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与糖原合成简答题汇总_第1页
糖代谢与糖原合成简答题汇总_第2页
糖代谢与糖原合成简答题汇总_第3页
糖代谢与糖原合成简答题汇总_第4页
糖代谢与糖原合成简答题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代谢与糖原合成简答题汇总17EMP途径的调控关键酶及2,6-二磷酸果糖对其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EMP途径即糖酵解途径,在所涉及的诸多反应以及所催化的酶当中,调控的关键酶分别为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以及丙酮酸激酶。果糖-2,6-二磷酸是新发现的酵解过程的调节物,它是磷酸果糖激酶强有力的激动剂。在肝脏中,其提高果糖磷酸激酶与果糖-6-磷酸的亲和力并且降低ATP的抑制效应。实际上果糖-2,6-二磷酸是一个变构激活剂,它控制着磷酸果糖激酶的构象转换,维持构象之间的平衡关系。果糖-2,6-二磷酸是由果糖-6-磷酸通过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得来的,果糖-2,6-二磷酸也存在着水解,在果糖二磷酸酶2的催化下水解为果糖-6-磷酸。高浓度的果糖-6-磷酸加速果糖-2,6-二磷酸的合成,并防止它分解,造成高浓度的果糖-2,6-二磷酸,此即前馈此劫作用。使糖酵解的过程加速。另外上午的磷酸果糖激酶2以及果糖二磷酸激酶2由酶分子上的一个丝氨酸残基往复磷酸化控制。当葡萄糖缺乏时,则磷酸果糖激酶2抑制,反之果糖二磷酸激酶2受到抑制。17将氧加入正在无氧条件下代谢葡萄糖的细胞中,会引起消耗率的降低、乳酸蓄积终止的现象,该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该效应总得来说,巴斯德效应实质上是有氧呼吸压制无氧呼吸的作用。巴斯德效应是生物体自身进行能量节制的一种表现。由于从呼吸(完全氧化)所得的能量,远大于等量糖\t"/item/%E5%B7%B4%E6%96%AF%E5%BE%B7%E6%95%88%E5%BA%94/_blank"发酵所得的能量,因此为了获得对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在有氧情况下与无氧下相比,只消耗少量的糖即足。生物体根据氧的有无,来调节糖的分解量,而使能量得到节制。17写出葡萄糖彻底降解过程中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葡萄糖彻底降解过程中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如下1,3-二磷酸甘油醛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转移高能磷酸键形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将磷酸基团转移到ADP上形成ATP琥珀酰-CoA在琥珀酰—CoA合酶的催化下,生成琥珀酸和,并将磷酸基团转移到GDP上形成GMP。17HPM途径的灵活性很大,会随着细胞不同的代谢需求采取不同的途径,分别写出细胞主要需要(1)5-磷酸核糖,(2)NADPH与5-磷酸核糖,(3)NADPH,(4)NADPH和ATP时的代谢途径。(1)这种情况可见于细胞分裂期,这时需要核糖-5-磷酸合成DNA的前体核苷酸。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大量的葡萄糖-6-磷酸通过糖酵解途径转变为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这时由转酮酶和转醛酶将两分子果糖-6-磷酸和一分子甘油醛-3-磷酸通过反方向戊糖磷酸途径反应转变为3分子核糖-5-磷酸,全部的反应是:(2)这时戊糖磷酸途径的氧化阶段处于优势。通过这一阶段形成2分子NADPH和一分子核糖-5-磷酸。反应式为:(3)又分两种情况,一是需要NADPH比核糖-5-磷酸多得多时,于是葡萄糖-6-磷酸彻底被氧化成二氧化碳。首先戊糖磷酸途径的氧化性分支形成2个NADPH和一个核糖-5-磷酸。然后转酮酶和转醛酶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最后由糖异生把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合成葡萄糖-6-磷酸(4)是需要NADPH和ATP,则氧化性分支形成2个NADPH和一个核糖-5-磷酸。然后转酮酶和转醛酶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然后沿着糖酵解途径反应,最后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16柠檬酸循环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首先柠檬酸循环是新陈代谢的中间环节,在循环中产生一系列还原型辅酶,进一步通过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再被氧化,所释放出的自由能形成ATP分子,总得来说是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柠檬酸循环是大多数生物体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是糖类、蛋白质、脂类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它们在氧化过程中都先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彻底氧化,所以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共同通路。另外,在许多合成代谢中都利用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作为生物合成的前体来源,所以柠檬酸循环具有分解大些和合成代谢的双重性或两用性。16为什么说葡萄糖-6-磷酸是各个糖代谢的交叉点葡萄糖经过激酶的催化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可进入糖酵解途径氧化,也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生核糖-5-磷酸、赤鲜糖-4-磷酸等重要中间体和生物合成所需的还原性辅酶Ⅱ;在糖的合成方面,非糖物质经过一系列的转变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可生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还可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1-磷酸,进而生成糖原。