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沁园春·长沙【教材分析】作为一名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及伟大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他的诗词倚天地之豪迈,仗日月之恢弘,继文化之绵延,系国民之安然;又辅之以雄辞诡喻,凭之以奇谲想象,抒之以赤赤衷肠。故柳亚子赞誉他“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如此评价可谓是入木三分。1925年深秋,故地重游,刚过而立之年的毛泽东于湘江之畔留下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诗篇。再踏故地,不是兴之所至的赏玩游览,不是俱怀逸兴的知交重逢,而是世局多变严峻形势逼迫的无奈选择。身处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他役使笔墨激扬文字,用雄心壮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品质谱写了这篇革命赞歌。它不仅是他雄心壮志的情感呈现,还是他高绝文学造诣的突出表现。《沁园春·长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诗词雅、高、真的特点。诗之境,是情景交融,情与境和谐相生的雅致;诗之格,是立意高远,诗人卓然风骨诗意表现的高致;诗之魂,是众体兼备,诗人革命为先蕴情诗化的真致。诗无雅,不足以沁心脾;诗不高,不足以彰格调;诗不真,不足以扬壮志。兼具政治家诗人胸怀气度与文学家诗人修为禀赋的诗人毛泽东,心之所向,情之所至,神之所往,勃勃雄心与壮志凝聚于笔尖,用自己的如椽巨笔,笔墨纵横间便成就了《沁园春·长沙》这恢弘壮美的诗篇。

【教学设想】《沁园春·长沙》是2019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选文。该单元主题是“青春”,单元语要求“理解运用意象书法感情的手法,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还对学生作出了“尝试写作诗歌”的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沁园春·长沙》作为表达青春激情的现代诗,有着丰盈深邃的意象和精妙的选词表达。对此,本文授课时将从语言的个性化表达出发,重点捕捉和体会本诗的语言、形象、情感。诗歌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青年的爱国热忱与一腔豪情。词作形式特殊,不仅写景角度多样,更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完美融合的佳作。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因此,将《沁园春·长沙》当作例文,旨在教会学生赏析诗词。【素养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积累字词,品味关键词语;背诵诗歌。2.诵读诗歌,把握词的意象和意境,概括画面,并能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3.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4.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课型现代诗歌新授课课时

两课时课前准备1.词牌“沁园春”的由沁园春,词牌名,又叫“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等。这种词牌属于双调,由上下两阙组成,共114字,上阙13句56字,下阙12句58字,曲调舒展大方,格调宏伟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的情感,寄托光明磊落的胸怀,为豪放派词人所喜爱。据说,沁园本是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其奢华为当时园林之最。当时的大臣窦宪以外戚的身份受到皇帝的宠爱,操纵朝政,横行京师,以低价将沁园据为己有。公主畏惧窦宪的权势,不敢与之计较。后来汉章帝刘炟发现此事,严责窦宪,命其将园林还与公主。有人作诗咏叹此事,“沁园春”词牌即由此而来。2.毛泽东诗词中的秋“悲秋”历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主题。在诗句中每一触及节令之秋,诗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隐喻人生之秋,透着一种苍凉之感。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赏析:这首词字浅意深,营造了一个恢宏开阔的艺术境界。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哲学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他的壮志豪情,一扫凄凉寂寞之感。起笔引用他最喜爱的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生易老”似有感慨之意,“天难老”等句则又展现了“慨当以慷”的大气。“战地黄花”想象奇特,指重阳之时的遍地菊花,亦可理解为在战地随处可见的黄色子弹壳。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赏析:词的开篇两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勾勒出仲秋天宇一幅清新景象:碧空如洗,纤云点缀,雁阵的迁徙。随着浓郁的秋意渐次宕开,感情的波涛由微浪转而激越。“望断”精辟且富深意。望雁群不堪北方渐来的严寒而南飞,望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不畏艰难险阻而北进,望南方还在激战的勇士。下文自然一转“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诗人将驰骋的想象猛然收回现实,把气势一下推到顶点,为下半阕作了铺垫。“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气概和对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心。全词意境高远,兴于秋景,终于意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雄浑豪放。教学过程任务活动一识一识,识“大体”1.导入新课A.中国梦,一个雄奇壮丽的梦。东方睡狮古老中国一梦百年,醒于毛泽东。毛泽东以他的大气,抒中国少年之风发意气,启少年中国强盛之旅。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沁园春·雪》(齐背),诗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者霸气,这时江山已定。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诗人就已经初露锋芒,显示出王者的“大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B.面对秋天,马致远说:“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他看见萧瑟;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他看见凄美;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看见孤单;徐再思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他看见忧伤,而毛泽东同志看见的则是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万类霜天竞自由。今天,我们就去感受下这份异样的秋怀。2.文学常识⑴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⑵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⑶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⑷词的分类:①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单调词不分段;双调词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任务活动二读一读,读“大气”1.播放朗诵视频,感知这首词的基调。2.指名朗读,思考哪些地方需要重读?用笔画下来。

