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原发性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一例报告_第1页
腹膜原发性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一例报告_第2页
腹膜原发性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一例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膜原发性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一例报告

核电站肿瘤是临床上罕见的肿瘤。由于组织中存在许多潜在分化的特点,通常分为间皮肿瘤和苗族肿瘤。其中,苗族肿瘤是最常见的。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表皮肿瘤、间叶肿瘤和混合苗岭肿瘤。第一种比后者更常见,尤其是囊腔内囊腔内囊腔内瘤。1959年,sw首次报告了这座基托管肿瘤。苗族混合瘤相对较少。它位于子宫和卵巢,偶尔可见于输卵管,但很少见。现结合文献复习,将我院收治的1例腹膜原发性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报道如下。1病例对照结果患者,女,61岁,绝经期女性,因“腹胀1个月,腹痛25d,发现腹水7d”于2010年10月25日入院。绝经10年,绝经后无腹痛及异常阴道流血、流液等情况。1个月前出现腹胀,后出现下腹坠痛,腹部彩超示腹腔积液深7.8cm,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腔穿刺术,抽出深黄色乳糜样液体600ml,并行腹水常规及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腹水待查”收入院。既往结核性胸膜炎病史44年,系统诊治后治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态良好,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右下腹压痛阳性。辅助检查:妇科彩超提示:子宫及双附件无明显异常,盆腹腔见大量游离液体;消化系彩超: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积液78mm;结核抗体:IgG、IgM均阳性;腹水常规检查结果:雷氏试验阳性;胸片:双肺未见活动性病灶;血沉:15mm/h;腹水脱落细胞回报:找到腺癌细胞,肿瘤细胞来源不能确定;盆腔CT回报: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双侧附件区均未见异常,腹水。胃镜检查结果回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食管炎;肠镜回报:慢性结肠炎、直肠炎。CA125:29.3U/ml,CA199:4.112U/ml;甲胎蛋白1.59IU/ml。入院后初步诊断:腹水待查。于10月28日以“腹水待查”为手术指征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腹腔内共吸引出淡黄色腹水约1500ml,探查见:子宫萎缩,表面充血,子宫右前壁可见一褐色结节,左卵巢大小正常,粘连于子宫左后壁,头端可见一小拇指大小质脆粟粒样结节,右卵巢包膜完整,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输卵管大小形态正常。向上探查见肠管充血,粘连紧密,阑尾增粗,迂曲,大网膜短缩成饼变硬,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粟粒样结节,质脆;横结肠脾区与右侧腹壁粘连,肝脏表面尚光滑,未触及明显病灶,膈肌表面未触及明显粟粒样结节。术中决定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及部分大网切除术,送快速病理回报为:大网膜及子宫右前壁、左后壁均可见低分化腺癌,左卵巢表面可见砂粒体及可疑腺体。术中诊断:左卵巢癌Ⅲc期?阑尾炎。同时术后腹腔内留置卡铂400mg行腹腔内化疗。术后病理回报:(大网膜、全子宫、双附件、阑尾)腹膜恶性苗勒混合瘤(癌肉瘤),其中上皮成分为浆液性乳头状瘤,肉瘤成分为梭形细胞肉瘤,肿瘤广泛种植,主要为浆液性乳头状瘤成分,伴大量砂粒体钙化,累及子宫肌壁浆膜面,双侧附件浆膜面,阑尾系膜,其中子宫内膜、宫颈、肌壁、双卵巢、卵管、阑尾组织未见其他肿瘤组织。免疫组化:CK7、CA125、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上皮成分阳性,CD20阴性,Vim肉瘤成分阳性。根据病理结果,明确临床诊断:原发性腹膜恶性苗勒混合瘤。该患术后存在肿瘤复发或转移10个月,仍定期随诊,继续原方案治疗,现一般状态尚可,随访中。2莲子体肿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好发于子宫及卵巢,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2%~5%,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2%,王蔚等曾报道原发于输卵管。本例患者原发于腹膜,较少见。