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护理课件_第1页
儿童护理课件_第2页
儿童护理课件_第3页
儿童护理课件_第4页
儿童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长发育评估第一节生长发育概述第二节生长发育评估能概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能说出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及临床意义;

能简述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与特点。任务目标

小儿生长发育研究小儿发展全过程,包括小儿成长发育各个阶段的运动功能、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人格特征等发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知识点睛第一节生长发育概述第一节生长发育概述一、生长发育的规律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长(growth)发育(development)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生长是小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表示量方面的增加;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心理、智力、体力能力的演进,表示质方面的变化,二者密切相关,不能截然分开。本节点睛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其发展又具有阶段性,有时慢些,有时快些。生长发育有2个高峰期:婴儿期、青春期。一、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规律图1-1-1小儿生长发育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小儿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先快后慢。图1-1-2生后主要系统的生长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小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规律图1-1-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小儿受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显著,青春期差异较大。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图1-1-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一)遗传因素体格:皮肤、身高、脸型等;心理社会:性格、气质等;性别:男女。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图1-1-5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孕母状况孕早期感染;孕母严重营养不良;孕母吃药、接触辐射、情绪变化等。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图1-1-6孕母(二)环境因素2.营养应营养素供给比例适当;长期营养不良、营养过多。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图1-1-7营养

(二)环境因素

3.生活环境良好的居住和卫生条件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反之将有不良影响。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图1-1-8良好的居住条件图1-1-9良好的卫生条件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二)环境因素

4.疾病和药物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一些药物及治疗手段(如放射治疗)亦可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图1-1-10疾病图1-1-11药物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小儿从断奶后,就需要做到平衡膳食,尽量多吃各种食物,以保证对热能与营养素的需要以及保持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不致因营养素的缺乏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和乱吃零食非常重要。

视野链接第二节生长发育评估第二节生长发育评估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二、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小儿体格生长的良好与否,是判断小儿健康的重要依据,学习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有关知识,指导有关人群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与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本节点睛(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1.体重定义:是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意义:是衡量营养情况的最重要、最敏感指标;是临床给药、输液计算其量的依据。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图1-2-1体重测量1.体重(1)增长规律出生时:体重为3㎏1-6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体重(㎏)=出生体重(㎏)+6×0.7(㎏)+(月龄-6)×0.4(㎏)1周岁:体重(㎏)=出生体重(㎏)×32周岁:体重(㎏)=出生体重(㎏)×42-12岁:体重(㎏)=年龄×2(㎏)+8(㎏)。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图1-2-2体重增长趋势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1.体重(2)测量方法2.身长(高)定义:指头、脊柱、下肢长度的总和,即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意义:身高与长期营养状况有明显关系,是骨骼发育的指标。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图1-2-3身长(高)测量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2.身长(高)(1)增长规律出生时:身高(㎝)=50(㎝)6个月:身高(㎝)=65(㎝)1周岁:身高(㎝)=75(㎝)2周岁:身高(㎝)=85(㎝)2-12岁:身高(㎝)=年龄×7+70(㎝)。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模块一审计业务委托实训指导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图1-2-4身高增长趋势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2.身长(高)(2)测量方法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2.身长(高)(3)与身高相关的测量指标

①上部量与下部量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与脊柱增长有关。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与下肢长骨的发育有关。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2.身长(高)(3)与身高相关的测量指标②全身中点的变化图1-2-5全身中点的变化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3.坐高定义: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意义: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可反映肢体的生长情况。图1-2-6坐高测量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3.坐高(1)增长规律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而降低。

图1-2-7男女孩坐高与身高的比例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3.坐高(2)测量方法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4.头围定义: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意义: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图1-2-8头围测量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4.头围(1)增长规律出生时:头围(㎝)=34(㎝)6个月:头围(㎝)=44(㎝)1周岁:头围(㎝)=46(㎝)2周岁:头围(㎝)=48(㎝)5周岁:头围(㎝)=50(㎝)15周岁:头围接近成人。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图1-2-9小儿2岁前的头围增长情况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4.头围(2)测量方法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5.胸围定义:是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意义: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图1-2-10胸围的测量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5.胸围(1)增长规律出生时:胸围(㎝)=32(㎝)1周岁:胸围(㎝)=头围=46(㎝)1周岁后:胸围(㎝)=头围+年龄数-1。图1-2-11头围与胸围交叉特点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5.胸围(2)测量方法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6.腹围定义: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意义: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者需测量腹围。图1-2-12腹围测量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6.腹围(1)增长规律2岁前胸围与腹围大约相等。(2)测量方法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7.上臂围定义: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长度。意义:评估小儿的营养状态。图1-2-13上臂围测量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7.上臂围(1)评估标准:①>13.5cm为营养良好;②12.5~13.5cm为营养中等;③<12.5cm为营养不良。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2)测量方法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二)体格生长的评估参照人群值(参数):WHO推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测量资料作为国际标准;85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

