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十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十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十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十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练十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十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春,李善长等率群臣奉太祖即吴王位。太祖以国之所重,莫先宗庙郊社,

金有司建圜丘于钟山之阳,建方丘于钟山之阴。己已,典营缮者以宫室图讲。太祖见雕琢奇丽者,

命去之,谓中书省曰:“吾节俭是宝,民力其毋弹乎!”十一月圜丘成,太祖出视,世子从行。

太祖因命左右导之,遍历农家,观其居处饮食器用。还,谓之曰:“夫农终岁勤动,不得休息,其

所居不过茅茨草户,所饮食不过菜羹糊饭,而国家经费皆其所出。必念农之劳,使之不苦于饥寒。”

太祖洪武元年,即皇帝位。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日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

而己二月,定卫所官军及将帅将兵之法。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

于朝。权皆出于朝廷,不敢有专擅。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上日:“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

二年秋,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上曰:“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酶,司服守桃。驭之之道,

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冬十月,诏天下郡县立学。上谕中书

省臣曰:“朕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大学,而天下学校未兴,

宜令郡县皆立学。”八年春,诏天下闾里皆立社学,延师儒教子弟,有司以时程督,谕曰:“致治

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教化行,虽闾闾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谷应泰曰:“太祖以淮西布衣.仗剑讨乱,十五年之间,遂成责业。然身在行间,手不辍书,

遍考百王之迹,深明治乱之故。观其惩官寺之失而禁内官预政,惩藩镇之变而制武臣不预兵食,祸

本乱阶,防维略尽。至于立宗庙,建学校无不损益质文,斟酌美备。观其开国,规模弘远矣。”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日/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B.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日/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C.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日/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D.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日/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郊社,祭天称郊,祭地为社,文中指祭祀天地的场所,方丘为郊,圜丘为社。

B.世子,原指天子、诸侯的嫡子,明清两代用来指称亲王嫡子,以别于“太子”。

C.卫所,明代军事机构,设于京师和各地郡县,一卫所辖有五千余人,卫下设所。

D.社学,在乡里设立的学校,与县学、郡学等构成明朝较为完备的地方官学体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太祖审阅宫室设计图,让人删去其中奇丽的设计。他认为要崇尚节俭,不能为兴建宫室而滥用

民力。

B.明太祖借视察圜丘的时机,让世子遍访农家,了解他们的吃穿用度,以此教育世子要体恤百姓的

劳苦。

C.明太祖认为汉唐覆亡与宦官弄权有关。他吸取前朝教训,严禁宦官干政,并确立内侍官制,加以

约束。

D.明太祖认为教化可使风俗淳善,政治清平,是开国的首要事务,因此他一再下诏,命令各地积极

兴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事征伐,诏总兵官佩将印领之,既旋,则上所佩将印于朝。

(2)教化行,虽闾阎可使为君子;教化废,虽中材或坠于小人。

14.谷应泰把明太祖的施政措施分成哪两类?其依据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注」韦庄

绿杨城郭雨凄凄,过尽千轮与万蹄。

送我独游三蜀路,羡君新上九霄梯。

马惊门外山如活,花笑尊前客似泥。

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注]此诗作于唐末乾宁四年(897年),时昭宗在华州,因东、西川节度使相争,韦庄随右谏议

大夫李洵奉诏从华州出发,入川调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学士与诗人是同榜进士,友人人朝而诗人人蜀,行程相异,只能赠诗以寄情。

B.首联从旅途所见写起,万千轮辙蹄印在泥泞的道路上交错,写出纷乱之状。

C.颔联“送我”呼应题中“见寄”,得知友人仕途顺遂,诗人袒露了欣羡之情。

D.在这清明和暖的美好时节,诗人却远赴蜀地,这令他倍感凄苦,难以承受。

16.颈联中的“活”字,有“活动”和“有生气”两种理解,你更倾向哪一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面对美好景致,心有所感,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此时你也许会想起陶渊明《饮酒(其五)》

中的两句诗“,

(2)《师说》中,韩愈用“,”两句解释了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贤能的

原因。

(3)洲、汀、渚,指水滨或水中之地,常有禽鸟飞翔、栖停于其上,古代诗文中对此多有描写,

例如:",”O

10.(3分)B1L(3分)A(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以象天,方以拟地。故圜丘为郊,以祭天;方

