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5··PAGE0·目录一、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二、关于加强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指导意见………()三、中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2011~2015年发展规划……………………()四、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五、全国红十字模范校表彰管理办法………………()六、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标准(中小学)…………()七、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标准(高校)…………()八、zz省红十字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九、十、zz省红十字示范学校评审表彰管理办法……()十一、zz市红十字事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十二、zz市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程………………()十三、zz市红十字示范学校标准(中、小学)……()十四、zz市红十字示范学校标准(大学)………()十五、在苏学校成立红十字会流程…()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公布施行以来,我国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其在人道领域的政府助手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为促进我国红十字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发展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意义(二)发展红十字事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挥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在开展人道救助、反映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红十字事业,有利于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三)弘扬红十字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播红十字文化,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二、着力推进红十字事业改革创新(四)积极推进红十字会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理顺政府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使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改革和完善红十字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组织执行能力。加大上级红十字会对下级红十字会的财务监督、业务指导、工作督查力度,下级红十字会主要专职负责人的任免提名要听取上一级红十字会的意见。在有条件的地方红十字会开展社会组织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五)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公开透明是提升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公开透明的重要手段。各级红十字会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做到资金募集、财务管理、招标采购、分配使用等捐赠信息公开透明,切实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地要将红十字会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提升红十字会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公开水平。(六)全面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有效的监督是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性监督体系。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红十字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红十字会的监察、审计。红十字会要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对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三、积极支持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七)建立健全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把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或物资库建设列入当地防灾减灾规划统筹考虑。支持红十字会依托志愿人员建立各类救援队伍,提高民间救援的专业化水平。依法保障红十字会组织社会力量执行国内国际应急救援任务,为依法使用红十字标志并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等提供便捷通道,保证优先通行并减免相关费用。(八)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支持红十字会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九)提高红十字会人道救助能力。支持红十字会面向困难群体开展符合其宗旨的人道救助工作。重点对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加大救助力度,推动实施“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博爱家园”、“红十字天使计划”等品牌项目和活动。在农村和社区大力开展以健康服务、大病医疗救助、扶贫帮困等为内容的社会救助活动,完善城乡红十字人道服务体系。支持红十字会结合实际,兴办医疗、康复、养老等与其宗旨相符的社会公益事业,并给予政策扶持。大力支持中西部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道救助工作。(十)加强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和表彰奖励工作。积极推进中华骨髓库和地方分库建设,不断扩大库容量,提高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支持红十字会依法开展遗体、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探索在省级以上红十字会设立人体器官捐献救助基金,为捐受双方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要充分尊重捐献人的意愿,按照公平、公正、科学的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捐献人及法定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十一)积极开展国际人道援助和港澳台交流合作。支持和指导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国家对外人道援助工作,将红十字会的对外人道援助工作纳入国家对外援助整体部署。支持和指导红十字会依照有关规定设立民间国际人道援助基金,建立以专职工作人员为骨干、志愿人员为主体的民间救援队伍,提高红十字会参与国际人道救援的能力。加强与香港、澳门红十字会之间的联系,在人道救援、志愿服务、红十字青少年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台湾红十字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两岸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助,发挥红十字组织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独特作用。四、大力加强红十字会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十二)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继续推进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市、县级红十字会的组织机构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在乡村、街道、社区、学校等积极发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文明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支持红十字会加强会员服务,保障会员权利。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加强对冠名红十字(会)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十三)完善红十字会法人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优化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人员构成,提高执行委员会的执行力,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和监督职能。(十四)加强红十字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红十字会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充实红十字会管理队伍,通过招聘项目人员等方式充实专业人才队伍,促进工作人员的轮岗交流和合理流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红十字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质和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红十字工作人员队伍。(十五)加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当地志愿服务工作整体规划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支持红十字会建立和完善按专业、分领域的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拓展红十字志愿服务范围,为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和渠道。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履行登记手续。红十字会要加强对志愿者骨干的培训,发挥其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和评比制度,对优秀的红十字志愿者给予宣传和表彰。五、不断优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十六)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办会,依法履责,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推动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红十字标志的保护力度,依法查处擅自使用或滥用、篡改红十字标志的违法行为。(十七)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委托红十字会承担与人道救助有关的工作,实施与其核心业务有关的项目。