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说木叶》导学案主备人:王卫红审核人:李佰辩苗换娣学习目标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举一反三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2、学会划分章结构。(重点)3、学会概括咬文嚼字的文学现象。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介绍及解题(一)知识链接1、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2、释题:“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三、预习检测1、识读字音征戍()橘颂()招徕()涔阳()陇首()得鱼忘筌()寒砧()桅杆()秋风袅袅()窸窣()迢远()灼灼其华()亭皋()门栓()翩翩起舞()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袅袅:洗练:传诵:传颂:不落于言筌:四、自学指导1、速读课文,用笔划出各段中心句。2.根据各段中心句划分文章结构。3.速读1—3段,划出每段咬文嚼字的文学现象。五、独立学习1、阅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的现象第二部分:(4--5)段“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总结“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差别一字千里。2、阅读1--3段,思考:作者谈论了哪些文学现象?①“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③“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六、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独学中遇到的问题。(组内初探)2、各组六号展示独学、合学中的经验分享或疑难问题。(全班共探)七、小结反思小结:《说木叶》是咬文嚼字的范例。《咬文嚼字》告诉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句式”、“繁简”和“字眼”等方面要抱着严谨的态度。树,是我们常见的客观事物,它有自己的形状,有颜色等属性,但当诗人把它写进作品就需要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志趣,那么树就不再是物象,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绪,经过情感提炼和艺术创造,于是选择“木”。我们在诗歌鉴赏中要非常注意对意象的细细体会反思: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何收获?八、堂清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袅袅(niǎo) 冉冉(rǎn) 窸窣(sū) 场合(chǎnɡ)B褒贬(bǎo) 广袤(mào) 潜伏(qián) 编纂(zhuàn)C.漂泊(bó) 血泊(pō) 传诵(chuán) 垄断(lǒnɡ)D.桅杆(wéi) 危害(wēi) 砧板(zhēn) 皎洁(ji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绵密锦绣 灼热 拙壮B.干燥 急躁 砧木 纱绽C.锤炼 白练 辨析 辩护D.萧瑟 肃杀 漂缈 飘零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____。②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__的形象。③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也不肯轻易把它放过。A.启示 钟爱 奥秘B.启发 钟爱 奥妙C.启发 喜爱 奥秘D.启示 喜爱 奥妙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唯其因为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木叶”和“树叶”有了这么大的差别。B.姚雪垠同志的宏伟创作计划及其老当益壮、埋头苦干的精神,使与会者无不受到教育和鼓舞。C.在对这些问题作了一定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D.宁可将可写长篇的材料缩成短篇,绝不可将短篇的材料拉成长篇。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诗歌另有一套属于诗歌王国的语言,那是对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加以改造使之变了形的。_________。读者也已习惯用超常的眼光去读诗,心理上有了相应的准备。所以在其他文体里不允许出现的句子,却可以成为诗中之佳句。A.诗歌既遵循语言规范,又自有其超常的语言规范,或者说时时要超出语言规范B.诗歌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超出这规范,或者说自有其超常的规范C.诗歌虽然时时超出语言规范,但又遵循这一规范,可以说自有超常的规范D.诗歌自有其超常的规范,它尽管时时超出语言规范,但又遵循这一规范参考答案:1.B(纂读zuǎn)2.C(A.拙—茁;B.绽—锭;D.漂—缥)3.B4.D5.B6.B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重点)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难点)一、情境导入二、自学指导:1、速读4—5段,用笔划出各段“木”的艺术特征。2、结合独学中第二题速读第四段。3、结合独学中第三题速读第六段,将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颜色、触觉、意味划在书上。二、独立学习阅读4--6段,思考:1、概括“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明确:第一,含有落叶的因素;第二,“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2、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析得出了“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的?明确:通过分析吴均和曹植诗中“高树”和“高木”这两个意象。“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3、“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在颜色、触觉和意味上的区别有哪些?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意象颜色触觉意味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繁密充实木叶微黄干燥不湿润疏朗
飘零之意落叶
繁密绿色饱含水分春夏之交落木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补充: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三、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独学中遇到的问题。(组内初探)2、各组五号展示独学、合学中的经验分享或疑难问题。(全班共探)四、小结反思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语言特点,然而这对于优美的古典诗歌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古典诗歌那蒙娜丽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我们如何领略诗歌的微妙之处有所启发。反思: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何收获?五、堂清检测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梅花》试分析三首诗词的各自境界和其中“梅”这个意象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情感色彩。《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不畏艰难困苦,表达了传统的文化意象(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晓)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放着笑脸)六、延伸与拓展解释分析什么是“意象”,在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些意象在诗人们长期的创作与发展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意象具有此类现象。月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含义:思乡朝露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含义:光阴易逝柳《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含义:表示离别,依依不舍本文涉及到的诗句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即秋风微微吹拂,洞庭湖水微波泛动,湖畔枯黄的树叶随风摇落2、“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如此秋景,即令人联想到楚辞《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发出“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凄凉意绪。这般“秋思不可裁”,有如缕缕秋风袭上心来,更何况秋露凝衣,更添几分悲凉!3、“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始:开始微:渐渐、有一些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6、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奇树:犹言美树。华:同花。滋:繁盛也。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7、“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8、“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陶渊明《拟古》意思是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固然无比美好,但月盈必亏,花开必落,今日虽是花好月圆,但不久之后又当如何呢?9、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南朝梁•柳恽《捣衣》亭皋:水边平地。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捣衣料使之平软的工序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叹之情。10、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古意》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登高》[译]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赏析]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12、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吴均《答柳恽》“秋月照层岭”四句想象柳恽旅途中的景象与经历,极言其风霜雾露之苦。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扫”字下得极有力,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因为是夜行,所以说雾露侵湿了衣衫,经过一夜的旅途颠顿,至天色拂晓时分,关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峥嵘的面貌,似乎在催促着行人快快前去。这里的“月”、“风”、“雾露”等天象与“层岭”、“高木”、“关山”等景物结合起来构成了索莫而壮阔的画面,“侵衣”、“催轴”则将人点缀其中,一幅“关山行旅图”宛然在目,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于此可见。13、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信用管理经验分享会
- 通信线路维护员聘用合同
- 证券交易违规行为处罚办法
- 食品饮料行业设施管理准则
- 2025版山皮石石材电商平台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4年能源行业担保责任与节能减排合同3篇
- 药房环境保护措施
- 2024年装饰公司员工离职与补偿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住宅小区窗帘清洗与保养服务合同3篇
- 网络直播反三违内容监管
- 小学信息科技《数据与编码-探索生活中的“编码”》教学设计
- 工程款代扣代付款协议书(2篇)
- 2024年湖北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物业充电桩合作加盟协议书范文
- 2023春国开会计实务专题形考任务4题库1及答案
- 现有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办理流程
- 机械工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11篇)
- 期末测试卷(一)(试题)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4中国华电集团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信息系统》期末终考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
- 【飞科电器公司基于杜邦分析法的财务分析案例(77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