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出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如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目标。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作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官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
(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材料二:为什么有人否认“工匠精神”一直深藏在民族文化中?“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凝聚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出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的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精湛,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对“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鹜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材料三:要想重建中国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信仰支撑以及文化支撑。
“工匠精神”需要用制度做保障,而传统上这个制度便是行会。首先,行业组织具有团结行业同人、增强行业同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为维护行业同人的共同利益,行会都会通过共同信仰,将行业同人组织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行会还具有制定行规、整合行帮内部秩序的作用。每个行业内部都会有自己的“行规”。第三,行业组织还具有对外调节各行业及同行业内不同行帮间社会矛盾的功能。为维护各行业利益,行业间还有许多共同的“游戏规则”,如行业间“不得跨业”“不得跳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即所谓“生行莫入,熟行莫出”。在同行业不同行帮间,也讲究各有各的地盘,不得相互侵吞,以免造成行帮间的无序竞争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需要用信仰做支撑。一个行业要想维系其自身的稳定,通常当人管不了人的时候,便会创造一个神,让神来管理,对某种神的信仰在行会秩序维系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作为传统,“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在匠人眼中,技艺就是财富。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师傅在选徒时都非常留心徒弟的人品。而一旦收徒,师傅又会努力营造出一种家族氛围,与徒弟建立起一种形同父子般的具有宗法制特征的人际关系文化。
(摘编自苑利《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开始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都有助于秦朝制造出精湛的艺术品。
B.材料一认为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工所文化,这里的“文化”有别于材料三“‘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中的“文化”。
C.中国能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的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意跳槽改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
B.工匠精神能推动社会发展,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C.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已被淡化,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D.“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匠心独运”则是“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的证明。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A.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德国制造”,这相当于次等产品的标签。
B.李春是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中上的奇迹之一。
C.制作杆秤的工匠们相信,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
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求全国运用统一标准的度量衡,为监管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重建我国的“工匠精神”。(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暗夜之围(节选)
陈彦斌
发现了狼群,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拴在十几米远外老柞树下的枣红马变得越发烦躁不安了,使劲地想挣脱缰绳,离开这里。
它们在向我们悄悄地逼近。
这会儿,张凤翔的枪膛里已经压上五发子弹了,另外还有五发装在他的衣兜里。凭借他那娴熟的枪法,一颗子弹足以要一条狼的性命。我和二愣子都领教过张凤翔的枪法,对他很有信心。
果然,张风翔不负众望,伴随两声清脆的枪响,冲在最前面的两只狼已经倒了下去。但让我们感觉可怕的是,那清脆的枪声,还有两只已经倒下的狼,并没有制止住整个狼群进攻的脚步,它们还是不要命地往前走来。
“开枪,快开枪呀!”看见冲上来的狼群,我急了,朝张凤翔大声叫喊,希望他手里的枪声再次响起,击退步步逼近的狼群。但是,等候了好一会儿,还是听不见枪响,也不知道张凤翔究竟在搞什么鬼?
我扭头朝他看去。想不到张凤翔也正在看我,并且对我俩说:“你们再朝那边看!”
我定神朝那里扫了一眼,才发现并不是只有正面的几只狼,我们周围闪烁着无数绿色的鬼火!毫无疑问,现在我们已经被狼群包围了。
面对这么多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狼,别说十发子弹,恐怕再有二十甚至三十发子弹也不够!我紧张地问张凤翔:“你说,咱们该怎么办呢?”
“别怕,我在这里盯着,不让狼群靠近,你俩赶紧往火堆里多加些木头,把火烧得再旺一点,再大一些!”
