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1课时 陈情表_第1页
2-1第1课时 陈情表_第2页
2-1第1课时 陈情表_第3页
2-1第1课时 陈情表_第4页
2-1第1课时 陈情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概览专题导言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的心灵世界。阅读熔铸深刻的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课文精评《陈情表》: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李密对自己的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如泣如诉,哀婉动人。《项脊轩志》: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物在人亡、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长亭送别》: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刻画了莺莺送别时的心情,为莺莺的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作者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旧日的时光》:歌颂朋友之间地久天长的友谊,揭示友情的永恒。《箭与歌》:说明友情心心相印,是心灵的应答,揭示友情彼此默契的特征。《别离》:指出友情是朋友彼此的鼓励和支持,友情是生活的动力,揭示友情的价值。板块一如泣如诉●主题导读这是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第1课时陈情表●画语导入古语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为中华民族忠义孝亲的美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密用拳拳之心抒写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故事,用执著的“孝”打动晋武帝,用纯真的“情”感染了千千万万读者,以质朴的“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歌……●【字词梳理】1.正音险衅()闵凶()愍臣孤弱()门衰祚薄()茕茕独立()床蓐()诏书()陨首()矜育()拔擢()优渥()侥幸()答案:xìn,mǐn,mǐn,zuò,qiónɡ,rù,zhào,yǔn,jīn,zhuó,wò,jiǎo2.辨音新鲜()薄脆()鲜见()日薄西山()薄荷()答案:xiān,xiǎn;báo,bó,bò3.辨形惭(zuò)慢(dài)门衰薄(zuò)百战不(dài)春风荡(dài)答案:怍,祚;怠,殆,骀【词语积累】词语释义茕茕独立:茕茕,孤单的样子。独,孤单。孤单无依靠地独立生活。形影相吊:吊,安慰。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死亡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人命危浅: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寿命不长了。比喻人将死亡或腐朽的东西就要灭亡。朝不虑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形容形势危急或事情紧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做长远打算。乌鸟私情:比喻奉养父母的孝心。结草衔环:表示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文言整理】1.通假字(1)夙遭闵凶同同(2)零丁孤苦同同(3)常在床蓐同同(4)四十有四同同答案:(1)“闵”同“悯”,忧伤。(2)“零丁”同“伶仃”,孤独的样子。(3)“蓐”同“褥”,草垫子,草席。(4)“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至于成立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2)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3)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4)臣之辛苦古义:今义:身心劳苦答案:(1)到(2)不会走路(3)报告申诉(4)辛酸苦楚3.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则刘病日笃()(3)谨拜表以闻()(4)保卒余年()(5)夙遭闵凶()(6)猥以微贱()(7)愿陛下矜愍愚诚()(8)凡在故老()(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上(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5)形容词用作名词忧伤不幸的事(6)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7)形容词用作名词诚心(8)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的人(9)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一词多义(1)鲜终鲜兄弟数见不鲜(2)夙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3)凶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攘除奸凶,兴复汉室(4)薄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妄自菲薄,引喻失义(5)息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6)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千寻铁锁沉江底(7)矜犹蒙矜育不矜名节(8)除除臣洗马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攘除奸凶即除魏阉废祠之遗址(9)卒保卒余年戍卒叫,函谷举初,鲁肃闻刘表卒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然边境有急(10)以谨拜表以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具以表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11)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风吹草低见牛羊(12)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1)少有

