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1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2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3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4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382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与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时间作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特点影响相关成语典故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80万VS8万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南下,荡平江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以少胜多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前秦:①骄傲轻敌。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①有利地势,易守难攻。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③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建立

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439北魏鲜卑族的统治

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民族矛盾激化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鲜卑族的统治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汉族以农耕为主定居比较完备先进北魏鲜卑族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相对落后相对落后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假如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这些困难,你会怎样解决?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

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阅读课本87—88页,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平城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2、推行汉化措施①说汉语

《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要立即改,仍说鲜卑的,一律降爵罢官。2、推行汉化措施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孝文帝出行图》胡服俑汉服俑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北魏的衣冠制度2、推行汉化措施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③改汉姓目的:为了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2、推行汉化措施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③改汉姓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④联汉姻

学习与探究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学汉制用汉礼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抛弃自己民族的长处,热衷于学习汉文化的糟粕。加速北魏国家的衰亡你支持哪种观点呢?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边境汉人《放牧图》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的交融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汉族士大夫在烧烤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生活习俗的交融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88页第三段文字,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表现是怎样的?文化艺术的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1)生产生活:相互学习2)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3)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4)社会习俗:相互借鉴5)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材料请思考,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的影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1)生产生活:相互学习2)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3)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4)社会习俗:相互借鉴5)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2.意义: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本课的讲述,请你谈谈你理解“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民族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经过对北方的影响背景措施意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有困难重重❶迁都洛阳❷推行汉化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表现意义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公元383年魏蜀吴263西晋266280统一十六国

东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266-316317年南朝梁齐宋陈420-589年

淝水之战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581年北朝386-581年386年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曹魏、前秦、北魏、北周统一全国的政权:西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政权分立

对南北朝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