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狼第1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重点)2.了解作者及作品,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课文。(重难点)3.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学们,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狼,险些被它吃掉,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又遇见了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板书课题)1.走近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其作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2.简介作品“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聊斋志异》代表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3.读准字音缀行甚远(zhuì)并驱如故(qū)屠大窘(jiǒng) 积薪其中(xīn)苫蔽成丘(shàn) 眈眈相向(dān)目似瞑(míng) 狼亦黠矣(xiá)前狼假寐(mèi) 止露尻尾(kāo)(一)整体感知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听读后试读,注意体会诵读的语气节奏。诵读提示:第1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2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之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3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僵持局面。第4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读——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尾两句是结局,写屠户的心理状态,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多媒体显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重点词语(1)缀行甚远(连接、紧跟)(2)一狼仍从(跟从)(3)顾野有麦场(看,视)(4)弛担持刀(解除,卸下)(5)意暇甚(从容、悠闲)(6)屠暴起(突然)(7)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2.一词多义(1)以投以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把)

(来)

(用,(2)其场主积薪其中屠乃奔倚其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代指麦场)

(代指柴草堆)

(代指屠户)

(3)前其一犬坐于前狼不敢前(前面)

(上前(4)意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神情、态度)

(想,打算(5)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攻击)

(敌方,文中代指屠户3.词类活用(1)狼不敢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3)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挖洞)(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5)止增笑耳(动词用作名词,笑料)4.文言句式(1)一狼得骨止(省略句。省略数词后面的量词“只”)(2)顾野有麦场(省略句。“顾野”前省略“屠户”)(3)投以骨(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骨投之)5.文意理解(1)四人为一组,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小组在翻译过程中,勾画出难以理解的地方。(2)全班交流,各小组说说自己组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他小组来回答,其他小组解决不了的困难,由教师来指导。(3)指定多名学生翻译。(4)教师总结,展示译文。译文:有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它们)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很为难,担心前后遭受它们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麦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它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二)深层探究1.复述课文要求:用第一人称“我”的口气复述,记叙文的六要素要齐备,合理添加人物的心理描写。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明确:遇狼——惧狼——御狼——杀狼。3.《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叙述故事: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两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两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杀狼)。发表议论:议狼。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蒲松龄,疏通了文意,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记叙了屠户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经过),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课下大家要注意熟读课文,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狼开端——遇狼第2课时课时目标1.根据记叙的顺序和结构,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重点)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重难点)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重难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揣摩语言,学习写作方法。(板书课题)小组互助合作,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是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明确:屠惧、投以骨。2.狼得到骨头后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明确:“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3.屠户奔靠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明确:“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出其狡诈的本性。4.全文表现了狼的哪些特点?明确: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企图前后夹击,“其一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见它们的狡诈。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狡诈中透露出了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5.作者是如何刻画机智勇敢的屠户这一形象的?明确:作者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户形象,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一个逐步显露的过程。屠户在看到有两只狼盯住了自己,且跟从了好长一段路时,内心充满了惊慌与恐惧,他不愿意惹是生非,于是,“投以骨”“复投之”,一再妥协退让,企图以此消灾。但狼步步紧逼,屠户在“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的情况下感到十分窘迫。此时,屠户对狼的本性有了新的认识,对狼不抱有任何幻想了,于是选好有利地势,“弛担持刀”,决心拿起武器同狼搏斗。最后,他抓准时机,主动出击,杀死了狼。从妥协退让到被迫御狼,再到主动出击,屠户的勇敢性格逐渐显露出来,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的机警与智慧。在“骨已尽”而狼“仍从”的境况下,屠户终于看清了狼贪婪的本性。他首先占据有利地势,拿起屠刀准备出击。在狼“目似瞑”的一刹那,“屠暴起”,勇敢地杀了它。杀了这只狼后,屠户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转视积薪后”,又将企图从背后偷袭的另一只狼杀死。勇敢为智慧增添了亮色,智慧加重了勇敢取胜的砝码。两方面有机结合,使屠户最终战胜了恶狼,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赞颂了人的智慧与勇敢。6.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残、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7.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明确:《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从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讽喻的是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8.《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9.默读全文,思考本文的写作特点,合作讨论。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明确: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本文篇幅较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上的变化。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残;“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抱着侥幸心理,对狼的本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对狼一再妥协退让;“窘”字写出了屠户困迫的处境,在危急关头,屠户内心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弛”“持”两个动词,写出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暴起”“劈”等,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讨论: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贪婪、凶残和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明确:(示例)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户,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②行文。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