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抽样风险及其防范_第1页
毕业论文-论抽样风险及其防范_第2页
毕业论文-论抽样风险及其防范_第3页
毕业论文-论抽样风险及其防范_第4页
毕业论文-论抽样风险及其防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毕业论文第2页共8页

目录

一、引言………………1二、审计抽样与抽样风险的形成……………………1(一)审计抽样的形成………………1(二)抽样风险的形成………………2三、控制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2(一)控制测试中信赖不足风险的形成和防范……2(二)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的形成和防范…………………2四、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3(一)细节测试中误受风险的形成与防范…………3(二)细节测试中误拒风险的形成与防范…………3五、抽样风险中客观标准偏差率(偏差额)的确定…………………5(一)审计重要性、内部控制可靠程度与可容忍误差的确定……5(二)可容忍误差与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确定……5六、总结………………6参考文献………………7摘要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大量运用职业判断,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确保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在运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出于提高效率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审计抽样。本文分别阐述了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并提出了抽样风险中客观标准率(偏差额)的确定建议。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抽样风险;审计抽样;偏差率;控制测试;客观标准;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被审计单位;审计准则;抽样风险及防范

一、引言

现代审计学是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核心的审计理论。风险、证据与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中三个核心概念(W.R.Knechel,2001),将“风险”引入审计理论与实务是审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LarryF.Konrath,1993),它使得注册会计师由被动接受风险转为主动控制风险。尽管学术界对现代审计学涉及的众多风险概念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现代审计学中抽样风险概念的内涵及防范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笔者认为,只有将现代审计学所涉及的诸多抽样风险概念以系统的观点对此作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才能明确抽样风险概念内涵,厘清各种抽样风险,以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且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抽样与抽样风险的形成

(一)审计抽样的形成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产生抽样审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产生初期,社会经济活动不复杂,其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不太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经济业务不断增多,尤其是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的出现,使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审计人员要对所有的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进行全面的详查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不仅成本太高而且非常困难。审计技术和方法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审计抽样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第二、符合成本和效益的原则。根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审计人员并不需要对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判断,只要能恰当的运用审计抽样技术,通过对局部的样本进行审查,便可推断总体特征,可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限制下,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第三、审计结论可靠性高。统计抽样是根据经济统计数学概率论的原理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其抽样风险是可预知的,也是可控制的,样本按随机方法选出,较少主观的因素,其样本结果客观地反映总体特性,抽样结果的有效性不受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影响,因而其结果更科学、更可靠,但不能认为统计抽样就不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于审计抽样对象确定、估计误差率等均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否则将形成抽样风险,造成审计风险。(二)抽样风险的形成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虽然正确抽取的样本,但它可能无法代表总体的概率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第一,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第二,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也就是说,无论在控制测试中还是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另一类是影响\o"审计效率"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但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这两类抽样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三、控制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控制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结果只有有效或无效两种。因此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也包括两种: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一)控制测试中信赖不足风险的形成和防范。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当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高。为了弥补注册会计师根据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而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高水平,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可见,信赖不足风险并不影响审计结论。最好的方法是CPA始终要保持一颗客观公正的心,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二)控制测试中信赖过度风险的形成和防范信赖过度风险是指将审计抽样用于控制测试时,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如果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从而导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低,注册会计师可能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的有效性下降。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信赖过度风险更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而更应予以关注。”过度信赖相关的内部控制,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降低发现信赖过度风险的可能性“,很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可信赖程度(CL)与信赖过度风险(OR)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二者互为补数,即CL+OR=1或OR=1-CL。只有在一定的可信赖程度即一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以科学地确定可容忍误差水平

