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星球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星球版地理复习总结地球地球的形状及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庐山起义);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和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形状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除南北极点外)长度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极缩小为点关系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点除两极点外,纬线都相互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起始位置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0°纬线(赤道)划分方法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E),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W)向南、向北各划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分布规律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度,向西增大的为西经度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度半球划分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从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西到160°E的范围为西半球。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③在写地理坐标的时候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带字母。④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简记:三六九,低中高)五带的划分①划分依据: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②五带划分示意图③热带,终年炎热,获得的热量最多,有阳光直射现象,除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的现象外,热带内的其他点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④温带,四季分明,获得的热量适中。⑤寒带,终年寒冷,获得的热量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自转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或者1天。地球自转的方向如图: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点)。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叫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或约365天;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指向北极星。四个季节: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北半球季节和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四个节气:①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②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③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公转的意义:①四季更替;②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重点)。第二章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①通常,“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表示方向,指向标正指北方(N);③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3.比例尺:①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的缩小程度。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4.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如右图):5.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①线段比例尺;②数字比例尺;③文字比例尺。6.图幅面积相等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地形图的判读海拔是指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五中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分层设色地形图能表示某一地区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能直观地看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6.地形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判读(重点中的重点):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海洋及陆地海陆分布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29%为陆地,71%为海洋,所以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南半球、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当中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最多。东西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示意图:七大洲:①是亚洲、③非洲、⑤北美洲、⑥南美洲、⑦南极洲、②欧洲、④大洋洲;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简记):亚非北南南欧大。四大洋是:B太平洋、A大西洋、C印度洋、E北冰洋;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简记):太大印北;大西洋呈“S”形状;印度洋略呈“三角形”。I为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连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F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H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大陆;南极洲是目前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分布在北半球;南极洲完全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大陆的大洲是非洲和南美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洋是北冰洋;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内。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的大洲是亚洲和大洋洲。.被三大洋包围着的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着的洲是南极洲。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三个因素: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人类活动(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香港的填海造陆、澳门的填海造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七大板块:A是北美板块、B是南美板块、C是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在海洋里面)、D是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在印度洋板块里面)、E是欧亚板块、F是非洲板块、G是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及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全球90%以上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红海在不断扩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重点中的重点)天气及气候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的特性,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卫星云图上白色的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洁净的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空气的质量的优劣,一般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好,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差,对人体健康有害。常见的天气符号:气温的变化及差异我们把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之为气温,一般用°C表示,读作“摄氏度”。通常,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的差,称作气温日较差。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及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称作气温年较差。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重点中的重点)①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③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海洋性质单一)。降水的变化及差异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重点中的重点)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③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⑤我国的的降水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的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气温和降水是决定气候的两大因素,由于世界各地的降水和气温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如下图。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⑫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终年炎热干燥(2)亚热带气候气候类型⑩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④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亚热带地区大陆西岸气候特征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温带气候气候类型⑨温带季风气候⑤温带海洋性气候⑥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中纬度大陆东岸中纬度大陆西岸中纬度大陆内部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均匀冬冷夏热,降水稀少(4)亚寒带气候气候类型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规律主要分布于北极圈以南的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稀少(5)寒带气候气候类型⑧冰原气候⑧苔原气候分布规律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气候特征终年严寒,降水稀少长冬无夏,降水较少(6)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类型⑪高原山地气候分布规律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高原气候特征终年低温,日较差大4.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最高(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第二步:判断所在温度带最冷(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0℃寒带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最终确定气候类型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重点中的重点)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温度)、海陆因素(降水)、地形因素;次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纬度因素是基本因素,一般地说,纬度较低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纬度较高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海陆因素:由于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上,因此,距离海洋较近的地方,海洋暖湿气流容易到达,一般来说降水较多,温差较小;距离海洋较远的地方海洋暖湿气流不容易到达,一般来说降水较少,温差较大。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有些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如人工绿化,兴修水利,建设生态防护林等。有些活动可能是当地气候恶化,如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全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增多造成的;臭氧空洞是由于人类使用冰箱等电器中的氟氯烃等化学物质中和了臭氧造成的。世界居民世界的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欧洲、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地区总人口数/地区总面积数(单位:人/平方千米)。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纬度沿海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原因是:气候适宜,地形平坦,耕地资源多,人类开发历史久远。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地势较高,高寒缺氧,人口稀少),人口十分稀少。南极洲则是无人定居区。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就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给环境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就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口负担加重等问题。人口问题,还表现为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住房拥挤、交通赌赛、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一个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应当,以促使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及资源、环境相协调。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按体质特征方面的差异,可以,把世界的人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世界人种分布图:人种主要分布区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欧洲、美洲、非洲北部、亚州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印度南部、美洲部分地区联合国的六种官方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简记:汉英法俄西阿)。世界语言分布图:语言主要分布区汉语中国和东南亚等地英语欧洲西部(英国)、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亚州南部和非洲南部俄语欧洲东部、亚洲西北部和北部(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加拿大部分地区西班牙地区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阿拉伯语亚州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