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隐性知识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1页
公司隐性知识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2页
公司隐性知识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3页
公司隐性知识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4页
公司隐性知识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隐性知识创新平台的构建

0公司知识场境—引言正如奥林瓦尔(1990)所说,我们生活在知识社会,知识已成为拥有非凡技能的源泉。Nonaka(2000)把知识创新的共享语境(Context)定义为“巴”,认为巴是一个把信息加工、解释后形成知识的场所,它集办公室等物质空间、电子邮件等虚拟空间以及共享的理念等心智空间于一体。我国大多数学者把它译成“场”,认为“场”是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主要部件。“场”在知识创造中的作用如下:(1)为知识创造提供交流思想、促使产生各种想法和灵感的场所;(2)为知识创造营造知识的转换和提升的环境;(3)为知识创造铺设知识流动的平台;(4)增强人们参与知识创造的积极性,提高人们的自律性;(5)提高知识创造的效率。“场”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包括物理、虚拟空间、心灵),加快了知识转移、扩散和利用的速度,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从而加速知识创造的步伐(吴春玉,2004)。Nonaka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巴在知识创造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相应地,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知识转移中的情境因素也进行了研究。无论是巴、场还是情境因素,都可认为是公司知识创新的平台。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组织文化、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知识库、知识管理、社会文化、制度设计、领导行为、员工技能、战略等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Teece,1997;唐京,2000;芮明杰,2004;王开明,2000)。综合他们对知识创新平台即促进知识传播、吸收、共享和创造的因素的理解,本文提出公司知识场境———隐性知识创新的平台这一概念,并认为公司知识场境主要包括公司学习文化、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公司知识库、知识管理和组织结构等六方面因素。以上六方面因素是否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本文拟通过对上海、浙江、北京、江西等地几百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士的研究问卷调查,从实证角度展开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并对我国企业实践提供指导。2研究设计2.1隐性知识创新H1:公司学习文化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2:领导行为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3:激励机制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4:公司知识库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5:知识管理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6:组织结构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2.2研究框架基于上述分析,个别访谈以及小组讨论,本文构建了公司知识场境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2.3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知识管理、组织结构的结构分析(1)公司知识场境的测量公司知识场境的测量是在借鉴了国内外关于知识创新的平台(巴,场,情境)等理论研究和Willaim(2003),马宏建(2005)等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的方式,自编问卷。需要说明的是,公司知识场境为芮明杰教授首次提出。问卷共由25道题目组成,分别从公司学习文化、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公司知识库、知识管理和组织结构六方面反映公司知识场境。公司学习文化共由5道题组成,分别从持续学习、信任、包容、尊重的企业文化等来反映公司的学习文化。领导行为共由6道题组成,分别从企业高层管理者积极创造学习机会、鼓励学习、营造知识共享氛围等来反映公司的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共由5道题组成,分别从鼓励创新、奖励创新、推崇学习、在岗培训、建立知识晋升制度等来反映激励机制。公司知识库共由4道题组成,依次从建立知识库、发展知识库、更新知识库等方面来反映。知识管理共由2道题组成,从设立知识主管、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两方面来反映。组织结构共由5道题组成,分别从扁平化组织结构、建立外部知识网络、建立内部知识交流网络、建立高效便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来反映组织结构。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自动生成变量的得分。(2)隐性知识创新的测量隐性知识创新的测量借鉴了(William,2003@Nonaka,2000@马宏建,2005;芮明杰,2004等)的实证研究结果,根据本文的理论推导,结合访谈的方式,自编问卷。问卷共由11道题组成,分别从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四个方面来反映隐性知识创新过程。知识吸收由4道题组成,分别从信息收集、敞开心扉的交谈、获取商业数据、外部知识联盟的建立四个方面反映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由2道题组成,依次从学习最佳方法和采取措施选取重要知识两个方面反映知识选取。知识传播由2道题组成,分别从通过相应的程序和渠道传播知识、鼓励员工发展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不断传播新知识两个方面反映知识传播。知识共享由3道题组成,分别从共享创新的知识、共享信息、共享知识以形成技术诀窍三个方面反映知识共享。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自动生成变量的得分。2.4样本分布特征本研究的样本主要面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士(总裁、董事长、总经理)。调研主要在上海、北京、江西和浙江四地分批进行,持续时间为八周左右。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问卷389份,在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以及重复的企业进行了剔除之后,共获得有效样本307个,回收率为68.25%,有效率为78.92%,均处于较理想的水平。从调研样本分布特征的结果来看,在公司的产权结构样本分布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比较大,达到了73%。在公司规模的样本分布中,年营销额在500-3000万和3000-2亿的公司所占比例为56.7%,说明中等规模的公司占了大多数。