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5篇_第1页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5篇_第2页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5篇_第3页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5篇_第4页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5篇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影子形成的基本条件。

2探索发现影子的大小与物体离光源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有密闭窗帘的房间,探照灯或手电筒,小动物模型。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在晴天的时候,和幼儿在户外玩影子的游戏。

2.与幼儿讨论:如何在活动室里造出影子。

3.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在活动室里制造影子。

4.拉上窗帘,用手电筒和动物模型做出影子。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了解有物体挡住光,便形成了影子。

5.启发幼儿思考并尝试,一个物体形成的影子为什么有时大有时小?与什么有关?

6.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离光源的远近和影子的大小。如在墙上画出大小不同的影子,并在影子下端注明离光源的距离。通过对比得出影子的大小与物体离光源远近的`关系。

7.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通过集体对比统计,得出物体离光源远近与影子大小的关系。

评价

喜欢玩影子游戏,能积极思考,主动想办法。

能发现物体离光源的远近与影子大小的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2

目的:

1.了解常见的益虫和害虫,对虫类感兴趣。

2.区别益虫和害虫,初步形成概念。

准备:

1.环境创设:“虫虫乐园”自制PPT课件。

2.虫子图片若干,灭蚊器3---4个。

过程:

一.情景导入“虫虫大聚会”。

师带领幼儿围绕教室四周边走边观察,有哪些虫子来聚会。

二.复习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三.提问:问幼儿喜欢什么虫子?不喜欢什么虫子?为什么?

初步形成益虫,害虫的概念。

四.看课件,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五.带领幼儿小结:对人类和农作物有帮助的是益虫,有危害的是害虫。

六.游戏“消灭害虫”,巩固认知。

玩法:教师请几名幼儿手拿灭蚊器,请部分幼儿到主题墙面,捉一只虫子,并扮演虫子。灭蚊的人将灭蚊器对准虫子,嘴里发出“丝丝丝”的声音,是害虫的幼儿假装蹲下来,表示已被消灭。是益虫的则赶紧跑开。

七.游戏“送虫子回家”

益虫送一边,害虫送另一边。

八.活动小结,延伸。

师小结,带领幼儿到室外捉虫虫进行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学实验材料: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盐、奶粉、果珍等若干。

2、实验记录:记录单、绘画方式记录

3、时间安排:30——40分钟

活动过程:

1、“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糖放到水里去会怎样呢?”

2、幼儿猜想:糖放到水里去会怎样?

3、实验。幼儿观察糖的.溶解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请你们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放到水里会怎样?”

幼儿实验、观察、表达、交流。(方糖的形状慢慢被破坏,最后完全消失,溶解时还会冒出小小的气泡,溶解后的水变甜了。)

4、幼儿记录。

5、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在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它到哪里去了呢?它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溶解在水里了,使水变甜了,溶解就是化了。)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6、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就会溶解的呢?”幼儿表达。

(盐、奶粉、果珍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果珍溶解时能使水变颜色,幼儿边说教师可边做实验。)

7、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打√或×)

材料盐(图)沙(图)果珍(图)…………

是否溶解

8、小结

“我们发现糖、盐、果珍放在水里面会化掉,这叫做溶解。还有那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请你们回家后可以试一试,以后再来告诉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4

材料准备:

硬纸板、塑料吸管(或小棍)、环形磁铁、青蛙图片、蚱蜢图片、胶棒。

制作方法:

把纸板画成池塘背景图,把吸管从池塘背景图的中心穿过。

将一块环形磁铁粘贴在青蛙图背后,再与青蛙图一起穿到池塘背景图正面的吸管上。

在青蛙图上面的吸管顶端粘好蚱蜢图片。

把另一块环形磁铁从池塘背景图背面的吸管下端穿入,与已穿人的青蛙图片上的磁铁同极相对。

实验操作:

让幼儿上下移动池塘下面的环形磁铁,池塘里的小青蛙就会不断地跳起来捉蚱蜢。

教师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蚱蜢粘贴的距离不要离青蛙太远。

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青蛙能捉到蚱蜢的原因。

拓展与替代:

