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初似对等语义韵对比研究_第1页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初似对等语义韵对比研究_第2页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初似对等语义韵对比研究_第3页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初似对等语义韵对比研究_第4页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初似对等语义韵对比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初似对等语义韵对比研究

1.语义韵的概念内涵语言交际的功能之一是语言传达态度和意图。语义韵是表达态度意义和交际意图的重要手段之一。语义韵既是语义的,又是语用的:在语义层面,语义韵控制词语和词语、词语和结构的共选行为,揭示语境中的词语选择趋向;在语用层面,语义韵即共现语境中弥散的暗藏意义,是维持共现语境与宏观语境态度和谐的纽带。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下,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语义韵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界定和探讨。Whitsitt(2005)、Stewart(2010)指出,将语义韵界定为内涵义是语义韵研究的普遍趋势之一。然而,关于语义韵和内涵义的关系仍存在争议。许多研究者认为语义韵是词语内涵义在搭配型式中的扩散或传播(Partington1998;Berber-Sardinha2000;Oster2010)。词的内涵义表达人们对事物的“好/坏”评判,根据Morley和Partington(2009:150)的研究,语义韵亦即内涵义的一个方面。语义韵界定的“内涵意义说”突出语义韵具有评判或评价的特质,主张语义韵应遵循“积极/消极/中性”的描述分类法。但该观点趋于混淆语义韵同内涵义的界限。Sinclair(1996:87,2003:117)在语义韵的相关描述中几乎未使用“connotation”一词,而是用了“attitudinal”一词。Sinclair提出的“态度意义”更侧重对具体交际功能的描述,并非局限于对事物“好/坏”的价值评判。Louw(2000:50)指出,内涵义与重复事件的图式知识相关,而语义韵的本质是功能的、态度的。跨语言语义韵对比研究不仅可在双语视角下完善语义韵的理论阐述,对翻译研究和对比语言研究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和应用价值。Tognini-Bonelli(2002)在扩展意义单位理论模型基础上探索了英—意“功能完整意义单位”(functionallycompleteunitofmeaning),提出语义韵是确立翻译对等的必要与充分条件。Xiao和McEnery(2006)首次分析了英汉对应近义词的搭配行为和语义韵特征,在词汇层面建立两种语言间的对应关系。卫乃兴(2011)在扩展意义单位视角下,探讨英汉词语和搭配序列在类联接、搭配词选择、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层面的异同,旨在发现形式、意义和功能特征相似的跨语言对应意义单位。内涵义和语义韵皆是表达评价或态度意义的手段。然而,词的内涵义和语义韵存在何种联系和区别?二者如何影响双语词语的对等关系?目前,双语视角的语义韵研究对这些问题仍未进行过深入讨论。鉴于此,本文在扩展意义单位视角下,以平行语料库显示的汉英翻译对等为对比依据,考察翻译对等在内涵义、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层面的特征异同,根据翻译对等在各层面的对应程度确立意义和功能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跨语言对应单位。2.语义韵的工作定义和测量本文在Sinclair(1996)的扩展意义单位模型下,设立专门的对比参数:内涵义极性、语义趋向、语义韵极性、语义韵力度及语义韵常模。为更清楚地分析内涵义同语义韵的关系,本文采用“内涵义极性”(connotativepolarity)这一参数概括与某词相关的积极、消极或中性的评判态度(下文中简称“内涵义”)。其中,汉语被调查词的内涵义极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注释确定,英语对应词则根据《柯林斯英语大词典》(CollinsCOBUILDEnglishDictionary,1995)和《新牛津英语词典》(Pearsall1998)的注释确定。根据词典明确标注或例句信息可直接判断的褒贬语义称之为“外显内涵义”,中性语义则称为“内隐内涵义”。本文从汉语出发,选取呈内隐内涵义的汉语动词作为研究对象,而英语对应词则部分呈内隐内涵义,部分呈外显内涵义。在搭配型式中,动词的主语或宾语必不可少且须符合一定的语义要求,因此本文着重观察汉英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名词搭配词相互选择、相互制约的行为。