在公司成长性的样本分布中,近三年平均发展速度为6-20%即中等成长性的公司占了大多数。在公司组织结构的样本分布中,70%以上的公司采取了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被调查公司在成立年限上分布较均匀。总体上看,所调查样本在公司性质、规模、成长性、组织结构类型和成立年限方面都有一定代表性。2.5样品的可靠性和效率2.5.1能力特征的内在一致性检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知识场境所有27个问题项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值分别为0.9509和0.8259。按知识场境的六个分项来看,学习文化5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7968,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因此学习文化的5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的反应学习文化的特征;领导行为6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8725,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所以领导行为的6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的反应领导行为的特征;激励机制5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8285,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激励机制的5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的反应激励机制的特征;知识库4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9048,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知识库的4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的反应知识库的特征;知识管理2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8773,同时相关性没有较大的变动,由于只有两个指标,不须考虑删除子指标后的α值,因此知识管理的2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的反应知识管理的特征;组织结构5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8434,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所以组织结构的5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的反应组织结构的特征。各分项的Guttman分半信度值均比Cronbach的α系数略小,但无显著差异。2.5.2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的内在一致性检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创新的所有11个问题项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值分别为0.9080和0.8563。按隐性知识创新的六个分项来看,知识吸收4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7913,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因此知识吸收的4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的反应知识吸收的特征;知识共享的3个子指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是0.8019,同时相关性和α系数没有较大的变动,因此知识共享的3个子指标能够很一致的反应知识共享的特征;知识选取和知识传播的两个子指标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在0.7上下,相对小于知识吸收和知识共享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系数,但考虑到隐性知识创新的总体内部一致性检验系数较理想,我们还是认为隐性知识创新各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是可以接受的。各分项的Guttman分半信度值与Cronbach的α系数无显著差异。2.5.3隐性知识创新的分量表建构效度检验的对象是各分量表,包括知识场境的六个分量表:学习文化、领导行为、激励机制、知识库、知识管理和组织结构;隐性知识创新的四个分量表: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分量表对应的相关矩阵都只有一个特征值大于1,表明分量表都有良好的建构效度。3研究结果3.1基于知识场境的因素开展学习文化和组织结构本部分因素分析主要利用SPSS11.5因素分析方法,首先对学习文化的5个题项、领导行为的6个题项、激励机制的5个题项、知识库的4个题项、知识管理的2个题项和组织结构的5个题项进行因素分项,从而获得学习文化因素、领导行为因素、激励机制因素、知识库因素、知识管理因素和组织结构因素,再根据这个知识场境的六个子因素获得知识场境的总因素;然后对知识吸收的4个题项、知识选取的2个题项、知识传播的2个题项和知识共享的3个题项进行因素分析,从而获得知识吸收因素、知识选取因素、知识传播因素和知识共享因素,再根据隐性知识创新的这4个子因素获得隐性知识创新的总因素。3.1.1知识管理2个题项间的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公司知识场境的六个分项都很好地通过了BTS检验。学习文化、领导行为、激励机制、知识库和组织结构这5个知识场境分项的KMO值都在0.8以上,合理通过了KMO检验,知识管理的KMO值虽然只有0.5,但这是由于知识管理只有两个题项造成的,并不说明不适合提取知识管理因素,事实上知识管理2个题项间相关系数为0.78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对知识场境的六个分项分别进行因素分析是可以接受的。通过知识场境六个分项的因素提取,我们同时获得了六个分项的因素得分和各个分项与其题项的相关系数(即因素载荷),计算结果见表1中各分项和其题项形成的交叉单元格的数据。以知识场境六个分项为基础,求知识场境总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KMO系数为0.871,BTS显著性系数为0.000,表明适合提取知识场境总因素。3.1.2不适宜提取知识管理因素由表3可见,隐性知识创新的四个分项都很好的通过了BTS检验。知识吸收和知识共享这2个隐性知识创新分项的KMO值分别为0.789和0.688,通过了KMO检验,知识选取和知识传播2个分项的KMO值虽然只有0.5,但这是由于这2个分项只有两个题项造成的,并不说明不适合提取知识管理因素,事实上知识选取和知识传播各自2个题项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和0.471,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四个分项分别进行因素分析是可以接受的。通过隐性知识创新四个分项的因素提取,我们同时获得了四个分项的因素得分和各个分项与其题项的相关系数(即因素载荷),计算结果见表3中各分项和其题项形成的交叉单元格的数据。以隐性知识创新四个分项(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因素)为基础,求隐性知识创新总因素。从表4可以看出,KMO系数为0.816,BTS显著性系数为0.000,表明适合提取隐性知识创新总因素。知识吸收、知识选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创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0.874、0.869和0.850,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隐性知识创新总因素解释了总方差的52.34%。