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学苏教版(2019)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会大量出汗,但机体能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维持体温的稳定B.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量增多以增加散热D.大量出汗后,饮用淡盐水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2.登革热是由感染蚊子传播的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研究发现,登革病毒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抗体依赖增强效应,即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体内已有的抗体不能抑制反而增强病毒的感染能力,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往往含有多种抗原,过程①中的病毒可能和多种抗体结合B.过程②表示病毒利用吞噬细胞进行增殖C.过程③释放的病毒具有感染能力,能激发免疫反应D.抗体依赖增强效应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3.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4.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血糖调节因子FGF1(一种多肽),其调节血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GF1和胰岛素都发挥了信号分子的作用B.p-PDF4和PDE3B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C.由图可知,过度肥胖的人血糖浓度可能较高D.可以利用含FGF1的药物来治疗1型糖尿病5.一个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人,在不同气温下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度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机体散热量降低C.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活动提供热量D.在D点以后,皮肤通过辐射、蒸发等方式散热,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6.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如图所示,其中a~d表示四种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定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B.若激素b为醛固酮,则其作用于靶细胞后可减少靶细胞对Na+的重吸收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息分子,这些信息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的D.若d表示细胞因子,则其能促进浆细胞的增殖与分化7.近期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中医针灸疗法在身体机能调节以及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机理。研究发现,适当电刺激“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使得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激活,进而驱动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抗炎物质激活抗炎通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脊髓与大脑同时参与B.人为激活或破坏题述感觉神经元并观察抗炎反应的变化,可验证该神经元的作用C.电刺激使机体产生抗炎反应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D.可以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激疗法的效果8.《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B.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C.“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K/2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9.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3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种内斗争最弱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加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10.蜜獾因喜食蜂蜜而得名。蜜獾常通过跟随善于发现蜂巢但不能捣毁蜂巢的响蜜鴷找到蜂巢,并用利爪捣毁蜂巢,与响蜜鴷分享蜂蜜。下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蜜獾与响蜜鴷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B.图中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共6条C.若黑曼巴蛇大量死亡,则短时间内蜜獾和蚱蜢均减少D.蟾蜍、蚱蜢的存在能够加快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1.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耐干旱、耐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如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时不需要随机取样B.S2样地的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营养不良环境下幼年雄株比幼年雌株生命力更强D.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1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N1、N2、N3表示同化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1B.图中A表示“未利用”,指未被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人为输入的条件下,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0%D.将动物粪便作为肥料还田,植物可从中吸收有机物,提高能量传递效率13.植物调落物中的碳氨比以影响某分解者的生命活动。植物调落物中碳氨比大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出现氮限制,其会从土壤中额外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植物调落物中碳氨比小于30:1时,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出现碳限制,其分解作用会增加土壤中的无机氮,从而增加植物对氮的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被植物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受碳限制时,该微生物会利用空气中的CO2或土壤中的碳酸盐进行生命活动C.受氮限制时,该微生物与植物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影响碳的输入,进而影响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这又对植物吸收氮产生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14.某研究人员发现: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猫尾毛竖立的同时心脏活动加速,可能是因为交感神经释放的物质由静脉回流至心脏B.本实验不足以说明经静脉回流引起心脏活动加速的物质一定是由交感神经释放的C.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D.心肌细胞可能属于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15.某林区发生火灾后,植被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火灾过后,该区域群落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B.群落③比群落①对光的利用更充分的原因是群落③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C.随着演替的进行,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人工种树、种草,可以迅速增加物种多样性,加快群落演替的进程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B.“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C.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再遇到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17.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右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这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升到S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种群就会走向绝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对策的有害生物虽无X点但有S点,也可以被人们有效清除B.在种群基数较小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也不可能为负值C.K对策的珍稀濒危生物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D.曲线在X点和S点之间时,种群的出生率增加18.我国已经开始部署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指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如表是两位同学的疫苗接种记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接种时间甲同学接种时间乙同学2022年4月30日完成首针(A厂家)2022年5月19日完成首针(A厂家)2022年5月26日完成第二针(A厂家)2022年6月16日完成第二针(A厂家)2022年10月15日完成第三针(B厂家)2022年11月16日完成第三针(C厂家)注:A厂家与B厂家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C厂家新冠疫苗是重组蛋白疫苗A.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B.