丘为社,以祭地。)12.(3分)D(“开国的首要事务”有误。)13.(8分)(1)(4分)如果发生

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2)(4分)教化得到推行,

2

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使他们成为君子;教化被荒废,即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可能堕落为小人。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闾阎”“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3分)第一问(2分):①致治;

②防乱。第二问(1分):依据历朝覆亡教训与成功经验。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音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春,李善长等人率领群臣尊奉太祖,登上吴王之位。太祖认为国家的重大

事务,应当以设立宗庙郊社为首要任务,于是就命令相关职司在钟山之南建立圜丘,在钟山之北建

立方丘。己巳,掌管修建的官员拿着宫室设计图进呈太祖,太祖看到设计中有雕镂新奇富丽的地方,

就命令删去,并对中书省说:“我把节俭视为宝贝,不能为兴建宫室而倾竭民!”十一月甲午,圜

丘建成,太祖前往视察,并让世子随行。

太祖借机让左右侍从引导世子,遍访附近农家,考察他们的居处、饮食和器用。回宫后,太祖

对世子说:“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不能休息,但他们的居所不过是以茶为顶了义。以草为门的

屋子,他们的饮食不过是用菜蔬煮的汤、用糙米做的饭,然而国家的经费,却全都要从他们那里获

取。你一定要多想想农民的劳苦,不能让百姓饱受饥寒之苦。”

太祖洪武元年,皇上登皇帝位。天下府、州、县的长官来朝见太祖,上殿辞别之时,皇上告诫

他们说:“天下刚刚平定,百姓财力、民力都困顿不堪,施政的关键,在于让百姓休养生息而已。”

二月,确定卫所的官军及将帅带兵的方法。如果发生战事,就诏令总兵官佩带将印领兵出征,回来

之后,就将所佩将印上交朝廷。调兵遣将的权力都出自朝廷,大臣不得独断专行。丙辰,禁止宦官

干预政事、掌管军队。皇上说:“汉唐两朝的末年,朝政都被宦官所蛀蚀败坏。”一年秋八月,皇

上命令吏部确定内侍各职司的官制。皇上说:“古代这些人所做的事,只是治办酒水醋酱,管管衣

服,守守宗庙罢了。

驾驭他们的方法,只应让他们畏法度,而不能使他们有功劳。有功劳就会使他们滋生骄@高傲

放纵之心,畏法度就会让他们检点约束自己的行为。"冬十月,下诏让天下郡县兴办学校。皇上对

中书省大臣说:“我认为治国的要务,要以教化为先。教化的方法,要以学校为本。现在京师虽然

设有太学,但各地的办学之风并不兴盛,应该让各郡县都创办学校。”八年春,下诏让天下乡里都

创立社学,延聘老师来教导学生,有关部门按时监督,皇上下旨说:“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关键在

于改善风俗:要想改善风俗,关键在施行教化。教化得到推行,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使他们成为君

子;教化被荒废,即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可能堕落为小人。”

谷应泰说:“太祖以淮西一介平民的身份,执剑征讨叛乱,在短短十五年之间,就成就了帝业。

太祖纵然身在行伍之间,也手不辍书,广泛考证历代君王施政的事迹,深刻洞察历朝何以治、何以

乱的缘故。我看他因为吸取前代宦官误国的教训,就禁止内官干预政事;因为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I,

就严控武臣,不得参与军队、军饷的管理。对于这些可能招致亡国的祸乱根源,太祖全都防范极严。

至于建立宗庙,创办学校,与前朝相比,在内容与形式上,没有不进行增删损益的,都是经过反复

斟酌,力求美善完备。我综观太祖开国的各项举措,他的格局,真的很弘大深远啊。”

(二)(9分)

15.(3分)D(“离恨”意蕴丰富,既有离别友人、远赴蜀地的羁旅之愁,也有因任务艰巨而

产生的前途未卜之感,更有为国家局势混乱而担忧的心情,百感交集,难以承受。)

16.(6分)示例一:①我更倾向于把“活”字理解为“活动”。②“山如活”,山仿佛在晃动,

写的是醉酒之后诗人独特的视觉感受,与下句“客如泥”相呼应,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示例二:①我更倾向于把“活”字理解为“有生气”。②“山如活”,春山充满生机。与“绿