鲜(2)早早晨旧有的,前生的(3)不幸凶恶的人,凶暴的人(4)浅薄少迫近轻视(5)子休息(6)不久寻找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7)怜悯顾惜(8)任命,授职宫殿台阶清除,铲除修治,整理。(9)终步兵,士兵死完成,终结终于,最终同“猝”,突然,仓促(10)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原因介词,表手段,用以,与“无”连用,不能(11)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介词,表被动。同“现”,显现。(12)介词,比。介词,表对象,对,为。介词表处所,在。第一个“于”为介词,从。第二个“于”为介词,比。5.特殊句式(1)臣具以表闻。(2)急于星火。(3)今臣亡国贱俘。(4)而刘夙婴疾病。答案:(1)状语后置,即“以表具闻”。(2)状语后置,即“于星火急”。(3)判断句。(4)被动句,被疾病缠绕。【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曾任蜀国尚书郎。晋灭蜀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推辞不就。后祖母去世,他才出仕,历任尚书郎、汉中太守。后因诗赋得罪晋武帝被免官,卒于家中。2.背景展示统一后的司马氏集团,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蜀亡以后,李密自然也就成了蜀国的降臣,当司马氏集团征召他时,他心里感到左右为难:一方面,忠于蜀汉的意识还未从根本上消除;另一方面,他孝敬相依为命的祖母可谓是尽人皆知,“片刻未曾废离”,而且自己如不应召,会被朝廷误认为“矜守名节”,怀恋旧主,不与司马氏朝廷合作,极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建立西晋政权的方法主要是阴谋和屠杀,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进一步笼络人心,他们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主张,李密不能奉诏前去就职,亦不便于直言,所以只能采用委婉的方式来加以陈述:一是要让西晋君主批准他的请求,二是要让晋武帝司马炎同情和理解自己。万万不要引起司马氏集团的猜忌,否则,杀身是小,灭族也不无可能。因此,作者便围绕“亲”“情”二字反复陈述自己的家庭不幸,突出自己为祖母所尽的孝,使自己的主张和为人与晋武帝的“以孝治天下”的主张相一致,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之情。晋武帝看后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且对他大加赞赏。3.《陈情表》集评按令伯之表,反复谆笃,出于真诚。至今读之,犹足使人感动,况当时之君乎![宋]真德秀《文章正宗》纯是一种至性语,不事雕饰,惟见天真烂漫。[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情至性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通体俱是陈情,而前两段是陈其已往之情,乃题前文字;中三段是陈其现今之情,乃题中文字;末段是陈其日后之情也,乃题后文字。[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直摅真情,声泪俱下。读《十二郎文》而为之呜咽,读《出师表》而为人感悟。呜咽,其动乎情者也;感悟,其发乎性者也。斯文历叙生平辛苦,亦呜咽,亦感悟,其入人之性情者深欤![清]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 4.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表示:(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的意思。(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图解文本】●合作探究1.对于朝廷的征召,李密打算“辞不赴命”,但是要让晋武帝接受,十分困难。李密是怎么说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探究就当时处境看,如果李密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甚至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上来不谈上表的目的,而是从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谈起,回忆了幼时的悲惨遭遇和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境,营造出一种情感氛围,使下文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有了必要的感情依据。要说服晋武帝,只有“情”还不够,还得晓之以理。作者历数“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的“国恩”,极写“刘病日笃”“告诉不许”的狼狈处境,把尽忠与尽孝不能两全的苦衷揭示出来,再把晋朝“以孝治天下”作为理论根据,说明“辞不赴命”的原因,把握武帝心理,化解武帝疑虑,为提出要求铺平道路。提出要求之前,又合理地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办法,既做到忠孝两全,又区分轻重缓急让晋武帝无法拒绝。最后提出要求,也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2.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探究文中“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②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能废远;④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李密反复强调“孝”,绝不仅仅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李密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也可从反面来说,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遗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不免有所顾虑、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却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用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必须尽孝祖母不能应诏之情。3.假设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晋武帝问李密:“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作为李密的你会说什么呢?探究这是一道创新想象题,应扣住课文内容来理解。既要叙之以事,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将以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对照,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祖母病重,从而满足自己不废远的要求。4.联系当今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李密《陈情表》中所反映的“孝”的思想。思路提示一“孝”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封建社会“尽孝”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又是维系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观念之一。