支持红十字会依法独立开展募捐、接受和使用捐赠款物。红十字会使用捐赠资金开展人道救助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成本,可从捐赠资金中据实列支,并向社会公开,捐赠资金不得用于在编人员及机构的经费支出。从捐赠资金中列支实际成本,应在接受捐赠时向捐赠者事前明示,严格限制列支额度和使用范围。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按规定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红十字会应将财政拨款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分开管理。(十八)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宣传力度,支持红十字会建立人道传播平台。大力宣传红十字事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表彰为人道主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深入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大力宣传红十字文化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提升精神文明程度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的协调和咨询作用,积极开展国际人道法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际人道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实施。六、切实加强对红十字事业的领导和支持(十九)加强对红十字事业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红十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同步编制红十字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政府分管联系领导要定期听取红十字会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和指导红十字会工作,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十)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对红十字会开展工作给予支持和资助,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根据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能,逐步增加对红十字事业的经费投入。建立并完善政府向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推动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中央集中专项彩票公益金对红十字会的支持力度,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二十一)形成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合力。红十字事业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红十字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动员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等各界力量,形成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合力,不断开创我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文文件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红总字〔2005〕18号关于加强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十字会,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团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下简称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推动红十字运动的普及,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青少年中得以弘扬,并真正成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现就加强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做好青少年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宣传、普及红十字运动知识,推动红十字事业全面发展,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少年参加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实践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有益于使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各地要针对各级各类学校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实际情况,分别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活动。在小学,要重点开展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宣传,培养自救互救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就近就地参加红十字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青少年敬老助残、尊师爱幼、互助互爱的思想道德观念,达到了解红十字会的性质,增强自我保护和关心他人、关爱生命意识的目的。在中学,要重点开展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红十字会法宣传,救护知识普及,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结合预防艾滋病宣传、远离毒品和远离烟草教育等活动,树立青少年关心社会、服务他人、乐于奉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达到理解红十字会的宗旨,培养青少年崇高的品格和良好作风的目的。在高校,要重点开展红十字会法和国际人道法的传播,救护员培训,广泛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倡导自愿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结合远离毒品和远离烟草教育、预防艾滋病宣传和青年同伴教育等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青年热心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3.红十字青少年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要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各学校参与的原则,动员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努力协调好工作,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局面。二、4.各地要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本着积极、自愿的原则,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为建立健全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机制打下坚实基础。尚未建立红十字会组织的学校要积极争取,尽快建立红十字会,相关部门要做好帮助、支持、指导工作。已经成立红十字会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建设,在巩固中提高。中、小学红十字会的会长由一名学校领导担任,秘书长一般由德育处(政教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高校红十字会的会长由校(院)长或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院)长担任,秘书长一般由团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由学校主要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红十字青少年会员代表组成理事会。理事会应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要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为学校红十字会开展工作提供和创造多方面的条件。5.各级各类学校红十字会,要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制度、会费收缴使用管理制度、年终评比表彰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学校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会员发展、活动组织等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6.各级红十字会、教育、卫生、共青团等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全国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职责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红十字会的工作,研究探讨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的发展,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各地要加快建立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的步伐,尚未成立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的省份,要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制定《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推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健康发展。7.各级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要积极争取教育、卫生、共青团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保证对学校红十字会的组织发展、人员培训、活动开展等方面必要的经费投入,抓好新会员入会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壮大红十字青少年队伍,提高广大青少年对红十字会活动的参与率。三、8.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精心组织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红十字活动。注意培养一批红十字青少年骨干,培训一批红十字志愿辅导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推动以下各项工作的开展。——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青少年是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的主要对象。