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B/3D/wKhkGWWA_1KAfptgAAGjpKq5Y4s356.jpg)
![2023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B/3D/wKhkGWWA_1KAfptgAAGjpKq5Y4s3562.jpg)
![2023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B/3D/wKhkGWWA_1KAfptgAAGjpKq5Y4s3563.jpg)
![2023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B/3D/wKhkGWWA_1KAfptgAAGjpKq5Y4s3564.jpg)
![2023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B/3D/wKhkGWWA_1KAfptgAAGjpKq5Y4s3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详细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名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育综合概括实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育学生分析理解的实力。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三、教学打算: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得的伟人。
四、教学相关资源:小黑板或课件
五、课时支配:三课时
第一、三课时(略)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援车夫”和“关切女佣”两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深刻的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
一、真情回忆,感受鲁迅对孩子们的关爱。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生2:是一个说话含蓄、幽默,教化孩子很讲究方法的人。
2.当小周晔想到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怎能不万分哀思呢!(出示小黑板1)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恒久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学生齐读这句话。)
3.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小周晔痛哭流涕,她可能会想起些什么呢?(学生想象)
生1:周晔会想到曾经和伯父相处的那些美妙的日子。
生2:小周晔会想起伯父以前送给她的两本书——《表》和《小约翰》。
师:《表》和《小约翰》这两本书,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读物。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他把爱赐予了每一个须要关爱的孩子。如今,孩子们失掉了一个爱惜他们的老人,怎能不难过落泪呢?在当时,有一名青年,名叫巴金,他为我们记录下了一些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出示小黑板2)
一群小学生尊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突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立刻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指名读、体会小声抽噎的意思,齐读这段话。)
二、救援车夫,感受鲁迅对劳动人民的爱怜。
1.师:是啊,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帮助的孩子们不会遗忘他。那么,除了孩子们,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83页,自由朗读《救助车夫》这一部分。
2.请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写出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
3.指生沟通。
生:第18段最让我感动。
师:请你读出来。(出示小黑板3)生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段。
4.指生谈自己读了这一段的体会。
师: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生:鲁迅先生给车夫包扎好伤口后,还送给他一些钱和剩下没用完的药,也让我很感动。
5.课文中的插图描绘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一幕,请看图说说鲁迅先生的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生沟通)
生:“半跪”这个动作让我感动,然后引导咀嚼“半跪”。
师:引导学生看课文84页插图。画面中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
师:鲁迅先生当心翼翼地夹着、一点一点地洗着、轻轻地敷着、一圈一圈地包扎着……我们真实地感觉到在这凄风冷雨中,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了很久、很久。请大家快速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文字中能证明先生就这样半跪了很长一段时间。(生找寻后沟通:小周晔手和脚都麻木了。)
师:在那个凄冷的傍晚,莫非发觉这位受伤的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他们吗?
生:不,不是!
师:其他的人是怎么做的?
生:街上的人,他们都行色匆忙,视而不见,束之高阁,归心似箭。
师:而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着救援这位车夫。这一举动,印证了鲁迅先生的一颗怎样的心?
生1:怜爱之心。
生2:怜悯之心。
生3:关爱之心。
师:总之,一个字,印证了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爱”。请大家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6.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故事的确特别感动我们。假如请你把目光投向小周晔,还有什么地方使你的心为之一颤?请把它读出来吧!
当学生读到“这时候,我清清晰楚地望见……变得那么肃穆……”这段时,(出示小黑板)
这时候,我清清晰楚地望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晰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爱的开心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肃穆。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7.先让学生说说体会,然后引导弄清两个“清清晰楚”的含义。
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晰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晰楚”的是什么?
生:小周晔当时“清清晰楚”地望见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的亲情景。
生:小周晔当时“清清晰楚”地记得伯父肃穆的表情。
师:小周晔她“清清晰楚”的莫非仅仅是伯父肃穆的表情吗?她“清清晰楚”的还有什么?