这会儿,倒是张凤翔还能沉得住气,在那里端着步枪瞄向前方,以防备哪只突然冲上来的狼。
趁这工夫,我和二愣子抓起身边的木头,一根根地架在燃烧的火焰上,以把簿火烧得更旺,更大一些。想不到,刚加上一些木头,篝火立刻沉了下去,火光顿时变得暗下来,狼群趁机扑了上来,眼看着两只狼已经冲到跟前了。
在这紧要关头,张凤翔手里的枪再次响了,一只几乎冲到我们跟前的大公狼发出一声惨叫,随后身子一歪,倒在雪地里,挣扎了几下,最后终于不动了。
尽管连续打死三只狼,但还是不能阻止狼群的进攻,仍旧有狼不要命地朝我们扑来。我的心里十分恐惧,本能地朝后连续退了几步。过后,一想起后退的事,就觉得有点羞耻。好在当时张凤翔手里有一杆步枪,他一直把枪托顶在肩窝上,瞄准冲在最前面的狼。
我和二愣子也不可能只看热闹,我赶紧操起那把砍柴的大斧子,而二愣子随手抓起一根胳膊粗的柞木棒子,准备做最后的抵抗,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沉下去的火焰终于再次熊熊地燃烧起来,而且越烧越旺,一米多高的火舌直冲向半空,发出一阵阵毕毕剥剥的炸裂声。火焰把周围的空气都烧热了,不停地朝上升腾,吹得头顶柞树枝上的枯叶不停地来回摆动……
熊熊燃烧的篝火终于阻止住狼群进攻的脚步,它们在距离我们二十多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随后狼群开始后撤了。后撤的时候,顺带把三只死狼的尸体也拖走了。很快,在火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就传来狼群的抢食声,还伴随着凶狠撕咬声……
听见那里传来瘆人的咀嚼声,我吃惊地看着张风翔说:“它们在吃它们的同类呢!”
“你觉得可怕吗?”稍停一下,张风翔才说,“那是一群狼,是一群野兽。尤其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找不到食物的狼,为了活下去,什么肉都可以用来充饥,自然也包括它们同类的尸体。”
张凤翔是一个猎人,经历过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事,自然不会像我一样惊叹不已。
面对那些快饿疯的野兽,我们怕枣红马遭到袭击,趁它们在那里吃同类尸体的时候,张凤翔在那里掩护,我和二愣子赶紧走到老柞树下,解开缰绳,想把枣红马牵到我们身边。但枣红马已经被狼群吓毛了,不敢靠近熊熊燃烧的篝火,在原地连蹦带跳,不肯往前迈半步。没办法,只好依旧把它拴在原来那棵老柞树下。
狼群暂时停止了进攻。我们更加有了信心,不停地朝火堆里添加柴草,准备坚持到天亮再说。明天,等到太阳升起来,狼群肯定会离开这里,躲进莽莽的原始森林深处。那时,我们就把马套好,赶着爬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突然间,不远处传来一声长长的狼嚎。只听那嚎叫声由低而高,越叫越响,在那漆黑而寂静的树林里回荡,显得阴森而恐怖,使人不寒而栗。还没等那声长嚎落下,刚刚安静下来的狼群再次活跃起来,从四面八方朝火堆围拢上来。
“砰,砰!”随着两声清脆的枪响,又有两只狼倒在血泊里。
看着刚刚倒下去的同伴,狼群再次站住,不敢贸然前进。不多会,又开始朝前探着脑袋,向我们这边慢慢围拢上来。
张凤翔从火堆里抽出一根正在燃烧的木头,猛地朝走在最前面的那只狼扔了过去,吓得那只狼仓皇后退了几步。随后,他又找出一根燃烧的木头,投向另一只狼。熊熊燃烧的木棍,恰好落在这只倒霉的狼背上,伴随惊恐惨叫声,随即传来一股毛皮被火烧焦的糊巴味,狼嗷嗷地连声惨叫,转身朝回跑去。看见张凤翔这招很管用,而且可以节省子弹,我和二愣子赶紧学他的样子,从火堆里抽出一根根燃烧的木头,不停地投向前面,终于把狼群的这次进攻击退了。
(《延河》2023年第3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见冲上来的狼群,“我”急得朝张凤翔大声叫喊“开枪,快开枪呀!”,但迟迟听不见他的枪响,这让“我”感到既害怕又愤怒。
B.看到狼不要命地朝我们扑来,“我”心里十分恐惧,本能地连续后退,但事后又觉得有点羞耻,这表明“我”对自己要求颇为严格。
C.听见狼吃同类尸体时疹人的咀嚼声,“我”感到十分震惊,但张凤翔认为这并不可怕;因为作为一个猎人,他把活下去当作最高原则。
D.一想到明天太阳升起来后,狼群就会离开,我们心里顿时充满了信心;正是在这份信心的鼓舞下,我们又一次击退了狼群的进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发现狼群开篇,渲染了一种紧张危急的气氛,并借枣红马烦躁不安、想挣脱细绳离开的情状进一步强化情况的危险性和紧迫性。
B.我们抓起木头架在燃烧的火焰上,想把篝火烧得更旺更大,结果篝火变沉、火光变暗,狼群趁机扑了上来,这一情节增添了小说的波澜。
C.小说中的描写非常精彩,如写一声长长的狼嚎由低而高,越叫越响,阴森而恐怖,使人不寒而栗,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传神。
D.小说通过叙述黑夜里人与狼搏斗的故事,赞颂了人的勇气与智慧,讽刺了狼的凶残与愚蠢,情节曲折,内涵厚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8.猎人张风翔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A岁B赋其二C募有能D捕之者E当其F租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充抵。与“对酒当歌”的“当”意义不同。
B.之,他。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之”意义相同。
C.斯,这。与“登斯楼也”的“斯”意义相同。
D.安,怎么。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安"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极力刻画出蛇的毒性异常,令人闻之色变。接下来写出了蛇的功用异常。这也是造成永州捕蛇者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
B.文章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极富特色。既有具体事实的陈述,也有确切数字的佐证;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
C.“叫嚣乎东西”中的“东西”指东西大街,“隳突乎南北”中的“南北”指南北大街,悍吏来村里的时候在东西大街上吵嚷,在南北大街上横冲直撞。
D.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本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①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③残秋露冷,胭脂井④坏寒螀⑤泣。到如今、只有蒋山⑥青,秦淮碧!