思路提示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直崇尚正直、诚实、勤劳、敬老、爱幼等美德,至今还是人们崇尚的道德风尚。并且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因此对于《陈情表》中的“尽孝”是值得肯定的。思路提示三《陈情表》中的李密对扶养过自己的祖母竭尽孝顺之心,担负起赡养服侍的责任,这是完全值得肯定的。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对年老父母不敬、虐待,甚至遗弃的行径,应给予批判,甚至给予法律制裁。●文苑小憩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含英咀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是汉文帝侍母的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孝心是季路的自食野菜、百里负米、侍奉双亲;孝心是闵子蹇“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宽容;孝心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孝心是田世国舍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多少动人的孝子故事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激荡着人类情感的长河。孝是报答,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孝是耐心,耐心听取老人的话,耐心向老人汇报工作,与老人闲话家常;孝是善意的欺骗,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诉老人只花了几十元……有关孝的名句(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2)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3)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6)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王永彬)(7)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8)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美文欣赏】灯笼红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焦黑,布满了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坑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好似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一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了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的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来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一口地把瓜吃完。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归到了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课堂巩固训练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夙(sù)夜闵(mǐn)凶期(qí)功B.逋(bū)慢日笃(dǔ)优渥(wò)C.衰祚(zuò)洗(xǐ)马陨(yǔn)首D.拔擢(zhuó)矜(jìn)迟强(qiǎnɡ)近答案:B。A期jī,C洗xiǎn,D矜jīn。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躬亲抚养躬:亲自。B.九岁不行不行:不会行事。C.门衰祚薄祚:福D.愿陛下矜悯愚诚矜悯:怜恤。答案:B。不行:不能走路。3.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孝治天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且臣少仕伪朝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更相为命身为宋国笑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卿但暂还家答案:D。A用/因、因为;B况且/再说;C成为(动词)/表被动。4.下列词语与今天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茕茕独立,形影相吊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答案:A。至于:古义,动词,到;今义:副词,表程序。5.选出与“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微”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B.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C.微斯人,吾谁与归?D.微言大义。答案:A。例句中的“微”是“地位不高;没有名望”之意。B微小。C没有。D隐约、含蓄。6.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答案:C。A、B、D与例句均为被动句。C项“见”不表被动,是偏义复词,指动作的意义偏重于一方。7.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以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于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D。以:①因为;②拿,把。于:①比,②表对象。●课后强化作业课内挖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沐浴清化沐浴:蒙受。至微至陋微、陋:二者同义,指地位低下、卑贱。B.辞不赴命辞:辞别。且臣少仕伪朝伪朝:假朝廷。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报告。更相为命更相:相互替换。D.猥以微贱猥:猥亵。伏惟圣朝伏惟:俯想,下级对上级的恭敬用语。答案:A。B项中的“辞”应解释为“辞谢”,“伪朝”指被灭掉的蜀国。C项中“报”是报答的意思,“更相”指“交互”。D项中“猥”是自谦之词,意为“鄙贱”。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答案:C。①介词,用;②连词,相当于“而”;③④代词,这,这样。3.下面全都是反映李密家境状况一组的是()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②茕茕独立,形影相吊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②④⑤答案:C。③写出了母亲的遭遇,⑤表现了李密的心意。