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题库_第1页
交通运输工程题库_第2页
交通运输工程题库_第3页
交通运输工程题库_第4页
交通运输工程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题库【篇一: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完整版】一、选择题1、某条道路是客车专用快速路规定了道路的(b)分类属性a规划设计b交通管理c断面布置d交通控制2、城市道路网络的特征指标一般不用(b)表示a路网密度b道路面积率c人均道路长度d路网技术等级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与(b)无关a建筑面积b城市用地规模c项目性质d项目位置4、确定某机场为4d或4e等级是依据(acd)a飞机最大轮距宽度b机场客运量c飞机场地长度d飞机最大5、交通改善规划tip的更新年限一般为(b)a一年b三年c二十年d五年1、简述its的基本概念,可以采用哪些its技术来缓解交通拥堵。答:智能运输系统(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可以采用的its技术有1)交通诱导系统(车辆导航系统)采用了道路实时信息采集与发布等技术提示路段拥堵情况,诱导驾驶人选择畅通路段,有利于交通流在路网上的平衡,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通过获得实时交通信息帮助道路使用者找到一条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优路径,通过诱导道路使用者的出行行为来改善路面交通系统)2)停车诱导系统采用了泊位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诱导车辆顺利停车,减少寻泊车辆在路上绕行产生的多余交通量,缓解交通拥堵。3)etc不停车收费系统采用了车辆自动识别技术,电子自动计费技术等。减少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排队与延误,减少高速公路出入口上的拥堵情况1)出行者信息系统出行者信息系统可以在出行前或者出行中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出行前的信息服务可以为出行者提供用于选择的出行方式、路线和出发时间,使出行者有效避开拥堵路段和时段,从而缓解拥堵。出行中提供的信息服务,也能为在途的出行者及时优化出行线路。2)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为我国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的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改善路网运行状况,例如通过交通信号灯来控制交通流量,使交通网络尽可能平稳高效地运行,提高道路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的交通压力。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依靠现代科技,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公交系统,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公交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公交出行,相应的起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作用4)交通流诱导系统有效方便了陌生出行者的出行选择,减少无效交通的产生,缓解交通拥挤。2(i)、简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概念,说明其差异性。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added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物流配送,从商品流通的经营方式上看是一种商品流通方式。是一种现代的流通方式。(物流配送,即从商品流通的经营方式看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是共同化的服务模式,物流配送共同化,包括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共同化、物流管理共同化等等。)差异性:(1)两者本质不同,电子商务是一种商业运营模式而物流配送是一种商品流通方式。(2)两者基础不同,电子商务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而物流配送是以实物流通为基础。(3)两者涉及范围不同,电子商务依托网络实现各种商业活动而物流配送是服务客户保证货物送达。物流配送是为电子商务而服务的,为电子商务创造了条件。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二者是一种互动的发展关系。但是物流配送不仅包括电子商务物流也包括传统物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相比于传统物流,要更快捷,透明,需要信息化,需要实时跟踪货物动向,更要体现差异化服务。2(ii)现代物流系统构成以及公路快速货运在物流中地位和作用(1)物流系统的构成: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子系统构成;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1.现代物流硬件系统①基础设施:公路、铁路、航道、港口、机场等。②运输工具:货运汽车、铁道车辆、货船、客货船、货机、客货机等。③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装卸搬运机具、仓储货架、托盘、货箱、自动化设施等。④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2.现代物流作业系统现代物流作业系统是由物流的功能要素构成的,它包括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作业。3.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由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评价指标、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等要素构成。4.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业务处理层、管理控制层、决策分析层、战略规划层。按照功能又可分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控制、订单处理及统计分析。(2)从宏观物流分析,公路快速货运是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多式联运的快速货运运输的重要基础;从微观物流分析,公路快速货运发展与物流本质一致,都是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需求与供给主体,克服时间和空间阻隔的有效、快速的货物与服务流动过程;从物流供应链来看,公路快速货运处于物流供应链的中下游,主要服务于制造商与销售商,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高级运输需求,对物流供应链的顺利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3、我国内河航道可以分为几级?