图1-2-14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1.均值离差法: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图1-2-15均值离差法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2.中位数百分位法:用于正态或非正态分布资料。图1-2-16中位数百分位法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3.生长发育图法。图1-2-17生长发育曲线图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三)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发育

1.骨骼的发育(1)颅骨的发育颅骨随脑的发育而长大,可通过头围和囟门大小以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图1-2-18小儿前囟门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图1-2-19颅骨的发育的特点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颅骨发育的异常①前囟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②前囟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减、脑积水;③前囟饱满:示颅内压增高;④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者。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1.骨骼的发育(2)脊柱的发育反映脊椎骨的发育,生后1岁以内增长最快。图1-2-20脊柱的生理弯曲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图1-2-21脊柱的生理弯曲特点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2.牙齿的发育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20颗乳牙和32颗恒牙。图1-2-22牙齿的发育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图1-2-23乳牙萌出的顺序图1-2-24恒牙示意图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一)神经系统发育

1.脑的发育胚胎时期和儿童早期脑的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脑重约370g,占体重的1/9-1/8左右,7岁时已接近成人,脑重约1500g。婴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整,神经冲动传入大脑,不仅传导慢,而且易泛化。图1-2-25小儿的脑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2.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成熟,脊髓的成长和运动功能的发育相平行。胎儿时脊髓下端达第二腰椎下缘。4岁时下端上移至第一腰椎。髓鞘的形成自上而下,延续到3岁。图1-2-26小儿的脊髓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3.原始反射。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二)感知觉发育1.视觉发育2个月大:可看到环抱着他的大人的脸;3个月大:会把脸转向光源处;4个月大:眼珠子就会左右转动进行眼球运动;5个月大:会眨眼;6~7月大:会认人;8月大:会找在眼前突然不见的物品;1岁:小孩的视力可达0.2;4岁:可达到0.6;5岁:到达0.7;6岁:可到1.0。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二)感知觉发育

2.听觉发育1个月:能辨别音素,如“吧”与“啪”的微小差别等。3个月:能转头寻找声源4个月:能听到悦耳的笑声6个月:对母亲的语音有特殊反应8个月:能分辨语音的意思

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能听从简单的吩咐4岁:听觉就发育的较完善了。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三)运动功能发育1.平衡与大动作:2抬4翻6会坐,7滚8爬周会走。图1-2-27平衡与大动作二、小儿神经心行为发育评估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三)运动功能发育2.细运动约3个月:握持反射减弱、消失。6~7月:弯腰取物、将物体在两手间传递。9~10月,捏取食物。12~15月,学会用匙,乱涂画,多页一起翻书。1.5岁,能叠2~3块积木。2岁:能一页页翻书,叠6~7快积木。3岁:临摹简单图形,5岁,能学习写字。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三)运动功能发育2.细运动图1-2-28捏取食物图1-2-29能叠积木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四)语言发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是表达人的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涉及认知、感觉、运动、心理、情感是小儿全面发育的标志。图1-2-30儿童语言发育视野链接

生长发育歌谣一哭二笑三咿呀四月哈哈望妈妈五抓六坐握足玩七翻八爬九叫爸十站对指十二走看图说话在十八两岁能用勺吃饭喜怒分明命令发三岁学穿鞋和袜长成大娃别娇他一、名词解释:生长发育体重身高头围二、填空:1.2—12岁小儿体重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2.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__________平均身高为__________3.新生儿检查骨化中心的部位是_________三、问答题1.试述小儿生长发育规律。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3.小儿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4.一岁、两岁、五岁小儿身高、体重、头围、牙齿发育的正常标准。5.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8月、24个月小儿的动作发育特征。6.4个月、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小儿的语言发育特征。7.不同年龄段小儿的性心理、心理社会及认知发展特点。思考与练习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的病因、防治要点,描述其临床表现;说出对不同疾病患儿的护理诊断和应采取的护理措施。任务目标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缺乏或过剩易导致各种疾病。知识点睛

营养不良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肿,伴各器官功能紊乱。第一节营养不良患儿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患儿护理1.喂养不当(1)母乳不足,突然断奶(2)奶粉配置过稀,长期喂淀粉食物2.消化吸收障碍(1)消化系统解剖异常(2)消化系统功能异常3.需要量增多(1)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2)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双胎、早产儿4.消耗量过大(1)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病因】【病因】新陈代谢异常