可以将两块环形磁铁同极相对先后套到同一根塑料吸管上,慢慢松开手,会看到,后放进去的`环形磁铁悬浮于第一块磁铁的上方。再往塑料吸管上放几块环形磁铁,和幼儿一起玩“跳跃的磁铁”游戏,进一步让幼儿感受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让幼儿观看磁悬浮列车的录像,了解磁悬浮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提供磁悬浮地球仪,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磁铁特性的探索兴趣。

科学小知识

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向上移动池塘背景图下面的磁铁,就会让贴有磁铁的青蛙也向上移动,这样它就能吃到吸管顶部的蚱蜢了。另外,由于磁性具有穿透力,所以即使隔着池塘背景图,照样也可以让青蛙跳起来。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几乎零摩擦的高速行驮速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中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交流各自的记录,感受天气的变化。

2、学习根据观察记录表上的内容进行统计,积累有关统计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分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天气的记录。

2、白纸、记号笔。

3、材料包“晴雨表”。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交流。

(1)提问:小朋友这个月每天早上都会看看自己小组的晴雨表,谁能告诉我,你从晴雨表里看出了什么呢?

小结:我们三月份是有21天的,每个星期有7天。

(2)提问: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个组画的晴雨表我们是不是都能看懂,看不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小结:因为晴雨表是用来告诉人们今天天气是怎么样的,所以在画画的过程中一定画的清楚些,让人们看了你的晴雨表以后,就马上知道哦啊天气的情况。

二、小组统计。

过渡:为了更好的知道我们3月份整个月的天气情况,我们请小朋友们来进行一下“统计”,数一数3月份一共有几个雨天、有几个晴天。(将每组的记录表放在全体幼儿前面,请各组的小朋友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情况进行统计,组长最后进行书写)

(1)提问:小组和小组之间的`统计的结果是不样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小结:记录的时间可能是造成统计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下次我们还可以让每组的小朋友同时进行记录。

(2)提问:小朋友在统计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呢?(一个一个数)还有没跟着个方法不一样的呢?

小结: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了一个一个数以外,还可以两个两数,也可以先数出晴天的天数,然后用减法推算出雨天的天数。

中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和绳,了解用途。

2.描述线绳的异同,了解线绳使用方法。

3.探索和体验线绳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布置丰富线绳原材料的活动室。

2.收集各种各样的线绳,探其用途。

3.多媒体课件,线绳实物,记录卡。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自取神秘袋。

1.摸摸,猜猜袋子里是什么?

2.拿出袋中各种各样的线绳,认识、比较。

①识别名称:草绳、铁丝线、礼品绳、松紧绳、毛线绳、鱼线

②比较异同

●比较长短——哪根线绳最长(短)?

●比较粗细——哪根线绳最粗(细)?

●比较软硬——哪根线绳最粗(细)?

③功能用途(PPT)

草绳:捆扎物品、为树保暖、制作草帽等

铁丝:捆绑重物、制作铁网、防护安全等

礼品绳:包装礼物、装饰美观……

探究活动二:

1.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的`线和绳。如:鞋带绳、皮套绳、毛线、棉线等

2.寻找和发现教室里中的线和绳。

①师:在活动室里就有很多的线和绳,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并把你找到的线和绳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②讨论:数数你找到了几种线和绳?说说你找到了哪些线和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探究活动三:

1.绳子游戏。

引导幼儿利用找到的线绳进行游戏。

①串珠游戏

②跳皮筋

③跳绳

④翻绳等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①散落的许多吸管怎样携带才方便?(用绳子捆扎)

②娃娃的头发散开觉得太乱怎么办?(用绳子捆扎)

③项链珠散落了怎么办?(用线绳串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由实物触摸、猜想引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通过“自主观察,比较、描述和了解线绳特点”到“寻找生活中的线绳做记录、玩游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为幼儿认知与动手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

中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柳树长新叶了,并了解柳条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找到柳树。

活动准备:小区里栽有柳树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柳树长新叶了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柳树下,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树?

2.引导幼儿观察柳树枝

提问:

1)柳树的枝条上有什么了?