由于葡萄糖-6-磷酸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体,由它沟通了糖代谢分解与合成代谢的众多途径,因此葡萄糖-6-磷酸是各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15列出NADH和NADPH结构的差别、功能的差别,并推测可结合相应辅酶的蛋白质其活性中心的差别(未)NADH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即辅酶1的还原型,NADPH则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即辅酶2的还原型从结构上来,NADPH比NADH在核糖单位的2位碳原子上多了一个磷酸基团。其实,NADP和NADPH都属于烟酰胺辅酶,它们是电子载体,在各种酶促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功能上看,NADPH和NADH也是相当不同的,NADH的主要作用是在氧化途径(分解代谢)中充当电子受体,通过呼吸链提供ATP分子。而NADPH在还原性生物合成中起着负氢离子供体的作用,脂肪酸以及固醇类的生物合成等合成途径都需要NADPH。以NADP为辅酶的酶有丙酮酸脱氢酶系、异柠檬酸脱氢酶系、-酮戊二酸脱氢酶系、苹果酸脱氢酶系等等。以NADPH辅酶的酶有葡糖糖-6-磷酸脱氢酶等等。15简述碳元素氧化还原共有方式(未)脱羧?氧化脱羧、直接脱羧?15HMP途径非氧化阶段的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反应方向易于反转。根据底物浓度与产物需求的快速的调节,请列出当细胞需要(1)更多的核糖-5-磷酸,而不是更多的NAPH(2)又需要核糖-5-磷酸又需要NADH(3)更多的NADPH而不需要核糖-5-磷酸的代谢途径(1)这种情况可见于细胞分裂期,这时需要核糖-5-磷酸合成DNA的前体核苷酸。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大量的葡萄糖-6-磷酸通过糖酵解途径转变为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这时由转酮酶和转醛酶将两分子果糖-6-磷酸和一分子甘油醛-3-磷酸通过反方向戊糖磷酸途径反应转变为3分子核糖-5-磷酸,全部的反应是:(2)这时戊糖磷酸途径的氧化阶段处于优势。通过这一阶段形成2分子NADPH和一分子核糖-5-磷酸。反应式为:(3)又分两种情况,一是需要NADPH比核糖-5-磷酸多得多时,于是葡萄糖-6-磷酸彻底被氧化成二氧化碳。首先戊糖磷酸途径的氧化性分支形成2个NADPH和一个核糖-5-磷酸。然后转酮酶和转醛酶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最后由糖异生把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合成葡萄糖-6-磷酸二是需要NADPH和ATP,则氧化性分支形成2个NADPH和一个核糖-5-磷酸。然后转酮酶和转醛酶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然后沿着糖酵解途径反应,最后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14写出葡萄糖彻底降解过程中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与反应过程葡萄糖彻底降解过程中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如下1,3-二磷酸甘油醛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转移高能磷酸键形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将磷酸基团转移到ADP上形成ATP琥珀酰-CoA在琥珀酰—CoA合酶的催化下,生成琥珀酸和,并将磷酸基团转移到GDP上形成GMP。13砷酸能否抑制葡萄糖氧化代谢?砷酸不能抑制葡糖糖氧化代谢在糖酵解途径的第六步反应中,甘油醛-3-磷酸与无极磷酸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继而转移高能磷酸基团生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由于砷酸在结构和反应反面都和无极磷酸极为相似,能代替无极磷酸与3-磷酸甘油醛反应,生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从而破坏了1,3-二磷酸甘油酸的生成。但是生成的1-砷酸-3-磷酸甘油酸。但是其很不稳定,它迅速地进行水解,生成3-磷酸甘油酸,从而酵解过程能够照常进行,但是没有能够形成高能磷酸键。由甘油醛-3-磷酸氧化释放的能量为与磷酸化相偶联而被贮存。因此砷酸样解除了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砷化物可以抑制葡萄糖氧化代谢亚砷酸盐及有机砷化物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E2辅基硫辛酰胺的巯基发生共价结合,使还原型硫辛酰胺变成丧失催化能力的砷化物,从而抑制葡萄糖氧化分分解。砷化物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机制同样表现在-酮戊二酸脱氢酶上。这两种酶都是柠檬酸循环中重要的调控酶。13比较丙酮酸脱氢酶系和-酮戊二酸酶系的异同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系:-酮戊二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转琥珀酸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同结构组成上看:都是由三种酶组成的多酶复合体、都含有二氢硫辛酰脱氢酶、含有相同的辅基:TPP、硫辛酸、CoA、FAD、NAD+、镁离子6种辅助因子调控方面看:二者反应机制相同、调控方面相似,都受高能荷的抑制,都被砷化物一直,都受到产物的调控抑制产物同是高能的硫脂物,二者皆为柠檬酸循环中关键的调控酶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E1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共价修饰的调节,而-酮戊二酸并无此调节。11HMP意义戊糖磷酸途径是细胞产生还原力(NADPH)的主要途径,其产生的还原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是大多数生物合成的负氢离子供体、保持红细胞中的谷胱甘肽保持还原肽戊糖磷酸途径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并为各种单糖的相互转化提供条件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11葡萄糖生成条件人类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以及体内发生的每一种反应,都需要消耗能量。