【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图2-1-1营养不良病理生理1.体重不增(最初症状)到体重下降2.皮下脂肪减少至消失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3.并发症:(1)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2)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的是VitA缺乏(3)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腹泻(4)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救治可呼吸衰竭死亡【临床表现】表2-1-1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临床表现】【临床表现】4.根据患儿体重、身高分型和分度(1)体重低下型;(2)生长迟缓型;(3)消瘦型。1.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降低;3.多种酶活性降低。【辅助检查】【治疗原则】1.早发现,早治疗;

2.综合治疗: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祛除病因;促进消化;治疗并发症。【常见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2.有感染的危险;3.潜在并发症;4.生长发育迟缓;5.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添加,直到恢复正常。(1)轻度能量80~100kcal/kg.d到140kcal/kg.d

蛋白质3g/kg.d~(3.5-4)g/kg.d

(2)中重度能量40~60kcal/kg.d到120~150kcal/kg.d

蛋白质2g/kg.d~(3-4)g/kg.d【护理措施】(3)维生素及矿物质:蔬菜水果;(4)鼓励母乳喂养;(5)注意观察效果。【护理措施】2.按医嘱给助消化药(1)补充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2)苯丙酸诺龙肌注;(3)皮下注射胰岛素2~3U/d(之前先注射葡萄糖20~30g)。【护理措施】3.预防感染(1)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感染;(2)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输新鲜血浆或球蛋白。

4.密切观察病情(1)预防并发症: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等;(2)观察治疗效果:进食及食物耐受情况,小儿体重身高等情况。

5.健康教育(1)介绍营养不良的原因,强调饮食调整原则;(2)讲述、示范婴儿喂养方法;(3)加强小儿体格锻炼,按时免疫接种和生长发育监测。

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第二节肥胖症患儿护理第二节肥胖症患儿护理1.能量摄入过多;2.活动过少;3.遗传因素;4.其他。【病因】【病因】【病理生理】【病理生理】图2-2-1肥胖症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1.年龄:常见于婴儿期,5-6岁,青春期2.症状(1)食欲旺盛,尤其喜食甜食和高脂食物;(2)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3.体征(1)体脂丰满,分布均匀;(2)皮肤紫纹;(3)扁平足和膝外翻;(4)男性阴茎隐藏在脂肪组织中。【临床表现】模块一审计业务委托实训指导【辅助检查】血脂、胆固醇增高

【辅助检查】图2-2-2肥胖症血生化【治疗原则】

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多采取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消除心理障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是最主要的措施。【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高能量食物过多、运动过少有关。

2.社交障碍与肥胖造成行动不便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与肥胖造成自身形体变化有关。

4.知识缺乏与家长育儿知识缺乏有关。【护理措施】1.控制饮食体重不增加为目标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的食物30%-35%20%-25%40%-45%

体重逐渐下降1/2热量<5岁600-800kcal5-10岁800-1000kcal10-14岁1000-1200kcal【护理措施】2.增加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多方配合的原则

3.心理护理解除精神负担,增加社会交往

4.健康教育第三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护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Vit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图2-3-1维生素D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1)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2.VitD摄入不足,钙磷比例不当(1)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少;(2)牛乳。3.生长过速(1)婴儿期,早产、双胎。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1)胃肠道疾病、肝肾损害;(2)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发病机制】图2-3-2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表内内容进行逐级链接图2-3-3佝偻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枕秃图2-3-4枕秃图2-3-5环秃骨骼改变1.头部(1)3~6月颅骨软化,乒乓球样(2)8~9月方颅: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3)前囟:2~3岁(4)出牙延迟、龋齿图2-3-6方颅骨骼改变2.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1)佝偻病串珠(2)郝氏沟(3)鸡胸(4)漏斗胸(5)胸廓病变可影响呼吸骨骼改变图2-3-7佝偻病串珠图2-3-8郝氏沟图2-3-9鸡胸图2-3-10漏斗胸骨骼改变3.四肢(1)手镯、脚镯: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2)X型腿、O型腿(3)脊柱后凸或侧凸手镯X型腿O型腿骨骼改变图2-3-12X线表现【治疗原则】1.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

2.口服VD2000~4000IU/d,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IU/d;

3.饮食调整,坚持户外活动。【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2.潜在并发症;3.有感染的危险;4.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增加户外活动(1)生后2~3周即可开始户外活动。【护理措施】2.补充维生素D(1)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2)遵医嘱供给VD制剂,防中毒。【护理措施】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1)避免早坐、早走等。

4.预防感染

5.健康教育(1)预防和护理知识

1)孕后期:(7~9月)多晒太阳,食用富含VD、钙磷与蛋白质的食品;

2)新生儿: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晒太阳,早产双胎生后1-2周口服VitD500~1000IU;

3)婴儿期:户外活动,补充预防量VitD和钙剂,及时添加辅食;

