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第一节第1课时——以台山红树林湿地为例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案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域认知)结合具体案例,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通过具体案例,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学会以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尊重自然。(人地协调)课前自主学习——必备基础知识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气候)、水、土壤、生物、

等要素组成。2.整体性规律:(1)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

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

和相互联系的

。(2)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

的。(3)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

发生变化,使其他要素发生

。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4)自然环境拥有整体功能,如

功能、

功能等。地形地貌生物循环相互制约物质迁移整体统一外部干扰连锁变化生产稳定材料一:广东台山的镇海湾就保存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红树林,连片面积达682.41公顷,整个片区面积达874.8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的80.7%。摄影师小明,因为工作安排,需要拍摄湿地的照片,来到台山。他查阅了湿地相关的资料。了解到湿地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类型包括红树林、沼泽、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说出台山红树林湿地景观图中的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生物水小明与同行的地理学家张伟交流时了解到很多台山红树林湿地的相关信息,并由此产生很多疑问,请同学们利用手上的导学案帮助小明解答这些疑惑。第一大组主要负责第2个问题,第二大组主要负责第3个问题,第三大组主要负责第4个问题,第4大组主要负责第5个问题。每个大组以前后桌为一个小组进行问题讨论,每个小组要选出一个代表作为发言人。讨论时间为3分钟。180秒计时材料二:小明与同行的地理学家张伟交流时了解到红树林湿地被认为是碳含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有效固碳释氧、缓冲气候变化,被称为“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结合材料二和三,帮助小明分析红树林如何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材料三: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间的物质流动过程,周而复始的生物循环改变了各环境要素的性质。下图为生物循环示意图。生物大气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提供二氧化碳土壤植物残体进入土壤提供无机盐水文净化水体提供水分地形地貌防风固岸提供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思考:除了生物循环,自然环境各要素还有哪些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过程?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小结1.自然环境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二、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材料四:张伟告诉小明,台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部分,珠江三角洲经过约从5000年前开始的海退和西江、北江、东江所带来的泥沙堆积,最终形成平原,是全球性气候变迁和海平面升降变化产生的结果。地形变化水文变化海平面下降土壤变化泥沙淤积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变暖形成平原生物变化陆生生物增加,水生生物减少3.结合珠江口海岸线历代演变图和材料,帮助小明分析珠江三角洲形成过程中自然要素的变化总结: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统一演化的三、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材料五:张伟提到红树林湿地虽然作用巨大,但在此前,人类向它索取得更多:围垦造田、水产养殖、盐田生产、填海造地等活动,导致红树林湿地资源衰退。据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台山红树林湿地面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红树林湿地遭到了较大破坏。三、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4.结合以上材料,根据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帮助小明指出人们开垦红树林湿地,给台山海岸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地形地貌生物水文土壤气候红树林湿地被破坏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海岸侵蚀变强,土壤流失水体净化能力下降自然植被覆盖率减少,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总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发”:地貌(湿地被破坏)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

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全身”:整个自然环境、其他的要素三、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此次台山之行,小明还担心红树林湿地的环境因为过度开垦而变得很糟糕,结果却是收到意外的惊喜,为什么呢?三、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5.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帮助小明思考红树林湿地应如何实现保护与经济建设共发展?材料六:台山1999年就制定出台了《台山市红树林保护管理规定》,建立镇海湾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红树林珍稀资源、保护和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并鼓励单位和个人种植红树林。经过多年实践,由林业部门通过“造、改、封、补”等营造林措施和有效管护、管理,使得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通过“红树林+生态旅游、自然研学、观鸟体验、生态观光、生态养殖等”模式探索通过红树林的综合利用和多重效益发挥。同时,台山镇海湾创建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推进红树林及周边生态养殖、碳汇交易、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发展,充分发挥红树林生态功能的同时形成切实可行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

设立自然保护区

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加强红树林管理管护

多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爱护自然,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课堂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演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检测练习读图,回答问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地壳隆起生物气候土壤B地理环境一各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跟着变化A(森林——草地)(湿润——干旱)(肥——贫)检测练习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吉林雾凇的形成,联系的地理要素主要有(

)①地形地貌

②大气

③水

④生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吉林雾凇的形成,涉及的地理循环主要是(

)A.生物循环 B.大气循环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低温水汽冰晶树雾凇气态水固态水DC5.(2019.全国卷Ⅰ)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为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