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2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敏捷。娴熟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究计算方法,培育独立思索、主动探究的精神与同学主动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亲密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爱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挚友,你们喜爱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24+9=45+30=28+7=
87—5=36—8=72—50=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视察第91页情景图。
1、细致视察,从这幅图上,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二)视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须要我们解决?
师依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31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探讨沟通计算方法。老师巡察。
3、各小组汇报沟通状况。(学生汇报时,老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探讨喜爱的方法。
1、学生小组探讨,老师巡察。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爱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订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2闭莆湛擞肭Э说慕率,能进行简洁换算。
3迸嘌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实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实力与操作实力。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吗?谁情愿说给大家听?
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
老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
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当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
老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千克。(板书:相识千克)
二、探究新知
(一)相识1千克
(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
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
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
告知学生1000克就是1千克。
老师板书:1000克=1千克
千克用kg表示。1kg=1000g
(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
(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
(4)探讨:你认为通常在什么状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操作活动,称物品
每组拿出自己打算的秤。
(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
(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
学生沟通: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
(三)克与千克的换算
(1)这袋大米重3千克,假如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000克,3千克就是3000克。3kg=3000g(板书)
这3个萝卜重2000克,假如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这两个式子:3kg=3000g2000g=2kg,你发觉了什么?
(3)老师的体重是50000克,真的比全班全部的人都重吗?
50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
三、课堂活动
(1)对口令。
(2)填一填。
(3)分组活动,称一称。
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
全班沟通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长
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驾驭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口算实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24+9
35-20
46-7
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203
()()
()()
()()72
31
75
29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视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与“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相互沟通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视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假如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探讨,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
D、70+13=83
3、比较算式,发觉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娴熟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相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驾驭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视察、操作、合作沟通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详细概念,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视察实践实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化、培育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详细概念,通过视察、合作沟通归纳出秒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详细概念从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
教学打算:
教具打算: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打算:学生每人打算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爱好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短的时间,经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沟通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视察钟面————-和同桌沟通你的发觉从而引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改变,两人看秒针的运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宝)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化。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起先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心里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数数,在各种感官中详细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状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妈妈每天工作8()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课件)
小兔乐乐: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长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了解一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须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支配,形成个人作息时辰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娴熟驾驭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的推理实力和计算实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实力.
教学重点
驾驭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娴熟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出示:
指名摘花瓣,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老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推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究,汇报沟通.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小组探讨、汇报.
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觉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方法:
(4)初步练习.
仿按例题,学生相互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索过程.
2.学习例2.
(1)出示: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小组探讨、沟通.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方法:
三、应用学问,解决问题.
1.填空.
2.看谁填的又对有快!
2千米=米3000米=千米
4千米=米6000米=千米
3.出示下图:表示两条铁路的长度.
看图计算:
北京→南京→上海千米
北京→武昌→广州千米
4.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
四、课堂小结.
今日学习的是什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课题)
五、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40×960×37×4+3840÷4
6×8+7350+8012×4230×3
22×48×9+4500×7720÷9
2.4吨=千克20xx千克=吨
3千克=克8000克=千克
3.小组探讨.
园林工人要一条长1千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5米种一棵,算一算,路两边一共种多少棵树?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6
1、结合详细的问题情境,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实力和应用实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学问和技能。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实力。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30×3080×100500×20
2、计算练习
36×1248×2356×32
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问题解决
第9题:
(1)、儿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问:假如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但没有(1)(2)小题作铺垫,你会解决吗?
第10题:
让学生人人都经验估和算的过程,再小组探讨沟通。
第11题:
15÷3×35
先求一瓶饮料的价钱,再求35瓶饮料的价钱。
第12题:
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学问和技能。
第13~15题:
激励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13、11×5+8=63(岁)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习题拓展
售票处: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现在
有120名老师和学生去秋游。
(1)租大船须要付多少钱?
(2)组小船须要付多少钱?