各级各类学校红十字会要针对青少年特点,把传播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融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具有红十字特色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夏(冬)令营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内报刊、网络等宣传阵地作用,切实扩大传播工作的覆盖面。——红十字志愿服务。要丰富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合不同年龄青少年群体的社会需要,为青少年志愿者提供实践红十字精神的社会平台。积极探索把符合人道主义宗旨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纳入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系,与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及大型赛事活动有机结合,并对这些项目的志愿者提供安全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各级各类学校要将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列入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学校红十字会要针对青少年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与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相结合,把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办成内容丰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自愿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在中小学要侧重对自愿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自愿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科学意识。在高校要提高青年对自愿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程度,在倡导自愿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参与捐献活动,并积极探索将自愿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关爱生命和青年同伴教育。初中以上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远离烟草、远离毒品等健康教育活动。要与我国国情及有关政策相符合,把握宣传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高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青年同伴教育活动。9.全国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红十字会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明确工作思路,结合本系统的实际,共同做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同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同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增强青少年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共青团组织要把学校红十字会工作与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和活动相结合。四部门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从各自不同角度和层面,切实担负起各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10.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注意互相协作,加强沟通,及时总结经验,勇于开拓创新,研究新方法,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使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新局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二○○五年十一月三十日主题词:红十字会学校工作指导意见抄送:吴仪副总理,全国人大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2005年11月30日印发
中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全面推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遵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基本规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及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作用,积极开展符合红十字会宗旨、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打造和创新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品牌和基地,完善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并规范相关制度,积极培养红十字青少年骨干,建立红十字青少年对外交流机制;坚持把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把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推进学校德育素质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来抓。发挥了红十字会文化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社会、实践人道理念、增进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青少年间交流和友谊、提升青少年自身能力与素质、培养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力量,造就一批富有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会员。二、工作目标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目标是: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建立红十字会组织,不断组织符合红十字会宗旨、青少年年龄特点和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校内外活动,积极推动红十字青少年的国际与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红十字会工作,重点加强高校红十字会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争取到2015年,已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省、地、县都要建立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并实现常规化运转,各地学校红十字会建会率达到20%以上。各级各类学校红十字会要努力实现“六有”标准,即有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及理事会,有稳定的会员及志愿者队伍,有红十字特色的青少年活动,有稳固的服务平台,有规范的规章制度,有基本的经费保障。三、主要任务1.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要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德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各级红十字会要充分认识青少年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德育和素质教育有效载体和抓手的重要意义,把开展学校红十字会工作与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做到工作重视、组织保证、指导活动,争取红十字知识和技能纳入当地教学和实践安排,保证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正常运行。2.加强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各级红十字会要积极争取教育等其他部门的支持,成立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为学校红十字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要加快建立学校红十字会组织的步伐,争取将红十字会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德育和素质教育总体规划和指标之中,学校红十字会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资料,档案完整,并留存一定的影象、照片资料。特别是学校红十字会收缴的会费和募集的资金要设立专门科目管理,并定期公示使用情况。3.打造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品牌。各级红十字会要开拓创新,及时总结经验,针对各级各类学校和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和成长规律,分别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红十字志愿服务、生命健康教育、应急救护、自救互救、预防艾滋病宣传、社会实践、夏(冬)令营等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积极组织红十字青少年参与国际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和地区间的红十字青少年友谊和了解,强化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抓手。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注重品牌发展的长期规划,积极探索建立起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长效机制。4.加强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各地要结合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覆盖广泛、规模适当、设施完备、环境健康、符合青少年特点并努力实现自主运转和持续发展的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到2015年,各省级红十字会要创建一个全省范围内的省级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地市级红十字会也要积极开展创建工作。5.继续深化表彰激励机制建设。各省级红十字会要积极与教育部门合作,把评选和表彰红十字示范校和标准校活动作为推动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激励机制,要坚持标准、注重实绩、保证质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今后每五年表彰一次的全国红十字模范校,须在各地示范校和标准校中产生。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坚持巩固、发展、提高的原则,对获得命名的学校进行定期检查,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推动本地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6.