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对比分析_第1页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对比分析_第2页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对比分析_第3页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对比分析_第4页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对比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对比分析

1交通事故、交通总有效率近年来,人们对道路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强。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增长率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差距。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道路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的绝对数仍处于上升期,尚未达到高峰期。分析表明:1992~2002年的交通事故次数年均增长12.96%,死亡人数年均增长6.42%。其次,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2%左右,但近年来在全世界的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人数,都在10%以上。因此,我国交通事故人员死亡率非常高,而且造成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再次,由于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增长很快,而相应带来了在高速上的事故和伤亡人数急剧增加,因而,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大有上升之势。最后,道路交通管理的机制及水平不适应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机动车数量每年大约以16%的速度增加,而且将逐年增高。但我国的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水平却严重滞后,且道路使用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其交通行为急需规范。笔者强调,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系统的研究,以显著提高道路安全状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交通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交通问题突出,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交通需求迅速增长的要求,导致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不平衡,直接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各类问题,如交通秩序混乱、拥挤程度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显著增加。2.1国内城市机动车增长缓慢,但引领道路联通一个国家交通的发展状况,直接反映了其经济发展水平,而交通发展水平的高低,又可以通过机动车保有量的发展趋势来体现。图1为近十年来我国与美国、英国机动车保有量对比。从图1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英、美两国的机动车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1993年只有2332万辆,到了2002年,已达到近8000万辆,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虽然我国的机动车发展速度较快,但人均汽车拥有量水平仍然很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车辆的类型不够丰富和档次不高。在影响机动车发展水平的因素中,人均收入的增长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预测分析,我国经济在今后25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全国各类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将普遍增加13~22倍,年增长率为11%~13%。无疑,这对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将是个巨大挑战。2.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图2机动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其负面影响——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统计,到21世纪初,大约已有4~5亿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远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总和,而且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也日趋严重。2002年,全国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773137起,造成近11万人死亡,近53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38万元。由图1、图2、图3及图4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绝对数远远高于英、美两国。这与我国较低的机动车保有量极不相称,而且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近几年上升都很快,特别是在1998~2002年期间,事故数由1998年的34.6万起事故猛增到2002年的77万起,死亡人数由7.8万人迅速上升至近11万人。同期相比,美、英两国均早已越过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的最高峰,且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其事故数和死亡人数趋于平稳,甚至稳中有降。此外,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美国相比为美国的1~2倍,而万车死亡率1993年为美国的20倍,1998年为美国的8.7倍,2002年为美国的8.2倍。这些数字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来看,均是非常高的。3交通事故中的原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几大基本要素引起的,如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交通环境和信息因素等。分析表1中数据可以得出,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关键因素。其中:与人有关的因素占总因素的89.95%,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死亡的占78.54%,车辆因素在事故和死亡中分别占4.94%,5.06%,环境和信息等因素在事故和死亡中分别占4.97%和16.44%。澳大利亚相关研究结果同样表明,纯粹人、车及道路环境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各占67%,4%,4%,而由于道路原因导致人的行为事故的约占24%,由于车辆引起的人为因素约占4%,与人有关的因素合计约占95%。