4)预防感染、防治骨骼畸形和后遗症的护理。(2)预防中毒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或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多见于6个月内小儿。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血钙降低:当血钙低于1.75~1.88mmo1/L,或离子钙低于1mmo1/L时,可发生惊厥或手足搐搦。【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图2-4-1手足搐搦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1.惊厥:为婴儿期最常见的症状;2.手足搐搦:幼儿和较大儿童多见;3.喉痉挛: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应予重视。【临床表现】模块一审计业务委托实训指导图2-4-2惊厥图2-4-3手足抽搐【临床表现】

(二)隐性体征

1.面神经征;

2.腓神经征:叩击膝下外侧腓神经,可见足背屈外翻;

3.手搐搦征(Trousseau氏征)。【辅助检查】血钙低于1.75~1.88mmo1/L。【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立即控制惊厥,迅速补钙,同时给予维生素D治疗。【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喉痉挛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手足抽搐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维生素D缺乏及血钙降低有关;

4.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预防窒息的急救护理(1)惊厥发作时:

1)就地抢救,松衣领头偏向一侧,清除分泌物;

2)舌头拉出,放牙垫,必要时气管插管。(2)控制惊厥、喉痉挛:水化氯醛或安定

2.钙剂:稀释后缓慢推注10分钟,防药液外渗。

3.定期户外活动,补充VD。

4.健康教育:预防、处理方法。思考与练习1.婴儿手足搐搦症的惊厥的紧急处理(D)A.钙剂和吸氧B.钙剂和人工呼吸C.钙剂和维生素DD.镇静止痉剂和钙剂E钙剂2.小儿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C)A.胸部B.面部C.腹部D.腰部E四肢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的表现(D)A.漏斗胸B.鸡胸C.肋隔沟D.方颅E“X”型腿4.佝偻病的预防应强调(D)A.合理喂养B.经常口服鱼肝油C.经常口服钙片

D.经常晒太阳E提倡母乳喂养5.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A)A体重不增B体重下降C皮下脂肪减少D消瘦E水肿6.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C)A面颊—胸背—腹部—臀部—四肢B胸背—腹部—臀部—四肢—面颊C腹部—胸背—臀部—四肢—面颊D臀部—四肢—面颊—胸背—腹部E腹部—胸背—四肢—面颊—臀部思考与练习7.活动期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在下述年龄小儿(B)A3个月以内B3~6个月C6~9个月D9~12个月E1岁左右8.3个月女婴,生后牛奶喂养,平时出汗多,有枕秃,易激惹,夜啼,睡眠不安,此患儿应考虑为(A)A佝偻病初期B佝偻病激期C佝偻病恢复期D佝偻病后遗症E以上都不是9.3~6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D)A方颅B胸廓畸形C手镯.脚镯征D颅骨软化E下肢畸形10.小儿5个月,烦躁不安,多汗,后枕秃发,有颅骨软化。诊断及治疗应为下述哪一组?A佝偻病初期,维生素D治疗B佝偻病极期,维生素D治疗C佝偻病后遗症期,不需治疗D佝偻病恢复期,维生素D预防E佝偻病恢复期,维生素D治疗简述常见新生儿疾病的病因、防治要点,描述其临床表现;说出对不同疾病患儿的护理诊断和应采取的护理措施。任务目标第一节新生儿分类、特点及护理第一节新生儿分类、特点及护理一、新生儿分类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新生儿的四个概念新生儿期:脐带结扎~生后28天;新生儿:从出生到满28天内的婴儿;围生期:妊娠28周~生后7天;围生儿:围生期的婴儿。图3-1-1分期

(一)根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37W≤胎龄<42W。一、新生儿分类一、新生儿分类

(一)根据胎龄分类

2.早产儿:未成熟儿,28W≤胎龄<37W。一、新生儿分类一、新生儿分类

一、新生儿分类(一)根据胎龄分类

3.过期产儿:胎龄≥42W。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图3-1-2)。

1.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4000g2.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h内测量,体重<2500g者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

超低出生体重儿在:<1000g一、新生儿分类一、新生儿分类一、新生儿分类(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3.巨大儿:>4000g。一、新生儿分类图3-1-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一、新生儿分类(三)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图3-1-3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一、新生儿分类

(四)高危新生儿指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1.出生时异常的新生儿:窒息、早产、脐带绕颈等;

2.母亲有异常妊娠史:糖尿病、吸毒、酗酒等;

3.母亲有异常分娩史:如羊膜早破、羊水污染等。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正常足月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体重大于2500g,身长大于47cm,无疾病和畸形的活产婴儿。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早产儿或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7cm的活产新生儿。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图3-1-4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足月儿: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肺液吸收延迟(1)湿肺呼吸道狭窄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2)感染后易呼吸困难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胸廓呈圆桶状,肋间肌薄弱,呼吸靠隔肌升降(3)腹式呼吸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4)呼吸节律不规则、频率快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1)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表面活性物质缺乏→(2)肺透明膜病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2.循环系统(1)出生后血液循环动力学发生变化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2.循环系统(2)心率波动范围大120~140次/分,早产儿偏快(3)血压足月儿50~80/30~50mmHg