重视培养和发挥学校红十字会骨干,特别是学生分会骨干的作用。各级红十字会要注重加强学校红十字会骨干能力建设工作,要逐步规范对红十字青少年会员注册、管理、培训工作,尤其注重加强对学生分会干部的培养工作,重视发展、培育、凝聚优秀红十字青少年工作骨干和会员骨干,提高参与能力,激发创造活力,发挥主体作用,使其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各地要尽快建立能提供优质志愿服务的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红十字会要把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提升到推进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认识,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中,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要加大对各级红十字会分管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专兼职干部和红十字青少年骨干的培训力度。要加强对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科学决策,研究、协调和解决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和相关工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本地红十字青少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2.建立协调机制。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对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支持。充分发挥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以各级红十字工作委员会为主导,学校红十字会为基础的红十字青少年组织网络体系。各级红十字会与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沟通,形成经常性工作协商机制。各级红十字会在推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共享,加强与教育、卫生、共青团等其他机构、团体的合作。在硬件建设和活动基础上,在服务范围和内容上,做到既各具特色,又与其他团体相互支持配合。3.加大经费投入。要加大对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各级红十字会和学校要加强对红十字青少年重点活动和重点领域的资金扶持,要探索建立有效的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资金募集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要严格遵照《中国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在自愿入会和自愿缴纳会费的前提下,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缴的会费和募集的资金要设立专门科目管理,及时向捐赠者和社会公布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投入资金取得实效。4.推动宣传交流。面向红十字青少年多层次需求,加强与党政部门、其他社会团体交流合作,开发和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建设服务红十字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平台,提高利用网络服务和凝聚红十字青少年的能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和导向作用,及时报道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情况,增强全社会对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认同感;密切关注国际红十字青少年运动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红十字青少年国际间和地区间交流合作机制,提升中国红十字青少年国际形象。5.实施统一管理。为增强广大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加其参与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兴趣,树立全国红十字青少年的整体形象,总会将设计和制作全国红十字青少年会员统一标志、旗帜,对红十字青少年服饰和会员证进行探索式开发。同时,各级红十字会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探索和建立在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中,为红十字青少年会员提高意外事故保险的机制。组织红十字青少年会员活动时,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物质、安全保障。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学校红十字会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员工共同参加的中国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在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上级红十字会指导下,开展符合红十字会宗旨的活动。第三条学校的师生员工,凡符合《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的规定,由本人申请,校红十字会批准,均可成为红十字会个人会员。在校学生加入红十字会的为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入会者,登记备案,发给“会员证”和“会员证章”。第四条会员享有和承担《中国红十字会章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毕业转学或参加工作(调动工作)的会员,凭原会员证到新单位红十字会报到,登记注册,不需再办理入会手续。转入单位没有建立红十字组织的,可保留会籍。第五条学校红十字会的名称为:在“红十字会”前冠以学校名称。学校红十字会可根据学校结构和会员人数情况设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分会及会员小组。第六条学校红十字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一般每2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其职权是:(一)选举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二)听取和审查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三)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七条学校红十字会的领导机构是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理事会由校级领导、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红十字青少年会员代表组成。会长由校级领导出任,副会长由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出任。秘书长、副秘书长由会长提名,理事会决定,负责日常工作。第八条学校红十字会的基本任务是:(一)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二)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广大红十字青少年成为受益者、服务者和参与管理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开展思想品德、卫生与健康等相关知识教育。组织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四)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体现人道精神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尊师爱幼等助人为乐的活动;(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夏(冬)令营活动;(六)开展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往活动;(七)教职员工会员除参加学校红十字会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要具体指导青少年会员的日常活动。第九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红十字会共同成立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指导学校红十字会开展工作;学校要把红十字会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要定期研究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使其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知识化、趣味化,符合学校实际,富有教育意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学校红十字会应设立红十字活动场所。学校红十字会应与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密切配合,开展活动。第十条学校红十字会的经费除来源于会费外,学校应给予补助。第十一条会员应按《中国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办法》缴纳会费。青少年会员按年度缴纳会费,数额不限,原则上不超过5元,其他会员年度会费不超过10元,会费由学校红十字会负责收缴、使用和管理,80%留学校红十字会,20%缴纳上级红十字会。会费使用情况,定期向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第十二条被评为先进会员的师生员工,应享受学校相应的荣誉待遇,由学校记入人事档案。会员工作突出或做出重大贡献,可报请上级红十字会授予荣誉称号。第十三条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88年6月21日颁布的《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暂行规程》同时废止。