分级的主要技术标准有哪些?答:根据《内河通航标准》,我国航道等级由低到高分为i、ii。。。。vii,7个等级。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二级2000吨,三级1000吨,四级500吨,五级300吨,六级100吨,七级50吨;分级的主要技术标准有船舶设计载重(吨)、船型尺寸、航道水深(m)、单线(双线)宽度(m)、转弯半径(m)4、简述道路事故黑点的定义。简答一般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区(事故黑点)易发生的位置和主要对策。答:事故黑点是指道路事故多发地点公路隧道进出口、公路隧道内、城郊公路、公路交叉口、长大下坡接小半径曲线、连续下坡、长下坡回头曲线、曲线与桥组合、临水临崖的山区公路,穿越集镇的路段隧道内、公路或城市道路交叉口、曲线中的交叉口、城郊公路、长大下坡接小半径曲线、连续下坡、长下坡回头曲线、曲线与桥组合、临水临崖的山区公路、城市立交匝道、大型停车场的出入口。隧道对策:出入口合理的光线过度,道路选线及设计时避免不合适的曲线组合,避免尽量避免连续下坡,避免长大下坡接小半径曲线,曲线接桥等组合临水临崖的山区公路设置警告限速标志,防撞护栏,下坡路段设置减速带,提醒标志公路平面交叉口对策:交叉口渠化处理穿集镇路段:增加照明装置,完善路面排水系统,隔离栅栏路线安全对策:设置警告限速标志,布置减速凸起标线,加设停车平台,防撞护栏,平面线性平缓,路面安全对策:增加路面摩擦系数平面交叉口对策:交叉口渠化处理穿集镇路段:增加照明装置,完善路面排水系统,隔离栅栏5、简述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分阶段的依据和必要性说明与启动阈值的关系。交通影响评价阈值是指土地开发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定量判断指标,满足阈值条件的必须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反之,则不需要。根据建设项目规模、类型等因素将交评分为两个阶段:在报阶段和选址阶段。交通影响大的重大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也进行交评。必要性:更好地细化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工作。针对交通影响大的重大建设项目,有必要在选址阶段就分析其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以便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协调好土地开发与交通之间的关系。不同阶段的研究目的和技术要求有所差异,因此两阶段启动阈值有所差别。启动阈值的确定首先要分不同阶段,在明确阶段后才能确定启动阈值。三、论述题1、根据各自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回答一下问题(提示:从运载物品种类、运输距离、适用范围、运输组织、基础设施要求等方面比较)(1)用多式联运的概念设计长三角地区集装箱、煤炭、石油、城际客运的运输模式。(2)以旧金山——上海洋山港——成都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例,分别从运输速度优先和运输成本优先角度,设计可能的运输模式,并给出广义费用组成。答:(考试时表格不要求答,但最好都有概念)(1)多式联运:联运经营人根据单一的联运合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负责将货物从指定发送地点运抵交付地点的运输。(i)优点(本题无要求,但有考的可能性):(1)统一化、简单化;(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3)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杂费用;(4)实行单一费率;(5)扩大运输经营人业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ii)特点:①必须具有一个多式联运的合同;②必须使用一份全程的多式联运单据;③必须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而且是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连续运输;④必须使用全程单一费率;⑤必须有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的运输全程负责;⑥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接受货物的地点与交付货物的地点必须分属于两个国家。对于煤炭,可从西北内陆城市通过货运铁路和水运送至长三角各铁路车站和港口码头,再通过公路运输送达各目的地。对于石油,可通过西气东输的管道送达长三角的各个储油库,再通过与储油库连接的管道或者公路运输送达千家万户、也可通过铁路、水运送至长三角的各个铁路车站和港口码头,再通过公路或管道运输送达目的地。对于城际客运,可以通过航空运输、城际铁路、公路运输、水运送达长三角的各个机场、铁路车站、长途客运站和码头,再通过与这些集散点衔接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将旅客送达至各个目的地。(2)①、运输速度优先旧金山至洋山港集装箱货轮运输,到洋山港后直接与集卡联运,集卡直接运输到成都内陆港,全程海关监管,到目的地后拆箱装卸。由于洋山港没有铁路直接通达,用集卡联运,不仅缩短了中转装卸时间,而且集卡运输速度较快,综合以上两点,这种运输方式速度较快。广义费用组成:运费(海运和公路)+中转费(装卸费、仓储费、接驳费)+服务费(管理费、代理费)+时间成本+环境资源成本②、运输成本优先旧金山至洋山港集装箱货轮运输,至洋山港完成卸船后,由往返于外高桥港区间的“穿梭巴士”将中转箱运至外高桥码头,再由停泊在专门装卸区域的江船沿长江运输至成都码头。对于大宗商品来说,水水中转运输成本将是最低的。由于水运运量大,需要的人力资源少,单位运输成本明显低于公路运输。广义费用组成:运费(海运和内河航运)+中转费(装卸费、仓储费、接驳费)+服务费(管理费、代理费)+时间成本+环境资源成本2、试论述铁路通过能力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加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运输能力和安全性的主要途径。答:铁路的通过能力: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数或对数称为通过能力。计算方法:a.区间,其通过能力取决于区间的正线数、区间长度、线路纵断面、机车类型、信号、联锁和闭塞设备的种类。b.车站,其通过能力主要决定于车站的发线数,咽喉道岔的布置,驼峰和牵出线数,信号、联锁和闭塞设备的种类。c.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取决于机车的定修台位,段内整备线和转头设备等。d.给水设备,取决于水源,扬水管道及动力机械设备。e.