3.2公司知识场环境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3.2.1拟合模型的拟合接下来我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公司知识场境与隐性知识创新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验证前述假说。模型验证运用LISREL8.5软件将调查数据的协方差矩阵(共变数矩阵)与假设的公司知识场境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模型(图1)进行拟合,得到该模型的各项拟合参数,如表5:表5的拟合参数显示:观测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很好,达到饱和,即理论假设模型与实证模型完全相符,是最为理想的拟合模型,应当予以采纳。3.2.2理论模型检验本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验证如表6所示。(1)学习文化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本文假设学习文化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1),从表6的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中,发现学习文化对隐性知识创新的路径系数未达显著水平,即学习文化对隐性知识创新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本文的假设1未获得支持。(2)领导行为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本文假设领导行为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2),从表6的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中,发现领导行为对隐性知识创新的路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即领导行为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本文的假设2获得支持。(3)激励机制为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本文假设激励机制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3),从表6的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中,发现激励机制对隐性知识创新的路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即激励机制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本文的假设3获得支持。(4)公司知识库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本文假设领导行为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4),从表6的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中,发现公司知识库对隐性知识创新的路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即公司知识库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本文的假设4获得支持。(5)知识管理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本文假设知识管理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5),从表6的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中,发现知识管理对隐性知识创新的路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即知识管理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本文的假设5获得支持。(6)组织结构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本文假设组织结构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H6),从表6的理论模型的路径系数中,发现组织结构对隐性知识创新的路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即组织结构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故本文的假设6获得支持。3.2.3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从总的影响效果来看,在我们的模型中,组织结构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领导行为,再其次是激励机制,再次是公司知识库,最小的变量是知识管理。学习文化对隐性知识创新也有影响,但不显著。4影响隐性知识创新的因素本文研究公司知识场境对隐性知识创新的影响,目的在于为我国的公司在实践中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创新提供一些思路。本文通过文献探讨及专家访谈来构建理论模型,选择上海、北京、浙江、江西四地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士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公司知识场境对隐性知识创新有影响作用:(1)学习文化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2)领导行为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激励机制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公司知识库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知识管理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结构对隐性知识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如Nonaka(1991)指出,在市场不断变化、技术不断更新、竞争者层出不穷及产品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成功将属于那些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在公司内部广泛传播新知识并迅速将之应用到新技术和产品当中去的公司。因此,为了加快隐性知识知识创新的速度,公司应加强如下六方面建设,尤其是加强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公司内部知识库、知识管理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建设:4.1建立以任、包容、尊重的企业文化公司应鼓励员工致力于持续学习,努力创建信任、包容、尊重的企业文化。积极同客户建立知识联盟,并积极参与供应商、联盟成员、专业团队以及科研机构的共同学习活动,不断吸收知识。4.2个人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对于个人公司管理者应积极创造学习机会,鼓励试验,鼓励员工的学习行为,鼓励员工通过适应性的、参与性的以及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来拓展个人的知识。致力于培养有能力并且善于学习的员工队伍,并经常选派员工参加小组讨论会、研讨会或学术会议,学习新方法、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