假如又来了两个老师参与划船,怎么租船比较化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驾驭其口算方法、
2、培育学生的口算实力和类推实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同时培育学生仔细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驾驭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1、口算:
2、填空:
(1)6个十是(),12个十是(),12个百是()、
(2)40是()个十,800是()个百、
(3)表示(),结果得()、
3、师列式,同时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整十、整百数同一位数相乘)师明确:我们今日就来学习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乘法口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主动参加学习例1、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猜猜得多少?说说你怎样想的?
问: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老师出示1捆小棒,说:这是10根小棒扎成的一捆,表示几个十?(1个十)
师:怎样表示呢?请你们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组,动手摆小棒,然后汇报:表示3个20是多少,用小棒表示就是两捆小棒为一份,摆这样的3份,共6捆、
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出示动画“口算乘法(例1)”、
问:看图说说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
说明:表示把3个20合并在一起,就是6个十,所以得60、
师板书:2个十个十
齐读算式及结果:20乘3等于60、
(2)尝试探讨,驾驭算法、
①读算式,写得数,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出示:
要求全班动笔把得数填在书上、再视察探讨:分别视察每组题中因数和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帮助学生归纳口算算法:当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中国共产党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
2、迁移类推学习例2、
(1)看图列式并口算得数、
出示动画“口算乘法(例2)”、问:这幅图表示什么?该怎样列式?(表示4个300是多少,列式为)、板书:
问:你是怎样想的?板书:3个百×4=12个百=1200
追问:还有更快的方法算出得数吗?(先算出的积,因为300的3后有两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巩固算法、
①读算式说得数、
②出示:
探讨:怎样做题快速而精确地写出得数?(每组都先算好第一题的得数,后两道题的积添上相应的数的“0”;
③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要求学生独立填写)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写得数,比比谁最棒、
2、填空:
(1)读作()乘(),想:()个()乘7是()个(),是()、
(2)3乘600得()个百,就是()、
3、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幼儿园买来6箱水果,每箱30千克、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
(2)果园里栽了4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在8倍、梨树有多少棵?
4、嬉戏:小猴摘桃(详见探究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日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表内乘法和万以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视察探讨来理解算式的含义和算理,再通过巩固练习来使学生领悟算法、然后引导学生视察探讨并发觉规律,探究得出简便算法并加以运用。
老师留意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抓住新旧学问联系、运用学问的迁移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驾驭新学问。
教学中,还留意引导全体学生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尤其是口算算理的推导过程、为学生探求问题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氛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8
(一)学前打算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沟通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找寻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内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老师指着校内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依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视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
北
东北
西东
西南
南
东南
(9)说一说校内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嬉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加,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视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老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学问点一级详细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驾驭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娴熟地计算。
2、通过创设详细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依据详细的状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育学生总结、归纳及敏捷运用学问的实力。
教学重点:
正确、娴熟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须要留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赐予确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23+69=
62-18=
70-26=
65-15=学生独立思索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留意什么?哪些地方简单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得信息。思索: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沟通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探讨估算的方法,然后沟通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赐予确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番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相互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干脆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细致视察图文,明确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依据详细状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学问?本单元的学问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老师点评,解疑答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相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索与语言表达实力。
3、在动手操作、视察比较中,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难点:
相识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打算:
两个月饼、刀子,课件,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纸片各一张,水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两个月饼)看,几个月饼?(把其中一个送给两个学生)那还剩几个月饼?(板书:1、2)
师:假如这两个同学都想吃这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允?
师:老师把月饼来等分,那半个月饼用数怎样表示呢?
师:半个月饼可以用数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像1、2这样的数叫做整数。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相识1/2。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1/2,这些图形的1/2你能找到吗?请选一个你喜爱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1/2。
学生到投影仪处展示。
师:把三角形像这样上下折,这一部分是它的1/2吗?
2、相识1/4。
师:我们能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分月饼。
师同时提问:你分到了这个月饼的?你呢?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4,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吗?
学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3、相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学生视察主题图,你在哪里发觉了几分之一?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学问?