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取决于牵引变电所的容量和接触网的供电能力。其中能力最薄弱的设备限制了整个区段的能力,即为该区段的最终通过能力。主要途径加强运输能力的主要途径:【篇二:交通运输工程复习题】1.交通运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1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有机组成部分2交通运输在物流系统中发挥着基础作用3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4物流服务必须考虑交通运输因素的影响。2.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1.载运工具,2.站场,3.线路,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5.设施管理系统,6.信息管理系统3.交通运输规划:是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规划交通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可能的资金、资源、条件下,对交通系统的建设、布局、营运等方面从整体上做出最好的安排,以适应社会政治及经济发展的需要。4.起讫点调查:是指在某一起点到终点之间调查人和车的出行方向,以了解其发生和终止,获得车种,荷载各类、交通方向和交通量等资料,主要目的是为预测远景交通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经济评价和道路设计提供参数。步骤:1资料准备2划线分区3od调查的抽样率及抽样方法4人员训练5制定计划6典型实验7实地调查5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某一断面的车辆数。交通量调查是交通量预测和经济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研究影响区内交通发展的现状,提供远景交通量预测所必需的资料。6.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目前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时常用的方法,起源于美国东北部道路通道规划的研究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从微观出发,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交通调查获得现状客货流量和流向,应用有关模型进行趋势外推,预测未来的客货流出行分布及其不同运输方式分担的比例,采用不同的配流方法对路段交通量进行分配预测,最后根据路段上的交通量分配值建立不同的目标函数,对道路的规划方案进行设计和选优,同时做出相应的建设序列安排。四阶段法将交通需求预测划分为交通量的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应用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数据,从而最终预测得到路段交通量。预测程序图见课本p60.5.以g、d、ms、a分别表示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根据交通方式划分在预测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把各模型为分4类:1.与交通生成结合在一起:g+ms—d—a,在进行交通产生预测时,就考虑到交通方式,即按照不同的交通方式预测交通产生量。2.在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之间(出行端点模型):g—ms—d—a表明交通产生量和交通方式暂时没有联系,而在计算交通分布之前要完成划分工作。3.与交通分布结合在一起(重力分布模型):g—d+ms—a。交通方式划分作为交通分布程序的一部分,即两者同时进行。4.在交通分布和交通量分配之间(出行交换模型):g—d—ms—a。这种模型是国外采用最多的,因为它可以把行程费用、服务水平、等作为交通方式划分的评价指标。它是一种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转换曲线。交通方式划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在p676.国际上通常把交通分配方法分为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关以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为划分依据。wardrop第一原理指出: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分布,就是所有使用的路线都比没有使用的路线费用小。第二原理认为: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使得网络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如果交通分配模型满足第一第二原理,则该模型为平衡模型。并且,满足第一原理的称为使用者优化平衡模型,满足第二原理的称为系统优化平衡模型。如果分配模型不使用wardrop原理,而是采用了模拟方法,则被称为非平衡模型。a、0—1分配法步骤:(1)计算网络中每个出发地o到每个目的地d的最短路径(2)将o、d间的od交通量全部分配到相应的最短路径上。0—1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缺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在道路稀少的偏远地区的交通量分配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城市道路不宜采用。b、多路径概率分配法步骤:(1)计算出行起点到网络各节点的最短行驶时间,并确定参加分配的合理路段(2)从与出行起点相连的各合理路段开始,顺向计算各合理路段终点的权以及各合理路段的线权(3)从与出行起点相连的各合理路段开始,逆向计算各路段的分配交通量。c、容量限制分配法:(1)把道路网表示为网络图,从“零流量”行程时间开始计算;(2)依次计算每个起点小区到达各终点小区通过路网中最短行程时间的路段;按0-1分配模型,将起讫点的交通模式加到路网上;(4)计算分配到各条线路的交通量在流量与行程时间的关系中,用分配给各路段的交通量计算修改路段行程时间;(6)用由(5)得出的修改路段行程时间,按0-1模型将原来起讫点的交通模式加到路网上;(7)返回到(4),继续分配,直到分配的交通量和结果的行程时间稳定为止。7.公路分级:高速公路:四车道25000~55000,六车道45000~80000,八车道60000~100000、一级公路:四车道15000~30000,六车道25000~55000、二级公路:5000~15000、三级公路2000~6000、四级公路:2000以下。划分标准见p768.公路路线设计:1)平面线形设计:直线、圆曲线、回旋线。2)纵断面设计。3)横断面设计:(1)车道宽度(2)中间带宽度(3)路肩。4)视距(1)停车视距(2)会车视距(3)超车视距。5)交叉(1)平面交叉(2)立体交叉。9.公路的主要结构物(1)路基(2)路面(3)路肩和路面排水10.公路交通流:交通流的运行状态都由速度(v=nl/(ti的和))、交通量(流量)(q=n/t)和交通密度(k=n/l=1/l)三种主要度量指标来确定。其中,v为平均行程速度,n为观测行程时间次数。