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公元1332年任职江南,移居金陵。②畴昔;从前。③玉树歌: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④胭脂井:在今南京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擒。⑤寒螀jiāng;寒蝉。⑥蒋山:钟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
A.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
B.下片前四句,情感迸发,语言直白,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
C.艺术手法,本诗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
D.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秋露等景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
16.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的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述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南朝刘宋政权的刘义隆北伐则与之相反,这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所以落了个“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5)《念奴娇》中苏轼写周瑜当年谈笑之间,就赢得了“_________________”的战绩,而自己却早生华发,感慨人生虚度,只好“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角度刻画了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形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再次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用天地互动模式,航天员演示水球变“懒”等实验。
本次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光是“主讲老师”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担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
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科技人员制订了周密的方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呈现精彩的一堂太空授课。在设备层面,图像和话音传输都采用了主备份的实施方案,在链路传输上也采用了专线和联通线路的双备份方式。此外还采用了央视光端机作为第三路由,进一步提高②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传输的可靠性。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面向小学生,注重趣味性。③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下辐射小学生,向上辐射高中生和全社会的爱好者,增加了有关空间科学实验的内容,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在上面干什么,科学实验做什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更深入更立体,参与性更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B.“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代名词,融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中。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1题。
暴雨像是马上就要来了。有大滴大滴的雨敲打着玻璃,视线中的物什渐渐模糊起来。心尖儿上,牵挂着那一串花朵的去向,像心疼一个身世摇的同类。顷刻之间,狂风肆意,高楼呼啸。雨声渐疏时,我急急地开了窗。正好有两朵花落下,我说不清应该描述为惊艳的舞蹈,还是绝望的告别。可我似乎听见,它们呼啦啦地喊了几声母土的魂,就恓惶地扑向楼下的土地,碾作泥尘,护花;或是被另一阵风吹走。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们追随母土而去,落在楼下的土地上,碾作泥尘,护花;或是一阵风儿把它们吹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述效果更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2题。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咋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述效果更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说法,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常用来勉励人们注意细节,做事一丝不苟。美国汽车工业之父福特应聘的故事,就跟细节有关。某家大公司招聘新人,经过数轮淘汰,到了最后的面试环节。轮到福特面试时,他看到办公室门口有张小纸片,出于习惯,便弯腰捡起并顺手扔进垃圾桶。事后得知,正是这个细节使他战胜其他竞争者,顺利被公司录用。福特的胜出,让不少人感叹:细节决定成败。
但是,成败真的是由“细节”决定的吗?请深入思考,联系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解析
1.B。A项,由材料一可知,“‘物勒工名’制度”在秦国时就已经有了,并不是到秦朝时才开始实行的。C项,“主要得益于”没有依据,材料一说的是“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更重要。D项,由材料三可知,“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不同行业之间的矛盾的“游戏规则”。
