 2023年-2024年新员工入职前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预热题)
- 无痛分娩与镇痛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第11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含答案)
- 蜜雪冰城合作加盟合同
- 青海省西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外科的工作计划和建议外科工作计划
- 陪诊培训课件
- 专题3-6 双曲线的离心率与常用二级结论【12类题型】(解析版)-A4
- 医疗行业销售内勤工作汇报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兼职客服签约合同范例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