l为路段长度,n为路段内的车辆数,l为平均车头间距。ti为第i辆车通过该路段的总行程时间。11.速度、流量和密度的关系:q=kv。关系图见p93.极大流量qm,就是q-v曲线上的峰值,临界速度vm,即流量最大时的速度,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度,阻塞密度kj,车流密集到所有车辆无法移动时的密度,畅行速度vf,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度。12.公路通行能力或称公路容量,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人为度量标准下,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双车道公路取1h)道路某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容许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研究公路通行能力时,要根据公路设施的情况分别对待,一般可以将设施分为两大类:非间断和间断交通流。13.甩挂运输组织:也称作甩挂装卸,是指汽车列车在运输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装卸和运行条件,由载货汽车或牵引车按照一定的计划,相应地更换拖带挂车继续行驶的一种运行方式。14散装货船:凡专供装运无包装的货物的船舶称为散装货船,如谷物,砂矿,水泥,糖。15.港口水域:1)港池:一般指码头附近的水域,需要有足够深度与宽广的水域,供船舶停靠驶离时使用。2)航道:指船舶进出港的通道。弯曲度不能过大。3)锚地:是供船舶抛锚候潮、等候泊位、避风、办理进出口手续、接受船舶检查或过驳装卸等停泊的水域。16.水路运输的发展:1)观念、运输方式变革和运输功能拓展,2)经营机制新变革。3)船型专业化与泊位深水化。4)码头专用化、装卸机械自动化及运输全球化。17航空港组成及功能:飞行区、客货运输服务区、机务维修区。18民用飞机的性能:1速度性能2爬升性能3续航性能4起降性能19航空运输的特点:优点1速度快2机动性大3舒适安全4建设周期短,占地少,投资少5适用范围广泛,用途广6货物空运的包装比其他运输方式要求低。缺点1运量小,运输成本高2噪声污染严重3直达性差4受气候条件的限制5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难以发挥。20teu国际标准箱21城市道路交叉口分为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常见的形式有十字形,x字形,y字形,t字形,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等几种。22智能运输系统的含义是: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交通工程等技术,改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状况,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23城市公路分节: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支路24建立交通运输系统的步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25城市交通规划的步骤:1需求预测与分析(出行总量,方式分配,路径分配资源包括需求的空间资源与时间分布及需求量等2确定规划的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3设施规划方案及交通设施结构与规模初步确定4估算投资规模进行经济评价分析与方案调整5规划方案确定编制发展与建设计划26its产业化的重点是加快发展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监控系统、违章自动监控系统、城市公交自动化调度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及服务系统、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及紧急事件处理和救援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分四层:功能域、系统功能、过程、子过程。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交通规划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作4个阶段。1)萌芽阶段。交通问题和交通建设几乎从人类文明开始就出现了,在汽车出现以前和汽车出现之初,交通建设比较简单,但仍然存在交通规划的过程。如一些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网就表现成棋盘形状,这明显是在建路之前有关人员作了全盘的计划和打算,也就是作了规划。二次大战末期,发达国家汽车逐渐增多,已有的城市路网的容量上和形态上与汽车的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表现出来。美国就于1944年进行针对交通出行的家庭访问调查,并作了数据统计分析,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交通调查。1950年代,美国还借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城市道路网的布局进行了分析。其他国家,如日本,也于1950年在东京进行了机动车出行od调查。但这些都只是局部的尝试性的探索,作为系统的交通规划理论尚未形成,这是交通规划理论的萌芽阶段。2)四步法阶段。以1962年美国芝加哥市发表的《ghicagoareatransportationstudy》为标志,交通规划理论得以诞生。1962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公路法规定凡5万人口以上城市,必须制定以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方可得到联邦政府的公路建设财政补贴。该项法律直接促成交通规划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开始,交通预测只是关于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三个阶段的预测。1960年代后期,日本广岛都市圈的交通规划首次提出了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划分这一新的预测内容。此后,交通规划变成了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发生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步骤,这就是交通规划的四步法(也叫四阶段法)理论。后来人们将交通发生划分与其它三个步骤做了不同形式的结合,相应地得出各类预测方法。这些都归入四步法。3)非集计模型(disaggregatemodel)阶段。关于非集计模型的研究最早也是始于1960年代后期(就是上面提到的广岛都市圈的交通规划),首先用于交通方式划分,1970年代后,mcfadden等学者对它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推向实用化。