早产儿偏低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3.消化系统足月儿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2)易溢乳、呕吐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3)胎便:生后24h排,2~3天排完,墨绿色,无臭味,延迟应排除消化道畸形。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早产儿(1)贲门括约肌松、容量小→胃食道返流(2)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3)肝功能不完善凝血因子不足→颅内出血;蛋白质合成不足→低蛋白水肿;肝糖元储备少→低血糖;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生理性黄疸重。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4.泌尿系统足月儿(1)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水肿、脱水;(2)生后24h内排尿,少数48h,一周内每日20次。早产儿(1)肾浓缩功能更差→低钠血症;(2)肾小管排酸能力差→晚期代谢性酸中毒。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5.神经系统(1)吸吮反射;(2)拥抱反射;(3)觅食反射;(4)握持反射。6.体温调节足月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早产儿(1)棕色脂肪少,寒冷时--硬肿症;(2)汗腺发育差--体温升高。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7.能量及体液代谢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8.免疫系统足月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屏障功能、淋巴结、补体、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早产儿免疫功能更不成熟:补体↓、吞噬细胞↓、sIgA↓、IgG也低,极易发生各种感染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9.常见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体重下降(2)生理性黄疸(3)上皮珠和“马牙”(4)乳腺肿大和假月经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常见护理诊断】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2.有窒息的危险;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4.营养失调;5.有感染的危险。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护理措施】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1.呼吸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2)早产儿缺氧:间断、低流量给氧,防中毒呼吸暂停:触觉刺激。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2.维持体温稳定(1)适中温度:保持体温:35.5-36.5℃

温箱、辐射台(<2000g)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2)监测体温变化适中温度: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与体重和日龄密切相关。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3.合理喂养(1)母乳--生后立即(半小时)哺乳,提倡按需哺乳;(2)配方乳(无母乳者);(3)标准:奶后安静、无腹胀、体重增长理想(15~30g∕d)。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4)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差--滴管、鼻饲、静脉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4.预防感染(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2)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3)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4)工作人员或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隔离;(5)皮肤、脐带护理;(6)每日沐浴。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5.补液管理、纠酸(1)如需补液:计量要精确,输液泵;(2)纠酸:呼酸:机械通气;代酸: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加碳酸氢钠。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6.密切观察病情

7.健康宣教(1)促进母婴感情建立:母婴同室、感情交流、鼓励参与护理;(2)指导相关知识与技能:介绍如何喂养、保暖、皮肤护理,何时预防接种、门诊随访等。二、新生儿特点与护理第二节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第二节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

一、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

四、新生儿黄疸五、新生儿败血症六、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七、新生儿危重症监护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min,无呼吸或者未建立规律呼吸,而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各种因素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窒息,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脑损伤性疾病。多发生在窒息的足月儿。一、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1.孕母因素:妊高症、年龄、心肺功能不全;2.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3.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脐带脱垂;4.分娩因素:头盆不称、宫缩无力;5.胎儿因素:早产儿、巨大儿。【病因】1.窒息时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的转变受阻2.呼吸改变:原发性呼吸暂停;继发性呼吸暂停。3.各器官缺氧缺血改变4.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病理生理】【病理生理】图3-2-1病理生理1.胎儿缺氧早期:胎动增加,胎心>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胎心<100次/分,羊水污染呈黄绿色或墨绿色。【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新生儿窒息生后1分钟评分:1.正常:8~10分

2.轻度窒息:4~7分

3.重度窒息:0~3分生后5分钟评分:仍<6分--神经系统损伤表3-2-1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3.机体各器官受累(1)呼吸系统:胎粪吸入综合症、肺透明膜病;(2)循环系统:心肌受损、心源性休克、心衰;(3)泌尿系统:少尿、血尿;(4)消化系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表现】【临床表现】(5)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表3-2-2HIE临床分度

1.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

2.头颅B超或者CT。【辅助检查】3.血清电解质测定【辅助检查】图3-2-3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1.早期预测;2.及时复苏:ABCDE步骤;3.支持治疗;4.控制惊厥;5.治疗脑水肿;6.纠正代谢紊乱。【治疗原则】1.气道交换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污染的羊水吸入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5.焦虑、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预后不良有关。【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图3-2-4复苏步骤2.复苏后的护理(1)保暖;(2)保持呼吸道通畅;(3)供给营养和液体;(4)预防感染;(5)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护理措施】3.用药护理(1)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2)纠正循环功能不良;(3)可能有效的治疗。4.定期随访5.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又称新生儿肺通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早产儿多见。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NRDS)