2)柳叶是什么颜色的?

3)一片一片的小叶儿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4)两头尖尖的柳叶儿是怎样长在枝条上?

3.教师小结: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嫩绿嫩绿的小叶儿,小叶儿两头尖尖的,一头长在柳枝上,一头随柳枝向下垂,这边长一片,那边长一片。

二、长长的柳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柳条的特征。

提问:

1)长满新叶的柳条,它往哪个方向长的?

2)一条一条的柳条像什么?

3)风一吹,柳条它会怎么样呢?

2.请幼儿用两条手臂来模仿下垂的柳条和迎风摆动的柳条的.样子。

3.教师小结:细细长长的柳条像小姑娘的辫子,没有风的时候,一条条的柳条是往下垂的,风吹来的时候,下垂的柳条就随风摆动。

三、找找柳树

1.师:在我们的小区里,还有许多柳树呢,我们再去找找好吗?(组织幼儿寻找柳树)

2.找到后请小朋友讲讲为什么是柳树?(讲出柳树的特征)

四、结束:

回活动室休息。

中班科学教案8

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茶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茶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冲茶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茶叶罐装好适量的茶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茶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装好茶叶的茶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茶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2、引导幼儿观察干茶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茶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茶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茶叶的理解,并对干茶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茶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看了那么多的茶叶,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茶叶的聚会》。故事后提问:

1、故事中哪些东西是跟茶叶有关的?

2、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跟茶叶有关?

猜想与验证过程。(猜想、实验、记录)

1、集体进行猜想。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尊重事实。

2、幼儿猜想、验证后,师进行集体记录,此时注意观察幼儿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会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展现自己实验前后茶叶的变化。

3、自己尝试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逐步感知茶叶的生产过程。茶叶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摘吗?茶叶是怎么变干的?等一系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幼儿观看了茶的现场录像,也感受到茶农的艰辛。

5、听音乐做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律动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儿对“茶”并不陌生,经常能看到、接触到茶,对茶叶的认识更多的感觉就是苦涩。中班上学期幼儿思维还处在表象思维阶段,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鹤琴的“社会乃大学堂”的教学理念指引着我们,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我们中一班开展了“有趣的茶”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物质资源,通过幼儿的观察、搜集、了解、使用,从而对茶叶有更深的认识。

小百科: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中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要冬眠。

2、能大胆的介绍自己的操作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冬眠的主题。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吗?

3、小结:原来你们有各种不同的猜想,那到底青蛙是怎么过冬的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是怎么说的吧。

二、播放视屏,了解青蛙是冬眠的动物,并且理解冬眠的含义。

1、播放视频。引导幼儿安静的.观看。

2、提问:你发现了吗?青蛙是怎么过冬的?

3、小结:对了,像青蛙这样不吃不喝的睡在一个地方,就叫冬眠。

4、青蛙为什么要冬眠呢?

5、个别幼儿猜想。

6、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

7、小结:原来青蛙是变温的冷血动物,他们通过冬眠来保存自己的体温,等来年天气暖和了再出来。所以冬眠是保护这种变温动物不被冻死的好办法。

三、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知道哪些动物是要冬眠的。

1、今天我们还请来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动物。

2、这里有一个大圆圈,你如果觉得是冬眠的动物就请它到大圆圈里哦。还要说说你的理由哦。

3、逐一播放小动物,个别幼儿操作和讲述。

四、游戏,我是冬眠的小动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小洞,有小青蛙,棕熊,小蛇,蜥蜴、乌龟。

2、游戏规则: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说明春天到了,你可以开心的跳舞,当冬天的北风刮起来,你要找到自己冬眠的地方,当音乐停的时候,你们都要睡着啦!