四步法是将个人的交通活动的数据资料按交通分区进行统计处理的,是以交通分区为单位的模型,而非集计模型的分析单位是个人,对调查得到的数据不进行统计处理,而是引入效用理论、概率论的方法进行直接分析研究的。非集计模型至今仍在发展之中。4)平衡模型加计算机技术阶段。自1975年leblanc发明beckmann平衡交通分配模型(1956年)的算法以来,人们借助各种现代的应用数学工具(神经网络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等)展开了关于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算法研究,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得大规模的、复杂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及其算法得以能够计算实现。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二十多年来交通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而且其触角已经延伸到交通规划以外的领域,如智能交通系统(its),大有出现交通规划与its相结合的局势。我国的交通规划起步较晚,至今不到二十年历史。198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国城市中的交通规划主要是进行一些定性分析,最多也只作一些简单的、局部的定量分析,如仅仅依据道路交通量用最简单的方法估计年增长率,来推求未来年份的交通需求量。1980年代后期国外的交通规划理论才被引进,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在理论方面,我国学者在应用国外的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时,注重针对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如大量的自行车出行)进行完善,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规划理论,另外,我国学者也参与了国际前沿的研究,作出了许多研究成果。在应用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城市和一部分中等城市都进行了交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交通规划。【篇三:交通运输工程学试题】1.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请结合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对粤东(潮汕)区域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12分)首先,讲一下五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铁路——线的运输;公路——面的运输,点到点的运输;水运——受自然条件(江、海、湖、河)影响较大;航空——成本高,运力不足;管道——专业性强,只适用于气体、液体,以及粉状物体加水稀释后才能“运输”。粤东(潮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的大开放和大发展,都伴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建设和大发展,每一次开放和发展受制,均受到交通运输事业滞后直接或间接的制约。目前,粤东(潮汕)区域交通现状的现实一是未能形成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二是港口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布局不够合理。三是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相对滞后。四是交通管理职权分散,未能形成统筹发展的交通管理格局。五是综合交通网络水平低,城区交通状况恶劣。通过分析,对粤东(潮汕)区域交通的发展建议是,“十二五”开始,围绕高标准规划建设特区城市和东南沿海门户城市的总体定位,以建设东南沿海交通航运中心为目标,以规划引领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区域合作为依托,以综合管理为手段,以融资平台为支撑,全力推进粤东交通一体化,主动对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加快打通向粤闽赣的内陆连接通道,构建粤东1小时经济生活圈,并与珠三角、厦漳泉构建3小时经济生活圈;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实现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顺畅对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加大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提升城区交通设施水平,优化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形成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建成以现代化深水大港为依托,以国家级公路运输中心为支撑,铁路与高速公路网络衔接配套,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智能型的区域交通航运中心。2.试述可持续交通概念、评价指标,并举例说明实现方法。(12分)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交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既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又不对未来构成危害的发展。一个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必须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以及环境友好的流动性和可达性。可持续城市交通的目标是要将环境、社会以及经济因素充分融入交通决策过程中。根据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交通需求适应性评价。主要涉及交通系统对居民出行需求的满足情况和交通网络的服务水平,主要有可达性、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公平性、可靠性等。(2)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交通系统对大气和声环境的影响。评价的基础是大气污染物和噪声分析模型,计算交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分析变化趋势;分析噪声值在路网上的分布状况,评价噪声对城市居民的影响程度。(3)资源消耗评价。主要包括空间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的评价。评价的基础是道路时空消耗和交通系统燃油消耗模型,计算城市交通能耗,分析其供求状况。