2.1膜第二苗勒系统病变对认识的加深腹膜原发性苗勒管混合瘤组织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第二苗勒管系统学说。第二苗勒管系统的概念最先由Lauchlan提出,随着有关腹膜第二苗勒系统病变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其认识逐渐加深。它被认为是由体腔上皮及其下间充质衍生而来的腹膜,不仅与女性苗勒管上皮有共同的胚胎来源,且具有向苗勒管上皮及其间质分化的潜能。女性生殖系统亦由胚胎时期苗勒管衍生而来,因此腹膜可发生与生殖系统相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尤其是与卵巢上皮相同来源,其中以浆液性肿瘤最常见,两者之间来源相同,具有一定抗原交叉性,所以在临床上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与原发性卵巢肿瘤的鉴别非常重要。2.2影像学检查及诊断腹膜原发性苗勒管混合瘤多发生于老年女性,年龄40~84(平均65.8)岁。起病隐匿,表现多无特异性,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或盆腔包块,少数表现为消瘦、乏力、排便困难。另有患者以腹水为主要表现。术前行肿瘤标志物、超声及CT等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需与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腹膜恶性间皮瘤、消化道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疾病相鉴别。女性腹膜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且多数来自于卵巢,因此应首先与卵巢原发性肿瘤相鉴别。肿瘤标志物及超声、CT等影像学资料,可协助术前评估,其中糖类抗原的检测在判定肿瘤来源及良恶性等尤其重要,如: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等。其中CA125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表达阳性率可达80%以上,而96%的原发性腹膜癌患者CA125水平也会升高。因此,鉴别两者的金标准仍是病理检查,尤其是卵巢组织病理检查,Fox认为两者的区别关键是:原发性腹膜肿瘤患者卵巢正常大小,肿瘤未侵及卵巢或仅表面有微小浸润灶。而目前国内鉴别两者采用的多是美国妇科肿瘤学组所提出的诊断标准。回顾此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双卵巢未见增大,未见异常包块,而腹水中找到腺癌细胞,以此为手术指征,术中探查见:左卵巢大小正常,表面可见一小指大小质脆粟粒样结节,右卵巢包膜完整,大小形态正常,术中易误诊为正常卵巢大小卵巢癌。因早期无特殊症状,晚期亦无特异性,临床上误诊率可高达100%,患者多以卵巢癌并发腹水就诊。腹膜原发性恶性肿瘤还应与恶性上皮性腹膜间皮瘤、消化道肿瘤等相鉴别。恶性腹膜间皮瘤在女性较少见,90%发生于老年男性,而消化道的肿瘤以黏液性腺癌多见,免疫组化CK7、CK8、CK20阳性表达,而CA125多为阴性表达,相对较易与之鉴别。对一些诊断不明的腹痛、腹胀、腹水患者,还应考虑到结核性腹膜炎,尤其既往结核病病史患者。目前临床上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多依靠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及诊断性用药,辅助检查中以腹膜活检及腹腔镜检查阳性率最高,但均为有创检查。2.3体外受精神药现象腹膜原发性苗勒管肿瘤治疗与卵巢癌相似,以手术治疗为主,因此病为多病灶、多克隆性发生,常弥漫整个盆腔腹膜,甚至达肝、脾、肠管等腹腔脏器表面,手术难以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需联合辅助治疗。目前临床常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如PAC(卡铂+阿柔比星+环磷酰胺)、PC(卡铂+环磷酰胺)、TC(卡铂+紫杉醇)等方案,但哪个方案对原发性腹膜癌预后、病情缓解等更有优势,现仍存在争议。目前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原发性腹膜苗勒混合瘤,多推荐选用TP方案(紫杉醇+卡铂),需正规、足量化疗至少6~8个疗程。而对于不能耐受紫杉醇毒性的患者,可给予PAC方案治疗。经正规化疗疗程结束后,有条件者可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尽量减少肿瘤残留病灶,可相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此例患者术后TC方案化疗1次,第二次行TP化疗1次(紫杉醇化疗+顺铂腹腔热灌注),后规律行TC周方案化疗6次(紫杉醇90mgd1d8d15静点、卡铂400mgd2静点)及细胞物理治疗7次至今,化疗期间曾因严重不良反应,未完成规定用药。曾复查全腹CT二期增强回报:胃大弯旁、肠系膜脂肪间隙多发占位性病变,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考虑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患者腹腔内多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