生:她还“清清晰楚”的感受到了伯父那颗对劳苦人民的怜爱之心,对旧社会的憎恨之心。
师:(指名读、齐读。)
9.师:就是这样一位为劳苦大众着想的鲁迅先生走了。从今以后,劳苦人民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落泪呢?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那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鲁迅救助过的那位车夫。巴金为我们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出示小黑板4,师读这段文字)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尊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枯的眼角滚落下来。
(指名读这句话。师引读这句话。)
三、关切阿三,感受鲁迅对身边佣人的爱护。
1.在“关切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
生:读阿三说的一段话。
2.明显,女佣是在回味先生在世的时候,想着先生曾经赐予她的关怀,她也暗自神伤。
生:读这句话,并体会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
四、拓展延长,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
1.师:我们要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登记了这些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经常被它引出来。正如周晔在课文最终所写: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才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2、学生齐读课文最终一句话。
板书设计:
18我伯父鲁迅先生
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对旧社会的憎恨之心,
对劳苦大众的怜悯之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通过回忆周晔伯父鲁迅先生生前为别人做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从“四周黑洞洞的”表现了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怜悯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尊敬之情。不妨看看人教版六年级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练习列小标题。
3.通过学习“深切的怀念”、“谈论《水浒》”、“笑谈“碰壁”,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3、看资料袋及沟通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练习加小标题
四、读第一段“深切的怀念”、,思索并探讨.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2、感情朗读
五、回忆往事,品尝关爱
自由读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一)沟通探讨“谈论《水浒》”、部分.
重点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惭愧,又懊悔,比挨打还难过”。相机理解词语:“整个吞枣”、“张冠李戴”
(二)、沟通探讨“笑谈“碰壁”部分
结合时代背景,重点理解句子“四四周黑洞洞的,还不简单碰壁吗?”相机理解:词语“茅塞顿开”
六、引入资料,为爱升华
1、此刻,就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她可能会想起什么呢?
2、得到先生爱抚的又何止他的侄女周晔一人呢,他把爱赐予了每一个须要关爱的孩子。出示《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节选内容。
3、总结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沙河小学何凤茵
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能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学习打算:
CAI课件,课前让学生解鲁迅先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等。
教学过程:
一、回想画面,为“爱”起航
1.小周晔再也不能跟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叫她万分哀思呢!
出示《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片段,朗读。
2.鲁迅先生关爱把爱赐予每一个须要关爱的孩子。当孩子们知道如今要失掉一位爱惜他们的长者进,怎么能不难过落泪呢?
出示《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片段,朗读。
3.其实在每一个在灵堂上痛哭流泪的人都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爱戴,今日,就让我们接着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近鲁迅先生,感受那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二、救援车夫,为“爱”呤咏
1.自由读读后面两个小故事,把最能够拨动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把画下来。
2.小组沟通
3.汇报
相机出示片段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说体会。
(1)默读,边读边把表示动作的词画下来。
(2)想象当时场景。
(3)鲁迅先生哪个动作深深打动了你?
(4)品尝“半跪”含义。
(5)小结:这“半跪”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深的爱。归纳抓住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6)指导朗读。
相机出示片段2:“这时候,我清清晰楚地望见……最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体会。
(1)鲁迅先生在什么情境下,为谁叹气?
(2)鲁迅先生在想些什么?