4.对本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段文字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表达自己对君王赏识厚遇的感激之情。B.李密从前做过蜀汉的官,“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语句,目的是让昔日同僚对他目前的处境给以理解。C.说“刘病日笃”使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用“尽孝”抗衡“尽忠”,为下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作铺垫,机智巧妙。D.李密不愿意立即出来做官,而晋朝催逼紧急,他就在“孝”字上想办法,于是气息奄奄的祖母就成了推脱的借口,可谓吉人自有天相。答案:D。“吉人自有天相”“祖母成了借口”说法不妥。5.翻译画线句子。(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译文:(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文:(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译文:答案:(1)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得到儿子。(2)郡县长官逼迫,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3)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又特别严重呢。●课外拓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吴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及长,恭孝清约,学识有理义,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山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①,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外树下藩屏②之间隐息,初不令主人知之。而闻人之善,欣若有得;闻人之恶,惨若有失。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会稽虞喜隐居海嵎,有高世之风。晷钦其德,聘喜弟预女为妻。喜戒女弃华尚素,与晷同志。时人号为梁鸿夫妇。司空何充为扬州,檄晷为主簿,司徒蔡谟辟为掾属,并不就。尚书经国明,州士之望,表荐晷,公车径征。会卒,时年三十八,朝野嗟痛之。晷未及大敛,有一老父缊袍草屦,不通姓名,径入抚柩而哭,哀声慷慨,感于左右。哭止便出,容貌甚清,眼瞳又方,门者告之丧主,怪而追焉。直去不顾。同郡顾和等百余人叹其神貌有异,而莫之测也。(选自《晋书·列传五十八》)注:①篮舆:竹轿。②藩屏:藩篱和屏风。6.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愍其如此愍:怜惜。B.虽诸兄亲馈馈:进食于人。C.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推:推辞。D.怪而追焉怪以……为怪。答案:C。推:除去,让出。7.下列各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晷“恭孝清约”的一组是()①虽侯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②闻人之恶,惨若有失③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④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⑤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⑥晷钦其德,聘喜弟预女为妻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D.③⑤⑥答案:A②句表明一心向善;④句表明勤劳;⑥句表明崇尚仁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晷对父母的生活照顾有加,对需要帮助的外人,也是关爱备至,是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典范。B.孙晷娶了虞喜之弟虞预的女儿为妻,虞喜告诫侄女要摈弃奢华、崇尚朴素,跟孙晷志趣相同。夫妇二人被时人誉为举案齐眉的“梁鸿夫妇”。C.司空何充、司徒蔡谟召他做官,他都没去就职;州中有名望的尚书经国明把他推荐给官府时他才接受任职,可是没有到任就去世了。D.孙晷去世时,一位身着麻袍脚穿草鞋的老人抚柩痛哭一顿后直接离去,人们都不知道这人是谁,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孙晷的恭孝仁德,深得人心。答案:C。从文中看不出孙晷“接受”任职。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译文:(2)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译文:答案:(1)可是孙晷经常穿布衣吃素食(粗茶淡饭),亲自到田间耕作,朗诵吟咏(诗书)没有停止,自得其乐。(2)(孙晷)看到有人饥饿寒冷,就都周济供养他们,同乡的人赠送的东西,他什么都不接受。【参考译文】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是伏波将军孙秀的曾孙。孙晷很小时,从未被呵斥过。等到长大后,(孙晷)恭敬孝顺,清廉节俭,学识符合公理道义,每当独处暗室时,容貌举止顾盼之间也未曾有所偏离。虽然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攻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父母日常的饮食,即使是兄弟们亲自送来,他也从不离半步(照顾父母起居)。富春一带通车的道路很少,动不动就要从江河间通过,父亲不习惯水路,每次出行乘坐篮舆,孙晷亲自扶侍,到达以后,就藏在门外树下或能遮挡身体的地方,不让主人知道。听说别人的善行,欣然自若好像有所收获,听说人的恶行,神情悲伤,若有所失。见到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里的馈赠,一点都不接受。亲朋故交中有几个穷困潦倒年老的,常常前来讨要东西,人们大多厌烦慢待他们,而孙晷看到后,非常尊敬,天冷就同卧,吃饭也同锅,有时脱下衣服卷起被子送给他。当时收成不好谷物昂贵,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邻居感动惭愧,没有人敢去侵扰他。会稽人虞喜在海边隐居,有赶超世人的节气。孙晷钦佩他的品德,娶他的弟弟虞预的女儿为妻。虞喜劝诫侄女抛弃浮华崇尚朴素,与孙晷志同道合,当时的人称他们为“梁鸿夫妇”。司空何充做扬州刺史,表奏孙晷为主簿,司徒蔡谟征召他为属下,(孙晷)都不应召。尚书经国明,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上表举荐他,官府直接征召。正赶上去世,时年三十八岁,朝野上下嗟叹痛惜。孙晷未及盛殓,有一位老人穿着破衣草鞋,不通姓名,直接进来抚着灵柩大哭,哀声悲苦,左右之人无不感动。哭完出门径自离去,他容貌清癯,眼孔方正,守门人告诉主人家,主人家感到奇怪去追他。他径直而去也不回头。同郡的顾和等一百多人为其精神面貌异于常人而慨叹不已,但不能推知是怎么一回事。10.(2011·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