杨城郭”“清和好时节”相呼应,和诗人颓靡的解态形成反差,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评分参考:答出第一点给1分,答出第二点给3分,答出第三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示例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示例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示例四: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示例五: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康定元年春正月,元昊寇延州。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碧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

元昊至惧甚八月,诏范仲淹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铃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

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序,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

千人,分六将领之,日夜训练,量贼众寡,使更出御。敌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

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盖指雍也。庆历元年春正月,帝以元昊

势益猖獗,遣翰林学士晁宗慧即陕西问攻守之策,夏竦等具二说,令副使韩、判官尹洙诣阙奏之。

帝取攻策,执政以为难,杜衍亦日:“徼幸成功,非万全计。”帝不听,诏韩延、泾原会兵,期以

正月进讨。范仲淹言:“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贼马瘦人饥,其势易制。且鄢延

乃西羌必由之地,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彳来之。不然,情意阻绝,臣恐偃兵无期

矣,乞留邮延一路,以备招纳。或择利进城废碧,以牵制元昊。”帝从之。时元昊遣延德还延州与

范仲淹约和,仲淹自为书贻元昊,备陈利害。三月,元昊答范仲淹书,语极悖慢,仲淹对来使焚之。

吕夷简语宋庠曰:“人臣无外交,希文乃擅与元昊书,得其书又焚不奏,他人敢尔邪!”时朝廷命

仲淹陈对,仲淹奏日:“臣始闻敌有悔过之意,故以书诱谕之。会任福败,虏势益张,故复书悖慢。

臣以为使朝廷见之而不能讨,则辱在朝廷,乃对官属焚之,使若朝廷初不知者,则辱专在臣矣,故

不敢上闻。”奏下两府共议,宋庠遽日:“仲淹可斩!"杜衍曰:“仲淹志在招叛,盖忠于朝廷也,

何可深罪。”争之甚力。宋庠谓夷简必有言助己,而夷简熟无一语。上顾问夷简何如,夷简日:“杜

衍之言是也,止可薄责而已。”乃降仲淹知耀州。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吴拒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若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B.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若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C.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碧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D.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若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定元年”与姜夔《扬川慢》小序中“淳熙丙申至日”纪年法一致。

B.“执政”在北宋是某些高级管员的通称,他们有参议国家政事的权力。

C.“希文”是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呼别人时,一般称字以示礼貌、尊敬。

D.“耀州”的“州”是北宋的行政区划单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

A.延州之前是按官位的高低决定抗击贼寇的出兵顺序,范仲淹改变了这样的做法,根据敌情,统筹

安排六路兵马。

B.面对元昊猖獗行为,皇上听从杜衍建议决定立即出兵,在范仲淹从天气、地形等方面分析形势后,

才打消念头。

C.在夏元昊派高延德到延州与范仲淹约定和谈后,范仲淹亲自写信给夏元昊陈述战与和的利害关

系,不久,收到回信。

D.选文记载了范仲淹镇守延州时的典型事件,使得范仲淹用兵有方、富有智谋、敢于担当的形象跃

然纸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展延乃西羌必由之地,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徒之。(4分)

(2)会任福败,虏势益张,故复书悖慢。(4分)

14.对范仲淹擅自与夏元昊通信的行为,吕夷简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贺新郎①

刘过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

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声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面。人道愁来须繇②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

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注】①光宗绍熙三年,刘过三十九岁去宁波参加乡试未中,邂逅年老商女,写此词相赠。②狒:

沉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以相如、文君之典写自己与商女的穷途邂逅,暗含了对当前情景的自嘲。

B.词中既有对往昔帝京倚红偎翠生活的虚写,也有对眼前秋风秋雨梧桐实景的描写。

C.词人用“珠帘”“晚妆”“翠娥”等细节,写出“初见”时商女雅致的生活情趣。

D.词的最后两句将自己心中的积郁借万叠之上的云山来抒发,凄咽中翻出激昂异响。

16.有人认为“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两句虽是化用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但又翻

出新意。你对此如何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两句阐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

(2)杜甫《客至》中“,”两句,质朴诚恳地表达了待客不周的歉意。

5

(3)古诗文中出现的植物常和文人的志趣有关。归有光“”使得“旧时栏

楣,亦遂增胜”;陶渊明的隐居环境虽“三径就荒”,但“,

10.B

11.A

12.B

13.(1)况且部延是西羌的必经之地,只要我们按兵不动,来观察对方的破绽,请容我逐步用

恩德信义招降他们。(共4分)