(3)小结:先生的痛心、先生的生气、先生的焦虑,那是因为他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
(4)指导朗读。
4.配乐引读“救援车夫”部分
5.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那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鲁迅救助过的那位车夫,也或许根本跟鲁迅素不相识。
出示《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片段,朗读
三、关切女佣,为“爱”感动
1、谈谈阿三说的一段话的体会。
2.在巴金的《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中,还有两个老太太:出示片段,齐读。
四、拓展延长,为“爱”抒写
1.对于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
2、齐读最终一节
3、假如你当时就在吊唁现场,面对着鲁讯先生慈爱的面容,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4.沟通
五、总结全文,为“爱”纪念
让我们来读读我国闻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有的人》节选部分作为我们本课的结束,让我们共同深情地缅怀这位宏大的民族英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洁说一说。
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探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竞赛读)
仪悼逝餐枣搞冠
骂嚼悟摊奥咳嗽
2.学生相互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
餐:共16笔
嚼:20笔
奥:留意上部
嗽:留意右边
冠:多音字组词
3.小声默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整个吞枣张冠李戴茅塞顿开饱经风霜
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快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切女佣
3.与同学沟通,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终一自然段)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仔细看法和痛恨旧社会,酷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
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深受爱戴
回忆了伯父几件事?板书
(二)带着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找重点句)
板书:关切青少年
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相互质疑——合作解疑
(三)用此方法,深化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的问题。
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索。老师深化各小组参加了解状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2.各小组探讨合作解疑,老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刚好赐予确定和激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化。
3.各组汇报:抓往①“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②“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③“茅塞顿开”。等词句进行体会。
老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
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特别黑暗,劳动人民过着啼饥号寒暗无天日的凄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很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想方设法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现在我们明白了(茅塞顿开)
4.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四)过渡
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酷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学生出声读,思索,老师深化小组赐予详细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相互质疑,合作解答。老师巡察,对实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激励探究创新。
抓住“饱经风霜”“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切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自由读体会。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肃穆,还叹气?抓“按”字体会,表现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经过探讨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喜爱哪段就读哪段(自由读,——指名读)适当的地方老师范读指导。
(五)自己快速读第四个故事,谈谈体会。
(六)总结全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们读读文章的最终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恒久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板书)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沟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4
1、学会本课生字,相识两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茅塞顿开、深邃、咳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能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简介鲁迅。
二、自学生字、词,并进行沟通
1、自由读课文,驾驭生字。
2、汇报沟通。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读文思索:
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2、班内沟通。
3、你发觉全文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吗?
(以空行为标记。)
4、学写小标题:
⑴指导写小标题。
师:先总结这段的意思,再从在中提炼出小标题。
(深切怀念。)
⑵以小组探讨的方式总结其他几段。
四、探讨
了解轮训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读通全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分段读课文,体会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助车夫的?
出示自学提示。
2、汇报学习成果。
3、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⑴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以读的形式汇报。
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小结:
伯父这样关切穷人,因而必定会得到人们的爱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1、出示问题。
2、汇报学习成果:
⑴“张冠李戴”的意思是什么?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理解它?用它可以造个什么句子?
⑵“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
3、师:“谈《水浒传》”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内质疑,探讨。
3、班内沟通:
⑴“碰壁”是什么意思?
⑵“四四周黑洞洞的”是什么意思?
五、朗读第一段
思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爱戴?揭示中心。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救援车夫、关切女佣”这四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切、爱惜青少年,酷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详细事例,反映人物名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1、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使学生更深化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育综合概括实力。
教学打算: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1.谈话导入: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日我们就一起去找寻答案。(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
(1)课文采纳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2)自学生字、理解词语:吊唁、整个吞枣
张冠李戴、饱经风霜
2、反馈:“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其次段:鲁迅先生教化“我”仔细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方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忱救援和帮助车夫。
“关切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切女佣阿三。
三、深化学习,体会人物品质
1、阅读问题,小组合作沟通。
问题1(①参与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问题2(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出示学习要求: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事使“我”惊异?
3、小结: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问题4“整个吞枣”:指读书急于求成,随意读一下,笼统地接受。
问题5(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马马虎虎(反义词)→认仔细真
问题6(伯父年纪这么高校习还特别仔细,对学过的学问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相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看法宛转的指责,所以……)
问题7(勉励作者要仔细读书)
出示其次段学习要求、探讨。
4、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整个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5、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6、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惭愧,又懊悔,比挨打还难过”?