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18-20周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病因】图3-2-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病理生理】图3-2-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病理生理

多见于早产儿症状:出生12h内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呼气时呻吟、鼻翼扇动、三凹症、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紫绀。体征:呼吸音减弱、捻发音(肺水肿)、湿罗音(肺感染)【临床表现】1.实验室检查(1)泡沫试验;(2)L/S:<1.5;(3)血气分析:PaCO2↑,PaO2↓。【辅助检查】

2.胸部X线特征(1)肺透明度下降,内有均匀的细小颗粒网状阴影;(2)“支气管充气征”;(3)“白肺”。【辅助检查】支气管充气征白肺1.支持疗法注意保暖,供给充足的营养和水分,纠正低氧血症及酸中毒;

2.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

3.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治疗原则】氧疗肺表面活性物质1.低效性呼吸形态;2.气体交换受损;3.有感染的危险;4.营养失调;5.家长焦虑。【护理诊断】1.严密观察病情;

2.保暖;

3.维持有效呼吸:清除口鼻分泌物,雾化吸入。【护理措施】4.供氧及辅助呼吸方式:头罩;CPAP;气管插管。指征:吸入空气时,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SO2)<90%

目标:维持PaO250~70mmHg和TcSO285%~92%

监测:FiO2、PaO2--防止氧中毒【护理措施】5.保证液体和热量

6.用药护理(1)PS疗法预防给药:胎龄小于30周治疗给药:5mg/kg,30min内1次,12h后2次用药前吸痰,气管内滴入时转动体位,复苏囊加压给氧,给药后禁止吸痰

【护理措施】

(2)纠酸:5%碳酸氢钠3~5ml,稀释后30min滴入(3)关闭动脉导管:消炎痛(4)血压低时:多巴胺静滴(5)支持疗法

7.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8.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和进展。【护理措施】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主要由缺氧或产伤引起。死亡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产伤性颅内出血减少,但是早产儿缺氧性颅内出血的发率仍很高,死亡率达50%。三、新生儿颅内出血1.缺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

2.产伤性颅内出血常见于下列情况:巨大儿、头盆不称、使用吸引器或产钳助产。【病因】缺氧

产伤3.医源性颅内出血过多搬动婴儿输注高渗液体输液过快血压急剧上升出血频繁吸引气胸【病因】【病理生理】

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

1.神经系统兴奋症状激惹、脑性尖叫、惊厥、呼吸增快、肌张力增高;

2.神经系统抑制症状淡漠→嗜睡→昏迷,呼吸减慢、不规则、暂停,肌张力降低;

3.眼部症状凝视、斜视、震颤,视乳头水肿,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消失、固定、散大;

4.伴随症状前囟隆起、黄疸及贫血;

5.早产儿脑出血症状多不明显。【临床表现】1.脑脊液检查:血性、红细胞皱缩;

2.头颅B超、头颅CT: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辅助检查】1.支持疗法;2.补充凝血因子、纠正贫血;3.恢复脑功能;4.出血后脑积水治疗;5.药物预防。【治疗原则】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呼吸中枢受到抑制有关;

2.有窒息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

3.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升高。【护理诊断】1.保持安静、减少刺激、注意保温。【护理措施】护理体位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详细记录体温、呼吸、心率、意识、瞳孔、肌张力、神经反射、囟门、头围。

3.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护理措施】4.保持体温稳定5.用药的护理6.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等被黄染。四、新生儿黄疸皮肤黄染巩膜黄染【正常胆红素的代谢】图3-2-8正常胆红素的代谢1.胆红素生成较多(1)红细胞破坏过多:氧分压增高、寿命短;(2)肝脏、骨髓红细胞前体多。

2.连接的胆红素量少(1)与白蛋白结合后,不能透过细胞和血脑屏障;(2)白蛋白含量少。【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3.肝功能不成熟(1)肝内Y、Z蛋白(载体蛋白)含量低;(2)肝内尿酐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量和活性差;(3)肝细胞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肠道的能力差。

4.肠肝循环特点(1)肠内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2)肠内缺乏正常菌群。【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图3-2-9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病因和病理生理】图3-2-10黄疸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图3-2-12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鉴别

新生儿溶血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的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图3-2-13新生儿溶血鉴别

胆红素脑病:当胆红素大于342umol/L者可因脂溶性胆红素过多而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细胞受损、变性、坏死,称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反应差、嗜睡、吸吮无力、肌张力减弱。痉挛期: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尖叫、呼吸不规则。多因呼衰、肺出血死亡。【临床表现】(1)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测定;(2)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等测量;(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4)检查有无溶血;(5)母婴血型测定;(6)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辅助检查】1.病因治疗2.降低血清胆红素:蓝光疗法3.换血疗法:指针4.药物治疗(1)供给白蛋白;(2)纠正酸中毒;(3)肝酶诱导剂。5.其它治疗【治疗原则】1.黄疸;2.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3.知识缺乏。【护理诊断】【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黄疸程度、大小便和神经系统;