3、播放音乐,幼儿游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中班科学教案10

学习目标

1.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发现并欣赏蝴蝶翅膀的对称图案。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的蝴蝶图片。

2.不同的长方形小纸片,例如糖果包装纸。

3.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请幼儿猜一种动物:会飞,穿着彩色的衣裳,最爱和花朵做朋友。(蝴蝶。)

2.请幼儿出示带到幼儿园的蝴蝶图片,描述蝴蝶的形态、身上的花纹和颜色等。

3.引导幼儿细心观察蝴蝶的'翅膀,说说有什么发现。(翅膀的花纹是对称的。)

4.鼓励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5.请幼儿自由挑选不同的长方形小纸片,在纸片中间折起来,扭成蝴蝶形状,然后贴在图画纸上,再画上触须。

活动评价

1.能说出蝴蝶的主要外形特征。

2.能发现并欣赏蝴蝶翅膀的对称图案。

中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有兴趣的阅读知识性刊物。

2、了解昆虫的伪装行为。

3、学习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有遮蔽物的户外场地。

2、昆虫模型若干或伪装物品数种。

活动过程

一、玩"找一找"的游戏。

1、请翻开图画书,找一找第2页至第7页中有什么昆虫?

2、为什么不容易找到这些昆虫呢?

3、蟑螂、蚱蜢、纺织娘是什么颜色?这些颜色与它们生活周围的'颜色一样吗?

为什么?

二、和幼儿一起阅读图书,将各种昆虫各自的保护方法介绍给幼儿。

1、请小朋友找一找,书中还躲着哪些昆虫?

2、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3、它们为什么有这些本领?

4、带幼儿一起阅读《昆虫躲猫猫》。

三、玩"昆虫小侦察"游戏。

1、找一个有一些遮蔽物(如树木、花草、泥土、落叶)的户外场地,

事先沿途放置和环境颜色相仿的昆虫模型或物品(放置的数目暂时对幼儿保密)。

2、将幼儿每3到5人分为一组,带着纸笔出发寻找藏匿的物品,看能发现几个(发现了不要捡起)。

3、时间一到,请幼儿回来告诉老师找到昆虫模型或物品的总数及名称;

如果没有人答对,老师就公布数目,让幼儿再找一遍。

中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知吹泡泡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只要有孔,有缝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来。

2.能够积极尝试,大胆想象、探索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幼儿学习自主性,体验发现的乐趣。

4.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泡液、吸管、盘子、毛巾人手一份;苍蝇拍、漏勺、梳子、刷子人手一份;铁丝和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导入,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想不想在这儿吹出许多泡泡?想不想?!吹泡泡应该怎么吹?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吹泡泡的材料,大家看看是些什师示范吹泡泡的动作。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看看谁能第一个成功地吹出泡泡来!小朋友在吹泡泡之前要提出要求:吹得时候要把吸管离开盘子,让泡泡飞起来。幼儿操作是教师巡视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把气吹出去,千万可别把泡泡液吸到肚子里不然肚子会疼的。吹泡泡的时候,不要吹到别人或者自己的脸上,如果不小心吹到脸上就用毛巾赶紧擦一擦。

2.创设自由探索的空间,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能。

泡泡吹出来了吗?成功地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样让泡泡吹得越来越大,你吹大了吗?想一想你要用多大的力气。是使劲的吹还是轻轻地吹,大家把泡泡吹出来了吗?吹出泡泡的小朋友请你把吸管放到你面前的蓝盆子里。

和幼儿一起总结吹泡泡的经验,现在我请小朋友说说刚才是怎么成功的?教师演示,和幼儿一起总结吹泡泡的经验。蘸一蘸泡泡液,然后轻轻地呼…要轻轻地用力,吹的时候要时间长些,就可以吹出泡泡了。你们都是这么做的对吗?太棒了!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吹泡泡工具的特性。

那么除了吸管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吹出泡泡呢?你们还用过其他的东西吹过泡泡吗?(没有)我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见过吗?

出示苍蝇拍,"这是什么?"(苍蝇拍),是用来干什么的?出示漏勺,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盛饺子,汤圆用的),出示鞋刷,梳子,你们觉得这四样东西能吹出泡泡来吗?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证明吧,看看跟你们想得一样不一样。如果能就请你把它放到蓝盆子里,如果不能就把它留在袋子里。四种东西我们都要试一试,吹成功地放在哪里?不成功地放在哪里呢?