7、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四:小结
反馈:鲁迅先生是一个对待学习仔细肃穆,关切下一代的人。
小结: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化“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仔细肃穆,关切下一代)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预习课文后面三个故事的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6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打算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抄写《思索·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从今日起学习第六组课文。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重点训练哪一方面的实力?请同学们先把“导读”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各自阅读“导读”)
2、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这就是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很多同学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看看预习得怎么样。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
3、在预习中发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探讨,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探讨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同桌轮番分段朗读,相互订正读音,探讨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就行,暂不要求语句简洁。)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大家思索:“我”为什么惊异了?(板书“惊异”)
2、探讨。
“惊异”是什么意思?“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异、惊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伯父得到这么多的人爱戴,是什么缘由呢?作者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现在可能也还不大明白。我们读懂了后面的几段课文,对这个问题就会比较清晰了。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其次至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索·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知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示学生留意读准翘舌音“愁”“章”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接着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其次段
1、提出自学要求:各自朗读其次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朗读思索,老师巡察辅导。
3、探讨。
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怎么说?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惭愧,又懊悔,比挨打挨骂还难过?伯父似乎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今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其次段。
三、用学习其次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其次段的方法。
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化理解其次段的?
2、学生按学习其次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五段,老师巡察辅导。
四、探讨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样谈“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我茅塞顿开”,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那么,鲁迅说的“四四周黑洞洞的,还不简单碰壁吗”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弄明白了吗?
4、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不怕碰壁的坚韧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探讨第四段
1、这一段讲的是件什么事?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的?把讲这一内容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你们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看法怎么样?
2、帮助受伤车夫以后,鲁迅的心情怎样?大家小声把讲鲁迅心情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一下。
3、救助了车夫,做了一件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肃穆,而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终一个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
一、探讨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说的话有什么联系?
4、最终的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联系?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短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各自试列小标题,老师巡察。
3、探讨沟通。从学生列的小标题中,选出大家比较满足的写在黑板上。(如可用“深切的怀念”、“读《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挂出抄写填写空题的小黑板,请一人在黑板上填写,其他同学在课本填写。
2、探讨修改填写答案。(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尊敬和怀念伯父的思想感情。)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个词语写两遍
留意“冠”字上面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朿”,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五、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打算下一课时听写。
2、预习《再见了,亲人》。
六、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7
1、学问与技能:
⑴会写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⑵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通过详细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名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育综合概括实力。
⑷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育学生分析理解的实力。
2、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3、情感、看法、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得的伟人。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挚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
熟读课文,实行喜爱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
(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奇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
留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相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晰。
⑴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⑵辨别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留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阅读一遍:
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探讨:
总结归纳段意。
(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其次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化“我”仔细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忱救援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老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老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依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探讨探讨。
7、老师小结。
板书: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评: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再次默读课文
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评: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化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切女佣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
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2、小组沟通:
预设:
⑴谈《水浒传》部分。
(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切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整个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整个吞枣”。假如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
(带着感情读。)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事实上是在幽默而宛转的指责“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过。指名再读这件事,细致体会鲁迅先生关切子女,擅长启发教化孩子,连指责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指责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尽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⑵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援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肃穆,他在想些什么呢?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⑶学习“关切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切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评: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围着中心句绽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三、总结
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肯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尝这句话──他为自己……
(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第三课时
一、激情引入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尝,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茅塞顿开,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沟通沟通。
(假如学生没收集到老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四周黑洞洞的,还不简单碰壁吗?”原委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状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
(生思索、探讨。)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日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日,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评:最终读阅读链接,升华情感,在配乐朗诵诗歌中,尽情抒发对先生的爱戴之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人们对鲁迅的怀念以及鲁迅怜悯关切劳动人民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鲁迅”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
师课件出示以作小结。
2、补上“先生”,然后齐读,说说你怎么理解“先生”。
4、补全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这个课题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伯父”点明白作者和鲁迅的特别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5、介绍作者。
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其次段:鲁迅先生教化“我”仔细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方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忱救援和帮助车夫。
“关切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切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索并探讨。
从课文的哪一部分可以看出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重?(课文的第一部分)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与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区分理解“追悼”和“吊唁”、“爱戴”和“爱抚”
3、指导朗读。
4、什么事使“我”惊异?
(出示: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
“那时侯”指什么时候?那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还有这个疑问吗?你可以从课文的哪一句话中看出来,并把它划下来。
(出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个“别人”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可能会是哪些人?(亲友、佣人、生疏的穷苦劳动人民……)
5、看着这么多人为伯父送行,想到自己再也见不到伯父了,作者的眼泪就一滴一滴地掉了下来。齐读第一段的最终一句话。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1)、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出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伯父?