3.1司机和司机方面人作为交通行为的主体,是道路交通事故诱因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表2统计数据表明人为因素中又以机动车驾驶员为第一要素,其业务水平、驾驶经验、安全意识、酒后驾驶及年龄分布等都与交通事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图5、图6所示。由图5及图6的分析容易看出,交通死亡事故中,中国驾驶员由于大意、占道行驶、超速超车行驶、违规让行、酒后驾驶等原因引起的事故占一半以上;而美国驾驶员以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疏忽大意和违章占道为引发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驾驶员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中,酒后驾车不容忽视。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酒后驾驶所引起的事故约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的3%~5%,而由此造成的死亡事故则占9%~12%,并呈逐年升高之势。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局(NHTSA)规定,在事故中,任何司机或非乘客(通常指行人)如果被测出其血液酒精浓度(BAC)超过0.01克/分升,就称为涉酒精事故。而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之前,虽有禁止酒后驾车的规定,但对酒精含量等却无操作性强的具体标准。美国(见表3)和英国(表4)的酒精事故资料显示,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事故死亡比例非常高,它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大“杀手”。另外,酒后驾车发生的时间分布呈一定规律:在同一天中,一般午后和晚上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而在一周之内,周末(周五、周六、周日)的发生率高于工作日。因此,严格驾驶培训制度,严把驾驶证照发放关,严惩驾驶员交通肇事,强化公民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以规范民众的交通行为,未雨绸缪,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主。3.2机动车撞击死亡比例分布图7为2000年交通工具引起的死亡示意图。从中、美、英3国情况比较发现,乘坐小轿车死亡人数都非常大;其次是摩托车的死亡率;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其死亡人数最少。在中国,大货车主要从事中长途运输,由于货运车超载、人货混装现象普遍,加之山区路况差,故大货车造成的死亡人数相当多。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造成死亡的各种情形中,机动车相撞所占比例最高。在中国,机动车正、侧面相撞或与机动车碰撞死亡比例约占近70%;美国的各种碰撞死亡比例也近69%。此外,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车辆的行驶速度。图9中数据表明,车辆在低速(≤30km/h)和高速(>55km/h)时的事故和死亡发生率较高,原因是车辆在低速度启动时和高速度时都难以控制,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依法严格执行车辆检测、检修和报废制度,严格控制道路中车辆的行驶速度,大力发展快速公共交通,都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3.3英美法系国家的道路等级结构在交通事故中,纯粹由于道路因素引起的事故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路况不良引起驾驶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道路因素主要包括道路路面、坡度,道路照明状况,车道数量、宽度及不符合设计规范的线形等。从图10中可以看出,除白天交通量大外,在夜晚,由于路面无灯光照明,引起的死亡比例非常高,中国为28.8%,英国为20.3%,美国为30.0%,而夜晚有灯照明时的死亡数就明显低得多。此外,在黎明或黄昏时,也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在3个国家中,等级较高的道路发生交通事故和死亡的情况均较少。如2000年,中、美、英三国在高速公路上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2.3%,6.1%,2.7%;而死亡人数较多的都是等级较差的道路。如在我国,二级、三级道路分别占了死亡人数的29.9%和22.7%;在英国,不限速道路和A级公路分别占28.7%,29.4%;而美国的主干道交织带,主干道和次干道分别占死亡前3位,分别为31%,27%和14%。经以上统计分析易知,在道路新建和改建中,应进行稳静化(交通稳静化指通过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来降低车速,减少车流量,达到减少冲突,增加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处理。如在道路中增加减速垫,交叉口垫高,路段中采取中间隔离和机非隔离,设计波纹形道路,路口车流渠化岛,对街道全封闭和半封闭等,都是提高道路安全性的主要手段。3.4地面交通活动所发生的事故在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包括机非分离情况、天气状况及事故发生时间等。图11显示,车道越多,造成的死亡人数就越少;在有关分车流的道路中,单行道车流事故较少,而未分车流的道路在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其死亡事故数就占据分车流道路的一半以上。从2000年中、美、英3国的事故资料中看,事故的发生时间分布也具有规律:上下班高峰期(上午9:00左右,中午12:00左右,下午18:00左右,午夜1:00左右)等时段的事故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图12所示,在非正常天气下,雨天所发生的事故高于其他天气状况。通过对相关环境因素的分析,保证道路设施的完好(如照明等),完善道路标志、标线,合理划分车道,对交通流进行渠化和分流,尽量减少不良天气状况下的出行,并提醒司机在事故高发时间段内谨慎驾驶等,这样一来,势必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3.5信号控制的道路对死亡事故率影响的现状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交通的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制定、完善及执行等。在图13所示中国与美国2000年的死亡事故统计中,凡没有信号控制的道路,其事故死亡发生率都比较高。中、美两国无信号控制道路的死亡事故率分别占54.5%和77%;而有信号控制的道路分别只有1.5%和7.6%。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法规,加强执法,引导交通参与者养成良好的交通素养,在必要路段、路口进行信号控制等,都是加强管理,必将成为极大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的有效手段。4加强安全性能的检查,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结合以上论述内容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要有效改善交通秩序,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和发生率,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1)对于人,可通过强化公民安全意识来规范其行为。(2)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车辆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特别是对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