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卫生综合真题卫生统计学:名解2014年抽样误差:即为随机误差,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随机误差在随机抽样和观察中是不可避免的,但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1-β:检验效能:是指当两总体参数确实存在差异,即H1:μ≠μ0成立,使用假设检验方法能够发现这种差异即拒绝H0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要求检验效能应在0.8以上。2015年e0:0岁组即出生的预期寿命e0,表示一批人出生后平均一生可存活的年数,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一般情况下的预期寿命多是岁组预期寿命e0。概率: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P(A)<1。2016年区间估计:是指按一定的概率(1-α),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这个范围称为参数的置信区间。概率(1-α)称为置信度,也可表示为100(1-α)%,常取95%或99%。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取双侧95%。严格地说,置信区间是一个开区间,不包括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两个值。回归系数:表示X改变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改变量。b>0,表示回归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即Y随X增大而增大;b<0,表示回归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即Y随X增大而减少;b=0,表示回归直线平行于X轴,即Y与X无线性依存关系。2017年小概率事件: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习惯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变异系数: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用CV表示。CV是一个相对离散指标,由于分子分母单位相同,消掉了单位,同时由于CV是计算相当于均数的标准差的大小,从而消除了平均水平不同的影响。大题2014年:一、应用相对数时注意的事项答: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一般不宜过小。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容易产生的错误有:(1)、指标的选择错误如住院病人只能计算某病的病死率,不能认为是某病的死亡率。(2)、若用构成指标下频率指标的结论将导致错误的结论,如某部队医院收治胃炎的门诊人数中军人构成比最高,但不一定军人的胃炎发病率最高。3、不能用构成比的动态分析代替率的动态分析。4、对观察单位数不同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总率。5、在比较相对数时应注意可比性。通常应注意:(1)、观察单位、研究方法、观察时间、地区和民族等因素应相同或相近。(2)、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是否相同。6、对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的比较应随机抽样,并做假设检验。2015年一、方差分析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资料的设计类型,即变异的不同来源将全部观察值总的离均差平方和和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门,除随机误差外,其余每个部门的变异可由某个因素的作用或某几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加以解释,如每组均数的变异可有处理因素的作用加以解释。通过组间各变异来源的均方与误差均方比值的大小借助F分布作出统计推断,从而判断各因素对各组均数有无影响。方差分析的用途:不受比较组数的限制:1、可比较多组均数;2、可同时分析多个因素的作用;3、可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1、独立性:各样本是相互独立随机的样本;2、正态性:多样本都来自正态总体;3、方差齐性:各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2016年一、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区别和联系他们的适用范围不同.正态分布是所有分布趋于极限大样本的分布,属于连续分布.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则都是离散分布,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是泊松分布、泊松分布的极限分布是正态分布.二、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的区别答: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类型(正态分布)是已知的,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称为参数检验。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称为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优点:1.能处理参数检验无法处理的问题(随机性检验);2.适用的数据类型广泛;3.计算较简便。缺点:1.对适用于参数检验的资料,如用非参数检验,会损失部分信息,降低检验效率;2.结果有一定的近似性;3.无法处理交互作用。参数检验优点就是检验效率比较高,缺点是要求条件比较多,计算较复杂。2017年一、四格表用什么检验?答:1、当n≥40,且T≥5时,近似较好,可直接用2、当n≥40,且1≤T<5时,应用公式3、当n<40或有T<1时,基于频数计算的二、.......检验(好像是回答方差分析的步骤)流行病学:名解2014年流行病学:是指研究人群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移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2015年流行病学的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数不存在时,人群疾病概率就会下降。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或决定因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16年相对危险度:又称危险度比,是指暴露组的危险度(测量指标是累计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指标。流行病学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概率就会下降。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或决定因素。2017年入院率偏倚:又叫Berkson偏倚。当利用医院病人作为病例和对照时,由于对照是医院的某一部分病人,而不是全部目标人群的一个随机样本;又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因为病人对医院或医院对病人双方都有选择性,所以作为病例组的病例也不是全体病人的随机样本,因而难免产生偏倚,特别是因为各种疾病的入院率不同导致病例组与对照组某些特征上的系统差异。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是从健康人群中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的的一系列医疗实践组成的卫生医疗服务活动,而不是人们所误解的那样只是一项简单的医学检查和对疾病做出诊断。大题2014年一、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答:1、观察法——(1)描述流行病学a横断面研究b监测c生态学研究(2)分析流行病学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2、实验法——(1)实验流行病学a临床试验b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c社区干预项目3、数理法——(1)理论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起揭示现象、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的作用,即提出假设;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检验或验证科研的假设;实验流行病学则用于证实或确证假设。