明确:领字要重读,如独立、看、怅、忆;动词需要重读,如争、击、翔、粪土、击、遏等。3.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提示:乐观豪迈、开阔大气。)4.思考:你感受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大气?⑴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⑵自由的大声诵读,说说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诗人的大气。示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卓然而立、中流砥柱的英气。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诗人“独立”,表现出爱秋而不畏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中流砥柱的气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写景视野的开阔豪气。比如“看”领起的七句,远观近看,仰视俯视,大开大合,开阔大气。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问江山问大地的情感大气;特别是“怅”领起的三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藐视权贵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气!从“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诗人的凌云壮志得以实现。⑶教师补充:如果说豪迈气派反映的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质地,那么宏大气象说的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容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座座顶天立地的磅礴大山蜿蜒起伏,犹如温顺细碎的浪花、轻轻一握的泥丸——这是他精神世界的空间包容度。“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他精神世界的时间包容度。30岁离开湖南、奔向革命风暴中心的时候,他就写下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以这样的决绝气势抒写自己改造旧中国的信念意志。从此,诸如昆仑、寰宇、四海、五洲、汪洋、北国、长城之类的宏大词汇就成了他诗作中最常见的意象关键词。本词无一例外的使用了大美的宏大意象。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毛泽东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面对如画的秋景,追怀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5.教师范读。6.学生朗诵展示。任务活动三品一品,品“大美”1.在朗诵的基础上,请学生们概括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分别找到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并概括全词描述了哪几幅图画。⑴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其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⑵上阕的关键词是“看”下阕的关键词是“忆”。⑶四幅图画——寒秋独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2.请同学们齐读上阙“看”领起的七句,看看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大美体现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⑴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⑵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山上:远眺江中:近观天空:仰视水底:俯察⑶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层林尽染染:写出了色彩浓烈百舸争流争,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鱼翔浅底翔,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竞自由竞,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教师补充:诗词特别讲究炼字,除了上面几个字外,比如开头一句的“立”字也很有韵味。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决心。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3.“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品意象,品语言,发挥想象力,一幅幅充满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秋色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尽显诗人的拿云“大气”!诗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上阙通过写景抒情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任务活动四比一比,比“大志”1.过渡: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考。这时站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轻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2.请同学们齐读下阙“恰”字引起的七句,说说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同学少年”的精神风貌如何?“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小结:刻画了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他们风华正茂、奋发有为、敢于斗争、藐视权贵,有改造旧世界的革命大无畏精神。3.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写了一首励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如今缺乏大气格局的青少年又是怎样的呢?人情味缺乏、惰性十足、不善坚持、不爱吃苦、缺乏钻劲、好吃零食、没有规划、不重积累、缺乏诚信、沉迷网络等并不少见。另外,还有性别错位:男生比较伪娘,女生比较威武等等不一而足。通过鲜明的对比,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任务活动五议一议,议“大局”1.评议:作者笔下的秋景与古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古人的悲秋情怀——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屈原——哀秋冬之绪风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诗人笔下的秋:数量(万、百)、范围(遍、漫)、程度(尽染、碧透)、力度(争、击、竞);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扫尽千古悲秋之气;感情基调:热爱、积极。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思考: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哪些方面有关?观看视频《诗人毛泽东》后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杰出的政治家,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3.感悟:请同学们联系自身和现实谈谈当代“同学少年”们应该有怎样的大志和怎样的大局意识?应该如何去实现大志树立大局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理清思路,确立中心发言人。

小组发言示例:学习毛泽东的自信、乐观、豪迈的英雄主义豪气。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险恶局面,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迷人味道;在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热烈景象;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形势,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气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延续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这种精神,一群青年学子,他们崇尚行胜于言,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或奔赴西部,燃烧激情;或扎根基层,放飞梦想;或携笔从戎,筑我长城;或投身主流,谱写青春;或创新创业,乘风破浪……他们将自身命运与时代和祖国的命运牢牢系在一起,选择了更加厚重的人生。4.小结:奋斗精神永不过时,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我们更要以大无畏的精神面对高中三年,书写下人生最光辉的一页。任务活动六写一写,写“大作”写1.课文总结: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气的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美的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大志的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有大局的斗士。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齐读课文,感悟诗人的大气。2.课后作业: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有的人追求立大志成大业的人生,也有人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个人的快乐和随意。你对于人生的大与小有什么看法和思考呢?请同学们课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课堂总结:课文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同学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并且将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种子生根,发芽。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语: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拥有一颗积极的心态,树立理想,掌控命运,让中国梦从我们这里起航!教学手记: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据作者说,在那段时间里,“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阅读这首诗,读者最突出的感受正是这种惠特曼式的“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附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并结合《沁园春·长沙》的学习内容,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1.《山居秋暝》一诗颔联以工整的对句和传神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气韵生动的图画,可谓有声有色,清爽空灵,请发挥想象描绘出这动人的画面。答案皎洁的月亮,洒下水一般明净的光辉,照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响声,像一幅恬静优美的山水图画。(意近即可)2.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在历代诗人、作家的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以分开,借秋景来托怨情、兴别恨。上面几首经典的咏秋作品,和《沁园春·长沙》比较一下,在营造的意境上有什么不同?同是写秋,意境不同,必然要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思考问题。答案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傍晚新雨后的山村景色,勾勒出一幅幽静清新的美好图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绘出秋风中的游子倍感秋天的萧条和冷落的意境;黄巢的《题菊花》,写出了这样一种情怀:作者既悲菊花在秋天的清冷,又要改变它的命运,让菊花与桃花一起在蜂飞蝶舞的春天开放。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的诗体现了一种抗争的精神。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光明、绚丽、壮美,能激发人昂扬、奋发、热烈的情绪,实乃博大胸襟、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3.下面是古今专家对《沁园春·长沙》和《题菊花》的评点,你对这些观点持什么看法?任选一则阐述一下你的理由。①现任湖州市中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莫银火:豪气干云(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张端义《贵耳集》:跋扈之意(黄巢《题菊花》)。答案(示例)《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光明、绚丽、壮美,能激发人昂扬、奋发、热烈的情绪,是词人博大胸襟、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可以称得上是“豪气干云”。《题菊花》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这种对不公正“天道”的大胆否定和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热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豪迈意志和信心。“跋扈”二字其实是对诗人这种抗争精神的评价。(二)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的美学比较

