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地方先贤祠祭祀对象的选择
自春秋时期以来,传统社会一直尊重圣人和圣人,并鼓励后代。周官春伯说:“有道和德的人让我服从命令,死后我将为乐祖负责,并将太谷交给我的祖先。”。通过祭祀前代先哲,表率先贤事迹,以激劝后人、移风易俗,因此自汉代开始,祭祀先贤就被官员和士大夫们看作是教化黎民的大事。唐贞观四年(630),太宗下诏州、县学皆建孔子庙,孔子成为天下州县皆可祭祀的先贤,与之伴随的是,众多地方先贤被列入祀典,在地方官员主持下加以祭祀。唐天宝十三年(754),朝廷下诏令各地建先贤祠1,“先贤祠”之名始见,地方官府开始建祠庙以祭祀包括名臣、义士在内的先贤,而建祠庙的地点则是其活动的特定区域。2宋代延续唐代以来以地方官祭祀先贤的制度,对于前代先贤和本朝名臣、大儒亦通过各种祭祀以表尊奉,或修建生祠供奉在世官员,或建先贤祠追奉已逝名臣、大儒。与前代相比,随着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地方精英向政治中心的集中趋势仍然继续,士人的地方属性进一步淡化,地方祭祀先贤因此亦出现一些变化。笔者拟从宋代祭祀先贤入手,并与明代作一比较,观察宋代士人的地域认同观念,以就教于师友。3一受祭者为发展趋势赵宋建国伊始,即下兴学诏令,同时要求各级学校祭祀孔子。各地或依托官学和书院,或于寺庙之内,普遍建有祭祀孔子和前代名贤大儒的祭祀场所,通常称作“先贤祠”,或因祭祀贤哲数量之别,如称作“五贤祠”、“三贤祠”或“群贤祠”等,名异而实同。元祐年间(1086-1094),广州建八贤祠4;绍兴年间(1131-1163),延平府学建先贤祠5;乾道五年(1169),严州州学建先贤祠6。在此前后,史浩于会稽县亦建先贤祠7,婺州东阳县于淳熙六年(1179)建先贤祠8,淳祐九年(1249),昆山县改六贤祠为先贤祠9,宝祐中,建昌军设先贤祠于府学10。仙游于县学内建祠祭蔡襄、叶顒,11江阴、温州等地亦建先贤祠,惟兴建时间难以确定,如此等等,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宋代先贤祠祭祀对象,突破了“祭不越望”的限制,受祭者即便不是生于斯、长于斯,只要曾仕宦或寓居此地,便列于地方先贤祠中,许多受祭者甚至与受祭之地全无关系。北宋时,广州建八贤祠祭潘美、向敏中、余靖、魏瓘、陈世卿、邵晔、陈从易、张颉。其中余靖为韶州(今属广东)12,潘美,大名人(河北邯郸),宋初率军征岭南,取广州13,向敏中、魏瓘、陈世卿、邵晔、陈从易皆是别州人,但都做过广州守令14。江阴军江阴县所设先贤祠,祭祀范仲淹、王棠、楼锷、戴溪等人15。所祀诸人,范仲淹祖籍苏州,但久居于开封;王棠,苏州人,绍兴五年(1135)进士;楼锷,明州人,绍兴三十年进士;戴溪,永嘉人(浙江温州),淳熙五年(1178)进士,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上述四人皆不是江阴人,而是曾任职江阴军。江阴县另建有清孝公祠,当是一所家庙,而非当地祭祀先贤的祠堂。宁宗朝大臣史弥巩,任衢州知州时,于府学建群贤祠,祭祀北宋大臣范仲淹、司马光、赵抃;南宋大臣赵鼎、刘章、刘颖、汪应辰等人16。除刘章、刘颖外,所祭祀者皆不是衢州人。常州先贤祠祭祀范仲淹等五人,范仲淹为苏州人,亦未曾在常州任职17。扬州州学先建五贤堂,祭祀韩琦、欧阳修、刘敞、吕公著、苏轼;后州学教授彭坊重建,于五贤之外,增祀陈瓘、任伯雨;至岳珂任知州时,又增加王禹偁、杜衍,包拯、唐介,吕颐浩,端平(1234-1237)以后,州人又增宰相宋庠,礼部侍郎邹浩,侍御史李衡,名臣崔与之18。扬州州学所祭祀的名贤,没有一人籍贯在扬州,或迁居扬州者,整个先贤祠所列诸贤没有扬州土著,而以为官于此的官僚为主。金坛县学先贤祠堂所祭者,除了两位兴学的县令外,祭祀“濓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晦庵(朱熹),南轩(张栻),漫塘(刘宰),实斋(王遂),少阳(陈东)”,除王遂、陈东外,皆为理学家;宁德县学则全然以理学道统来列先贤祠诸贤,而不论其与宁德一县的关联19,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仕宦某地的官员、非土著的士人成为地方先贤祠祭祀的主体,反映出宋代地方士民并没有把受祭者是否本地所出、甚至是否于本地任职,作为列入先贤祠的重要条件。