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姓名:孙佳慧班级:孙佳慧《咏雪》过关小测验(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文学常识(8分,每空2分)《世说新语》是朝宋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出自《》篇。二、词语解释(24分,每空2分)寒雪日内集内集:与儿女儿女:讲论文义文义:俄而雪骤俄而:骤:公欣然曰欣然:何所似:差可拟差:拟:未若柳絮未若:因风起因:即公大兄无奕女即:三、句子翻译(16分,每题4分)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2.撒盐空中差可拟。译:3.未若柳絮因风起。译: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四、文意理解(24分)1.文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是“”和“”。(2分)2.写出“咏雪”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3分)时间:地点:人物: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3分)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5分)5.如何理解作者在文末交代谢道韫身份的这种写法?(3分)6.理解性默写。(5分)(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C.未若∕柳絮∕因风起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对比阅读(28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因风起因:乘,趁B.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C.诸儿竞走取之走:散步D.唯戎不动唯:只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取之,信然C.学而时习之D人问之3.句子翻译(8分,每题4分)(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译:(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译:4.王戎根据推断李子是苦的。(3分)5.【甲】文“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6.甲、乙两文记录了古代儿童的智慧故事。请根据你的理解,分别说说甲、乙两文中儿童的机敏聪慧之处。(4分)7.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陈太丘与友期行》过关小测验(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文学常识(6分,每空2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篇。二、词语解释(32分,每空2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行:2.期日中期:日中:3.过中不至至:4.太丘舍去舍:去:5.去后乃至乃:6.门外戏门外:7.尊君在不不:8.非人哉哉:9.相委而去相委:去:10.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11.友人惭惭:12.下车引之引:13.入门不顾顾:三、句子翻译(16分,每题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行,期日中。译: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4.尊君在不?译:四、文意理解(22分)1.客人发怒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2分)2.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用自己的话)(2分)3.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信;,则是无礼。(2分)4.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2分)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3分)6.你认为元方和友人各是怎样的人?(4分)元方:友人:7.从故事主人公的访谈中可知哪些做人的道理?(3分)8.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五、对比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履行,实践,做。②绥,安,安抚。③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④师,学习。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去后乃至去:离开B.候袁公候:等候C.远近称之称:称赞D.周公不师孔子师:学习2.句子翻译(8分)(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译:3.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3分)4.乙文中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4分)5.指出乙文中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3分)6.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诚实、守信的少年,除谢道韫和陈元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杰出少年的故事?(3分)《〈论语〉十二章》过关小测验(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文学常识(10分,每空1分)1.《论语》,家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散文。“四书”:《论语》《》《》《》。2.孔子:名,字,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二、词语解释(44分,每空1分)学而时习之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有朋自远方来朋:自:不亦乐乎不亦……乎:人不知而不愠而: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吾日三省吾身日: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传不习乎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三十而立立: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从心所欲:不逾矩逾:温故而知新故:新:可以为师矣可以:学而不思则罔罔:思而不学则殆殆:人不堪其忧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饭疏食饮水饭:水:曲肱而枕之枕:于我如浮云于:三人行三人:必有我师焉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从:子在川上曰川:逝者如斯夫逝:斯:三军可夺帅也夺: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博学而笃志笃:切问而近思切:三、句子翻译(18分,每题3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译: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四、文意理解(13分,每空1分)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3.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不亦乐乎?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五、对比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学而时习之时来运转B.吾日三省吾身省衣节食C.人不堪其忧疲惫不堪D.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正襟危坐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②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译:3.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怎样的好处?(3分)4.乙文中提到孔子在陈、蔡被围,当时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用原文语言回答,并从甲文中找出一组反映类似内容的语句。(3分)《诫子书》过关小测验(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文学常识(3分,每空1分)诸葛亮:名亮,字,号。三国时期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二、词语解释(18分,每空1分)夫君子之行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以:非淡泊无以明志无以:明: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非学无以广才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成: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慢:励: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年与时驰与:驰:遂成枯落遂:悲守穷庐穷庐:将复何及:三、句子翻译(12分,每题3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四、文意理解(28分)1.本文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什么?(3分)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分)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4.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6分)A、淡泊宁静:B、立志好学:C、珍惜时间:5.(3分)《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6.(3分)《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7.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3分)8.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五、对比阅读(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诫子书书:书信B.子无以鲁国骄士骄:怠慢,轻视C.又相天子相:互相D.可不慎欤慎:谨慎,慎重2.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静以修身C.子无以鲁国骄士D.守之以恭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译:(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译:4.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请你写出出自甲、乙两文的成语。(每篇至少一个)(3分)5.甲、乙两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4分)6.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