2、沟通探讨:
出示图片,这是“我”回忆的哪件事?(救援车夫)。
b)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伯父是个怎样的人?(怜悯人民)
c)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父是一位怜悯关切劳动人民的人?
重点学习: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①老师请一位同学把它读一遍。
②想想这段话是从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动作)
③请大家在书本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④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朗读一遍,体会这一连串动词的用法。
⑤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怜悯、关切劳苦大众的人?
1。学习“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爱的开心的表情了,变得那么肃穆。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课件出示)
2、伯父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
3、我当时问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4、当时作者觉得伯父回答的话很深邃,不简单懂,那你想象一下伯父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呢?
这一段话是从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人物神情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神情)
4、当我再次问他时候,伯父为什么不回答我了,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然后深深叹了一口气,从这个动作和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什么?
5、这一段中还有很多环境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6、解决词句疑问。
7、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四、总结回读
师:(小结)这样一位关切、怜悯劳动人民的伯父去世了,我再也见不到他的面了,请同学们回到第一部分,再来读一读第一段的最终一句话,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生齐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资料。
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接着学习描述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前打算
课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说明文字以及学习举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分步揭题
同学们,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相机板书:我的伯父)
学生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紧扣课题,质疑问难
出示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
(2)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
梳理问题。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们再次快速阅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自己解决?(第一个问题较简洁,学生自己能解决;第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鲁迅先生,这与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有关系,有必需难度,需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小组合作,读书释疑
默读课文,在小组里谈谈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选取最感爱好的一件,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课件出示学习举荐:
(1)画出重点的词和印象最深的句子,在组内沟通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老师参加其中。
群众沟通,突破难点
1、沟通“谈《水浒传》”。
引导学生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时不仔细的委婉的指责。从中看出伯父教化“我”讲求方式,避开干脆指责让“我”尴尬。从“我”当时的以后的表现看,伯父委婉的指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伯父教化“我”仔细读书这件事,能够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看法仔细、教化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此处引用“阅读链接”中巴金《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尊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帮忙学生深化体会有许很多多的年轻人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训诲和关怀。
2、沟通“碰壁”。
引导学生抓住“四周黑洞洞的,还不简单碰壁吗?”这一重点句。这个句子比较难懂,先让学生明白鼻子扁是天生的,不行能被墙壁碰扁;然后,老师讲解社会背景,启发学生自己理解:“四周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把鼻子碰扁了”,示意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胆怯 ,查抄他的信件,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生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奇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要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的坚韧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沟通“救助车夫”。
引导学生抓住“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把伤口洗干净,“敷上药”,“扎好绷带”,“掏出一些钱”等重点词,从“救援”时的动作和“资助”两个方面体会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可结合巴金《恒久不能遗忘的事情》中的有关资料进行体会。
当谈到伯父“变得那么肃穆”时,要让学生绽开丰富的想象,当时伯父在想些什么?从中体会他的爱憎分明。指导朗读时,老师要渲染当时的氛围,帮忙体会感情:北风怒号,天色阴暗,车夫在苦痛地呻吟,为生计而苦苦挣扎;伯父救助车夫,看法是那么亲切。救助后,伯父看法肃穆,内心激愤。让学生透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4、沟通“关切女佣阿三”。
引导学生抓住“一点儿也不在乎”“经常劝我多休息”,鲁迅“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总结全文,探究写法
透过大家的学习、沟通,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师相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者是透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学生划出有关句子,自读感悟。
老师小结: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其次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他的这种高尚品质赢得了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够读全文,也能够读你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同桌互读赏析)
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学会加小标题
为体现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课文支配了哪些材料?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课件出示各部分资料;指名读)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全班沟通,理解问题(理清课文支配的五个材料及其关系,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为总分的关系)。
2、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师:依据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就是小标题,有时也能够从每段摘出最能表达主要资料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中的几个材料,能不能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试试看。
3、学生练习写小标题。群众沟通。
4、老师小结。(投影出示优秀小标题:谈《水浒传》;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切女佣)师生评价。
积累运用
1、抄写课文中描述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
2、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取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几句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0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名贵品质;
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
3、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4、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四字词语;
5、有感情地读出内心感受。
1、重点:
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名贵品质。
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自定目标
1、导入: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相识一位宏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3、小结有关人物资料的搜集方法及作用。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预习,初步感知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诞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
三、沟通汇报,整体感知
1、沟通易读、易写错的字,不理解的词。
2、分段指读课文,说每段的段意,引导学生依据段意加小标题或摘出主要的句子和词语作小标题。
四、初读课文,初步质疑
1、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质疑:
可对文题进行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质疑;对文中不合情理、冲突处质疑;对文中特别标点质疑;对文章表达方法质疑等。
2、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二、三、四、五段
1、提出自学要求:
⑴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自学后小组探讨沟通。
2、汇报自学探讨结果:
要求:
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⑴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切子女
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整个吞枣”“张冠李戴”。
(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过?)