全国红十字模范校表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依据《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中有关加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要求,推动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开展创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省级红十字示范校和达标校活动,是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红十字会组织基础建设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三条开展创建红十字模范校活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他人,增强青少年动手能力、自主能力、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激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第四条表彰红十字模范校,应坚持标准,注重实绩,保证质量,民办校应该占有一定比例。红十字模范校实行动态管理。第五条红十字模范校标准:1.学校领导重视。把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教学、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来抓。在人、财、物、活动时间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建立健全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2.思想道德教育广泛深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落实《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把红十字精神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积极组织青少年会员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和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国际人道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保持志愿服务活动的连续性,形成红十字青少年会员人人参与红十字会活动的良好局面。3.活动制度化。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中、小学有占全校注册师生总数80%以上的会员队伍,高校有占全校注册师生总数20%以上的会员队伍。会费收缴率均达到90%以上。积极参与各级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按照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红十字会每年有总体计划,季度有具体安排。各项活动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师生广泛参与。4.工作有特色。每年有1~2次突出红十字特色的、范围较广、规模较大、质量较高、形式新颖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要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生理、心理特点的红十字青少年,有计划地开展自救互救、关爱生命、艾滋病预防、远离毒品和远离烟草、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有红十字特色的卫生健康和安全知识教育训练。第六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在省级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命名的红十字示范校、达标校中产生,经省级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批准,报全国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第七条创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活动,由全国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组织,每两年举行一次表彰和总结大会,特殊情况下可提前或延期。每次命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按分配名额,在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并获得省级红十字示范校、达标校的学校中择优推荐并附被推荐学校的事迹材料。第八条被命名的全国红十字模范校,授予奖匾,颁发荣誉证书。第九条红十字模范校应以命名为新起点,坚持巩固、发展、提高的方针,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绩。第十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每年年底应作出年度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报告和下年度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计划,并报所在地区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第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每年应对辖区内的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和省级红十字示范校,进行一次调研,并将调研报告报全国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部。第十二条全国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适时组织力量,对全国红十字模范校进行抽查,并将抽查情况进行通报。第十三条红十字模范校,工作无新的进展或出现问题,由所在省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负责帮助查找薄弱环节,制定限期整改措施。在限期内没有达到整改目的,将撤销其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的荣誉称号。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全国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标准(中小学)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分值评审方法评分标准得分组织建设(7分)成立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理事会成员构成合理。3查看文字资料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学生代表等)人员齐全,得3分;否则不得分。有具体人员(专兼职均可)负责学校红十字会日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认真落实。2听汇报、看材料指派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担任学校红十字会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得2分;否则不得分。班级成立红十字小组。2听班主任汇报小组由会员组成,平时能够组织一些同学们喜爱的红十字活动,得2分;否则不得分。政策支持(13分)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会上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及时进行工作回顾和总结。2查看会议记录理事会至少每年召开一次,有会议记录,理事会主要领导出席率不得低于80%,工作计划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总结真实客观,得2分;否则不得分。定期召开学校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3查看影像资料或档案、文字记录代表大会要定期召开,选举理事会,听取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等,主要领导出席率不得低于80%,得3分;否则不得分。政策支持(13分)2行政有资助,每年保证一定活动经费,得2分;否则不得分。将红十字会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工作中。3查看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3查看制度有会议制度、入会登记制度、评优制度、会费管理制度、学习和培训制度、社会服务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宣传制度,得3分;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会员发展(8分)每年举办新会员入会宣誓仪式。2查看影像资料或档案、文字记录有历年资料,得2分;否则不得分。师生会员数。3查看会员档案会员数达到总人数90%以上,得3分;达60%~90%,得2分;60%以下不得分。会费收缴率。3听汇报、查看会费收缴记录会员自觉缴纳会费,会费收缴记录齐全、真实且收缴率达80%得3分,50%~80%得2分,30%~50%得1分,30%以下不得分;对于贫困地区的红十字青少年会费收缴可以采取一定比例的减免或免交。管理规范(4分)建立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档案,档案齐全、规范。2查看档案档案中含有各类文件、活动记录、影像资料等,档案管理规范、齐全、整洁、分层分类,得2分;否则不得分。有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档案记录。1查看档案有规范、齐全的四年档案(多年工作的真实累积,不得弄虚作假)得1分;否则不得分。认真做好年底工作统计,按时上报统计报表。1查看报表认真完成此项工作,统计数字真实,得1分;否则不得分。宣传教育(12分)采取多种形式(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广告展板等)传播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3查看活动记录对全体会员进行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培训,至少每年一次,得3分;少一次扣一分,扣完为止。师生会员对红十字会、红十字运动的了解程度。3问卷调查抽查10个老师和10个学生填写问卷,知晓率达90%,得3分;60%~90%,得2分;60%以下不得分。设有固定宣传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3现场查看、随机询问学生积极参与总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或项目。3查看活动记录、随机询问学生有活动记录且询问情况良好得3分。活动开展(25分)每年开展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活动。4查看活动记录按要求举办庆祝“五·八”世界红十字日纪念活动,有活动记录得4分;否则不得分。积极参与社会募捐活动。3查看活动记录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募捐,奉献爱心,得3分;否则不得分。定期举办红十字主题校会(班会)活动。3查看活动记录有活动记录,得3分;否则不得分。积极宣传艾滋病预防、远离毒品、远离烟草等知识(中小学各有侧重),开展生命健康教育。3查看活动记录每年至少举办相关内容活动一次,有活动记录得3分;否则不得分。积极参与上级红十字会组织的各项活动。3查看档案资料积极参与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夏令营等活动,得3分;否则不得分。每年举办一次红十字特色活动(不包括每年开展的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活动)。4查看影像资料或档案、文字记录范围广、规模大、质量高、形式新颖,得4分;活动整体水平一般,得3分;没有举办,不得分。学校红十字会有品牌活动且定期举办。5查看活动记录有品牌活动得3分,活动定期举办得2分;否则不得分。救护培训(9分)1查看文字资料全校师生救护培训覆盖率。2听汇报、查看培训纪录达到50%以上,得2分;达到30%~50%,得1分;30%以下不得分。切实使老师和学生掌握一定的救护本领。2抽查技能知识掌握程度抽查10个老师和10个学生,其中80%以上掌握技能得2分;30%~80%,得1分;30%以下不得分。有教师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2查看档案资料建立一支15人左右的救护队。2观看救护队表演查看训练纪录有救护队员名册及救护训练记录,保证救护队训练时间,得2分;否则不得分。社会服务(8分)参与日常性的帮困、扶老、助残等社会服务活动,有服务基地和服务对象。2查看影像资料或档案、文字记录制度完善且定期走访慰问,得2分;否则不得分。结合各种纪念日开展社会服务活动。3查看影像资料或档案、文字记录每年4次,得3分;每年3次,得2分;3次以下不得分。全校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覆盖率。3查看相关资料达到50%以上,得3分;达到20%-50%,得2分;20%以下不得分。标志意识(6分)举办活动均悬挂红十字会会旗。3查看影像资料每次活动均用会旗,得3分;偶尔使用,得2分;很少使用,不得分。