二、论述流行病学的主要特点及用途答:流行病学主要特点:1、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问题的起点,而不仅是考虑个人的患病与治疗问题。2、对比的特征,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流行病学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多使用频率指标,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4、社会心理的特征,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发生不仅仅同人体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5、预防为主的特征,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6、发展的特征,纵观流行病学的历史可以看出,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卫生问题,流行病学定义、任务是不断发展的,研究方法在近年内也不断完善。流行病学主要用途: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例如,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2、疾病的监测,例如,在天花的监测上,帮助消灭了天花;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例如,在1959年,若干地区出现的“烧热病”由长期进食生棉籽油引起4、疾病的自然史,例如,对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研究其转归状况和规律,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恢复健康;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例如,减少吸烟能降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需要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去评价。2015年一、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答:1、观察法——(1)描述流行病学a横断面研究b监测c生态学研究(2)分析流行病学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2、实验法——(1)实验流行病学a临床试验b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c社区干预项目3、数理法——(1)理论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起揭示现象、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的作用,即提出假设;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检验或验证科研的假设;实验流行病学则用于证实或确证假设。二、病因推断答:1、从描述性研究到分析性研究,最后是实验室研究。2、因果推断:(1)、关联的时序性: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则必须X发生于Y之前,这在病因判断中是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2)、关联的强度:指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大小,常用OR或AR值来描述。在排除偏倚和随机误差的条件下,关联强度越大,存在因果关联的可能性也越大。(3)、关联的可重复性: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可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不同研究者使用不用的研究方法均可获得一致的结论。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因果推断越有说服力。(4)、关联的特异性:指某因素只能引起某种特定疾病。(5)、剂量-反应关系:指某因素暴露的剂量、时间与某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一种阶梯曲线,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可作为支持因果关联的有力证据。(6)、生物学合理性:指能从生物学发病机制上建立因果关联的合理性。(7)、关联的一致性:指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该病已知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相一致。(8)、实验证据:指用实验方法证实去除可疑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频率的下降或消失,则表明该因果关联存在终止效应,其作为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论证强度很高。其中关联的时间顺序是必须满足的,关联的强度、关联的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及实验证据有重要意义,其他可作参考2016年一、传染病防治原则答:传染病流行有“三环节两因素”,三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两因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1、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了消除或减少其传播作用,对不同传染源采取不同的措施。(1)、病人,对病人的措施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其中最关键又是早发现、早诊断。(2)、病原携带着,对重要疾病的病原携带者要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直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为止。(3)、接触者,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而有可能受到感染的人。传染病接触者接受检疫,检验期限从最后接触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检疫内容主要包括留验、医学观察和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4)、动物传染源,对危害大且经济价值不大的动物传染源应予彻底消灭。对危害不大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予以隔离治疗。等等。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去除和杀灭病原体的措施。如呼吸道传染病,应以切断空气传播途径为主;对肠道传染病,应以切断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途径为主。只要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对易感人群,可采取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及个人预防等方式进行保护。二、队列研究原理及应用答:队列研究原理: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随访研究或发病率研究。队列研究的应用:1、检验病因假设,由于队列研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较强,因此深入检验病因假设是队列研究的主要用途和目的。2、评价预防措施;3、研究疾病的自然史;4、新药的上市后检测。