闻:(2)吾恶之甚矣

恶:(3)愿汝曹效之效:(4)乐人之乐乐: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译:(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译:4.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4分)《狼》过关小测验(测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文学常识(9分,每空1分)本文选自《》,它是清代文言短篇讽刺小说,作者,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代文学家。“聊斋”是;“志”,;异,。蒲松龄撰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郭沫若先生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二、词语解释(35分,每空1分)止有剩骨止:缀行甚远缀:甚:一狼仍从从:复投之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屠大窘窘:恐前后受其敌敌:顾野有麦场顾:场主积薪其中薪:苫蔽成丘苫蔽:屠乃奔倚其下乃:弛担持刀弛:持:狼不敢前前:眈眈相向眈眈:一狼径去径:去:目似瞑瞑:意暇甚意:屠暴起暴:方欲行方:一狼洞其中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止露尻尾尻:屠自后断其股自:股:乃悟前狼假寐乃:寐:盖以诱敌盖:狼亦黠矣黠:而顷刻两毙顷刻:止增笑耳止:耳:三、句子翻译(15分,每题3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2.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3.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译: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译: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四、文意理解(30分)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其一犬坐于前2.点明主题,发表议论的句子是:,,?。(4分)3.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3分)4.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4分)关于狼的谚语:(2分)6.第2段写屠户避狼,其避狼的方法是,而导致的结果是。(4分)7.请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3分)8.“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5分)9.《狼》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3分)五、对比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炙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狼》蒲松龄)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B.奔入伏焉焉:作兼词,“于之”,在里面C.顾无计可以死之顾:回头看D.股直不能屈股:大腿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分)译:②顾无计可以死之。(3分)译:3.甲、乙两文表现了屠户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4.你从乙文这则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自贻患耶!《阅微草堂笔记》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亦颇驯颇:很B.乃伪睡以俟俟:等待C.将啮其喉啮:咬D.兽不足道足:足够2.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3分)(1)竟忘其为狼其:(2)将啮其喉其:(3)乃杀而取其革其:3.翻译: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自贻患耶!(3分)译:4.“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表现了狼的特点。(2分)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回答。(2分)6.本文的寓意是什么?(3分)《穿井得一人》过关小测验(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文学常识(6分,每空2分)吕不韦,战国末秦相,(学派),集合门客共同编写《》(又名《吕览》),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二、词语解释(34分,每空2分)宋之丁氏之: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溉:汲:及其家穿井及:穿:有闻而传之者闻:国人道之国人:道:闻之于宋君闻: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于:丁氏对曰对: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求闻之若此若:三、句子翻译(9分,每题3分)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译: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四、文意理解(8分)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2.“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2分)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五、对比阅读(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三人成虎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上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丁氏对曰回答B.愿王察之观察C.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下列加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夫君子之行王信之乎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有闻而传之者C.及其家穿井择其善者而从之D.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译:(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3分)译:4.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3分)5.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3分)6.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①。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③。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氏春秋》)【注】①知友:朋友。②得无:莫非。③疾耕:努力耕田。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3分)齐人有好猎者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齐人有好猎者好:(2)人不对对:(3)其所以不得之故故:(4)家富则市得良犬市: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3分)译:(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3分)译:4.简要概述文中的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5.从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杞人忧天》过关小测验(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文学常识(4分,每空2分)列御寇:家,郑国人,有《》,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薛谭学讴》等。二、词语解释(42分,每空2分)天地崩坠崩坠:身亡所寄亡:寄:又有忧①彼之所忧者之:忧①:因往晓之因:晓:积气耳耳:若屈伸呼吸屈伸: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奈何:天果积气果:不当坠耶耶:只使坠只使: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奈地坏何奈……何:积块耳积块:充塞四虚四虚:躇步跐蹈:其人舍然大喜舍然:舍:三、句子翻译(9分,每题3分)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译: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译:3.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译:四、文意理解(10分)1.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寓意)(4分)2.结尾写“其人”和“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