会员参加各级红十字会举办的活动时均佩戴会员证、会徽等明显的红十字标志。3查看影像资料每次活动会员佩戴明显标志,得3分;偶尔佩戴,得2分;很少佩戴,不得分。社会影响(8分)2听汇报、座谈通过座谈,酌情给分。确定学校红十字工作的特色且围绕特色开展工作。3整体评估学校红十字会要认真研究工作特色,并在汇报材料中有所体现,要针对特色重点进行汇报。评审人员需结合学校红十字会的整体工作,酌情给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获得重大奖励或突出贡献表彰。3整体评估考察组酌情给分。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标准(高校)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分值评审方法评分标准得分领导重视机构完善(11分)成立理事会,人员健全并定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会议。4听汇报查看资料理事会人员(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学生代表等)齐全,得2分;会员代表大会要定期召开,理事会至少每一年召开一次,有会议记录,理事会主要领导出勤率不低于80%,得2分。有专人负责学校红十字会日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认真落实。4由团委或学生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学校红十字会秘书长一职,负责日常工作,得4分;否则不得分。有专项活动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3查看经费使用记录行政有资助,每年保证一定活动经费,得3分;否则不得分。组织落实队伍健全(11分)师生会员数占全校师生总数的比例。3查看会员档案达20%以上,得3分;达10%~20%,得2分;5%~10%得1分;5%以下不得分。每年会费收缴率情况。3查看会费收缴记录会员自觉缴纳会费,会费收缴记录齐全、真实且收缴率达80%得3分,50%~80%得2分,30%~50%得1分,30%以下不得分。组织落实队伍健全(11分)组织机构健全。1查看相关资料、听汇报有部门分工且各部室职能完善,得1分;否则不得分。传帮带交接制度完善。1听汇报有严格的干部考核制度,保证红十字会各部室的综合能力,得1分;没有考核制度,不得分。有办公室。3实地考察有办公室,得3分;否则不得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11分)健全各项制度(会员入会登记制度、财务制度、培训制度、募捐制度、优秀会员评选制度、会费管理制度等)。3查看制度健全得3分;基本健全,得2分;非常不健全,不得分。每学年制订工作计划、年底进行工作总结。1查看文字资料有规范、思路清晰的计划和总结,得1分;计划和总结都没有或只有其中一项均不得分。组织大型活动要有活动计划、总结。1有规范、思路清晰的计划和总结,得1分;计划和总结都没有或只有其中一项均不得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11分)认真做好年底工作统计,按时上报统计报表。1查看档案资料认真完成此项工作,统计数字真实,得1分;否则不得分。档案齐全、规范(各类文件、活动记录、影像资料、登记造册等)。3查看档案资料规范、齐全、整洁,分层分类,得3分;否则不得分。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档案记录。2有规范、齐全的三年档案(多年工作的真实累积,不得弄虚作假)得2分;否则不得分。活动开展(34分)每年开展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活动。3查看影像资料、活动记录按要求举办庆祝“五·八”世界红十字日纪念活动,有活动记录得3分;否则不得分。积极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3长年坚持,得3分;没有参与,不得分。进行预防艾滋病和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活动。2查看影像资料、活动记录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得2分;否则不得分。积极开展生命健康教育。3查看影像资料、活动记录有5%以上在校生参加生命健康教育,得3分;少于5%,不得分。活动开展(34分)组织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及捐献活动。2组织活动且有活动记录得2分,否则不得分。进行帮困、扶老、助残等社会服务活动。2查看影像资料、活动记录每年的社会服务活动在10次及10次以上,得2分;5~10次,得1分;5次以下,不得分。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远离毒品、远离烟草教育活动。3通过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有活动记录,得3分,否则不得分。积极参与上级红十字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评优活动、志愿服务、夏令营活动等)。3有上级红十字会的证明,得3分;否则不得分。积极参与社会募捐活动。2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募捐,奉献爱心,得2分;否则不得分。积极进行横向联合,加强校际间合作。2有相关活动记录,得2分;否则不得分。学校红十字会有品牌活动且形成经常性机制。4有品牌活动得2分,形成经常性机制得2分,否则不得分。独立举办特色性红十字大型活动(不包括每年开展的纪念“五·八”世界红十字日活动)。5每年举办1次或1次以上主题鲜明、影响广泛、质量较高、特色突出的活动,得5分;活动整体水平一般,得3分;没有举办,不得分。救护培训(5分)每年制订培训计划。1查看文字资料有计划,得1分;否则不得分。2查看档案记录每年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的人员比例达到在校生10%以上,得2分;5%~10%,得1分;5%以下不得分。有两支或两支以上(20人左右/支)的红十字救护队。2观看救护队表演、查看文字资料保证救护队训练时间,有救护队员名册及救护训练记录,得2分;一支救护队,得1分;没有救护队,不得分。宣传工作(17分)采取多种形式(讲座、知识竞赛等)传播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2查看活动记录对全体会员传播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每学年至少一次,得2分;否则不得分。会员对红十字会、红十字运动的了解程度。3问卷调查抽查10人填写问卷,知晓率达90%,得3分;60%-90%,得2分;60%-30%得1分,30%以下不得分。所举办或组织的活动在电视台、报纸的报道次数。3查看影像、文件资料、档案记录每年度5次以上,得3分;4次得2分;3次得1分;3次以下不得分。通过校内广播,宣传红十字相关内容和消息。2每年度达10次,得2分,少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宣传工作(17分)开展红十字理论知识研究或开设与红十字运动相关的选修课。3开设课程或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的3分,否则不得分。学校网站上有学校红十字会固定栏目或内容。2有固定栏目或内容且能定期更新得2分,有固定栏目或内容不能定期更新得1分,否则不得分。出版红十字校刊。2至少每学年一期,得2分,否则不得分。标志使用(6分)3查看影像资料每次活动均用会旗,得3分;偶尔使用,得2分;很少使用,不得分。会员参加任何代表红十字会的活动,均佩戴会员证、会徽等明显的红十字标志。3每次活动会员佩戴明显标志,得3分;偶尔佩戴,得2分;很少佩戴,不得分。工作研究(5分)学校认真研究学校红十字工作的发展情况,对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并能贯彻执行。1整体评估通过座谈,酌情给分。确定学校红十字工作的特色,围绕特色开展工作。1学校红十字会要认真研究工作特色,并在汇报材料中有所体现,要针对特色重点进行汇报。评审人员需结合学校红十字会的整体工作,酌情给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获得重大奖励或突出贡献表彰。3考察组酌情给分。zz省红十字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下简称《红十字会法》)和《zz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推进我省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更好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两个率先”服务,依据《zz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红十字事业发展状况及发展环境(一)“十一五”红十字事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红十字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红十字会法》和我省《实施办法》,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多项工作位居全国前列。组织体系不断巩固完善。至2010年底,省、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全部理顺,96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基本理顺管理体制,占总数的91.4%,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全省现有红十字基层组织5969个、会员405万人、志愿者18万人;建成红十字服务站2600多个,成立社区(乡村)志愿服务队伍1800余支,我省获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区(县、市)数量占全国1/5以上。抗灾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共组建红十字紧急救援队134支。“十一五”期间,全省红十字会用于抗击南方冰雪灾害、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西南抗旱、舟曲泥石流灾难救助等救灾款物近19亿元,特别是在支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贡献突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爱心救助向广度深度延伸。“十一五”以来,全省红十字会共接受政府拨款和募集款物折合人民币达到23.93亿元(含救灾款物),先后投入3.79亿元援建博爱卫生院(站)483个,培训乡村医生7600多人,每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累计救助白血病、先心病等大病患者和各类贫困家庭、学生等209万人次。生命健康工程覆盖范围扩大。“十一五”期间,培训救护师资1200多人、救护员227万余人,普及防病知识412万人次。中华骨髓库zz分库检测入库资料52000多人份,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38人,累计入库资料80000多人份、成功捐献180人,每年都获得中华骨髓库表彰。培训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主持人300余名,举办同伴教育培训班147期。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和开展人体器官(组织)捐献工作。青少年德育工程成效显著。