评分细则:

“乃”,“是、为”等;“必由之地”,“必经之地、一定路过的地方”等;

“第”,“只要、只管”等;

“以”,“来”;“衅”,“破绽、漏洞”等;

“稍”,“逐步、逐渐”等;招律,“招纳、招揽”等。

一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意对即可,共4分。

(2)恰逢任福战败,敌人的气势更加嚣张,所以回信傲慢。(共4分)

评分细则:

“会”,“恰逢、恰巧”等;

“益张”,“更加嚣张、更加猖狂、更加猖獗”等;

“故”,”所以、因此”等;“复书”,“回信”等;“悖慢”,“傲慢、违逆不敬、背理傲

慢”等。

第一句1分,第二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第三句2分,错一处减1分,减满2分为止;

意对即可,共4分。

14.起初认为范仲淹行为失格(1分);后来体悟他的忠诚之心,同意轻责(2分)。(共3

分)

评分细则:

第1点只要能答到否定范仲淹的行为这层意思即可得1分;

第2点答出理解范仲淹对朝廷忠心之意得1分,答出轻责、薄责等得1分。

15.C

16.《琵琶行》中的两句侧重描写送别时的萧瑟之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2分)而本词化

用的两句侧重表现词人害怕听到琵琶曲引发愁绪的内心状态;(2分)并将荻花枫叶拟人化,使感

情的表达更进一层。(2分)(共6分)

评分细则:

第1点答出《琵琶行》两句的侧重点得2分;

第2点答出本词两句的侧重点得2分;

第3点写出拟人修辞得1分,作出分析且恰当得1分。

6

如果仅翻译这两句诗,可酌情给分,最多不超过2分;如答“没有新意”可酌情给分,最多不

超过3分。

17.(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松菊犹存(共6分。每空1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显德三年,正月,庚子,帝下诏亲征淮南。李毂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以战舰数百艘趣正

阳。李敲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刘彦贞素骄贵,无才略,不习兵,所历藩

镇,专为贪暴,积财巨亿,以赂权要,由是魏岑等争誉之,故周师至,唐主首用之。闻李毅退,喜,引兵

直抵正阳,旌旗辎重数百里。李重进度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

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唐兵万余人维舟于淮,营于

涂山之下。庚申,帝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之,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

口,斩其都监何延锡等,夺战舰五十余艘。二月,戊辰,上命太祖皇帝倍道袭清流关。皇甫晖等陈于山下,

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太祖皇帝跃马麾兵涉水,直抵城下。晖白:“人

各为其主,愿容成列而战。”太祖皇帝笑而许之。晖整众而出,太祖皇帝拥马颈突陈而入,大呼曰:“吾

止取皇甫晖,他人非吾敌也!”手剑击晖,中脑,生擒之,遂克滁州。唐主使李德明、孙晟言于上,请去帝

号,割六州之地,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上以淮南之地地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求至,欲尽得江北之地,

不许。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六合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

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

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

是唐之精卒尽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周世宗征伐淮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

各令安业/

R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

各令安业/

C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

各令安业/

D.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

各令安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藩镇,是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

B.辎重,是指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C.六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六州泛指其中六州;亦指六个州郡。文中指前者。

D.岁输,指每年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贡赋,多为粮米、金帛等重要物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世宗率兵攻打淮南,派李毅攻打寿州,久攻不下时,南唐援兵又至,周世宗派李重进带兵渡过淮河在

正阳东大破刘军。

B.为了打败南唐敌军,赵匡胤巧设妙计,引诱敌兵来追,然后再用伏兵,在涡口大败敌兵,斩杀敌将,夺

得战舰。

C.赵匡胤率兵进攻滁州,皇甫晖撤入城中,希望排成阵列再战,赵匡胤笑着同意,待其出城后,拥马冲入

敌阵,生擒皇甫晖。

7

D.唐军出兵赶往六合,赵匡胤带兵出击,大破唐军,杀敌接近五千,剩下的万余人逃跑渡江,为争船又淹

死很多,南唐精兵消耗殆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

(2)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

14.诸将想攻打南唐齐王李景达,太祖皇帝赵匡胤却不同意,为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①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②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注]①逋(bii)客:隐居或无官失意的人。②供:供奉,即传诵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四句客观地叙述了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生逢乱世、仕途多艰、到处流离的生活状况。