伟人毛泽东的古典文学造诣颇深。他的诗词气魄宏伟豪迈,意象丰富,语言精美,韵律严谨,是历史上难得的瑰宝。以“沁园春”为词牌的词,《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是毛主席生前发表的词作中仅有的两首。这两首词作相隔十一年问世,由于受到环境、自身情况和创作时的心境和影响,两首词的美学构建与审美表达也有所不同。《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两首词用古体词格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当今事物。这两首词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磅礴大气、意境深远。从美学的视角来比较分析两首词,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毛泽东诗词“双绝”的艺术魅力和一代伟人成长中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二、“沁园春”两词的意境美

诗词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非常注重营造意象。曾有学者称意象为诗词的“灵魂”和精髓。诗词的意象又蕴含着审美,其文化根基深厚。《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首词,从美学角度来看,作者从上阕对景物的描写,完成了崇高美的构建。这种崇高美外化成为高大、辽阔、雄伟、巍峨、壮丽等景象。读者带着自己的“期待视野”与诗词艺术的历史视野相遇,将诗词的意象留白补充完整,从而形成的能动创造力变能感受作者见景生情的心境。这便是诗词构建意境美的魅力所在。

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用“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两部分,通过短短的篇幅描绘出来一幅多姿多彩、动静结合的立体的江南秋景画卷。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所见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舸争流”,类比于当时的红色革命,大有“燎原之势”,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热情和对革命与国家前途的乐观主义憧憬。

而《沁园春·雪》则运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造境独到优雅,冠结全篇。通过表描写“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与之前的“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其意境的大气磅礴,展现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整个上阕,用了全景式的描述,描绘出了雄伟绮丽的北国风光。“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突出了北国“山”、“原”与天相连,更具奋发向上态势和无畏竞争的活力。

三、“沁园春”两词的语言美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古典诗词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话语世界,较为强调文化信息和美感效应的传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之所以能成为动人的诗篇,除了将意美构建得恰如其分,其语言的辞采则更为出众。“沁园春”两首词中透露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其语言精练、引经据典,将画面、色彩、结构、动态等因素结合起来,让诗词更为生动、形象,唤起了读者的无限联想和想象。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時所作的一首词。该词在空间处理上,从山上、江中写到天空、水底,将远景和近景相结合,并分别选择了树、鱼、鹰和船等几种典动植物加以辅助描绘,让静态美和动态美相呼应。描绘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其空间所呈现出来的立体美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享受。这种寒秋严霜肃杀的氛围,却被纷呈的色彩和勃勃生机的万物激发出了热烈和奋发的情状。作者很自然地将“言外之物”与当时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工农革命运动结合起来,画中显神,“立象尽意”综合地表现了作者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沁园春·长沙》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用“峥嵘”来无形而不凡的岁月化作有形的“峥嵘”的山峰,新颖、形象,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可见,这首词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并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为改造旧中国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是结束了艰苦的长征并粉碎了国民党一系列的“围剿”,准备挥师东征抗日之际,在中国北方秦晋高原所见的雪景所抒发的旷达豪迈的情感。该词上阕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将雪的形貌、神态和气魄,都描绘得出神入化。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欲与天公试比高”则显然又融入了诗人的胸怀、抱负和理想。这首词的下阕,用“红装素裹”一成语,给读者唤起一个盛装美人的形象。而词人的遐想却远远超出了实景红日与白雪交辉映照的奇丽景色的界限。“红装素裹”是虚笔,意指革命胜利后,中国改天换日一片光明的新气象,纵情歌颂了祖国的伟大山河,赋予它美的性灵,并在下阕中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发出对未来的憧憬的号召。

四、“沁园春”两词的韵律美

古诗词的美不仅在于辞采,也在于韵律。古诗词法度严谨,有“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它通过对声韵、平仄、押韵和格式、对仗、律节的应用,具有工整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感。词,又称“长短句”。原指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但比诗又更讲究音韵。其律格之严谨体现为,一字之差都有可能破坏整首词的艺术感或音乐感。

《沁园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