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13所大学、42所中学和56所小学被命名为“省级红十字示范校”,6所学校获得“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称号,对提高青少年道德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省红十字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红十字事业发展在城乡区域之间还存在不平衡,支持救护培训、参与和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等业务工作的政策还不完善;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备灾救灾网络体系尚未形成,配套设施不完善,救灾物资和备灾资金短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薄弱;红十字项目筹资相对困难;省、市、县红十字会内设机构不健全,市、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各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数量和结构还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对外交流和服务的有效机制和平台还需进一步完善;各级红十字会办公条件亟待改善,基层红十字组织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全面加强红十字会建设,加快红十字事业发展,已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zz”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二)“十二五”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红十字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我省红十字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明确要求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推进社会建设。特别是在今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中央领导还提出,实施“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红十字会作为公益慈善类最大的社会组织大有可为,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路径和公益慈善组织管理经验,努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有所作为。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执政取向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七大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红十字会始终秉持发扬人道主义,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的宗旨,与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一致,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作为党委、政府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作用,积极作为、主动有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三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红十字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将进一步“归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将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任务。红十字会开展的“三救”、“三献”和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对关爱弱势群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最重要最直接的“补缺”意义。四是不断健全的法律法规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以及我省《实施办法》等成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十一五”期间,中央有关部委就做好红十字工作出台了17份规范性文件,涉及红十字卫生救护培训、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红十字事业、备灾救灾仓库建设标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人体器官捐献等内容,为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法规支撑。五是民间外交的活跃为红十字会发挥独特作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推动者。红十字会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及其他国际组织交流合作密切,在民间外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积极鼓励其扩大合作规模和领域,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在国内发生自然灾害时,及时联系国际红十字组织紧急救援队参与救援。同时,配合国家外交工作需要,积极向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在落实“一国两制”方面,进一步加强大陆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分会和台湾红十字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红十字会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特殊作用。六是理顺管理体制的逐步落实为红十字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全省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工作顺利推进,“能力强会工程”深入实施,各级红十字会干部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机构设置和专职干部逐步到位,经费及其它保障得以落实,必将推动红十字会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更好地担当起党和政府人道领域助手的重任,为全面拓展红十字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加快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红十字事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需要政府、社会和各级红十字组织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二、“十二五”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zz”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红十字会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着力完善全省红十字会组织体系、业务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动员社会能力、服务公众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把我省红十字会系统建设成为党委政府人道救助的助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帮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推手,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党政支持,社会参与。将红十字事业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红十字事业的投入,切实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红十字事业,拓宽募捐筹资渠道,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环境。——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红十字各项业务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薄弱地区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红十字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红十字会工作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在服务大局中奠定地位、赢得发展。——坚持依法建会,夯实基础。深入贯彻实施《红十字会法》和我省《实施办法》,依法履行职责,推动红十字组织体系、业务体系和应急管理等能力建设,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应对要求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能力,扩大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水平,在服务人民群众中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影响力。——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完善红十字会系统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内审与外审相结合,加强捐赠款物和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三)总体目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更为完善,快速反应能力显著提高;红十字精神广泛传播,红十字会的社会认同度和动员力大幅提升;筹资机制不断完善,筹资渠道不断拓展,社会救助实力实现倍增,“三救”、“三献”工作扎实高效;红十字志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更趋广泛,红十字会的民间外交作用充分体现;红十字会组织体系完善,基层活力增强,干部队伍综合能力显著增强;运行管理科学规范,基础设施改善,信息系统完备,信息公开及时,社会形象良好,城乡、区域之间红十字事业协调发展,红十字会的各项业务工作位居全国前列。——红十字备灾救灾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应急救援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并纳入政府应急体系;推进全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救灾信息传递、物资储备和救援人员保障体系;组建应急救援队130支以上,确保县级有1支、市级有2支,省级成立集救援、救护、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为一体的应急救援大队,并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红十字精神广泛传播,红十字会的社会知晓度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普遍认同博爱文化,支持红十字事业,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红十字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红十字会生命健康工程稳步推进,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性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拓展,五年内参加应急救护和紧急避险培训人数达到1000万人。无偿献血工作稳步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库容总量达到13万人份,捐献数不断提高;人体器官(组织)捐献有序展开;心理援助项目广泛深入推进。——红十字人道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救助实力进一步壮大。“十二五”期间,常态化募集救助款物折合人民币达到5亿元。