在采用统计抽样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概率论原理,设计并选取样本,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即内部控制)特征,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可信赖程度和可容忍误差水平。三只有在一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以科学地确定可容忍误差水平。可信赖程度与信赖过度风险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可容忍误差是评估控制风险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而另一主要指标就是可信赖程度(ConfidenceLevel)。既然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只有95%的可信赖程度控制风险不超过6%,那么另外的5%就是风险度。综上所述,只有统计抽样才可以科学地建立信赖过度风险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信赖过度风险水平应控制在5%~10%之间“审计实践告诉人们:可信水平(即可信赖程度)定在90%~95%之间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将信赖过度风险控制在5%~10%之间较为适宜。四、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细节测试的目的是通过检查财务报表各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来取得做出审计结论的直接证据。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一)细节测试中误受风险的形成和防范。误受风险是指抽样的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如果账面金额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而CPA认为其没有存在重大错报,CPA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与信赖过度风险类似,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CPA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CPA更应予以关注。(二)细节测试中误拒风险的形成和防范。误拒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如果账面金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CPA认为其存在重大错报,CPA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最终CPA会得出恰当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防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度,明确职责范围。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事务所内部的责任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主要是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实际操作,有人负责指导监督,有人员负责考核,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并能分清责任。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审计风险,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因此,建立风险责任制度是降低审计风险的首要手段。第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在招聘专业人员时,严把入口关,不具备条件者不能聘用。另一方面,应注意对现有注册会计师不断地进行后续教育。在我国经济成份极其复杂,新规定新政策不断出现,审计对象和内容也就处于经常变化之中,所以应形成一种制度,让每个注册会计师都有机会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其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不能只顾增加事务所的经济收入而忽视社会效益,给事务所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进行“项目分工管理”。事务所要针对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审计的范围、重点、程序、方法、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作出详细的规划,使注册会计师有所遵循,对审计质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据,减少失察的可能性,从而规避审计风险。第四.建立专业指导机制,最大限度规避审计风险。事务所可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保证注册会计师在遇到超出自己的知识范围的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恰当的业务指导。例如,可以聘请法律、经济、技术方面的专家做审计的技术顾问,使审计人员在做出判断和决定时,有权威的专业人士作后盾,这样就可以增强审计结论对审计风险的承受力。第五.充分利用自主权,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事务所如欲避免法律诉讼,有效地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必须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一般说来,接受审计委托前,应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及其他与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等进行了解,如果被审计单位对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它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也必然会蒙骗注册会计师,使注册会计师陷入他们设定的圈套。事务所有权拒绝被审计单位的委托来降低风险。第六.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每一个事务所急需解决的又一问题。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这是由审计客体的不可控性决定的。同时,控制审计风险需要花费一定的代价,随着审计成本的增加,审计风险的降低幅度呈递减趋势,这就要求审计风险的控制要限定在一个经济意义上的适当范围。第七.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以转嫁风险。随着我国加入WTO,要求注册会计师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也使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在范围上、深度上都不可与以往同日而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外客户,事务所必须以更高的执业质量和更有保障的资信条件来迎接新的挑战。而通过提取风险基金和投保的方式可以提高事务所的赔偿能力,从而取信于国内外客户并提高社会信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也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年收入的20%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或办理职业保险。五、抽样风险中客观标准偏差率(偏差额)审计抽样允许误差是可容忍误差的组成部分,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重要性是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依据;而在符合性测试中,内部控制设置健全性程度是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主要依据。确定审计重要性的作用在于确认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了其使用者需求信息的准确程度,若经审计未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弊而造成其使用者决策失误,审计人员因此将面临着被财务报表使用者诉讼的风险。所以,审计重要性标准值体现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和相关法律允许存在的最大差错额,即财务报表最大容许差错额。(一)审计重要性、内部控制可靠程度与可容忍误差的确定。审计重要性标准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因作用不同而不同,其中:在业务及账务处理测试时,审计重要性标准的作用在于衡量业务及账务处理错弊程度,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其标准值是财务报表重要性标准值的分解值或比例值,体现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业务及账户允许存在的最大误差金额。而可容忍误差是测试总体推断结论的预计值。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体现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业务及账务处理的预计错弊程度,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作用在于确定业务及账务处理的抽样允许误差;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体现为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下其执行的预计错弊程度,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作用在于确定业务及账务处理控制的抽样允许误差。所以,在实质性测试中,重要性标准值覆盖可容忍误差值,可容忍误差值与业务及账户的重要性标准值吻合,并不能超过重要性标准值;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值根据内部控制设置的调查结果确定。在实质性测试中,体现审计重要性标准值与可容忍误差值关系的数学公式表达为:审计重要性标准值≤可容忍误差值(二)可容忍误差与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确定。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依据因可容忍误差确定依据和抽样允许误差作用不同而不同。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由业务及账务处理测试总体预计误差和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组成,而可容忍误差与业务及账户重要性标准值吻合,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作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