即便是仕宦某地,也没有把是否遗泽治下作为首要条件,如庐陵州学立三贤祠祭祀余靖等三人,其中余靖在任未满一月,“邦人赖其福泽亦浅”,却仍列名其中20。而先贤有德于某地,这一先贤祭祀的取舍原则,也就让位于学派传承等一些与地域联系相当松散的标准。21即便是强调先贤为本地所出,在士大夫迁徙不常的背景下,受祭者与当地的关系也颇为模糊。绍兴三十年(1160)临江军清江县(今属江西)建六贤祠,祭祀刘敞、刘攽、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向子諲六人。孔氏兄弟,世居清江,为当地土著。刘敞兄弟自称为临江人,家族五代时居于新喻(今属江西),自其祖父起家族皆迁往开封22,刘敞本人及其子皆葬于开封祥符县23,家族四世皆居于开封地区。淳熙五年(1178)刘敞族孙刘靖之去世,张栻为其撰写墓志,亦称其为“开封刘靖之”24。其家族与清江可说并无关系。向子諲,开封人,为宋初名臣向敏中玄孙,南渡后居于临江军,去世后葬清江县25,算是流寓清江。六贤之中,至少两人与清江地方士人无关。理宗朝大臣真德秀曾为宜兴县先贤祠作记云:古者,乡先生没而祭于社。夫社者,报本之事也,乡先生何功而祭于此耶?盖尝深思社之为群祀首者,以其产嘉谷,育蒸民。而乡先生之重于乡,亦以其蹈道秉德,而牖民于善也。育之以保正命,牖之以全正性,其功一尔……后世先贤有祠,亦古之遗意,盖不独躬受教如师弟子,然后可祠其人远矣。而言行风迹廪廪且存,乡人子弟犹有所观法则,虽历千百祀不可忘也。阳羡自晋以来,世有显人,若周孝侯迁善之勇,死国之忠,卓然有百代标表。由梁而唐,文章事业,亦或闻见可观。迨至国朝,则有若乐安蒋公者,以儒术为时所宗,虽王金陵,犹推尊不敢。后若古灵陈公,则尝守郡而卒葬于此。东坡苏公则买田筑室而终于此。二公之学行节守,要皆一世伟人。茔域所藏,寝庙所寄,虽非其乡,而谓之乡人可也。26真德秀所列的诸人中,陈襄,本为福州侯官人,后迁居常州宜兴,去世后葬于此地。苏轼只是在常州去世,并未葬于此地27。而两人皆被当地先贤祠立为名贤崇奉,“虽非其乡,而谓之乡人可也”,其根本在于两人名望之盛。宝祐年间(1253-1259),无锡县士人兴建先贤祠,选择祭祀名贤时,采取与宜兴县相似的做法:我杨文靖龟山先生,虽非吾锡之人,而寓居于郡者十有八载,今城东精舍乃其讲学之地,是即乡之先师也。乡者,先生标表,是祠居中奠位,曾谓土崩瓦解之势,我兴受之,然有不依形而立者,参倚如见吾党,小子忍倍此而更师乎?喻工部玉泉先生,尤文简遂初先生,李肃简小山先生,蒋忠文实斋先生,何莫非吾锡之人,而起家于邑者,相望百有余岁,今里中故宅尚有指为藏书之所,非乡之先师欤?玉泉、遂初、实斋三先生已有秩祀,而小山先生未及与享迎之致,敬独可遗乎?28无锡县学所祭诸人,喻樗,建炎二年进士(1128),其先祖自南昌迁至无锡,至喻樗已十六世29。李祥、蒋重珍为无锡人,尤袤则是从苏州迁居无锡。杨时为南剑州将乐人,寓居无锡。由于杨时儒学造诣,遂被士民尊为无锡先贤祭祀之首,而不考虑其里籍。在宋代的州县先贤祭祀中,出生于此地、仕宦于此地、寓居于此地的先贤是混同在一起的。某些场合,甚至是寓居的官僚、而非土著,成为地方祭祀活动的主要对象。如江阴、江山、宜兴多是外地名贤列于先贤祠堂。甚至很多与当地毫无关系的士人受到先贤祠堂的祭祀。朱熹对于这种现象不以为然,以为在婺源祭祀周敦颐、二程兄弟“非其乡也,非其寓也,非其所尝游宦之邦也,且国之祀典未有秩焉,而祀之于礼何依,而于义何所当乎?”但其时凡是认可理学道统的地方县学,已经普遍将三人列为先贤了30。而先贤祠的所处位置也随之进一步向学校等传播理学的地方集中,如衢州群贤祠堂即是将原有设于超化寺等处的祠堂集中迁于州学。16任职此地的官僚与土著贤哲,其劝勉的对象有所不同。任职此地而被尊为先贤,多是此人任职之时,政绩斐然,造福一方。地方士民祭祀其人,实则含有对继任官员的期待,期待后来者能以此人为榜样,同样惠及百姓,它是指向主持祭祀的地方官员。而祭祀土著先贤,或以其行履道德,或以功名宦业,能激励后人,弘扬礼教,为一方风化的代表,对地方社会而言,更为重要。