扎实开展“博爱送万家”和助学、助困、助孤、助老等项目,使300万人(次)受益;援建10个红十字博爱新村(社区)、20所博爱学校、30个博爱卫生院、40所博爱养老院、500个博爱卫生站及部分博爱桥(路),培训乡村医生8000名,救助贫困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症患儿和其它大病患者2万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能及时响应并采取行动,协助党和政府开展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志愿者按专业、分领域管理,志愿者新增20万人以上,其中注册志愿者新增10万人以上,志愿者累计总数达到38万人,注册志愿者累计总数达到22万人。新建多类型、广覆盖、有特色的全省社区(乡村)红十字服务站(基地)3000个以上。——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扎实有效,国际人道法和红十字知识在学校广泛传播。五年内,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建立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60%以上的中小学和所有高校建立红十字会,红十字青少年会员不少于400万人。——红十字会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民间外交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争取境外合作项目,继续参与对外紧急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红十字(红新月)会实施发展项目。——红十字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调整完善省、市红十字会内设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相应编制;县(市、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全面理顺,配齐配强5名以上专职干部。基层红十字组织和会员队伍发展壮大,基层组织发展到7000个以上,新增会员120万人。三、“十二五”红十字事业发展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一)实施以救灾救护为核心的“救援能力建设工程”1.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机制。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zz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要求,完善落实《zz省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将所有市、县级红十字会应急预案纳入同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各级红十字会要认真研究近年来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借鉴先进地区和单位好的做法,综合分析当地实际和自身参与应急工作的得失成败,重新修订应急预案,使之更具预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并定期进行综合演练。——加强预案衔接。积极与政府应急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协调,明确自身在应急环境下所担负的任务,切实把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纳入同级政府整体应急预案体系。——落实灾情报告制度。健全和完善灾情和突发事件上报工作制度,指定专人加强与民政、水利、公安、安监、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具体负责地震、旱灾、水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一旦发生灾害或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报上一级红十字会,并根据灾情发展做好续报工作。2.提高备灾救灾仓储能力。加快形成以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为龙头,市级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为骨干,县级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仓库为补充的红十字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救灾物资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调运及时、保障有力。——加快备灾仓库建设。按照国家综合减灾有关规划,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在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的支持下,积极落实备灾仓库建设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备灾救灾中心(仓库)建设省级15000~20000M2、市级8000~10000M2、县级逐步达到3000M2的标准,形成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扩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服务辐射范围。——完善仓储配套设施。各级备灾救灾中心(仓库)逐步配置铲车、吊车、打包机、除湿器、洗消设备以及货运车辆等设施设备。2013年前完善省及无锡、徐州、常州、淮安、盐城、扬州、宿迁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相关设施;2015年前完善南京、zz、南通、连云港、镇江、泰州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相关设施。到2015年,省、市红十字会实现能够统筹调拨救灾物资、就近实施救援。——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按照24小时救灾物资到位的目标,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采取本级财政预算或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救灾应急物资采购资金与社会募集相结合,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衣、棉被、照明和取暖设备等救灾应急物资,一旦灾害发生能及时实施救援。在此基础上,可与有关企业签订紧急供货协议,应急状态下实行先征用后结算办法,保障救灾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确保灾害应急期间,受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急需食品和物资。——规范仓储管理。明确各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采购、管理、调拨和使用的权限与程序,建立健全救灾应急储备物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调拨和回收等程序,建立和完善救灾储备物资统计报告制度,防止仓储过程中物资流失、变质和不当损耗。3.提升应急救援工作水平。依托冠名医疗机构和志愿者队伍,加强组织领导,配强装备器材,强化带装演练,提升救援能力,打造具有红十字特色和专业水准的应急救援队伍。——形成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由各级红十字会牵头,依托冠名医院和专业机构组建精干的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队和红十字应急志愿服务队。——高起点配置应急救援装备。根据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需要,着眼于“抢大险、救大灾”,加强救援队伍人员防护、生命探测、供电照明、医疗急救、运输工具、野营等装备配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强化对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和定期复训。认真筛选确定培训机构,规定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按计划、分层次进行综合培训;积极参加同级政府组织的各类应急预案演练,掌握预案程序,熟悉应急定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提高应急能力。各级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年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0天。——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落实第一时间行动原则,各级红十字会在灾害发生时必须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向灾区派出救援分队抢救伤员和发送救援物资,呼吁社会开展募捐,尽最大努力协助灾区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积累灾区重建经验。根据灾区的实际需求和捐赠者意愿,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积极领建或认建部分学校、医院、卫生站和居民社区等,协助政府科学有序地展开灾后恢复重建。落实好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项目。培养一批擅长重建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4.广泛开展救护培训工作。普及群众性救护知识,扩大救护培训范围和对象,打造红十字救护培训品牌,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推动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并通过省政府批转《关于深入开展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食堂泔水处理与环保设备销售合同2篇
- 2025年度电子商务平台承包招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大棚租赁合同绿色环保附加条款3篇
- 2025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集3篇
- 年度钴基及钴镍基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暑期实习岗位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专业舞台搭建租赁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十二5.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 2025年度环保节能零星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合同4篇
- 2025年度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资集成采购合同3篇
-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试行)(环办土壤2017第97号)
- 反向开票政策解读课件
- 工程周工作计划
- 房地产销售任务及激励制度
- 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学弈》课件
- 202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试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
- 垃圾分类亭合同协议书
- 物权转移协议
- 高三高考地理一轮课时练习:洋流(单选题)
- 2024年餐饮类“食品安全及质量管理员”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