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施工方案_第1页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施工方案_第2页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施工方案_第3页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施工方案_第4页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施工方案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运转与调试,并应进行系统的风量平衡调试。单机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1)通风与空调系统风量的测试①通风机性能的测定A通风机风压和风量的测定通风机的风压为风机进出口处的全压差。测定风机的全压,必须分别测出压出端和吸入端测定截面的全压平均值。通风机的风量为风机吸入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否则须重测或考虑测量截面选择不正确。在确定通风机风量、风压测量截面位置时,原则上应选择在靠近通风机出口而气流均匀直管段上,即按气流方向,应选择在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4倍及局部阻力之前,大于或等于1.5倍圆形风管直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直管段上。当测量截面的气流不均匀时,须增加测量截面上测点数量。B风机转速(数)的测定通风机转速的测量可采用转速表直接测量风机主轴转速,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的方法。但在现场有时还会遇到场地狭窄或其它原因,以致无法用转速表直接测风机转速的情况。此时可用实测出的电动机转速按下式换算出风机的转速:n1=n2·D2/D1[rpm]式中:n1---通风机的转速[rpm];n2---电动机的转速[rpm];D1---风机皮带轮直径[mm];D2---电动机皮带直径[mm]。C噪音的测定对于通风机的噪音测量,主要是测量“A”档声级,必要时测量倍频程频谱进行噪声的评价。测点选择在距离风机1m,高1.5m处。读数方法:当噪声级很稳定,声级计头上的指针摆动较小时,可使用“慢档”,读出电表指针的平均偏转刻度。当噪声不稳定时,声级计的表头上的指针有较大的摆动时,可使用“快档”,读出表头指针的平均偏转刻度。②系统风量的测定和调整步骤第一步:按设计要求调整送风和回风各干、支管道,各送(回)风口的风量;第二步:在风量达到平衡后,进一步调整通风机的风量,使其满足单系统的要求;第三步:经调整后各部分调节阀不变动的情况下,重新测定各处的风量作为最后的实测风量。此时应使用红油漆在所有风阀的把柄处作标记,并将风阀位置固定。③系统风量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风管的风量一般可用热球式风速仪测量。测量截面的位置应选择在气流均匀处,按气流方向,应选择在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4倍局部阻力之前,大于或等于1.5倍圆形风管直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直管段上。当测量截面上的气流不均匀时,应增加测量截面上的测点数量。B测量截面内测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风管的形状而定:对于矩形风管,应将截面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并使各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其面积不得大于0.06m2(即每个小截面的边长为220~250㎜,最好小于220㎜)。,测点位于各个小截面的中心处,测孔开设在风管的大边或小边,应以方便操作为原则。在圆形风管内测量平均风速时,应根据管径的大小,将截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上测量四处点,且这四个点必须位于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上,所划分的圆环数目,可按下表选用:圆形风管截面测点位置圆形风管直径(㎜)200以下200~400400~700700以上圆环数(个)3455~6C绘制风管系统草图根据系统的实际安装情况,参考设计图纸,绘制出系统单线草图供测试时使用。在草图上,应标明风管尺寸、测定截面位置、风阀的位置、送(回)风口的位置以及各种设备规格、型号等。在测定截面处,应注明截面的设计风量、面积。D风管内风量的计算通过风管测试截面的风量可按下式确定:Q=3600·F·V[m³/h]式中:Q---风管风量,[m³/h]F---风风管测试截面的面积,[m²]V---测试截面内平均风速,[m/s]④送(回)风口风量的测定如果风口风量需较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可采用辅助风管法求取风口断面的平均风速,再乘以风口净面积得到风口风量值。当风口与较长支管段相连时,可在风管内测量风口的风量。当用叶轮风速仪贴近风口测定风量时有两种方法:A匀速移动测量法。对于截面积不大的风口,可将风速仪沿整个截面按一定的路线慢慢地匀速移动,移动时风速仪不得离开测定平面,此时测得的结果可认为是截面平均风速。此法须进行三次,取其平均值。B定点测量法。按风口截面大小,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块,在其中心处测量。对于尺寸较大的矩形风口可划分为同样大小的8~12个小方格进行测量;对于尺寸较小的矩形风口,一般测5个点即可。对于条缝形风口,在其高度方向至少应有2个点,沿条缝方向根据长度可分别取为4、5、6对测点;对于圆形风口,按其直径大小可分别测4个点或5个点。C送(回)风口风量风量计算:Q=3600·A·V·K[m³/h]式中:Q---风口风量,[m³/h]A---送风口的外框面积,[m²]V---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K—考虑风口的结构和装饰形式的修正系数,一般取0.7~1.0。风口处的风速如用风速仪测量时,应贴近格栅或网格,平均风速测定可采用匀速移动法或定点测量法等,匀速移动法不应少于3次,定点测量法的测点不应少于5个D系统风量的调整方法系统风量的调整,即风量平衡。一般靠改变阀门或风口人字阀的叶片开启度,使阻力发生变化,从而风量也发生变化,达到调节的目的。风量调整方法目前归纳起来有流量等比分配法、基准风口调整法和逐段分支调整法。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性,在风量调整过程中,可根据管网系统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方法。流量等比分配法:这种调整方法,一般要以系统的最远管段,即最不利的风口开始,逐步调到风机。该方法适用于风口数量较少的系统。基准风口调整法:这种方法就是在系统风量调整前,先对全部风口的风量初测一遍,并计算出各个风口的初测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值,将其进行比较后找出比值最少的风口。将这个比值最小的风口作为基准风口,由此风口开始进行调整。基准风口法可以满足大系统的风量平衡调整之用。系统风量调整后,应达到:a、风口风量、新风量、排风量、回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b、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应近似等于总的送风量,或各送风量之和。c、总的送风量应略大于回风量与排风量之和。(2)室内空气参数的测定和调整(竣工季节气温条件下进行)①测试项目包括:A空调房间的干、湿球温度的测定;B室内噪声的测定。②空调房间温、湿度测定A空调房间温、湿度测定的测定,系统必须连续稳定运行相当一段时间,室内各空气参数相对稳定才能进行。B测定应布置在按设计要求布置的工作区。对于一般舒适性空调房间的测点选择在工作区和工作面及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恒温恒湿房间离围护结构0.5m,离地高度0.8m的的同一高度上;也可以根据恒温区的大小,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的几个平面上。C测点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温、湿度测点数波动范围室面积≤50m2每增加20~50m2△t=±0.5~±2℃5个增加3~5个△RH=±5~±10%RH△t≤±0.5℃点间距不应大于2m,点数不应少于5个△RH≤t±t×5%RHD恒温恒湿房间温、湿度波动范围室温波动范围按各测点的各次温度中偏差控制点温度的最大值,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累积统计曲线。如90%以上测点偏差值在室温波动范围内,为符合设计要求。反之,为不合格。区域温度以各测点中最低的一次测试温度为基准,各测点平均温度与超偏差值的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值为区域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相对温度波动范围可按室温波动范围的规定执行。③室内噪声测定室内噪声的测定,主要是测量“A”档声级,必要时测量倍频程频谱进行噪声的评价。测量时一般在夜间进行,排除其它声源的影响。测点的选择:测点的选择应注意传声器放置在正确地点上,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对于空调房间的测点,一般选择在房间中心距地面约1.2米处。测量时应注意事项:测量记录要标明测点位置,注明使用仪器型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