宋代很多先贤祠内并不区分任职官僚与土著先贤,恰能说明特定区域内的土著先贤尚不足以激劝本地士民,而需要更为社会认可的名贤为表率,因此外来名贤可以轻易于地方名贤祭祀中占据主流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宋代的国家祭祀制度,并不在制度上区分两类先贤祠祭祀对象,缺乏专门针对本籍贤哲的祭祀典礼,也就难以使地方文化和政治方面突出的人物跻身先贤行列。二贤哲祭祀的场所和岁次元代科举迟迟未行,士人进身之途被阻断,他们或为吏,或为学官,多在所居之地,不能游宦四方,进而跻身庙堂之上,因此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所居的地方社会,力图在地方兴文教、施教化,特别是以祭祀理学中人。但此时已开始强调这些先贤于本地的关联,甚至不惜牵强攀附,如元代新安建乡贤祠,列二程于祠内。为了证明祭祀二程有其合理之处,建祠的本地士人居然声称二程的二十余代祖为南朝的新安人程灵洗。31到了明代,在相对于宋较为严格的学校和户籍制度下,士大夫的地域归属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官员、地方贤哲混同祭祀,已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地域认同意识,地方祭祀的制度逐渐改变。首先,科举制度改革,州县学普遍设立,士人科举必由学校,地方州县官学成为士人求学、科举的主要场所。明代相对严格的户籍控制,官员必须回原籍的法令,使官僚已经无法如宋代一般随意迁移它地,而是多是返回原籍,官僚及其家族势力在得以逐步于本籍积累。当家族势力成熟后,官僚的后裔、族人,遂谋求在当地建立文化权威地位。配合学校和户籍管理,明代对于地方祭祀的改革和规范,促使地方士绅势力更加成熟。洪武年间(1368-1399),朝廷诏令各级学校以祀典所定祭祀贤哲,相应于各级学校设祭祀场所。除了祭孔子的正殿外,大多于正殿两侧分设两个祠堂,即乡贤祠和名宦祠。洪武二十三年(1390),苏州府学将先贤祠分为乡贤、名宦两个部分。前者专祀出生于苏州的名贤,后者则祭祀曾在苏州任职的名宦。此后各地于学中兴建祠堂,皆是乡贤、名宦祠并建,如此才能使本地士大夫有受祭于祠,且“不与名宦相混淆”32。嘉靖十三年(1543),明朝廷申严乡贤、名宦入祠资格,“仕于其地,而有政绩,惠泽及于民者,謂之名宦;生于其地,而有徳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果有遗爱在人,乡评有据,未经表彰,即便及时兴立祠祀,以励风化。”33从祭祀所要达到的目的方面,明人强调祭祀乡贤必须是本地人,否则祭祀非其人,则无法体现尊贤追往的意义。“有功德于一时者,一时祀之,更代则已;有功德于一方者,一方祀之,逾境则已。”34唯有如此,乡人才能受乡贤德行的感召,而体认儒家之道;而乡贤亦以其行履,移风易俗。因此,即使所祭者为前朝贤人,亦强调其系籍何地,如南宋人姚舜明、姚宽父子文名著于后世,明代士人打算奉祀两人于乡贤祠,结果姚舜明列于嵊县、诸暨祠内,而姚宽则只列于诸暨祠内,原因是姚氏本居嵊县,姚宽后迁于诸暨,故而列于诸暨,而乃父则嵊县、诸暨均祭35。这与宋时先贤祠祭祀形成鲜明对比。明代乡贤祠、名宦祠设于学校,名宦祠褒奖仕宦本地官员,乡贤祠尊奉出于本地的名贤,因此学官成为具体主持祭祀、增入受祀者的主管官员。某人是否能列入乡贤、名宦祠,学官拥有很大发言权,而具体执行则是由地方士绅主导。凡推举乡贤,其程序为先由当地乡约、保正公举呈文,经学校生员讨论、商议,对推举之人才德没有疑问,方由生员作呈文,详述此人行实,申报本县核实,然后上报提学。学官再考其行实,予以认可36。能否列入乡贤,有赖于此人长期在地方县学读书、其道德文章得到本地生员和乡老的一致认可。这就需要官员及其家族在本地的长期经营,类似于魏晋时期豪门大族在地方“养望”一样即或为官清正,或淡泊自守,更要积极参与地方赈灾和公益活动,在当地树立威望。正统年间(1436-1450)任南京吏部尚书的钱溥,华亭县(上海松江)人,后列名于本籍乡贤中。但钱溥官声不佳,当地士人对其入祀颇为不满,以至于祭时将其神位至于供桌之下37。而入祀者的家族亦需要不断经营,维持家族地位,甚至自行筹款整修供奉父祖的乡贤祠。