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验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加画图活动,进一步相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分析综合实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育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实力。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分析综合实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育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实力。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特别美丽,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须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须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面,你发觉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视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觉了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3、我们假如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
4、(课件演示)视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两遍定义。
7、下面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
(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每人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谁能不借助学具很快比较出哪张彩纸的面积,哪张彩纸的面积最小。(学生活动)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汇报。
3、那么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红色和蓝色)
看法不统一,如何精确地比较这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可以借助你们的学具,动手试试。(四人小组活动)
4、小组汇报,沟通反馈比较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5、学生看书,说说书上还介绍了哪些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解决问题。
1、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练习十八第1题)
2、推断方格纸中哪个图形的面积?
3、推断下面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三、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我们起先讲的要给儿童画配一块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长短来表述,要用什么来表述?
四、图案设计大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态)
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精确而有创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探讨。
4、沟通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其次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探讨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驾驭了本节课学问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3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
学习目标
1、相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数。
2、会给月份分类,能运用左拳和歌诀识记各月的天数。
3、能运用多种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数。
自主预习
自学教材第46页
1、多媒体展示新成立图片,你知道新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体展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图片,说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8年8月8日)
3、多媒体展示植树节与儿童节图片,说说各是哪一天?
4、小组内沟通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沟通合作
1、小组内沟通年历卡,沟通你知道的年月日的学问。
(1)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有几种状况?把它统计下来。
2、综合:
(1)你能依据每月天数的不同,对十二个月进行分类吗?
31天:有()()()()()()()月
30天:有()()()()月
28天:有()月
29天:有()月
(2)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月。
(3)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识记大小月
(1)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方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2)(课件出示)用左拳记忆法,你能用左拳给我们试一试吗?
(3)(课件出示)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嬉戏:小组长随意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两手五指张开,要是小月两手握拳。
4、相识二月
(1)二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闰年是多少天?
5、找节日。
(1)找出老师节、六一儿童节,并说出是星期几?
(2)找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标记。
6、算一算:0年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仔细倾听,适时补充订正。老师刚好点拨。)
反馈测评
1.填空:
①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
②一年有()个月,每月有31天的叫()月,有()个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月,有()个月。
2.猜一猜:小明说:我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连续的2个月,你知道我是哪两个月去的吗?
拓展延长
1、时间是珍贵的,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2、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沟通,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育学生的数学实践实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育学生仔细视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打算: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运用校内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挚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状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内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内示意图。
3.小组沟通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晰?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沟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洁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内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内。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洁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驾驭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育迁移类推实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驾驭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动脑思索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验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驾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育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计算方法的实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驾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打算: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视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探讨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沟通。
?小棒可以演示。
?探讨其次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仿照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老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究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索: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留意区分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留意笔算留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分。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驾驭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详细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学重点:
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驾驭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娴熟地口算简洁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驾驭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视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假如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准备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沟通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假如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
其次个问题
1、出示其次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索,然后在组内沟通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索,然后在组内沟通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其次课时
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验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驾驭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依次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索,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里填上正确地数。60÷3=9÷3=
——69÷3=80÷2=6÷2=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假如用竖式计算你会吗?(老师巡察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依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索对吗?
5、有疑问吗?(假如学生提不出问题,老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计算时要留意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7
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等形式使学生驾驭三位数除以-?位数时商111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45:563:7429654:925:5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760:4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624:621892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推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8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悟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加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三、教学目标:
1、经验万以内进位加法的相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精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赔偿安葬协议书
- 机动车转让过户协议书
- 稻田调解协议书
- 苏州电子协议书
- 股份变卖协议书
- 芯片合资协议书
- 美团电子协议书
- 开发商房屋拆迁协议书
- 男方抚养协议书
- 药店清场协议书
- 2025年农村个人果园承包合同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训练试题数学试题及答案(武汉五调)
- 医师挂证免责协议书
- 济南民政离婚协议书
- DL∕T 5210.6-201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6部分:调整试验
- GB/T 34560.1-2017结构钢第1部分:热轧产品一般交货技术条件
- GB/T 29318-2012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
- VSTi音源插件列表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清单五篇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理流程图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鉴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