B.五六句以极精练的诗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一“恨”,一“悲”,着力表现二人抱负

不得实现的痛苦心情。

C.七八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李杜诗歌成就及其影响,表达了对两位诗人的仰慕之情。

D.全诗读其诗,思其人,感其遇,既感叹、同情李杜二人人生境遇,又庆幸他们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

诗篇。

16.有人认为本诗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不仅描述了居住环境的恶劣,还借乡野音乐的粗俗表达自己精神生活匮乏的句

子是“?”。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狐皮外衣和锦缎被子也难以御寒,来侧面烘托天气寒冷的句子是

“,,

,O

(3)古诗词中,作者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寄寓情感。其中,三国人物故事就经常被引用,如

“,,

,O

10.D【解析】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

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11.C【解析】“文中指前者”错,应为“后者”。

12.C【解析】“皇甫晖”是在赵匡胤攻打滁州城之前进城的,时间顺序错误。

13.(1)皇甫晖等在山下列阵,正和前锋作战时,赵匡胤带兵从山后出来,皇甫晖等大惊,逃跑进入滁州。

(“陈”,“出山后”状语后置,“走”,各1分,句意1分)

(2)世宗认为淮南之地一半已经归属于周所有,诸将的捷报每天都不断地送来想要得到所有江北的土地,

不肯答应罢兵。(“以”“日”和“尽得”各1分,句意1分)

14.①敌众我寡,不想让敌军发现自己兵力;②想要等敌军进攻时再出战打败他们。(一点1分,两点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庚子,世宗下诏亲征淮南。李毂攻打寿州,很久攻不下来。南唐刘彦贞带兵支援,

率数百艘战舰开往正阳。李毂担心,退保正阳。世宗到达陈州,立刻派李重进带兵赶往淮上。刘彦贞向来

骄贵,没有什么才能,不会打仗,在历次藩镇任上肆意贪污,积累了巨亿资财,用来贿赂权贵,因此魏岑

等人争相称赞,所以周军入侵,唐主第一个就想起来用他了。刘彦贞听说李毅后退,大喜,带兵直抵正阳,

旌旗辎重绵延数百里。李重进渡过淮河,在正阳东迎战刘彦贞,大破刘军,斩杀刘彦贞。世宗到达永宁镇,

对侍臣说:“听说寿州解围,农民大多回村落去了,如今听说大军到了,必定再次入城。可怜他们聚到城

中就会饿死,还是应该先派人存问安抚,让他们各安其业。”唐兵万余人在淮河边系船停泊,在涂山下扎

营。庚申,世宗命赵匡胤攻打他们。赵匡胤派出百余骑兵靠近他们的营地然后假装逃走,引唐兵来追,事

8

先则设下了伏兵,在涡口大败唐兵,斩杀都监何延锡等人,夺得战舰五十余艘。二月戊辰,世宗命赵匡胤

兼程往袭清流关。皇甫晖等在山下列阵,正和前锋作战时,赵匡胤带兵从山后出来,皇甫晖等大惊,逃跑

进入滁州。赵匡胤骑马指挥士兵渡河,直抵城下。皇甫晖说:“人各为其主,希望你可以让我排成阵列再

战。”赵匡胤笑着答应了。皇甫晖整好军队率众而出,赵匡胤抓住马颈突然驰入军阵,大喊道:“我只要

取皇甫晖,别人不是我的对手。”手持剑击中皇甫晖的头部,生擒了他,于是滁州平定。唐主派李德明、

孙晟来见世宗,提出自己去除帝号,割让六州之地给后周,每年还送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世宗认为淮南之

地一半已经归属于周所有,诸将的捷报每天都不断地送来,想要得到所有江北的土地,不肯答应罢兵。唐

齐王李景达率领二万兵从瓜步渡江,在离六合二十余里的地方设置栅栏防守,不再前进。后周诸将想要出

战,赵匡胤说:“敌人设栅自固是害怕我们。如今我们的军队不满二千,如果出击,敌军就会发现我们真

正的军力;不如等他们来进攻的时候再出战,一定能够打败他们!”过了几天,唐军出兵往六合,赵匡胤

带兵奋力出击,大破唐军,杀获将近五千人,南唐军剩下的万余人逃跑渡江,为了争船又淹死了很多,这

样一来,南唐的精兵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15.C【解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错,没有使用“夸张”手法。