文中提到的语义趋向主要指与节点词共现的名词搭配词所体现出的一种或几种语义特征。语义韵的工作定义是:由节点词、语义趋向及共现语境信息通过语义融合共同构筑的跨越词界的态度意义。“语义韵极性”(prosodicpolarity)概括与节点词相联结的“积极”或“消极”态度意义,“语义韵力度”(prosodicstrength)是节点词表达“积极”或“消极”态度意义的频数与节点词总频数的相对比值,根据语义韵力度可判断语义韵极性。“语义韵常模”(prosodicnorm)是节点词构筑某种态度意义的常规态势,包括语义韵极性和具体的态度意义。本文采用“林奈双名法”1(Linnaean-stylebinomialnotation)(Morley&Partington2009:141),将语义韵常模描述为[语义韵极性:具体的态度意义],例如[积极:支持]、[消极:不赞同]。语义韵力度是对语义韵常模进行量化测量的手段,可直观地描述翻译对等的功能对等程度。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在双语视角下,汉英初似对等的内涵义和语义韵呈何种对应关系?2)词语的内涵义和语义韵是否是判定跨语言对应单位的标准?是否存在其他判定因素?本文使用一个平行语料库和两个可比语料库。平行语料库是上海交通大学建立的英汉/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可比语料库包括:英国国家语料库(BNC)(/bnc/)和现代汉语语料库(MCC)(国家语言计划委员会资助的语料库建设项目)。本文使用的BNC只包括占总库容90%的书面语文本。采用的工作方法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在平行语料库中检索将要调查的汉语动词节点词,根据相互对应率(mutualcorrespondence)(Altenberg1999:254)选取汉英初似对等。相互对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2:MC即相互对应率,At和Bt分别代表词语A和词语B在译文中出现的频数,As和Bs分别代表词语A和词语B在原文中的频数。相互对应率能够反映双向翻译语料库中词汇相互被译的程度,相互对应率越高,被比词汇越有可能是典型的翻译对等。本文针对每个汉语节点词选取相互对应率最高的两个英语翻译对等作为“初似对等”(primafacieequivalents)(Tognini-Bonelli2002:81),进而获得将要调查的10组初似对等。第二步,在可比语料库BNC和MCC中分别对这10组汉英初似对等进行KWIC检索,考察它们在内涵义、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层面趋同或趋异的行为特征,并描述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第三步,根据初似对等在各层面的对应程度确立汉英跨语言对应单位。3.内涵相似且语义韵同质表1显示,汉英初似对等的内涵义和语义韵存在三种对应情况:内涵义相似且语义韵同质,内涵义相异但语义韵同质,内涵义和语义韵皆异质对立。下面依次讨论在这三种情况下汉英初似对等是否可判定为跨语言对应单位。3.1“滋长”、“r.”和“第四”的语义特性由表1得知,在10组初似对等中只有“滋长-RISEup”的内涵义极性和语义韵极性保持一致。二者在MCC和BNC中的搭配行为显示,“滋长”趋于吸引的名词搭配词包括“依赖心理、悲哀颓唐的心绪、愤怒的情绪、急躁情绪、骄傲情绪、右倾机会主义情绪、野心、精神悲剧”,“RISEup”的搭配词包括“revulsion、terriblecuriosity、wickedcuriosity、anger、suspicion、wildurge、waveoffrustration、terribledread、suffocatingjealousy、darkersideofhernature、pity、painofwant”。两个节点词皆强烈吸引“消极心理情绪”类词语。进一步观察扩展语境发现,“滋长”在左侧语境中趋于吸引“因果关系”类词语(“因此、随之、影响下”)和程度强势语(“不断地、暗暗地”)。这些词语旨在表明某些消极心理或情绪总会“理所应当地顺势”产生,从而加强了语境中消极的态度意义。“RISEup”的右侧毗邻语境中常见“在某人内心里”的介词短语(“in/inside+pronoun”),强调消极情绪造成的心理折磨,这类短语进一步强化了消极的语义氛围。根据语义趋向及共现语境中的复现表达可解读出,“滋长”、“RISEup”构筑的语义韵常模分别为[消极:不赞同顺势产生的消极心理情绪]、[消极:不赞同内心中产生的消极心理情绪]。可以说,在相似语境中二者的对应程度极高。上例表明,初似对等的内涵义相似时,二者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有可能显现出极高程度的对应。同时,“滋长”、“RISEup”分别在邻近语境中吸引特定的复现表达,尽管形式不同但皆构筑并强化了同质的态度意义。因此“滋长-RISEup”可判定为意义和功能高度相似的跨语言对应单位。3.2节点词内涵义与搭配词语义相互交织的意义在调查中,有三组初似对等的内涵义不一致但构筑相似的语义韵,包括“策划-HATCH”、“策划-ORCHESTRATE”和“沉浸-BASKin”。