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可以实现不同疫苗之间的优势互补D.甲同学与乙同学第三针均属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19.图a是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初期,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_____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_____过程。(2)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检测时,除了使用核酸检测法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抗原检测方便快捷,但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a分析,抗原检测在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_____。(3)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b是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20.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____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等。(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一些植物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①ACC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实验小组成员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施加ACC能够____。②为研究内源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乙烯与ACC的作用效果_____(填“一致”或“不一致”)。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条件下,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显示,非致死低温(4℃)处理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条件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4℃低温“训练”可使植株合成乙烯的能力减弱,因而能提高植株的抗低温能力。请写出一个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_____。21.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单位:kJ•m-2•a-1)。(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___又可以作为____。(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的____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如图所示)。从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约占浮游动物同化总能量的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所含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________(填“连根拔出”或“收割地上部分”)后进行称重,计算得出总能量。(4)再无外力干扰时,当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与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熊量的比值逐渐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已演替至成熟稳定的状态。(5)小型鱼虾类所含能量中只有约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类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和存留在有机碎屑中外,还可通过人类的_____活动流向人类,而如果人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鱼类的物种多样性降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稳定,A错误;B、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B正确;C、长时间运动会使机体产热增加,为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机体散热也增加,因此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量增多以增加散热,C正确;D、大量出汗会丢失水和无机盐,因此饮用淡盐水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D正确。故选A。2.答案:D解析:A、过程①是抗体与抗原(病毒)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病毒含有多种抗原,病毒可能和多种抗体结合,A正确;B、根据图示,过程②是病毒在吞噬细胞内增殖的过程,病毒营寄生生活,需要利用其宿主细胞进行增殖,B正确;C、根据图示,过程③是吞噬细胞裂解释放病毒的过程,释放的病毒具有感染能力,能激发免疫反应,C正确;D、病毒被抗体识别、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应该消灭病毒,但存在“抗体依赖增强效应”时,不但不能消灭病毒,反而让病毒繁殖更多,故不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故选D。3.答案:A解析:A、过度紧张、焦虑等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A正确;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减弱,B错误;C、过度紧张、焦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C错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但消化腺分泌减少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D错误。4.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FGF1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FCFR1结合后,促进PDE4转化为p-PDE4,P-PDE4抑制脂肪分解,进而减少葡萄糖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能作用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INSR,通过一系列过程减少葡萄糖的合成,FGF1和胰岛素都发挥了信号分子的作用,A正确;P-PDE4和PDE3B都能抑制脂肪分解,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错误;据图可知,脂肪分解形成的游离脂肪酸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合成,因此过度肥胖的人血糖浓度可能较高,C正确;FGF1和胰岛素一样能抑制脂肪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推测其可用来治疗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D正确。5.答案:B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可以产生冷觉与热觉,A正确;CD段温度比AB段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B错误;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促进组织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其身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C正确;D点以后环境温度较高,皮肤会通过辐射、蒸发(如汗液的蒸发)等方式散热,汗液分泌会带走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此时需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D正确。6.答案:C解析:a表示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一定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A错误;若激素b为醛固酮,则其作用于靶细胞后可增加靶细胞对Na+的重吸收,B错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息分子,这些信息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的,C正确;若d表示细胞因子,则其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浆细胞一般不会分化,D错误。7.答案:A解析:反射活动的正常进行不一定需要脊髓和大脑同时参与,如膝跳反射的进行不需要大脑参与,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在电刺激激活抗炎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人为激活或破坏该感觉神经元并观察抗炎反应的变化,可验证该感觉神经元在抗炎通路中的作用,B正确;适当电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进而驱动肾上腺释放抗炎物质激活抗炎通路(产生抗炎反应),该过程涉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正确;由题意可知,适当电刺激可以激活抗炎通路,故可通过监测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来检测电刺滋疗法的效果,D正确。8.答案:A解析: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不但过多部分会饿死,而且过度放牧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从而降低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竭泽而渔”放干池子中的水捕鱼,会使鱼虾数量大幅下降,导致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项正确;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C项正确;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D项正确。9.