2.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护理。光照疗法换血疗法3.健康教育(1)使家长了解病情,配合治疗;(2)新生儿溶血:产前咨询及预防用药;(3)发生胆红素脑病,注意后遗症;(4)母乳性黄疸;(5)G-6-PD缺陷:忌食蚕豆,勿接触樟脑丸;(6)鼓励乳母照顾患儿。【护理措施】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五、新生儿败血症1.

病原菌我国以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见。【病因和发病机制】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2.

感染途径产前细菌通过胎盘传播;

产时细菌通过产道感染;产后皮肤粘膜受损处、脐部、呼吸道及消化道。3.

自身因素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病因和发病机制】1.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临床表现】图3-2-14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型2.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临床表现】图3-2-15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1.血常规:WBC、N、I/T、PIT;2.病原学检查:血培养;3.病原菌抗原检测;4.急相蛋白:CRP等。【辅助检查】1.抗生素治疗用药原则:(1)早用药;(2)静脉、联合用药;(3)疗程足:血培养阴性,病情好转后继续治疗5-7天;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4)注意药物毒副作用。【治疗原则】新生儿抗生素的选择及剂量表2.处理严重并发症(1)抗休克;(2)清除感染灶;(3)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4)减轻脑水肿。3.支持疗法4.免疫治疗【治疗原则】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炎有关。

3.营养失调与拒乳、吸吮无力,摄入量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护理诊断】1.维持体温稳定(1)体温不升或体温偏低者及时予保暖;体温过高可松开包被、多喂开水或温水浴;(2)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观察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2.清除局部感染灶(1)脐部:3%H2O2清洗,再涂碘伏;(2)皮肤小脓包;(3)口腔溃烂。

3.防止交叉感染【护理措施】4.保证营养供给(1)少量多次,耐心喂养(2)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补充能量和水等(3)每日测量体重1次

5.密切观察病情,警惕脑膜炎、休克、DIC等并发症的出现(1)症状体征的观察精神反应,食欲,体温,黄疸及皮肤出血点等;(2)观察有无感染性休克或DIC的症状;(3)并发症的观察。

6.健康教育(1)指导家长对婴儿加强护理,保持清洁卫生;(2)建议母亲选择母乳喂养;(3)向家长解释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较长的疗程。【护理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低体温及多功能损伤的一种疾病。早产儿发病率最高。六、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图3-2-17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和病理生理

生后1周内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多见。

1.一般表现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或拒乳,活动减少,哭声低或不哭。

2.低体温体温常低于35℃,重者低于30℃3.皮肤硬肿皮肤发凉、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硬如橡皮

4.功能损害肺出血、循环、呼吸、肾脏衰竭,DIC

硬肿发生的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临床表现】1.复温要求:12~24小时,体温达到36℃以上。原则:逐步复温,循序渐进。2.热量和液体补充3.控制感染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治疗原则】1.体温过低与早产、寒冷、感染、窒息等因素有关。

2.皮肤的完整性受损与环境温度过低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营养失调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有关新生儿保暖等护理知识。【护理诊断】1.复温【护理措施】图3-2-18复温措施2.保证热量和液量供给(1)热量开始210KJ/Kg/d,随体温上升、消化功能好转增至419KJ/Kg/d

(2)应尽早喂哺(3)静脉营养者,液量每日60~80ml/Kg,用1/5~1/4张液

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及使用药物

4.控制感染

5.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新生儿危重症监护室(NICU):是新生儿危重疾病集中在一起,并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连续监护和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和护理的病室。七、新生儿危重症监护【新生儿重症监护】1.对象(1)需要进行呼吸管理;(2)病情不稳定、需要急救;(3)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4)大手术后;(5)严重器官功能衰竭;(6)需要全胃肠外营养、换血者。2.主要监护内容(1)心脏监护;(2)呼吸监护;(3)血氧饱和度;(4)血压监护;(5)体温监护;(6)血气、血糖监护、电解质。【新生儿重症监护】【新生儿抢救单位的设备】

【呼吸支持疗法的应用】【危重新生儿转运】1.转运设备温箱、监护仪、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输液泵、急救药物、呼吸机、吸引器、插管设备、氧气枕等。

2.转运中的一般措施1.泌尿系统和代谢(1)称体重(2)记录出入量(3)测量尿比重、电解质、血糖等(4)测量并记录体温和暖箱温度,1/(2~4)h【NICU护理工作】2.呼吸和心血管监测(1)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呼吸暂停、血压、氧饱和度;(2)用氧者:氧浓度,用呼吸机者:吸痰;(3)物理疗法:适应症-肺炎、肺膨胀不全、气管插管及拔管后;(4)清理分泌物:吸引器压力<1000mmol/l,先m后n。【NICU护理工作】3.神经系统(1)观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2)测头围。4.血液及消化系统5.预防感染6.其它7.健康教育【NICU护理工作】思考与练习1.试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2.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ABO、Rh)有何不同?