本节以前两组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策划”呈内隐内涵义,初似对等词“HATCH”和“ORCHESTRATE”均呈消极内涵义。我们从MCC和BNC中随机提取部分索引证据,显示如下。索引证据显示,“策划”、“HATCH”以及“ORCHESTRATE”皆趋于吸引“阴谋诡计”类词语。明显地,三个节点词与该语义类别的词语组合,传达[消极:反对]的态度意义。“策划”的另一些搭配词如“政变、战争、罪恶活动、四一二事变”,“ORCHESTRATE”的另一些搭配词如“campaignsofvilification、hatecampaign、cold-bloodedmurder、rally、crimes”,共同表现出“大规模的暴力违法行动或事件”的语义特征。“策划”和“ORCHESTRATE”与该类词语的组合也营造强烈的消极语义氛围。Morley和Partington(2009)发现,在政治时事语域中,“ORCHESTRATE”的周围总是弥散着说话者对“不正当、欺诈或非法行为”的反对态度,这与本文的观察发现基本一致。尽管“策划”与“HATCH”、“ORCHESTRATE”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义,但在组合轴上皆趋于吸引语义特征十分相似的词语,节点词内涵义与搭配词语义相互交织和融合,传递同质态度意义。由此可判定,“策划-HATCH”、“策划-ORCHESTRATE”都是对应程度较高的汉英跨语言对应词语单位。上述证据说明,呈中性内隐内涵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构筑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意义;呈外显内涵义的词语要求相同内涵义的词语与之共现,从而使语境中的态度意义保持一致。因此,初似对等的内涵义对应与否不是判定跨语言对应单位的必要条件。同时,初似对等的语义趋向相似说明二者语义对应,但只有语义趋向一致并表达相同的态度意义时,才可判定为跨语言对应单位。3.3义韵均呈异质和不对应表1(见第32页)显示,有六组初似对等的内涵义和语义韵皆呈异质和不对应。语义韵常模相悖的初似对等如何实现对应?是否存在影响对应的其他因素?鉴于篇幅所限,下文以“感染”、“酝酿”及其初似对等词为例逐步讨论。3.3.1节点词-搭配词组合上的意义“感染”与“理首先,我们以“感染”及其英语初似对等为例探讨上述问题,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由表2得知,“感染”趋于吸引“积极的精神品质或心理情感”类词语,“感染”的中性语义受到该积极语义趋向的影响,节点词-搭配词组合营造积极的语义氛围。我们在MCC中提取了100行索引后发现,当“感染”与“精神品质或心理情感”类搭配词共现时,无一例外地表达说话者肯定、赞同的态度意义。可以说,该语境赋予“感染”的积极语义韵力度为100%。“INFECT”的名词搭配词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特征:“消极的观念或心理情绪”和“积极的心理情感”。一方面,该节点词频繁地吸引“观念意识或心理情绪”类词语,与“感染”的语义趋向极为相似。另一方面,“INFECT”与该类词语共现时,72%的节点词-搭配词组合表达消极的态度意义,即“INFECT”惯例呈现的消极语义韵力度为72%,与“感染”在相似语境中100%的积极语义韵力度相反对立。然而,“INFECT”在另外的语境中呈现出28%的积极语义韵力度。当“INFECT”、“感染”吸引“积极的心理情感”时,二者皆表达肯定的态度意义,可判定为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皆相似的跨语言对应单位,虽然总体上概率不高。表2(见上页)显示,“CONTAMINATE”趋于吸引“心理意识”类词语,该语义范畴十分接近“感染”的语义趋向。“CONTAMINATE”呈消极外显内涵义,强烈地吸引相同内涵义的名词搭配词;有些看似语义中性的词语(“thememoryof、reason、child”)都被赋予了消极意义。“CONTAMINATE”与“心理意识”类词语共同构筑消极态度意义,并且91%的节点词-搭配词组合传达消极态度,即消极语义韵力度达到91%。分析表明,“感染”与“INFECT”在一定情况下可视为跨语言对应单位,与“CONTAMINATE”则不能视为跨语言对应单位。由此可见,当初似对等的语义韵常模相悖时,语义韵力度是判断二者是否对应的重要标准。语义韵力度反映节点词在一般语境中表达“积极/消极”态度取向的概率高低。力度越高意味节点词表达特定态度意义的频率越高,该态度意义越易于转化为语言使用者典型默认的语言图式知识,成为语言的因循性特征(杨惠中2002)。异质语义韵力度极高的初似对等在各自语言中预示截然相反的态度意义,如果视为对应词则会在译为目的语时造成语义韵冲突,扭曲原语的态度意义和交际意图。3.3.2积极语义拟合本文发现,语义韵常模相悖的初似对等除了可根据语义韵力度判断对应之外,共现语境中复现表达的对应也可作为为判定标准。下面讨论“酝酿”与“brewing”、“FERMENT”的对应特征,有关数据如表3所示。“酝酿”及其英语初似对等词分别呈内隐内涵义和消极外显内涵义。