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事实上是在幽默而宛转的指责“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过。
指名再读这件事,细致体会鲁迅先生为心子女,擅长启发教化孩子。
⑵从其次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敢于斗争
指名读有关语句。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简单碰壁吗?)
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化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坚韧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⑶第三件事讲了什么?
(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切车夫,更关切穷苦人民。)
在救援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肃穆?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⑷从第4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关切穷苦人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切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⑸小结:
体会这四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时有很多人来哀悼他。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索: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学生边听边勾出。
(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当时“我”理解吗?
板书:爱戴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板书: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殡仪馆深切怀念
谈《水浒传》关切后代深受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笑谈“碰璧”抨击黑暗
救助车夫酷爱人民忧国忧民
女佣回忆关切他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二、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试加小标题。
三、教学过程
1、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能依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吗?
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
2、初读感知。
(1)自学全文,思索:
A、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思索;分四人小组进行探讨。
(2)反馈。
(3)依据五件事来分段。
(4)你觉得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句来写。)
3、学习生字新词。
(1)师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自读,留意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了解部分词义。
(4)再读。
4、学习第一段。
(1)师简洁介绍单元提示。
(2)依据单元提示要求,学生读第一段。
(3)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4)你理解“爱戴”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划出句子,读。
(5)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段中解决了吗?(没有)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确定在课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
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理清第一段与二至五段之间的“果因”关系。
(7)在这一段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学生谈谈。
(8)朗读本段。留意最终一句话的递进关系。
(9)小结本段。
5、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追悼鲁迅讲“碰壁”为自己想得少,
为什么伯父得到救助车夫为别人想得多。
这么多人的爱戴?关切女佣
果因
附:说课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主要是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鲁迅、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切女佣)来反映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务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绽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在详细的叙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场面描写,其次件事主要是作者的叙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对话描写,第四件事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佣阿三的讲解并描述,以侧面描写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叙述方式,这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用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
2、学会生字7个,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在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3、理解通过几件详细事例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切、爱惜青少年,酷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本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一教时,依据语文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脉络。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试加小标题。
教学这一节课,我实行“整体认知”入手,先理清课文的结构,然后再教学第一段。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行以“自学--小组探讨--反馈评议”为基本教学模式。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之后,读懂了什么?在详细的操作阶段,我预料了学生可能的几种回答,并据此进行教学。例:
A、若学生讲本文主要是写鲁迅先生的,则相机介绍鲁迅先生(请学生介绍)。
B、若学生讲本文的作者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则介绍“周晔”。
C、若学生讲本文是一篇写人文章,则复习写人文章的写法。
其次,让学生依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可以说,以上两个问题是本文的“教眼”。因为教学本文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动身,然后逐题解决,达到了整体认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本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再次,在教学第一段时,我也以重点突破为主。在学生读了以后,让学生说说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抓住这个关键句子,理解“爱戴”的词义,找出哪些句子写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懂得了场面描写,又明确了第一段与其次至五段的“果因”关系。接着,发挥学生主动,谈谈在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读懂了什么?同学间沟通评议(这种方法好就好在避开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那种一问一答的单调乏味感,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学习,学生学得仔细、透彻,老师上得轻松,又何乐而不为呢。)最终,朗读本段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最终,进行本堂课的小结(让学生小结为主),并进行作业练习。