2.D。A项,“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属无中生有。材料一中说的“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只是如今的现状,并没有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过去进行比较。B项,材料一说的是“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而选项“成了”将未然变成已然,不符合客观实际。C项,结合材料二中的“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重要规范”可知,“至近现代已被淡化”错。
3.A。A项,材料一只是在开篇部分提到了“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并没有表述任何相关观点。B项,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这个观点,和原材料中举到的鲁班、李冰等人的例子作用相同。C项,可以作为论据支撑“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这个观点。D项,可以作为论据支撑“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这个观点。
4.①采用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证,先总说,后分说;②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等。
5.①全社会形成尊重能工巧匠创造力和贡献的良好氛围。②形成完备的质量监管体系和行业内部的监管体系。③重视重建“工匠精神”的信仰和文化支撑。
6.B(A项“感到……愤怒”理解不正确。原文说“也不知道张凤翔究竟在搞什么鬼”,是感到“不解”而不是“愤怒”。C项,“因为作为一个猎人,他把活下去当作最高原则”不正确。原文中张凤翔说狼“为了活下去,什么肉都可以用来充饥”。D项,“想到……我们心里顿时充满了信心”“正是在这份信心的鼓舞下”均不合文意。)
7.D(“讽刺了狼的凶残与愚蠢”分析不正确。从原文看,狼相当狡诈,并不愚蠢。)
8.①枪法娴熟,经历丰富:他弹无虚发,每开一枪都能打死一只狼:经历过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事。②临危不惧,镇定沉着:紧要关头能沉得住气,不到关键时刻不开枪,专打冲在前面的狼。③机智灵活,善于斗争:让我们把篝火烧大来阻止狼群进攻,扔燃烧的木头击退狼群,节约了子弹。(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9.①“我”是事件的亲历者,借“我”之口、以第一人称讲述暗夜被狼群包围的故事,有助于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②“我”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将暗夜与狼群搏斗的情节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③借“我”的视角来观察张凤翔,用“我”的心理活动来衬托张凤翔,可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每点2分;如有其他解析,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ACE
11.B本文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12.C本句用的是互文的写法,东西、南北指到处。
13.(1)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2)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14.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
参考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蜷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就早己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蒋氏的诉说我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15.D玉树歌: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是景象。
16.①对比手法:拿山川风物依旧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表述惆怅孤寂之情;②用典: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典故入诗,点化自然,不露痕迹;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卷五
- 2024年长春中考语文复习之名著阅读:《骆驼祥子》解读
- 《供应链管理》课件 张静芳 第1章 供应链管理概论、第2章 供应链战略规划
- 吉林艺术学院《电视画面编辑》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多余孩子领养协议书模板范本
- 2024年大型水库边林地转让协议书模板
- 加盟法律合伙人协议书范文模板
- 买卖集装箱合同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附着升降脚手架工(建筑特殊工种)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体育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11.9全国消防安全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消防科普课件
- 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件高中政治统编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企业工商过户合同模板
- 雨污水管合同模板
-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四篇)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试参考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