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专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4)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先从反面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注重“静”;接着又从正面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从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论述效果。B.淡泊宁静中才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明志”是“淡泊”“宁静”的前提。C.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他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D.“俭”是《诫子书》中一个关键词,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4.链接材料是清代名臣张廷玉写的家训,两则文本都谈到了静,请指出它们对静的理解的异同。【链接材料】《传》曰:“仁者静。”静之义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顺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退听矣。——张廷玉《澄怀园语》【答案】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明确、坚定
达到疾行,指迅速去
2.(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3.C
A.本文先从正面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注重“静”;接着又从反面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本项中“反面”与“正面”恰好颠倒了,因此是错误的;B.根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淡泊是明志的前提,宁静是致远的前提。因此本项是“明志”是“淡泊”“宁静”的前提的说法是错误的;D.本文中的“静”是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俭”只是“养德”的一个方面,因此本项说法是错误的。
4.相同点:都提到内心世界保持宁静修养身心不分神劳力,身体不过于劳累。不同点:1.选文强调安宁专一的状态可以让我们专心学习。2.链接材料强调的是心情不可轻易激动。(意合即可)【点睛】链接材料译文:《左传》书中说:“仁者无私欲而心静。”“静”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不要过于劳累,另一个是心情不可轻易激动。凡是遇到劳累、恐惧和喜怒哀乐之事,外表顺应常规去对付,内心则凝静不动,如潭水一样清澈见底,如古井一样纯净,这样就能用自己的心志去指挥感情,外界的纷扰都被驱退而听从自己的心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得骨止
得一人之使用 B.一狼径去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C.场主积薪其中
杯水车薪 D.而顷刻两毙
俄而雪骤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B.“屠惧”“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这句话表现了屠户狡猾老道的斗争精神。D.文章叙议结合,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点明了故事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8.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出了狼的哪些共同本性?请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注】①畜(xù);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sì):等待。④啮(niè):咬。【答案】5.B
A.得到;B.离开/消失;C.柴草;D.不久,一会儿。
6.(1)屠夫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7.D
A.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第一段)———惧狼(第二段)——御狼(第三段)——杀狼(第四段)。理解有误。B.“屠惧”“投以骨”表现屠户对狼的恐惧,“复投之”表现屠户对狼仍抱有希望,希望狼停下来不要再追赶他。理解有误。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这句话表现了屠户勇敢的斗争精神,不是“狡猾老道”。理解有误。
8.①凶残。选文中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链接材料】中狼“将啮其喉”,都写出了狼的凶残。②狡诈(或:阴险)。选文中“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处,【链接材料】中“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都写出了狼的狡诈。【点睛】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躇步跐蹈()
(4)舍然大喜()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2)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耶?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列子》,其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B.本文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展开情节,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C.文中的“晓之者”是一个热心而通晓天文地理的人。D.“其人舍然大喜”,表现了杞人解除心中忧虑后的喜悦之情。12.阅读选文,并结合以下链接材料,谈谈杞人的忧虑有无道理。【链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答案】9.(1)无,没有
(2)告知,开导
(3)踩,踏
(4)同“释”,消除,解除
10.(1)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2)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就会掉下来吗?
11.C
“通晓天文地理的人”表述不正确。文中的“晓之者”对天文地理并不通晓,他的解释很多并不科学,他只是用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理解来劝说杞人。
12.示例1:我觉得杞人的忧虑是有道理的。他关心到了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其忧虑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正如孟子所说,忧虑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忧患意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与悲剧,促进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一点社会责任,忧国忧民,居安思危,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示例2:我觉得“杞人忧天”不可取,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具有忧患意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与悲剧,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像杞人这样整天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也是不对的,这是不必要的担忧。(观点明确,结合杞人、孟子分析,言之成理,表达清楚即可)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非宁静无以致远③淫慢则不能励精④险躁则不能治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4)以下两则链接材料,哪个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补充材料?为什么?【链接材料】①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①心明②目,利於行③耳。(《颜氏家训·勉学第八》)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章句上》)注:①开:使……开。②明:使……明。③行:做实事。【答案】(1)①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②达到;③懈怠;④修养(2)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遁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3)B“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表述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意志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表达了君子不应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4)第一句更适合。因为第一句讲的是:所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做实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诸葛亮的“诫子书”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第二句讲的是要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不符合文意。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点睛】参考译文:【链接材料】①人之所以要读书钻研学问,本是为了使心胸开阔,视野开阔,有利于自己的行动。【链接材料】②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两狼之并驱如故()
(2)顾野有麦场()(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乃悟前狼假寐()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3.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情节曲折。第①段写屠户与狼相遇,是故事的开端,第②③段写屠户惧狼、御狼,是故事的发展,第④段写屠户杀狼,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B.第③段写屠户占据打麦场中的柴草堆这一有利地形,使屠户与狼的较量由被动挨打转为相持阶段,为下文杀狼埋下了伏笔。C.选文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狼的形象。如“眈眈相向”“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等语句,就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残。D.选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面对像狼这样的恶势力,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一定要沉着冷静,敢于亮剑,善于亮剑。3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文中画线句中的屠户与【链接材料】中的屠户各是用什么方法制服狼的,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屠户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链接材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②。狼自苫③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④,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⑤(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⑥之以归。[注释]①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②伏焉:埋伏在里面;③苫:用草编的席子;④不盈寸:不满一寸长;⑤豕:猪;⑥负:背(1)文中画线句中的屠户:_________________(2)【链接材料】中的屠户:_______________(3)两位屠户共同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答案】31.追随、追赶
