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讲专题启动——印象“大论述”,文体胸有竹一、文体初感知——高考考什么,文本有什么聚焦考什么——明3个小题的考查侧重点[真题试做](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个小题,9分)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解析:选DA项,“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并未指明“气候正义”的提出者就是“非政府组织”。B项,“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以偏概全,由第四段中“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可知,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既有“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包括限制排放的问题),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C项,“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不合文意,由原文第三段中“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可知,当代人“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并无权利“为后代设定义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解析:选C“立足未来”说法错误,第三段在阐述代际公平时说“我们这一代……我们作为……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可见作者的立足点是当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解析:选B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是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气候系统可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说“如果气候变化公约……能落实”,后代的需求就能得到保证。[把握考情]2017年全国卷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虽然在题型、分值上没有变化,但命题角度让人耳目一新。3个小题一改往年区分度不明显、考点交叉设置的弊端,2017年全国卷的3个小题在命题思路上非常有层次性,在考查内容上非常有侧重性。表解如下:第1题内容理解题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只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属送分题目。第2题论证分析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第3题观点推断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特点是对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把握有什么——析论述类文本的3大要素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有关文章,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明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其构成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要求观点正确,有实际意义;论据要求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要求推理必须符合逻辑。(一)论述类文本的“3要素”1.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在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例如《科学需要探索精神》《痛苦也是精神财富》等文章就是这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作者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论题,例如《平凡与伟大》《漫谈人格》等即是。(2)在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谈骨气》这篇文章中,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开门见山的中心论点。(3)在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4)在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的。以上四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论点的位置,它们反映了议论文论点的一般规律性,而且这些规律性包含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论点离不开层层论证,要么层层论证在前,要么层层论证在后。而且在论点的前面往往会出现一些提示性的词语,诸如“足以证明”“由此可见”“总而言之”“不难看出”“告诉我们”“因此”等词语,这些词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论点。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3.论证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物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二)论述类文本的结构论证过程实质是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安排。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形式有:层进式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对照式使用对比的手法论证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等形式并列式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心论点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分析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二、方法初尝试——怎么快读文,怎么准做题读文原则——厘清逻辑关系论述类文本说理性强,有的内容专业性也比较强,对考生来说比较生涩难懂。而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考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读文的重点就是厘清文章的论述关系和行文的逻辑关系。读文的方法如下:步骤一:边读边标关键词标注重点: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代词;④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步骤二: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概括段落层次含意的常见方式有:(1)寻找各段的中心句(段首的总领句、段末的总括句及段中的衔接关联句等)。(2)依据关键词概括。(3)对于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的段落,要概括其内容要点进而把握语句间的关系。论述类文本的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把握这些关系类型。论述类文本的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对比等逻辑关系,分析段落层次关系可由此入手。步骤三:读完全篇画行文结构图画出行文结构图,旨在厘清各段是如何论证论点的。如鲁迅《拿来主义》的全文结构图:拿来主义eq\b\lc\{\rc\(\a\vs4\al\co1(破\b\lc\{\rc\(\a\vs4\al\co1(闭关主义排外,送去主义媚外)),立—拿来主义\b\lc\{\rc\(\a\vs4\al\co1(破三种态度\b\lc\{\rc\(\a\vs4\al\co1(孱头——逃避主义,昏蛋——虚无主义,废物——投降主义)),立拿来\b\lc\{\rc\(\a\vs4\al\co1(占有——使用鱼翅,挑选——存放鸦片,创新——毁灭烟枪、,烟灯、姨太太))))))从此结构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全文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快速读文示范](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①,一些②非政府组织承袭③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④,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⑤。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⑥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⑦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⑧,主要表现⑨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抓关键词理关系①“2000年前后”点明了时间,表明气候正义产生的大致时间。