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_第4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公开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目标】1.认记“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读准读通课文,正确断句,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了解故事内容,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3.说清楚为什么路边的李子一定苦的理由中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情趣引入师: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本单元我们要认识多位古代的杰出的人物。距现在1700多年前,有七位人士,常集于五台山的竹林之下,友谊深厚。他们畅谈和创作文学、音乐、爱的智慧的哲学,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王戎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多个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这本言志小说中,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老师写板书,提示“戎”的写法。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斜钩”的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师:题目比较长,轻声读一读,猜一猜题目的意思。(“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一种水果。王戎不采摘道路旁边的李子树上的李子。)此处需要引导学生说明白意思。二、朗读课文,注释解意。(一)自主朗读多遍王戎(róng)七岁,尝与诸(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曾经。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信然:的确如此。老师在倾听的时候了解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基础。(二)检查朗读情况1.正音情况。师:亲爱的同学们,听你们的朗读,发现有点问题,老师先听你们的正音情况。指名两位正音。如“诸”、“折枝”“折”,有shé,zhé,zhē三个读音,读作“zhē”时表示翻转,倒腾的意思。读作“zhé”时有断,弄断或弯转,屈曲等意义。作“shé”音时则表示“断”、“亏损”等意思。另外也可作姓氏,读作“shé”。出示:折shé折了(表示断、亏本)zhé折断(表示弄断弯曲)zhē折腾(表示翻转)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引导,了解学生读音问题。(小结,根据意思定读音。)2.结合注释据意断句和停顿。(1)难句指导师:大家在几处断句出了问题。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树在道边而多子”怎么才能正确断句呢?按照我们学过的窍门就是大致了解意思,(结合注释)根据意思来断句——停顿,句读。采用的办法是同桌合作。一人读原句,一人说意思。读、说到学生原来朗读断句不正确的地方,请学生停下来,仔细地再说一遍意思,根据意思来朗读,正确断句、停顿。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思考:“折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把树枝压弯了?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好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试说整个短文的意思。如: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顺势说出三个“之”的意思。(两次“取之”中的“之”在本文都是指李子,“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师:三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由跟着老师读,到根据意思来定音,根据意思来断句。由结合注释到联系上下文猜一猜都是读懂文言文的重要方法。(3)(出示竖排,无标点的原文)老师与学生进行“渔歌对唱”。老师极富有感染力的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对应着有节奏的带有情感的朗读相关句子。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结合注释,讲讲故事。(一)学生尝试讲故事。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学习得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读准字音,正确的断句,能够读准音,能够正确断句,都源自于一个学习的窍门——那就是据意来定音,据意来断句。现在我们又要学习另一个本领了,那就是据意来讲故事。关于讲故事,我们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了,前面的学习——生:用自己的话把起因,经过结果讲出来。师:黑板上的板书就是你们讲故事的扶手。第一位学生讲得比较简单。(二)顺学而导具体讲故事1.结合想象讲故事。师:是啊,在第四单元《精卫填海》我们学习了发挥想象讲故事。大家看——《精卫填海》原文版几十个字,故事版有几百字的,也有几千字的。生:因为发挥了很多想象的内容,发挥想象越多,字数也就越多。师:是的。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可结合大胆想象。请大家说说本篇文章哪儿可以发挥想象。如:“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着插图想象众儿童说的话。如:“诸儿竞(jìng)走取之,唯戎不动。”想象王戎内心的想法,说明白“为什么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还如:“取之信然”,想象当时的场景,小朋友的表现,大人的举动等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讲故事,随后汇报。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把故事的情节表演出来,随机对王戎进行评价。2,看连环画配合动作讲故事点评要求:1.有没有把意思完整讲出来;2有没有发挥想象;3是不是结合动作讲得有感染力。五、赞叹王戎,拓展延伸1.赞叹王戎师:小小年纪的王戎已经在同龄人中具有优势。优势在哪里?预设:别的孩子只会跟着做,没有主见。而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给课文后面补充一句评价的话语——生:此子,聪慧也。生:此子,非同寻常也。生:戎,善思,慧也。2.略学一文师: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今天我们只是学了《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王戎幼年时很多与众不同的故事。(出示: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①承间:趁机。②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③湛然:安详沉静地。在宣武场,魏明帝让人和拔掉牙的老虎搏斗,百姓可以随便围观。七岁的王戎也前去观看,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学生阅读后说说学懂了什么意思,认识了怎样的王戎。3.拓展推荐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勇敢聪明,善于观察和分析,并且推断正确的王戎,《世说新语》记载王戎的故事有十几篇,给我们展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