教师个别观察幼儿自由探索情况,适当给予帮助和提示,"试试看是不是和你们想得一样,如果成功了要记得赶紧放到前面的篮子里去。再试试袋子里的其他的东西能不能成功,你可以多试几次,实在吹不出来也没关系,你可以留在袋子里面。"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只要有孔,有缝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来。

好,现在大家都吹出泡泡来了吗?现在小朋友说苍蝇拍和漏勺吹出泡泡来了吗?他们为什么能吹出泡泡的呢?泡泡是从什么地方吹出来的呀?原来苍蝇拍和漏勺有孔有洞,所以能够吹出泡泡,只要是有孔的东西就都能吹出泡泡,"袋子里面的都是没有吹出泡泡的工具对吗?"我们分享一下袋子里面吹不出泡泡东西有什么,他的袋子里面还剩下了什么?(刷子)好他认为刷子经过他的实验是吹不出泡泡来的有没有不同意他观点的小朋友,那你来试试看,告诉他看能不能吹出泡泡来,就用他的刷子试,引导幼儿从鞋刷的正面吹:你观察了吗他是从哪里蘸的泡泡液,从哪里吹的,我们从鞋子正面有许多缝隙的地方试试看,泡泡成功了吗?现在袋子里有刷子的小朋友,你们认为是要把刷子放在袋子里还是要放在成功的盆子里呢?你们还要试一下吗?幼儿操作时提示请小朋友演示,做实验就是这样,一次可能不行,需要我们反复的试一试,说不定就有可能成功!

袋子里面除了刷子以外还有其他不一样的东西了吗?拿出梳子他认为梳子是吹不出泡泡来的,谁有不同的意见?你来试一试,大家看成功了吗?泡泡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梳子的缝儿里出来了)哦梳子和刷子一样他们的缝隙是可以吹出泡泡来的。袋里还有梳子的小朋友再试一试吧,如果成功了就把他放到蓝盆子里(如果小朋友将所有的工具也吹出泡泡了:就直接问)鞋刷和梳子能吹出泡泡来吗?泡泡是从它什么地方吹出来的`,(眼儿里),现在这四种东西都吹出泡泡来了吗?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工具有孔,或者有缝隙就应该能吹出泡泡来对吗?

4.尝试用树叶来吹泡泡,自制吹泡泡工具。

出示树叶,树叶能吹出泡泡吗?那你们能想什么办法使树叶吹出泡泡呢?请大家想一想试一试!

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须有什么,(有孔,洞洞,缝隙)提醒幼儿可以用手指掐,用吸管戳,洞洞,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你的洞洞形状不一样,吹出得泡泡是一样的吗?是什么形状的?

请幼儿总结经验,介绍用树叶吹泡泡的方法,现在你们的树叶吹出泡泡了吗?

"只要在树叶上打个洞或缝隙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5.引导幼儿改变细铁丝的形状吹泡泡。

感知材料不同与泡泡的变化关系。"我这儿还有一样宝贝,大家看是什么?"

(1)你能用细铁丝变魔术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

(可以用扭,绕,团,折等多种方法来制作工具)谁想勇敢地挑战一下?

(2)你成功了吗?吹出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在借鉴别人的经验上,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改变铁丝的形状,玩吹泡泡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当你成功了吹出泡泡后再把铁丝改变形状后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变化吗?是什么形状?原来不管我们是什么形状的东西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中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

活动难点:

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的欲望。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

1、师: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吗?(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投放材料:小瓶无洞)

2、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吹不起来。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3、师: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讨论: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呢?

4、师:是不是瓶子不够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点的瓶子去试一试。(第二次投放材料:中、瓶有洞无洞均有)

5、师:有的气球吹了,有的还是没有吹,怎么会这样呢?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7、师:秘密是什么?

幼:瓶子底下有洞洞。

8、小结: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点出洞洞)

(分析: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气球与瓶子的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比关系。

1、师: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更容易些呢?为什么?去试吧!(第三次材料: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2、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3、小结: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家哦!

(分析: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呢?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活动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气球与瓶子的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中班科学教案14

活动内容:

数学:剥豆乐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

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

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

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

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15

活动意图: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录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经验准备:

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l: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