答案:A解析:A、T2~T3过程中的种群增长逐渐增大,到达T3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2值,故T2时种内斗争最弱,A错误;B、T3时草鱼的种群增长率最大,说明了此时K的种群数量为K/2值;达到T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值,故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B正确;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补充了食物,则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C正确;D、T2~T3时间段内,种群数量不断增长;T3~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仍大于0,种群数量也一直在增加,所以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D正确。故选A。10.答案:D解析:A.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蜜獾和响蜜鴷并不是,两者分离后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他们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故A错误;B.捕食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所以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只有2条,①植物→蚱蜢→蟾蜍→黑曼巴蛇→蜜獾,②植物→蚱蜢→蟾蜍→蜜獾,故B错误;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只有2条,①植物→蚱蜢→蟾蜍→黑曼巴蛇→蜜獾,②植物→蚱蜢→蟾蜍→蜜獾,蜜獾除了捕食黑曼巴蛇,也能捕食蟾蜍,若黑曼巴蛇大量死亡,短时间内蜜獾数量不会减少,故C错误;D由图可知,蟾蜍、蚱蜢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D正确。11.答案:C解析: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调查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时需要随机取样,A错误;S2样地的斑子麻黄种群中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故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错误;由题干信息知,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与S1、S2样地中的斑子麻黄种群相比,S3、S4样地中斑子麻黄幼年雄株比幼年雌株数量多,推测营养不良环境下幼年雄株比幼年雌株生命力更强,C正确;根据图中数据无法说明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D错误。12.答案:C解析: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1+N3,A错误;B、图中“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也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C、人为输入的条件下,N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N2是流入从生产者流入到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0%,C正确;D、植物不能吸收有机物,土壤微生物可以利用这些有机物,将动物粪便作为肥料还田,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不能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C。13.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其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被植物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该微生物是分解者,即使受碳限制,也不会利用空气中的CO2或土壤中的碳酸盐进行生命活动,B错误。由题干可知,该微生物受氮限制时,会从土壤中额外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此时该微生物与植物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影响碳的输入,从而影响植物凋落物中的碳氮比,进而会影响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会对植物吸收氮产生影响,D正确。14.答案:ABC解析:A、据题意,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后可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如果将自尾巴回流的静脉结扎,再刺激该交感神经能引起尾巴上的毛竖立,但心脏活动不加速,说明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由静脉回流至心脏,A正确;
B.本实验缺少对照实验,不足以说明经静脉回流引起心脏活动加速的物质一定是由交感神经释放的,B正确;
C.刺激猫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使尾巴上的毛竖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结构不完整,C正确;
D.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由静脉回流至心脏,需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故心肌细胞不属于支配尾巴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D错误。
故选ABC。15.答案:BCD解析:火灾过后,该区域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土壤中存在一些原有植物的繁殖体,该过程为次生演替,A错误;与群落①(草、灌木阶段)相比,群落③(针阔混交林阶段)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群落③对光的利用更充分,B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在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故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人工种树、种草迅速增加了物种多样性,进而加快了群落演替的进程,D正确。16.答案:ACD解析: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A正确;“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B错误;茄子的食用部分主要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C正确;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脱落酸是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当脱落酸减少时种子萌发便不受抑制,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D正确。17.答案:ABD解析:A、r对策的有害生物只有稳定平衡点S点,没有绝灭点X点,在种群数量低时可迅速回升,因此该类生物难以彻底清除,很难被人们彻底清除,A错误;B、当种群基数较少接近X点时,K对策生物可能会灭绝,种群增长率可能为负值,B错误;C、K对策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低于X点,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濒临灭绝,C正确;D、曲线在X点和S点之间时,Nt+1>Nt,表示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0,但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增加,D错误。故选ABD。18.答案:ABC解析: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新型冠状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属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可以让免疫系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种致病微生物产生免疫,实现不同疫苗之间的优势互补,C正确。甲同学三次接种的都是灭活疫苗,技术路线相同,不是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乙同学前两次接种的是灭活疫苗,第三次接种的是重组蛋白疫苗,两种疫苗技术路线不同,属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D错误。19.答案:(1)特异性;在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摄取、处理过的新型冠状病毒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被激活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免疫(2)乙;病毒抗原的数量较大,且先迅速增加后降低(3)全程接种+加强针解析:(1)分析图a可知,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初期,体内几乎没有T细胞和抗体产生,说明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在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摄取、处理的新型冠状病毒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被激活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可分冰抗体。因此T细胞数量的增加与抗体的产生有一定关系。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细胞免疫过程。(2)据图可知,病毒抗原的检测指标在乙阶段才开始出现,且呈先迅速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乙阶段结束时消失,因此只有在乙时间段内进行抗原检测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3)据图b分析,全程接种+加强针条件下,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K352除芯机操作规程
- java程序师岗位职责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法规》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微积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跨境电商综合运营》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计算机网络》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茶叶介绍主题课程设计
- 茶厂厂房建造方案
- 茶企产品抽检方案
- 肠粉摆摊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 2022年拓展课教案
- 民非企业人事管理制度.doc
- 小蛋壳历险记.ppt
- 汽车常用英文术语
- 公寓精装修施工方案
- 学校校报校刊卷首语(创刊词)
- 采集运维专业问答题(修订)20140627
-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教学设计
- 动火施工方案(完整版)
- 玻璃幕墙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