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茶文化中的天道观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1A/wKhkGWWB0imANmDzAAOmlLkq81E076.jpg)
![论传统茶文化中的天道观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1A/wKhkGWWB0imANmDzAAOmlLkq81E0762.jpg)
![论传统茶文化中的天道观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1A/wKhkGWWB0imANmDzAAOmlLkq81E0763.jpg)
![论传统茶文化中的天道观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1A/wKhkGWWB0imANmDzAAOmlLkq81E0764.jpg)
![论传统茶文化中的天道观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1A/wKhkGWWB0imANmDzAAOmlLkq81E076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传统茶文化中的天道观
从疾病、疾病、饥饿和兴奋的自然物质功能到社会精神功能,可以说是哲学的高度。成为人们追求的优秀思想环境,你可以称之为“茶馆”。茶道是对茶艺、茶事形式的抽象化、精神化,使茶之品饮上升至“天人合一”、“归于自然”的美好境界。1指导思想和边境观的转变,促使人从“自然”“自由”至“内在知解”的改变茶道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儒家和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天道自然观不仅有着天道生生、自然而然、循环往复、真实无伪等内涵,更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宗旨。不管是中国的茶艺文化、日本的“茶道”,还是韩国的茶礼,虽然在名谓和实践上有差异,其根源和传承的思想有较多的一致性,其发展过程中都汲取了禅道精神的精华。因此真正地深入茶道,必须先了解禅道,而了解禅道对茶道的贡献和价值,则必先了解唐代禅院法师惠能和马祖道一及其禅道学说。禅院法师惠能抛弃了“藉教悟道”的传统佛教教义,开创了以“心”为宗的禅学体系,一扫传统佛教的繁琐教条,提出了人人皆有佛性,自识本心,直见本性的“识心见性”成佛说,建立了符合人性自然发展、简捷明了的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教派,使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此后,马祖道一及其后继者创立和完善了颇具特色的、顺乎自然的“生活禅”理论,倡导真参实用,不执着于佛教经卷,倡导在真实生活中参悟禅理,不执着于诵经和苦修行。禅宗的形成使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佛教史上的一大巨变,也是整个中国思想发展史的一大转变。胡适先生在《论禅宗史的纲领》中指出,“达摩一宗…半中半印的禅,盛行于陈隋之间,隋时尤盛行,至唐之惠能、道一,才可说是中国禅。中国禅之中,道家自然主义成分最多,道一门下不久成为正统。”马祖在惠能“明心见性”,性净自悟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禅道理念,更加突出了禅道鲜明而强烈的生活意味,显示了极其自由活泼的独特宗风。所谓平常心,就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随缘任运,日用是道;就是“困了就休息,饿了就吃饭”的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只有在毫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机趣中,以平常之心祛除一切客障,才能达到自由自在的“自性清静”的境界。自然而自由,先是以平常之心在直面事物本身时自然而然,才有随机妙用,即俗即真、即凡即圣的平常之心的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天道自然”理论背景下,形成了“来去自由、心体无滞”,“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禅”的禅道思想。由于禅的体验离不开日常生活,同时又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感悟,平常心是道具有一种禅道自然观的性质。平常而自然之心,正是道的流露,禅旨落于平常生活,也才是道体的落实和作用。正如马祖所指出的“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禅追求的自然自由的内省和顿悟,同样又强调追求方式的简易直接,即取于真实生活。平常心是道体现的是,在自然而然的真实生活中顿悟天道自然和禅道自然,即所谓的“真即俗、俗即真,众生皆佛、佛即众生”和“随顺然,则一切皆真”。平常心是道,通过强调在真实的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体悟,得出了“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结论。因为强调内省和体悟,必定要从防止执着地从外界追求形式,即刻意的修行,而使其自心开悟,达到“真性常自在”的自然而然而不执着的境界,执着本身就是一种束缚,使其无法任心自然体会大道。非心非佛是对即心即佛的否定,强调在内省过程中对“即心即佛”观念的超脱,只有真正将禅的意念剔除净尽,才是纯粹的禅。若执着于禅的名相,也无法体悟大道。