表3显示,三个节点词的语义趋向存在相似特征,即“具有一定规模”、“采用暴力或论战途径”、“对现状造成破坏”。然而,“酝酿之事”往往代表“民众利益或民主行动”,因此“酝酿”在总体上呈积极语义趋向。由扩展语境得知,“酝酿”的左侧常见“正在进行时态”或“一段时间”的时间范畴附加语(Halliday2000:82),这类词语突出“酝酿”行为的时间特征是“当下的”或“长久的”。“酝酿”右侧的搭配词修饰语“新的、第一次”说明“酝酿之事”具有开创意义。综合语义趋向和共现语境信息分析得知,“酝酿”潜存的态度意义为[积极:期待准备已久或正在准备的新事件的发生],该积极语义韵力度为76%。表3(见上页)显示,“brewing”的语义趋向为“麻烦、骚乱、危机的状况”,与“酝酿”的积极语义趋向相反。同时,“brewing”的左侧常见“感知”类和“不确定”类的词语,突出对即将发生之事不确定、没把握的态度。语义趋向和共现语境信息表明,“brewing”构筑的态度意义为[消极:不期望可感知的消极事件正在逼近或即将发生],消极语义韵力度为100%。由此可见,“brewing”与“酝酿”不仅语义韵常模相悖并且都具有较强的语义韵力度,说明二者惯例表达的态度意义及其趋势差异极大。然而,共现语境信息表明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应。一方面,“brewing”的右侧常见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范畴附加语,表明事件“准备已久”。该类附加语及“brewing”本身的进行时态与“酝酿”吸引的时间范畴附加语语义一致。可以说,该组初似对等表达的时间意义高度对应。另一方面,当“酝酿”与“大战、世界大战、冲突、政变的阴谋、政变、‘独立之事’”之类的消极词语搭配时,其消极态度意义与“brewing”的语义韵常模对应一致,二者可认定为一定程度上的跨语言对应单位。另一初似对等“FERMENT”的语义趋向也呈消极特征,与“主观意愿”类词语共同构筑的态度意义为[消极:不期望骚乱事件的形成发生],消极语义韵力度为100%。尽管“FERMENT”与“酝酿”皆能吸引“武力骚乱事件”类词语,但二者成为跨语言对应单位的概率极低。下面显示BNC中的一则例证:该例中“TheDailyMail”(《每日邮报》)是英国发行量位居前列的大众报刊,在英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下该文本不可能赞同“英国社会主义者”的革命,下文中“Itwaslaterfoundtobeafake”的表述清晰表明作者的否定态度。在该例中,如果把“fermentrevolution”译成“酝酿革命”,则“酝酿”在相似语境中的积极语义韵常模会使读者默认作者对革命持肯定、期待的态度。为了不影响读者对原文交际意图的解读,将“fermentrevolution”译成“煽动革命”能够更清楚地揭示原文作者的初衷。由语义韵力度推知,“酝酿”与两个英语初似对等成为跨语言对应单位的概率较低。然而,根据共现语境可判定,“酝酿”与“brewing”的对应程度较高,因为与二者共现的时间附加语趋于一致,说明二者语义更加契合。另一方面,语义韵常模一致对应的初似对等在中-英或英-中翻译中才能成为良好的对应词。如果初似对等的语义韵常模相悖但存在对应情况时,由语义韵力度极高的一方向力度较低的一方翻译,要避免目的语与原语的语义韵冲突,以免读者曲解原语的态度意义。4.语义韵的对应标准表4(见下页)总结了根据语义趋向、共现语境信息及语义韵确立的跨语言对应单位。表4显示,由平行语料库的相互对应率信息获得的汉英初似对等未必都是意义和功能趋同或相似的跨语言对应单位。表4中,符号“=”表示对应程度极高的跨语言对应单位。当初似对等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常模皆相同或相近时,二者是意义和功能高度对应的跨语言对应单位。同质的语义韵力度越高,成为跨语言对应单位的概率就越高。符号“≈”表示部分对应的跨语言对应单位。当初似对等的语义趋向相似但构筑异质语义韵时,需要结合语义韵力度或共现语境信息判断二者是否对应。如果异质的语义韵力度呈一方强一方弱,则二者存在对应。如果共现语境中的复现表达语义相似,表明初似对等的语义契合颇为密切,从而提高对应程度。符号“≠”表示不能判定为跨语言对应单位。Morley和Partington(2009:144)提出,语义韵是解读语篇意义的“省力工具”。意即,在交际中听者和读者可较好地理解和预测词语所蕴含的态度意义,因为与该词相关的语义韵知识已转化为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原语转换为目的语时,如果双语对应词的语义韵常模相反,会使读者耗时费力地去解读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在本文调查的10组初似对等中,只有“滋长-RISEup”的内涵义一致,这说明跨语言对应单位的确立不能局限于双语词语间内涵义的对应。分析表明,初似对等在语义趋向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语义韵是判定二者成为跨语言对应单位的关键标准。这再次证明,语义韵不是节点词的内涵义,而是弥散在节点词周围的态度意义。节点词的内涵义、语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