2017年一、病例对照研究优缺点答:优点: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又是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得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2、相对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3、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4、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讨性病因研究;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缺点:1、不适合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3、信息的真实性难易保证,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5、不能测量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疾病的率。二、偏倚的分类答:偏倚是指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系统误差,其可发生于研究的各个环节,导致研究的真实性降低。偏倚可分为三类,即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1、选择偏倚包括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和易感者偏倚。选择偏倚是指被选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特征上的差异所导致的系统误差。入院率偏倚是指当以医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由于不同患者入院率的不同所导致的系统误差。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是指以现患病例为对象研究与新发病例为对象进行研究相比,因研究对象的特征差异所致的系统误差。检出症候偏倚:某因素与研究疾病在病因学上无关,但由于该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所研究疾病相关症状后体征的出现,使其及早就医,以致该人群比一般人群该病的检出率高,从而得出该因素与疾病相关联的错误结论。无应答偏倚: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无应答是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调查信息予以应答的研究对象。易感性偏倚:对某疾病与某因素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通常是调查、分析研究对象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研究对象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素与否,与许多主、客观原因有关,其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研究对象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程度,从而导致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2、信息偏倚可分为回忆偏移、报告偏倚、暴露怀疑偏倚和测量偏倚。信息偏倚是指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获取研究所需信息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回忆偏移是指研究对象在回忆以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等信息时,由于准确性或完整性上的差异而导致的系统误差。是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为常见的。报告偏倚:是指在研究信息收集时,由于某些原因,研究对象有意夸大或缩小某些信息而导致的系统误差。暴露怀疑偏倚:研究者若事先了解研究对象的患病情况或某结局,可能会对其采取与对照组不可比的方法探寻认为与某病或某结局有关的因素,如多次认真地询问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史,而不认真地询问对照组,从而导致错误结论。诊断怀疑偏倚:研究者若事先了解研究对象是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在主观上倾向应该或不应该出现某种结局,在做诊断或分析时,有意无意地倾向于自己的判断,如对暴露者或实验组进行的检查比对照组更为细致等,从而导致错误结论。测量偏倚:是指研究者对研究所需数据进行测量时所产生的系统误差。3、混杂偏倚: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衡,可以歪曲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真实联系的因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名解2014年:食物的营养价值:是指某种食物所含营养素和能量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食物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及相互比例是否适宜;是否易被人体消化吸收。GMP: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GMP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检测系统,以确保终产品的完全质量符合有关标准。2015年食品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但要求食品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及食品安全是相对的,是在可以接受的危险度下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损害。植物化学物:食物中除了含有多种营养素外,还包含其他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来自植物中食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称为植物化学物。这类物质不是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对维护人体健康、调节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发挥重要的作用。2016年合理膳食食品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但要求食品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及食品安全是相对的,是在可以接受的危险度下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损害。2017年INQ:营养质量指数:是常用的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指标,是在营养素密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指某事物中营养素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营养素密度)与该食物能满足人体能量需要的程度(能量密度)的比值。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2014年大题:一、论述转基因生物的主要安全问题答:1、转基因食品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2、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感染人类的细菌产生抗药性3、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的改变4、转基因食品的毒性作用二、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答: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原则:有效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合适。食物应多样化,注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食谱应因人而异,饮食结构和餐饮合理分配。1、能量:合理控制调控总能量摄入,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总能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工作性质而定。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供给量以总能量的50%-60%为宜。