在板书的设计上(见教案),我也注意简洁,但又不失清晰。在看了板书之后,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一目了然。
总之,在详细的上课操作之后,老师本人的自我感觉好,达到了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对课文两方面的整体认知: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知;二是对文章结构的整体认知。在教法上,也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的主导性,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在既节奏紧凑又不失欢乐的课堂中,学到了应当学到的学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接着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前打算: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得的伟人。(如:鲁迅先生逝世前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鲁迅的文章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鲁迅先生挂图)同学们,有一位名人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但他的精神却时时让我们感动。今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相识他、了解他。他是谁?(生答。)
师:对,他就是鲁迅先生。谁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他的了解。(生答。)
师:看来每个人眼中的鲁迅先生都是不一样的,老师也想来来说我眼中的鲁迅先生。假如你认为还有补充,请说出来。(补充略。)
师:鲁迅先生一生用文字救国救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样一位在世人面前的“战士”,在生活中又呈现了怎样的一面呢?对,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⒈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⒉指名读生字新词。
⒊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要留意读准生字,读好长句子。
三、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⒈默读,思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文中通过空行成为一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⒉小组探讨。
⒊全班沟通,加小标题。
第一件事:鲁迅先生启发教化“我”仔细读书。谈《水浒传》
其次件事: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谈碰壁
第三件事:鲁迅先生热忱地救助黄包车夫。救助车夫
第四件事:女佣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关切女佣
⒋读课文开头、结尾,了解开头写鲁迅先生得到许多人的爱戴,结尾写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这别人想得多的人。
四、读第一段,思索并探讨.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与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五、学习其次段,探讨.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整个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认仔细真,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仔细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惭愧,又懊悔,比挨打还难过”?
(伯父年纪这么高校习还特别仔细,对学过的学问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相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看法宛转的指责,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仔细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化“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仔细肃穆,关切下一代)
六、学习第三段,思索并探讨.
1、什么叫“茅塞顿开”?“我”当时有没有真的“茅塞顿开”?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无趣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四周黑洞洞的,还不简单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简单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常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常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方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到处遭遇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六、总结全文
鲁迅先生关切、教化青少年一代,能与恶势力作坚韧斗争,所以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鲁迅先生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钦佩,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七、积累运用
1、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
2、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几句话。
八、板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切、教化青少年一代
受人爱戴讲“碰壁”
坚韧斗争
九、作业设计:
(一)抄词.
追悼正月爱抚逝世搞不清晰张冠李戴
开心碰壁微弱咳嗽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李()整个()()()然大()三()半()
()经风()()声()哭
难以()受
接连不()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1、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惭愧,又懊悔,比挨打挨骂还难过.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事实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今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过?
2、四四周黑洞洞的,还不简单碰壁吗?
⑴“四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接着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前打算
课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说明文字以及学习建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分步揭题
同学们,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了一篇回忆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竞技产业的科技含量与创新动力探讨
- 高一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简短的
- 专业律师个人年度总结
- 矿工职业健康教育与安全技能培训
- 高三期末个人总结
- 人事部工作总结
- 人力资源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 经理助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 深度剖析社交网络在商业营销中的作用
- 四方合作协议书范本
- 机动车驾驶员身体健康体检表模板
- 08SS523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
- 江苏省南京市2021年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 炼钢厂增效降本攻关方案
- 燃气管道及设施的安全间距优质资料
- LY/T 2709-2016木蜡油
- GB/T 22919.1-2008水产配合饲料第1部分:斑节对虾配合饲料
- GB/T 14800-2010土工合成材料静态顶破试验(CBR法)
- 2023年西交大少年班试题
- 第6课《老山界》课件【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第八节 元代散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