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文能比苏轼武能比岳飞你没见过的辛弃疾,从一介书生到驰骋疆场的将军“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一口气看完辛弃疾一生,想随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收拾旧山河_哔哩哔哩_bilibili/video/BV1uB4y1i72L/?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发思古之幽情,明当今之得失——怀古诗歌发思古之幽情,明当今之得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或相反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发思古之幽情,明当今之得失

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惟“用意隐然”,最为得体。

——(清)吴乔怀古诗怀古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题材之一,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何谓用典: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对比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何谓用典:用典举例1.引用历史故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化用前人诗文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引用神话传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何谓用典:用典方式1.正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如: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2.反用。对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义与在诗中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如: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何谓用典:用典作用作用: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1、初读标题,尝试解题。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所写内容。

北固亭:《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1、初读标题,尝试解题。

北固亭:

《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2、朗读全诗,把握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问: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哪些人和事?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思考:(1)词的上片提及了哪几位英雄人物?(2)提及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眺望千古江山,感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江山依旧,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表达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对后继无英雄的无限惋惜之情。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斜阳草树”言刘裕(寄奴)出身贫寒,家境寻常。“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一丈六尺为常,形容窄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小结上阙:怀念孙权刘裕深叹南宋无能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思考:(3)词的下片提及了何人何事?(4)提及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文帝刘义隆(元嘉是其年号)草率下令,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中原形势。借鉴历史,说明好大喜功,仓促应战者必败。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时隔四十三年,回望中原,扬州城内一路抗金的烽火仿佛还历历在目。“可堪”: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怎能忍受得了,南宋的老百姓安于异族统治,把佛狸祠当作神祇供奉,社鼓声声,而忘了自己是宋朝臣民。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示虽老(64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奸臣当道,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3、细读注释,明确所用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小结下阙: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表明对北伐抗金的期望,也抒发他雄心不已、壮志难酬的怨愤。4、探究词人用典意蕴

通过解读诗词内容及其用典,我们会发现,这首词的上下两片所运用典故中的人和事有明显不同,甚至可以说形成了鲜明对比,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指出对比,结合背景探究作者这样用典的用意。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赞过去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如今孙权之流不再有,英雄无处寻觅,突出南宋时局消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萎靡不振的不满情绪。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刘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其子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借此告诫当今统治者不要仓促北伐。(背景: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韩侂胄(tuōzhòu)执掌大权,他想立伐金大功以巩固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辛弃疾到任后,一心雪耻复国,积极准备,做了大量工作。而韩佗胄一伙人政治腐败,急于事功,辛弃疾对于这种情况忧心忡忡)4、探究词人用典意蕴

通过解读诗词内容及其用典,我们会发现,这首词的上下两片所运用典故中的人和事有明显不同,甚至可以说形成了鲜明对比,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指出对比,结合背景探究作者这样用典的用意。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四十三年前抗金的烽火遍布扬州,而如今异族的佛狸祠下却香火缭绕,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④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背景:最终辛弃疾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4、连线练习:为文中典故连线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孙仲谋寄奴佛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