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00g,折合主食为250-400g。肥胖者可酌情控制在150-200g,折合主食为200-250g。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病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用药情况进行计算并调整至适宜的数量。除了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还应注意食物种类、淀粉类型、烹调方式等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计算碳水化合物的量及其在食物中的供能比例时,还要考虑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3、脂肪: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较合适的比例为20-25%,最高不应超过30%。糖尿病患者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d。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等动物内脏以及蛋黄等。4、蛋白质:糖尿病患者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因此应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2-20%,其中至少30%来自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如乳、蛋、瘦肉及大豆制品。但长期高蛋白饮食对糖尿病患者并无益处,对于已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一般为0.5-0.8g/(kg.d)。5、膳食纤维:建议膳食纤维供给量为14g/1000kcal。6、维生素和矿物质:糖尿病患者因主食和水果摄入量受限,且体内物质代谢相对旺盛,较易发生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调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纠正代谢紊乱。因此,供给足够的维生素也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原则之一。7、饮酒: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不应饮酒;对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适量饮酒,但需严格设计饮食计划。总之,对平时不饮酒的患者不鼓励饮酒,对有饮酒习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不强调戒酒,但要控制饮酒量。8、饮食分配及餐次安排:根据血糖升高时间、用药时间和病情是否稳定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分配餐次,至少一日3餐,定时、定量,早、中、晚餐能量按25%、40%、35%的比例分配。如加餐,加餐量应从正餐的总量中扣除,做到加餐不加量。2015年大题:一、转基因食品的卫生问题答:1、转基因食品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2、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感染人类的细菌产生抗药性3、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的改变4、转基因食品的毒性作用二、母乳喂养的优点答:1、营养素齐全:(1)、含优质蛋白质:乳清蛋白:酪蛋白=8:2;含有较多牛磺酸,满足婴儿脑组织发育需要;(2)、含丰富必需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可预防婴儿湿疹;(3)、含丰富乳糖;(4)、钙,其他矿物质:钙、磷比例适宜,其他矿物质齐全,可满足需要(铁仅够4-6个月);(5)、维生素:可满足婴儿6个月的需要,但维生素D难通过乳腺,婴儿2-4周后需补充。2、免疫物质丰富:含有丰富的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物质。3、哺乳行为:可以增进母子情感交流,促进婴儿智力。4、哺乳的方式:经济、方便、卫生。2016年大题:一、食物中毒的特点答: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2、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有毒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有毒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该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4、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之后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1、发病的季节性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季节性与食物中毒的种类有关,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6-10月,化学性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生。2、发病的地区性特点,绝大多数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如我国沿海地区多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肉毒中毒主要发生在新疆等地区,等。3导致食物中毒原因的分布特点,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其次为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再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4、食物中毒病死率特点,食物中毒的病死率较低。死亡人数以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最多,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再次为微生物食物中毒。5、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特点,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多见于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和家庭。二、为什么有些中国人不喜欢喝牛奶?答:1、在欧洲有实验证明,喝牛奶多了回造成钙的流失,因为牛奶里的磷元素需要钙元素中合才能排除自体。中西方人的体质存在差异,他们适宜的,我们并不一定适宜;2、牛奶中含有乳糖,需要乳糖酶分解吸收。而世界超多三分之二的人缺乏乳糖酶,中国人更有80%以上缺乏乳糖酶。没有乳糖酶的人喝牛奶,不但不能消化乳糖,也不能有效吸收奶中的钙。没有消化的乳糖积累在肠道里,会发酵并产生气体,引起腹胀或腹泻。3、牛奶中并不含有在其他动植物中找不到的营养成分。牛奶含钙不少,但镁的含量较低。所以乳糖酶以及没的缺乏,实际上喝牛奶钙的净吸收率并不高。4、植物中大豆的钙镁含量都很丰富,所以喝豆浆钙的净吸收率比喝牛奶高对于那些缺乏乳糖酶的人很是如此。5、人喝牛奶,并不能增加产人奶。牛奶很少含DHA:人脑的主要成分。6、酸奶比牛奶好,但最好的是豆浆,尤其对于中国人。因为酸奶的吸收率比牛奶高,尤其对那些缺乏乳糖的人,和牛奶相比,酸奶中的钙没有减少,另外多了乳酸菌。乳酸菌既可以帮助奶中钙的吸收,又可以增加肠道中的好久。7、牛奶中含有一种叫牛血清白蛋白,得儿童糖尿病与这种蛋白的过敏有关。这种蛋白还可能是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2017年大题:一、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促进和阻碍两方面均回答)答:促进钙吸收的因素:1、维生素D升高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2、某些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促进钙的吸收,如赖氨酸、色氨酸等;3、乳糖经肠道菌发酵产酸,降低场内PH值,与钙形成乳酸钙复合物可促进钙的吸收;4.一些抗生素有利于钙的吸收,如青霉素、氯霉素等。