看,视
突然
睡觉
32.(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2)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3.C
“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主要表现出狼的狡猾,而非表现狼的贪婪与凶残。
34.对正在打洞的狼,用刀砍断其后腿;
用小刀割破狼爪下皮,用吹猪的方法往皮里吹气,从而胀死狼;
非常机智、勇敢。【点睛】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9.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4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故事的高潮。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尊君在否”中的“尊君”,就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而“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则是谦称自己的父亲。D.“怒”和“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既生动传神,又表明客人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链接材料】华歆王朗俱①乘船避难②,有一人欲依附③,歆辄难④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⑤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⑥,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⑦,宁⑧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注〗①俱:一起。②避难: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③依附:跟从。④辄(zhé)难之:就为此感到为难。⑤贼:敌人。⑥疑:迟疑;犹豫不决。⑦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⑧宁:难道。4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太丘舍去()
(2)入门不顾()(3)后贼追至()
(4)王欲舍所携人()42.朋友很重要,选择也很重要。生活中,你会选择“元方”还是“华歆”做朋友?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答案】39.(1)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2)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40.C
A.“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故事的高潮”错误。通读文章可知第一句交代故事的起因及发展。原因是: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是:过中不至乃去。整个文章的核心或者故事的高潮即元方和父亲友人的对话,这里以元方为主语,概括为: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最后一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元方力争后的结果;B.“陈元方喜不自禁”理解有误。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对有人进行了谴责,表达的是自己的不满情绪,而非“陈元方喜不自禁”;D.“又表明客人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有误;“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41.(1)离开
(2)回头看
(3)到
(4)丢下,舍弃
42.示例一:我选元方做朋友。因为他正直勇敢、知书达理、聪明机智。示例二:我选华歆做朋友。因为他处事谨慎,考虑事情全面,做事有始有终。【点睛】链接材料参考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敌人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4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3)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
(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第③章“温故而知新”中,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C.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恰当才能有所成就。D.孔子赞叹“贤哉,回也”,毫不掩饰他对颜回的钟爱,是因为颜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46.有人说: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我们今天没必要再读《论语》了,你如何看?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3.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反省
能忍受
河流
44.(1)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2)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5.C
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思是:指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46.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再读。《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所论及的是人类公共的、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比如“学而时习之…”强调了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文言文比较阅读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乙文: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①,似甚恨怒,然遥忘不敢前。蛇果腹②,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噘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③便捷,欻然④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之,啾啾如悼息⑤,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①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饱腹,满腹。③故:本来。④欻然:忽然。⑤悼息:悲伤叹息。5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屠自后断其股()
(2)意暇甚()(3)其一为蛇所吞()
(4)衔之而去()5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屠户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B.乙文善于应用细节描写,例如,当一只老鼠被蛇吞掉后,另一只老鼠“瞪目如椒”,这一个词语将小老鼠的恨怒表现的淋漓尽致。C.甲文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D.乙文用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把一只小老鼠的愤怒、胆怯、聪慧、勇敢和哀伤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把一个有情有义的小老鼠形象真实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55.[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这里的“黠”和[甲]文“狼亦黠矣”在情感态度上有何不同?【答案】52.大腿
神情态度
被
离开
53.C
C.甲文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了狼的诡计多端、狡诈,体现了对狼的嘲笑,体现了人的勇敢与聪慧;意在说明狼再怎么狡诈,也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本项“甲文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表述有误。
54.(1)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来诱惑敌人的。(2)蛇入洞,老鼠就过来;蛇出来,它就走开,像这样反复了好长时间。
55.[甲]文中的“黠”和[乙]文中的“黠”在情感态度上是不一样的,[甲]文的情感态度是表达对狼一样的恶人的批判和讽刺;[乙]文的情感态度是表达对老鼠有情有义的肯定和赞扬。【点睛】乙文译文:杨天一说:看见两只老鼠出来,其中一只被蛇吞吃;其中另外一只眼睛瞪得像花椒的果实般大,好像十分愤怒,但远远望着不敢上前。蛇吃饱肚子,蜿蜒曲折地进洞;刚刚将蛇身经过了一半,另一只老鼠跑来,用力咬嚼蛇的尾巴。蛇发了怒,退回身子出了洞。老鼠本来就敏捷,忽然就逃离。蛇追不到而回。等蛇入洞时,老鼠又来了,如以前那样去咬嚼。蛇想进洞鼠就来,蛇出洞就跑开,如此反复好长一段时间。蛇只好出来,在地上吐出死鼠。另一只鼠马上过来嗅嗅死鼠,啾啾地悲鸣着好像在哀悼叹息,用嘴衔着死鼠离去了。朋友张历友为这事作了一篇《义鼠行》的文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医药行业夯实终端
- 乡村研学旅游
- 护士入职规范培训
- 2025年圆柱型锌空气电池项目建议书
- 202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学校消防安全小知识资料
-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上海市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三聚氰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精密注塑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室内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卷-室内设计软件操作与应用试题
- 2024年贵阳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招聘流程及岗位说明手册
- 2024十堰张湾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浙江省嘉兴市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 肺功能培训课件
- 《焊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