当然体悟的过程中,可以先有禅正信正念的建立,但反对对某一观念的执着,也即非心非佛就是要人们不陷入内心知解的束缚,达到无滞的高超境界。说到底,“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均是由“平常心是道”而推演出来的反对对“外在形式”和“内在知解”的执着追求,而回到无滞的、自然的真实生活。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茶深得大自然的禀性,其性至俭、至清、至真,味恬淡,苦后甘,具有俭朴、清灵、纯真、和静的属性,与东方文化一向崇尚的俭朴本分,至性真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先苦后甜的天道自然观相吻合。因此,茶之品饮为僧侣所推崇,在寺院生活中盛行。一方面僧侣藉茶悟道,客观上促进饮茶习惯的传播和普及;另一方面茶艺文化也汲取和承载了诸多儒释道的精神和精华,推动了茶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唐代马祖所倡导的“平常心是道”、“生活禅”的观念更加深了茶艺、人生和禅道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所谓的“茶禅一味、味味一味”和“茶味人生、人生茶味”观念,达到茶、生活和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高超境界。可见茶道的基本哲学基础是我国儒、释、道的“天道自然观”,因此茶艺、茶事作为“天道自然观”的良好载体,能够迅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推崇。2“泡一x好茶”,发挥茶的自然之美茶道反映的是天道生生、自然而然、循环往复、真实无伪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追求的境界是以平常之心体悟自然和谐之美。“天地合,则万物生。”天地自然和谐,是万事万物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只有以自然而然、无造作的平常之心事茶,才能达到至高至美的理想茶道境界。古人在“平常心是道”、“生活即道”的指引下,通过择茶、择水、择具、煮泡和品饮等诸多环节,把茶的自然之美充分展现出来,作为茶道的最高境界。换句话说,“泡一壶好茶”就是茶道所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因此,古人孜孜以求,不断地对用茶、用水、用具、煮泡技艺和品饮方法进行尝试,以发挥茶的自然之美,总结出,品饮之茶“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泡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泡茶用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次,洪州次”;沏泡技艺以连贯柔和、一气呵成为妙,“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环境简朴典雅为美,“杏树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并将茶之美、器之美、水之美、沏泡技艺美和品饮环境之美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品饮的美妙境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3国一般道德观的差异虽然中国的茶艺文化、日本的“茶道”和韩国的茶礼具有相同的“天道自然”哲学基础,而且都直接或间接地承袭了我国唐宋茶艺的核心精神,但是由于三国自身国情的差异,导致了三国在茶道具体实践上存在明显的不同。3.1“人欲”的自然之风与民俗中国的茶道实践始盛于唐朝,并在唐代马祖生活禅和“平常心是道”的指引下,在茶叶的制备上朴实无华,“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在茶的品饮上,采用生活中煮食物的方式,以色香味并重,并注重自我的内心感受,“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进入宋代以后,虽然茶艺风尚盛行,但是由于独尊理学和由理而礼的影响,使茶艺文化发展受到“礼”的束缚,过多追求外在的形式美,而忽略了顺应自然的内在感受的升华。如宋代的茶叶制作沿袭了唐代饼茶的形状,但制作过程中过分追求精细和昂贵,忽视了茶叶的自然和朴实;在茶叶的品饮上,则过分强调汤色和汤花,而忽视了茶香和茶味等。元人的茶道实践的主要贡献是改末茶为叶茶,并又采用了煮饮方式,使茶叶制作和品饮更趋向于自然风韵。明代中叶以后,王阳明将唐代惠能禅师的“心性”发展为“心”学,力倡“良知良能”、“格物致知、自求于心”,进而提出“求理于吾心”知行合一学说,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王阳明的后继者王艮更是扬起了人的自然之性的旗帜,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使被程朱理学者看成十恶不赦的“人欲”升华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之“道”。可见王阳明之“心”学、“百姓日用即道”与唐代马祖所提山的“生活禅”、“平常心即道”的思想非常相似,只不过马祖是禅院的禅师,而王阳明是“俗人”,王阳明及其后继者所倡导的“人本”心学,体现了人文关怀,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为广大中下阶层所接受和推崇,汇合成强大的人文主义思潮。所谓“义即在利中,道即在货财之中”,如此“乃不流于虚,而天下、家乡受其益也”。于是中下阶层把目光从虚无的空谈道义转向日常生活,开掘出人伦世俗的生活情趣。明代,在茶艺实践活动中,不再过分注重形式,而更加重视茶艺的自然韵味和人的自我感受及体悟。