抑制钙吸收的因素:1、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草酸、植酸、磷酸均可与钙形成难容的盐类,阻碍钙的吸收,如谷类、蔬菜等;2、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可与钙结合,以及未被消化的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均影响钙的吸收;3、一些碱性物质也影响钙的吸收,如苏打、黄连素等。二、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中毒案例分析(1)判断哪类细菌中毒,答:副溶血性弧菌(2)如何确诊,1、流行病学特点:在夏秋季进食海产品或间接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其他食物。2、临床表现:发病急,潜伏期短,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3、实验室诊断包括:(1)、细菌学检验,(2)、血清学检验,(3)、动物实验,(4)、快速检测。(3)如何治疗,以补充水分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为主。(4)如何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1、抓住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杀死病原菌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控制繁殖和杀死病原菌尤为重要。2、各种食品,尤其是海产品及各种熟制品应低温贮藏。3、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应煮透。4、凉拌食物清洗干净后在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在100℃沸水中漂烫数分钟即可杀死副溶血性弧菌。5、盛装生、熟食品的器具要分开,并注意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解2014年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2015年名解:MAC: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好像是任意一个2016年名解: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听阈:以1000HZ声音为例,正常青年刚能引起音响感觉,即最低可听到的声音强度。2017年名解: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职业性肿瘤: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2014年大题:一、我国在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如何实行监督管理二、矽肺X线表现答:小阴影、大阴影等术语来描述矽肺X线胸片改变,作为矽肺诊断依据;其他表现,如肺门改变、肺气肿、肺纹理和胸膜改变等有重要参考价值。1、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其病理基础以结节型矽肺为主,直径小于10㎜,直径大小分为p(<1.5㎜)、q(1.5~3.0㎜)、r(3.0~10㎜)三种类型。P类小阴影主要是不太成熟的矽结节,q、r类小阴影主要是成熟和较成熟的矽结节。早期多分布在两肺中下区,随病情进展,可波及两上肺区。2、不规则性小阴影:多为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的粉尘所致,病理基础主要是肺间质纤维化。其宽度可分为s(<1.5㎜)、t(1.5~3.0㎜)、u(3.0~10㎜)三种类型。早期也多见于两肺中下区,随病情进展,可波及肺上区。3、大阴影:指长径超过10㎜的阴影,为晚期矽肺的重要X线表现。病理基础是团块状纤维化。多在两肺上区出现。4、胸膜改变:胸膜粘连增厚,先在肺底部出现,可见肋膈角消失;晚期膈面粗糙,由于肺纤维组织收缩和膈胸膜粘连,呈“天幕状”阴影。5、肺气肿。6、肺门和肺纹理变化。2015年大题:苯的案例分析答: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酚和血笨增高。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值可增加到40%左右。2016年大题:矿井下如何防止粉尘的危害答:1、法律措施:(1)立法和执法,2002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宏观到微观控制粉尘危害、防治尘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2)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了47种粉尘的标准。2、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技术过程、革新生产设备;(2)湿式作业: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分成浓度;(3)密闭抽风除尘3、卫生保健措施:(1)健康检查:就业前检查、定期检查;(2)个人防护的个人卫生2017年大题:一、黄金急救原则答:1、抢救最危急的生命体征;2、处理眼和皮肤污染;3、查明化学物质的毒性;4、特殊处理或对症治疗。二、铅分析题....用生物监测的指标和原则来回答(杨光红)答:生物监测选择的原则:1、对已制定职业接触生物限制的待测物,应按照其要求选择生物监测指标;常用的生物监测的指标有尿、血和呼出气。生物监测样本的选择主要依据被测化学物的毒代动力学特性、样本中被测物的浓度以及分析方法的灵敏性。此外,还包括采样和样本保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环境卫生学名解2014年: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等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是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些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只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氯氟烃等。水俣病:也称慢性甲基汞中毒(chronicmethyl-mercurypoisoning)是人类长期暴露于被汞(甲基汞)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汞(甲基汞)污染和由此导致的鱼贝类等食物甲基汞污染,造成摄入者体内甲基汞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日本水俣病就是典型的慢性甲基汞中毒。2015年名解: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因素。但也有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如地壳中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2016年名解:余氯:为保证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余氯有两种,一种是游离氯,另一种是化合氯。一般要求氯加入水中后,接触30分钟,有0.3~2.5㎎/L的游离氯,而对化合性余氯则要求接触1~2小时后有1~2㎎/L余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化、代谢、结合和效应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类外源性物质。EDCs(EEDs)的来源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2017年名解:BOD520:5日生化需氧量:生物氧化过程中与水温有关,在实际工作中规定20℃培养5日后,1L水中减少得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它是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指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包括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评价和危险度特征分析四个主要方面。2014年大题:一、简述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答: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主要为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棕色云团及其他。