②“一些”点明了范围,高考常围绕范围词设置题目。③“承袭”、④“审视”显示了气候正义理念产生的过程。⑤“应运而生”点明了气候正义产生的时代背景。⑥“核心”、⑦“前提”、⑧“权利和义务”和⑨“主要表现”这些关键词论述气候正义的关注核心。就全文来说本段的内容是全文的“总”。本段共3句话,从3个不同的角度对“气候正义”作了阐释,具体说明了什么是“气候正义”。气候正义eq\b\lc\{\rc\(\a\vs4\al\co1(发展和体现,产生的背景,关注的核心))[题源定位]————————————————————[题源定位]信息①~⑤有助于第1题A项的判断;信息⑥~⑨有助于第2题B项和第3题A、D项的判断。厘清第1段的关系有助于第2题D项的判断。从空间维度来看①,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②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③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④,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⑤,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抓关键词理关系①“从空间维度来看”,表明这是分析论述的一个角度。②“涉及……也涉及”,从两个方面说明气候正义存在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③“因而”,说明上下文存在因果关系。④“首要目标”明确了公平原则所应设定的目标。⑤“比如说”,说明上下文是例证关系。本段是论述全文的第一个分论点,从空间维度看“气候正义”。全段共3句话,第一、二句之间是承接关系,第二、三句之间是解说关系。空间维度eq\b\lc\{\rc\(\a\vs4\al\co1(气候容量问题,公平原则问题,例说公平原则))[题源定位][题源定位]信息①有助于第2题A项的判断;信息②有助于第3题D项前半句的判断;信息⑤有助于第1题B项的判断。厘清第2段的关系有助于第2题A项和D项的判断。从时间维度来看①,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②,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③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④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⑤从我们当代人⑥已有的⑦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⑧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⑨为其设定义务。[题源定位]抓关键词①“从时间维度来看”与第2段的“从空间维度来看”,很明显是本文论述气候正义的两个角度,通过对2、3段内容的比较,第3段论述篇幅更长,也更深入。信息①有助于第2题A项的判断。②“从消极方面看……从积极方面看”,两个介词结构,说明了代际权利义务关系的内涵。⑤“至少”、⑦“已有的”这两处词语一处表程度作状语,一处表限制作定语,都对“科学认识”起修饰作用。关注这些信息有助于第1题D项的判断。④“人为原因”表明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针对对象。③“我们这一代”、⑥“从我们当代人”两处词语突出了“当代”的重要。关注这些信息,有助于第2题C项的判断。⑧“本质是”、⑨“而非”两处判断性词语,明确了气候正义的本质。关注这些信息有助于第1题C项的判断。理关系全段是全文的第二个分论点,从时间维度看“气候正义”。由气候容量,到代际权利义务,存在因果关系,最后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时间维度eq\b\lc\{\rc\(\a\vs4\al\co1(气候容量问题,\a\vs4\al(代际权利义务关系)\b\lc\{\rc\(\a\vs4\al\co1(消极与积极角度,代际公平角度)),立足当代谈立场))厘清本段关系,有助于第2题A、C、D项的判断。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①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②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③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④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抓关键词①“既有……也有……,既……也”这些关联词语,与上文内容照应。[题源定位]关注这些信息有助于第2题A项、3题D项的判断。构画行文结构图以气候正义为视角eq\b\lc\{(\a\vs4\al\co1(总:气候正义\b\lc\{(\a\vs4\al\co1(发展和体现,产生的背景,关注的核心)),分\b\lc\{(\a\vs4\al\co1(空间维度\b\lc\{(\a\vs4\al\co1(气候容量问题,公平原则问题,例说公平原则)),时间维度\b\lc\{(\a\vs4\al\co1(气候容量问题,\a\vs4\al(代际权利,义务关系)\b\lc\{(\a\vs4\al\co1(消极与积极角度,代际公平角度)),立足当代谈立场)))),总:总结“气候正义的内涵”))[题源定位]梳理文本整体内容及思路,有助于第2题D项的判断。②“所有”、③“都有”、④“也应”这些词语,对气候正义的内涵做出了客观的解说。[题源定位]关注这些信息有助于第1题B项的判断。理关系本段是全文的总结,先照应上文,再总结“气候正义的内涵”。[题源定位]关注层次关系有助于第1题D项的判断。做题原则——回到原文找对应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选项信息定位分析判断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选项与第1段中“一些”“承袭”“审视”“应运而生”等关键信息有密切的对应关系。选项错把“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一些非政府组织审视气候正义)说成是非政府组织提出了“气候正义”。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选项“限制排放”与第2段中“比如说”和第4段中“都有”“也应”等关键词引领的有关“排放”的内容对应明显。选项以偏概全,第2段中“限制排放”的内容只是一个例证,并且第4段中还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的表述。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选项概括了对后代的义务,与第3段表述气候本质的文字对应明显。选项混淆是非,第3段谈“气候正义的本质”时有明确的“而非为其设定义务”的表述。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选项是在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一种观点,文中对应信息较多,比较明显的如第3段段末一句“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从全文来看,国际、国内、代际、代内都存在气候利益分配问题和科学认识,这些已有的认识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选项信息定位分析判断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选项中“两个维度”明显对应了第2、3两段,段落中“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相关信息与选项对应性强。除“两个维度”完全对应文本外,“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也完全符合第3段的论述,故选项正确。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选项明显对应第1段中“前提”“权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湖南省凤凰县皇仓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宣传学校特色课件
- 2025届湖南省常德市石门一中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5版汽车经销商代理服务合同范本修订
- 2025版彩钢屋顶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合同
- 2025版学校安全管理保安服务临时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日常公司经营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5版高端餐饮品牌加盟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开发按揭贷款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绿色家园”生态社区智能化系统施工合同
- 学校章程样稿
- 天然药物提取与分离技术
- GB/T 18255-2022焦化粘油类产品馏程的测定方法
- GB 11122-2006柴油机油
- GA/T 458-2021居民身份证质量要求
- GA/T 1147-201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实验室规范
-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
- 宁夏大学2023年808文学基础与写作考研真题(回忆版)
-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公路改扩建工程)
- 市政道路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详细课件
- 英语词汇的奥秘·升级英语版-蒋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