发展可持续交通的实现,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建立专门的机构,完善可持续交通政策:从政府高度出发,制订宏观的发展计划,在策略上有意识地引导交通向可持续交通方向发展,提高公众意识,利用经济手段合理调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和需求管理规划交通是面向大众的工程体系,需要占用很多的公共空间。因此,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如何保持交通与环境的和谐,保持生态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应该考虑不同交通模式的作用,进行需求管理规划,发展一种多元化的交通模式。三是重视公共交通的作用发展公共交通是目前许多大城市的普遍做法,在实践中证明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调整城市结构是非常有效的。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轨道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我们不能忽视上述任何一种交通模式。四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使用清洁燃料是目前国际上普遍的做法。随着清洁车辆和清洁燃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都开始应用清洁车辆和燃料。无论从节约成本上还是保护环境上,应用清洁燃料和技术都是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五是关注交通对环境和人健康的影响交通行为不仅为人们提供便利,同时也会给环境和人们健康带来危害。交通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尾气是构成现代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交通噪声目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都是危害环境和健康的因素。同时,还应该明确,交通设施的安全与否直接与人们的健康相关。3.试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水路运输中有哪些具体应用,结合珠江水系阐述其现状及展望。(15分)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少不了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来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现代化。应用在水路运输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1、电子数据交换(edi)。2、管理信息系统(mis)3、无线终端。4、电子商务。5、全球定住系统(gps)。6、地理信息系统(gis)。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监控整个港口资源利用情况,随时发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之处,从而对全部资源的利用进行系统的安排,以实现物尽其用,发挥最佳效能。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和大型散货专用码头生产节奏快,高速度的信息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信息的畅通,货物运输中仓储量将减少,仓储周期将缩短,目前港口大型库场的设置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今天的港口物流业务环境中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现代港口应充分利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来完善港口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要,使港口为所在城市、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及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转提供最佳服务。4.我国为何进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探讨我国海上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技术瓶颈。(15分)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西气东输二线东段的开工凸显了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以及改善民生的用意,对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一)减少排放,改善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二)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工程。(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我国能源保障能力的重点能源工程。km,管道运输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体系。在管道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油气管道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等基础工业的发展。我国管道工业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较薄弱,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大多数原油管道采用加热输送,效率较低,能源消耗量很大,对管道输油量的变化适应性差,也使安全运行受到威胁。热处理加剂输送综合处理工艺目前在大庆及胜利原油输送中的应用还有待研究;密闭输油率不足20%;管道输送设备效率低、安全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管道运行管理自动化水平低,同国外发达国家每公里管道0.1~0.2人进行管理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管道设计仍主要以稳态水力和热力计算为主,研制和引进的部分管道动态分析软件,其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不能对管道运行的全过程和所有设备的特性进行分析和仿真。管道cad技术的应用仍处在初级阶段,三维图形设计刚刚起步;模块化、机械化施工水平较低,焊接主要靠人工,缺少特殊地质区段的施工经验和技术支持,施工质量控制水平较低。5.简述你对交通运输工程学的认识。(10分)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特点。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