38与名宦祠主要是对现任官员的激励劝勉不同,入乡贤祠成为地方官僚家族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嘉靖朝大臣王篆欲将其父列入当地乡贤祠,时为湖广行省提举学事副使的颜鲸反对,王篆遂心怀怨恨,在任吏部考功郎官时,以颜鲸行事不谨为由使其落职39。儒家士大夫始终以身后能从祀孔庙为最高荣誉,对于列名孔庙正典无望的官员而言,能列入乡贤祠,受乡里敬仰也是极高的褒奖,有些士大夫以为“死不俎豆其间,非夫也”40,可见明代士大夫将死后侧身乡贤祠堂引为平生最大成就。位列乡贤祠,因此成为许多官员及其子弟追求的目标。乡贤祠成为地方一些并非声名卓著的官员,死后享受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其家族因之成为一地望族。为此一些地方官僚家族干预、甚至左右本地乡贤祠入祭,以至一些官员在去世不久,就依靠子弟势力被列入乡贤祠之中。如嘉靖年间(1522-1567)曾任宰辅的顾鼎臣,就曾借其权力企图让其父入祀乡贤祠41。一些地区的乡贤祠甚至日猥滥,不复古人尊贤之意,“只为民间公共一家庙,死则不问其何如人,必奉主以入,充满祠内,旁无古先,坐令州官为父母者春秋代其奉祀。”42三多力量的挑战中国古代社会各级官方祭祀皆有礼法制度规定。如三皇、五帝、孔子是天下通祀,无论何地都须官员主祭;而一些地方人物、神祗则只限于本地祭祀。明代地方乡贤和名宦祭祀分开的重要意义亦在此。名宦是祭祀外地官员,某个才德兼备的官员可能因其各地任官,遗泽地方,因此宦迹所至,皆受地方名宦祠祭祀,祭祀本身与祭祀地政治、文化积累缺少必然的关联。而乡贤则不同,名列乡贤祠,祭祀于此地,世代享受官方祭祀、士人祭拜,就为家族在当地奠定了重要地位。可以想见,父祖位列乡贤祠之中,会赋予这个家族在当地巨大的权威力量,家族也就会依靠这个逐步积累更多的力量。正如有学者所指出,以价值取舍而言,明代乡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行业人才招聘总结
- 美容美发行业美工岗位任务
- 2024年税务师题库及答案【必刷】
- 2024年认识公顷教学教案
- 2024年秋季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7篇)
- 2024年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 初中生请假安全协议书(2篇)
- 2024年计算机专业求职简历模版
- 核心语法知识夯基综合测试-2025届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闯关攻略(解析版)
- 迎接信息化挑战 打造“数字化校园”
- 2024延迟退休政策详解
- 2024年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疫苗佐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TCSIA 008-202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检查与验收标准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八套)
- 托育机构年度计划
- DL∕T 516-2017 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规程
-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市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查试题及答案
-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可打印)
- 2024年湖南省中考物理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解析(精校打印)
- 湖南省长沙市中学雅培粹学校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