因此,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叶茶的自然特色,同时采用更加简便的冲泡方法,使茶叶的自然特色得以尽显。如周高起《阳羡茗茶系》云,“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过古人”,又云,“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清朝时期,在王阳明“心”学的基础上,以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为代表,提出了“实用主义”学说,提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精神,倡导“经世致用,将明末的“王学”人文思潮推向高潮。于是,在茶道实践中,抛却了诸多繁杂程式,更加注重实用,甚至连“体悟”都给忘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复兴,茶艺文化也空前繁荣。在茶道的实践上,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在全国上下,几乎没有明确的流派,也没有“茶道”的终极教义,虽给茶艺文化的宣传和推动带来了一定困难,但反过来说,正是由于我国人民传统文化血液中的“天道自然”和“中庸”之道的影响,使我国茶道实践没有极端化,而走了一条重体用、自然而然的“即景悟道”之路。即在种茶、采茶、制茶时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在茶事活动中讲究,一切要以自然为美,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毫不造作;精神上追求,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正如古诗词所云,“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白玉蟾《水调歌头·咏茶》),一切均在自然而然中发展。在如今的中国茶艺实践中,用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杯等细节均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泡出一杯好茶即可,难道这不正是茶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3.2加强了“规则、细节”的严格要求众所周知,以村田珠光为开山、武野绍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的日本茶道缘于唐宋的茶宴和斗茶。因此吸收了很多唐宋的茶艺形式和佛教禅理,并与其传统的克己、隐忍和守制的民族精神相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在实践上,非常注重其形式规范和礼仪,形成了明确的流派。日本茶道的形式主要传承了唐宋的寺院清规,并将其进一步扩大化、严肃化,认为事茶者需将这些规则、法式记熟,不断操演,才能达到“观花为花,抚木为木,花外无我,我外无术”的了然于心的“不持一物”的状态。而且为了追求“本来无一物”的佛义境界,在茶室的建筑、布置、插花等细节上十分讲究,均以达到“不饰雕琢一片白露地。”为最高目标。同时日本茶道实践上还非常重视内省和悟道,在事茶过程中强调对“能所皆忘”、“和敬清寂”、“一期一会”和“独坐”等禅道思想的体悟。正如千利休在《南方录》中指出的那样:“茶道之秘事在于———打碎山水、草木、草庵、主客、诸具、法则、规矩的无一物之念和无事心安的一片露地。”可见,日本茶道实践中,通过对规则和细节的严格要求,创造一种“无”的品茶环境来达到“和清清寂”、“一切皆无”的茶道归宿。如珠光所说,“一味清净,法喜禅悦,赵州如此,陆羽未曾至此,人入茶室,外却人我之相,内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互间,谨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及天下泰平”。如此可见,日本的茶道可谓“造景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解决机制与法律依据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合同担保与环境保护责任书
- 2025年度家具生产与安装一体化项目合同
- 2025年度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维护合同
- 2025年加油站安全培训及应急预案制定合同
- 2025年度干挂屋面瓦施工合同履行监督合同
- 2025年度广告媒体资源租赁与广告投放合同
- 2025年度特种货物海运运输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杭州劳务派遣公司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物流园区租赁合同范本
- JJG 921-2021环境振动分析仪
- GB/T 308.1-2013滚动轴承球第1部分:钢球
- 中药炮制学-第五、六章
- 中国风军令状誓师大会PPT模板
- 小儿高热惊厥精品课件
- 2023机械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2年电拖实验报告伍宏淳
- 丰田汽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体系研究(2021)
-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
- 我的家乡--安徽亳州.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