1、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如CO2等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的作用。(1)、气候变暖有利于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从而引起生物媒介传染病的分布发生变化,扩大其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加重对人群健康的危害。(2)、气候变暖可导致与暑热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3)、气候变暖还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增高,导致人群中过敏性疾患的发病率增加。2、臭氧层破坏(1)、人们一致认为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物质与臭氧作用,是导致臭氧损耗的原因。(2)、温室效应增强使地球表面变暖而平流层变冷,也是臭氧层减少和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之一。(3)、消耗臭氧层物质主要有N2O、CCl2、CH4、哈龙类物质以及CFCS等,破坏最大的是CFCS和哈龙类物质。(4)、臭氧层被破坏后,造成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加,对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杀伤作用。3、酸雨是指当降水Ph值小于5.6时称为酸雨。(1)、酸雨主要前体物质是SO2和NOX。(2)、酸雨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酸雨使土壤的Ph降低;受到酸雨腐蚀的植物叶片,叶绿素合成减少,出现萎缩和果实产量下降;在降水Ph小于4.5的地区,森林成片地死亡;还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特别是对固氮菌的危害,使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3)、影响水生生态系统,酸化的水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活性减弱,水生植物的叶绿素合成降低,浮游生物种类减少,鱼贝类死亡。(4)、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酸雨增加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溶解度,加速其向水体、植物和农作物的转移。(5)、此外,酸雨还可以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表水pH下降而使输水管材中的金属物易于溶出等。4、大气棕色云团的棕色主要是黑炭、飞灰、土壤粒子以及二氧化碳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所致。(1)、大气棕色云团中的颗粒物可吸收太阳的直射和散射光。影响紫外线的生物学活性。(2)、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某些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易于流行。(3)、大气污染还能降低大气能见度,使交通事故增加。5、其他,如灰尘是环境污秽,恶臭或刺激性气体可影响居民开窗换气,以及晾晒衣物等。二、简述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特点及制定理论依据答: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特点:1、考虑收保护人群的广泛性:包括老、弱、病、残、孕、幼等;2、考虑人群接触污染物的长期性;3、考虑污染物的复杂性,有因素联合作用;4、考虑污染物健康效应的多样性;5、考虑经济技术可行性,,具有法律效力。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理论依据: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是以剂量-反应关系为依据的,一般用“最高容许浓度”来表示。在考虑卫生上安全可靠的同时也要兼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危害,空气、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应保证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的远期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畸性和致癌作用等。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最高容许浓度的限值应低于引起眼睛、口腔、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的浓度值。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有害物质能使生活环境恶化,而对机体产生间接危害。因此,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最高容许浓度数值应低于发生有害影响的阈浓度。4、选用最敏感的指标的原则,制定标准时,应从有害物质对机体多方面的有害作用中,选择对人群对敏感的指标作为限制指标。5、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制定标准应该在考虑健康水平为主体的前提下,又要适当考虑经济技术水平,即费用-效益关系和技术发展水平及合理性。2015年大题:一、大气污染二、饮用水消毒原理答:1、氯化消毒是指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的一种方法;2、常用的氯制剂有液氮、漂白粉、漂白粉精和有机氯制剂等;3、含氯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常压下很快水解成次氯酸;4、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5、氯的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是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2016年大题:一、试述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的措施答:安全饮用水概念:符合国家卫生规范,包括:1、流行病学上安全;2、化学组成上对人体无害;3、感官性状良好。主要措施:1、水源选择及其卫生防护,乡村水井尤其注意水源防护,避免人畜粪便污染;2、水质净化、消毒处理,符合饮水卫生规范要求(有效氯、时间、余氯等),乡村主要井水消毒措施与监测,城市主要二次供水卫生,定期监测水质指标;3、作好水源、水厂、输水管网卫生管理,选择足够采样点水样,定期监测水质,定期监测饮水人群健康情况。二、环境卫生标准制定原则答: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是以剂量-反应关系为依据的,一般用“最高容许浓度”来表示。在考虑卫生上安全可靠的同时也要兼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危害,空气、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应保证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的远期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畸性和致癌作用等。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最高容许浓度的限值应低于引起眼睛、口腔、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的浓度值。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有害物质能使生活环境恶化,而对机体产生间接危害。因此,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最高容许浓度数值应低于发生有害影响的阈浓度。4、选用最敏感的指标的原则,制定标准时,应从有害物质对机体多方面的有害作用中,选择对人群对敏感的指标作为限制指标。5、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制定标准应该在考虑健康水平为主体的前提下,又要适当考虑经济技术水平,即费用-效益关系和技术发展水平及合理性。