3.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步骤。

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复温原则及措施。

5.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

6.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思考与练习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B)

A.低血糖B.早产C.极度寒冷D.急产E.感染2.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A)

A.1.5kgB.2kgC.2.5kgD.1kgE.1.25kg3.早期新生儿是指出生(C)

A3天内的新生儿B.5天内的新生儿C.7天内的新生儿D.10天内的新生儿E.14天内的新生儿思考与练习4.Apgar评分的内容主要包括(D)A心率、呼吸、哭声、肤色、拥抱反应B心率、呼吸、哭声、肤色、出生体重C心率、呼吸、肌张力、吸吮力、肤色D心率、呼吸、对刺激反应、肌张力、肤色E心率、呼吸、哭声、对刺激反应、肤色5.生理性黄疸多发生于(B)A生后第4~10天出现黄疸,约2周左右消退B生后第2~5天出现,约2周左右消退C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3天内进行性加重D生后4~7天出现黄疸,10天后渐退E生后7天后出现黄疸,呈进行性加重思考与练习6.新生儿溶血病多指(A)A因母、婴血型不合所致发病B因围生期曾用输血治疗以致发生血型不合所致发病C因新生儿娩出后药物应用而发生药物过敏所致发病D新生儿娩出后发生重症感染所致发病E娩出之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红细胞6-磷葡萄糖脱酶(G6PD)缺陷所致发病思考与练习7.ABO溶血多发生于下列哪一血型情况(E)A母为AB型,婴儿为O型B母为A型,婴儿为O型C母为B型,婴儿为AB型D母为O型,婴儿为AB型E母为O型,婴儿为A或B型8.新考儿败血症发生于产时感染时,病史中常有哪一原因(A)A产程延长B胎盘早期剥离C胎儿窘迫

D母有先兆流产史E母妊娠反应严重简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炎的病因、防治要点,描述其临床表现;说出对不同疾病患儿的护理诊断和应采取的护理措施。任务目标

呼吸道疾病是导致15岁以下儿童住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本章主要介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维持最佳呼吸功能、提供对家庭及患儿的支持。知识点睛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二、生理特点三、免疫特点

一、解剖特点一、解剖特点图4-1-1呼吸系统解剖示意图1.上呼吸道(2)鼻窦:与鼻腔相通,鼻窦黏膜是鼻腔黏膜的延续,>6月婴幼儿→鼻窦炎。(3)咽鼓管:相对宽、短、直、平→中耳炎。(4)咽部咽后壁:组织疏松→咽后壁脓肿。扁桃体:4~10岁高峰→易扁桃体炎。(5)喉:漏斗状、狭窄→吸气性呼吸困难、声嘶。一、解剖特点一、解剖特点2.下呼吸道(1)气管及支气管:图4-1-2气管及支气管特点一、解剖特点一、解剖特点2.下呼吸道(2)肺:一、解剖特点一、解剖特点图4-1-3肺3.胸廓和纵隔一、解剖特点一、解剖特点图4-1-4胸廓和纵隔1.呼吸频率和节律年龄越小频率越快,呼吸节律不齐二、生理特点二、生理特点图4-1-5各年龄阶段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2.呼吸型态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肺活量小、氧需要量大、呼吸储备能力差、代偿气量小、气道阻力大。

4.血气分析二、生理特点二、生理特点

免疫球蛋白低,尤以以分泌型IgA为低,乳铁蛋白、干扰素、溶菌酶、补体不足。三、免疫特点三、免疫特点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冬春季。90%以上是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环境因素可诱发。【病因】图4-2-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分布【病因】

(一)一般类型症状

1.症状(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干咳等。(2)全身症状:起病急,高热,烦躁、哭闹,呕吐、腹泻、甚至出现高热惊厥。【临床表现】2.体征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临床表现】应注意用压舌板,检查咽部及扁桃体扁桃体渗出物扁桃体红肿扁桃体脓点

图4-2-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二)特殊类型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柯萨基A组病毒好发季节:夏秋季特点:高热+咽炎+咽峡部疱疹→小溃疡。病程:1W

【临床表现】疱疹疱疹小溃疡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腺病毒-3、7型好发季节:春夏季特点:高热+咽炎+结合膜炎+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