16.①“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许多诗人正是因为抱负不得施展,有了坎坷的生活际遇,才创作

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②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的出现,都是“天意”,是时代的产物。③人民对优

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充满喜爱和期待。④经典的作品往往可以经受时间和空间的检验,经久不衰,广为流传。

(每点3分,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7.(1)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咖难为听(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示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四.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康定元年春正月,元昊寇延州,知延州范雍闻元昊且至,惧甚。元昊诈遣人通款于雍,雍信之,

不设备,既而元是盛兵攻保安军,破安远、塞门、水平诸寨。埼言:“范雍节制无状,宜召知越州

范仲淹委任之。”夏五月戊寅,以范仲淹为陕西都转运使,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

十无二三若吴赋深入乘关中之虞东阻潼关隔西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为今之计,宜严戒边成,实

关内,若寇至边城,清野不与大战。

八月,诏范仲淹兼知延州。先是,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序,

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六将领之,日夜训练,量贼众寡,使更出御。仲淹

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都城为军,以河中府、同、华州中下户租税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汆十

之三。他所减不与。

庆历元年,时元吴遣高延德还延州与范仲淹约和,仲淹自为书贻元昊,备陈利害。韩琦闻之元: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而自行边。二月,元吴果遣众寇渭州。环庆副总管任福临敌

受命,所统皆非素抚之兵,又分出趋利,故至甚败。埼还至半途,阵亡者之父兄妻子数千人号于马

首,持故衣纸钱,招魂而哭,哀恸之声震天地,埼掩泣驻马不能进。范仲淹闻之,叹曰:“当是时

难置胜负于度外也!"三月,元昊答范仲淹书,语极悖慢,仲淹对未使焚之。

秋七月,元吴寇麟、府州,折继闵败之。自西方用兵,帝为阡食,然元吴困弊,渐有自悔之意。

三年春正月癸巳,元昊上书请和,然犹倔强,不肯削僭号。庞籍送使者阙下,因陈便宜,言:“羌

久不通和市,国人愁怨,今辞理浸顺,必有改事中国之心,请遣使谕之。”四年五月,元昊复遣使

上警表,时西鄙用兵日久,帝心厌之,遣使赐元吴诏,从之,十二月,册元昊为夏国主。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

9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

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B.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

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C.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

关/隔两川/贡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D.范仲淹言/今边城之备十有五七/关中之备十无二三/若昊贼深入/乘关中之虚东/阻潼关/

隔两川/页赋则朝廷不得安枕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定,宋仁宗赵祯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如“建元”“贞观”“康熙”。B.清野,

清除战区附近的房屋、树木,转移附近的人口物资等,使敌人掠夺不到东西。

C.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超越本份的称号,如“夏国主”即李元昊冒用的帝王称号。

D.阙下,“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阙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也可指京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行事狡猾,派人假装与范雍通好言和,获取范雍的信任,让其不设防备,不久率领大军攻打

各市。

B.范仲淹改革军制,御敌有方。他反对以官职高低决定出征次序,而是选拔人才,据贼兵多寡来分

派将领。

C.元昊假意求和,范仲淹亲自写信详细陈述利害,元昊却攻打渭州且回信言辞傲慢,范仲淹怒毁书

信。

D.任福一向不抚恤士兵,又分兵出击求利,招致大败,死伤惨重。死者家属招魂哀号,韩琦见状,

哀痛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春夏徙兵就食,可省汆十之三,他所减不与。

(2)韩琦闻之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而自行边。

14.北宋与西夏最终和议,促成双方和议的因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

[东晋]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10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注」

【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第二句借用典故,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

B.三四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C五六句写诗人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抚琴,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自在随心。

D.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率,蕴含哲理,体现了陶诗“淡而有味”的风格。

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光与

竹柏的影子,想象清奇,趣味盎然。

(2)《庄子•逍遥游》中,以宋荣子为例,指出他能做到不介意世人的赞誉或指责的原因在于:

“,O,,

(3)《淮南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