2017大题:一、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答: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主要为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棕色云团及其他。1、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如CO2等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的作用。(1)、气候变暖有利于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从而引起生物媒介传染病的分布发生变化,扩大其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加重对人群健康的危害。(2)、气候变暖可导致与暑热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3)、气候变暖还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增高,导致人群中过敏性疾患的发病率增加。2、臭氧层破坏(1)、人们一致认为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物质与臭氧作用,是导致臭氧损耗的原因。(2)、温室效应增强使地球表面变暖而平流层变冷,也是臭氧层减少和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之一。(3)、消耗臭氧层物质主要有N2O、CCl2、CH4、哈龙类物质以及CFCS等,破坏最大的是CFCS和哈龙类物质。(4)、臭氧层被破坏后,造成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加,对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杀伤作用。3、酸雨是指当降水Ph值小于5.6时称为酸雨。(1)、酸雨主要前体物质是SO2和NOX。(2)、酸雨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酸雨使土壤的Ph降低;受到酸雨腐蚀的植物叶片,叶绿素合成减少,出现萎缩和果实产量下降;在降水Ph小于4.5的地区,森林成片地死亡;还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特别是对固氮菌的危害,使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3)、影响水生生态系统,酸化的水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活性减弱,水生植物的叶绿素合成降低,浮游生物种类减少,鱼贝类死亡。(4)、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酸雨增加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溶解度,加速其向水体、植物和农作物的转移。(5)、此外,酸雨还可以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表水pH下降而使输水管材中的金属物易于溶出等。4、大气棕色云团的棕色主要是黑炭、飞灰、土壤粒子以及二氧化碳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所致。(1)、大气棕色云团中的颗粒物可吸收太阳的直射和散射光。影响紫外线的生物学活性。(2)、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某些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易于流行。(3)、大气污染还能降低大气能见度,使交通事故增加。5、其他,如灰尘是环境污秽,恶臭或刺激性气体可影响居民开窗换气,以及晾晒衣物等。二、环境卫生标准制定的特点和制定原则答: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特点:1、考虑收保护人群的广泛性:包括老、弱、病、残、孕、幼等;2、考虑人群接触污染物的长期性;3、考虑污染物的复杂性,有因素联合作用;4、考虑污染物健康效应的多样性;5、考虑经济技术可行性,,具有法律效力。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理论依据: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是以剂量-反应关系为依据的,一般用“最高容许浓度”来表示。在考虑卫生上安全可靠的同时也要兼顾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危害,空气、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应保证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的远期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畸性和致癌作用等。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最高容许浓度的限值应低于引起眼睛、口腔、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的浓度值。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有害物质能使生活环境恶化,而对机体产生间接危害。因此,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最高容许浓度数值应低于发生有害影响的阈浓度。4、选用最敏感的指标的原则,制定标准时,应从有害物质对机体多方面的有害作用中,选择对人群对敏感的指标作为限制指标。5、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制定标准应该在考虑健康水平为主体的前提下,又要适当考虑经济技术水平,即费用-效益关系和技术发展水平及合理性。2017年预防专业期末题目环境卫生学名解公共场所:是根据公众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封闭式(如宾馆、展览馆、电影院等)或开放式(如公园、体育馆等)或移动式(如一些小型游乐场)的公共建筑设施,供学习、工作、休息、文体、娱乐、参观等活动之用。对公众来说,它是人为的生活环境,而对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来说,它又属于职业环境。腐殖质:有机物经过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称为腐殖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称为有机物的腐殖质化。腐殖质的成分很复杂及化学性质稳定。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建立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对人体环境和精神健康有益处。逆温:气温随高度递增,例如在无风、少云的夜晚,夜间地面无热量吸收,但同时不断通过辐射失去热量二冷却,近地空间也随之冷却,这种气层不断由下向上冷却,形成气温下低上高。这种大气温度随着距地表高度的增加而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专训第6招分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组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习题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 2024年梅州客运资格证仿真考试题
- 2024年青海客运员证是考什么内容的
- 2024年包头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保过
- 2024年哈密驾校考试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城镇燃气强制性条文
- 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 淘宝网创业策划书(3篇)
- 森林防火学习心得范文400字(32篇)
- 关于保护环境演讲稿
- 灼烫事故培训课件
- 勇往直前追逐梦想主题班会课件
- 拘留心理知识讲座
- 中职单招数学复习指导《立体几何》唐忠海
- 视频监控安全对策
- 医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10万元以上设备需填写此表)
- 心肌炎早期诊断与评估
- 2023-2024年江苏省数学竞赛初赛试题(原题 详解)
- 成本转嫁方案
- ARDS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小潮气量、低平台压、高PEEP
- 家庭教育百问百答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