而糖类物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尤其是葡萄糖,一分子葡萄糖降解可产生30个ATP分子。可以说糖类所产生的能量是进行日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当机体大量消耗能量(譬如人剧烈运动)或者某些因素造成葡萄糖水平下降的时候,机体本身就会去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糖异生作用,而是糖原的分解。糖异生作用指的是以非糖物质作为合成葡萄糖的作用,非糖物质包括乳酸、丙酮酸、丙酸、甘油以及氨基酸等。糖异生与糖酵解其实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但是实际上糖异生并不是糖酵解的完全逆反应,由于糖酵解过程中有三种不可逆的反应,所以糖异生过程中会采取迂回措施绕道而行,并且由于肝脏中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糖异生作用主要在肝脏中糖原则是贮存能量,容易动员的多糖。当机体细胞中能量充足时,细胞即合成糖原将能量进行贮存;当能量供应不足时,贮存的糖原即降解为葡萄糖从而提供ATP。而糖原的分解主要是靠糖原磷酸化酶、糖原脱支酶以及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11柠檬酸循环调节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1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如何起作用?主要分4个步骤丙酮酸脱酸反应(丙酮酸脱氢酶E1)发生在TPP辅基的催化反应,丙酮酸与TPP反应生成羟乙基—TPP和二氧化碳羟乙基氧化成乙酰基乙酰基转移到CoA分子上形成乙酰-CoA(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E2)还原型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氧化,生成氧化型的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这一步反应4.是氧化型硫辛酰胺再生的反应。催化此反应的酶是E3还原型E3的再氧化09肝细胞中糖的异生作用和酵解作用能同时进行吗?为什么?另外,无论是糖酵解作用还是葡糖异生作用都是高度的放能过程,除了上述协调的关系外,不存在热力学上的调控抑制关系。这两种过程都可同时进行,即一方面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另一方面丙酮酸又重新合成葡萄糖。糖异生和糖酵解是两个关系密切的机制,两者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中的各种酶进行调控。但通常是一个途径开放,另一个途径关闭。从而避免消耗ATP的无用循环。09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该途径在无氧及有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只是还原性辅酶去路不同,产能也不一样。糖酵解被认为是生物最古老、最原始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在糖酵解过程中,共经历十步反应,,一分子葡萄糖降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净产生2分子ATP,产生了能量。最后的产物丙酮酸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进而进入柠檬酸循环,这为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做了准备工作,这是有氧氧化的准备阶段糖酵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许多物质的合成前体,即糖酵解为其他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为物质合成提供碳骨架。另外糖酵解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在恶劣环境下,通过此途径获得有限能量。09能荷如何调节糖代谢?首先能荷是表示细胞的能量状态,用ATP、ADP、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成为能荷高能荷对ATP的生成途径是有抑制作用的,但是高能荷能够促进ATP的应用,即促进生物体内的合成代谢。糖代谢的主要作用就是代谢糖类,产生ATP,供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ATP、ADP、AMP不仅是生物体内的能量载体,也是能量代谢的调节物质,调节能量代谢的关键酶的活性。就糖代谢过程来看,若能荷较高。说明体系内能量较充足,ATP浓度高,此时便不需要更多的糖来提供能量,反应到整个过程来看反应为对糖代谢的抑制作用,所以高浓度的ATP对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等一系列催化糖代谢反应的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来说,如果糖代谢的主要酶受到抑制,则糖异生的作用酶活性就受到促进,二者相互影响。若能荷较低则ADP、AMP的浓度比较高,生物体需要进行糖代谢来获取能量使能荷上升。上述所抑制的酶在能荷低的情况下又收到激活,使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等糖代谢途径加速进行。09试问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血糖的来源主要有在肝脏中通过糖异生作用,使一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另外就是体内所贮存的糖原的分解,还能通过一些食物中糖的吸收转化。血糖的去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多余的葡糖以糖原的形式贮存在体内,若体内又需要,糖原可在转变为葡萄糖2.氧化供能,葡萄糖经糖酵解作用生成乳酸或经有氧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一分子葡糖可生成三十个ATP3.作为前体转变为其他的糖类衍生物如核糖、糖蛋白等4.转变为脂类以及氨基酸5.进入戊糖磷酸途径08试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要点从反应过程上来看:三羧酸循环共经历八个步骤,将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形成循环。2.其循环步骤可看作由4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与循环外的两个碳原子形成6个碳原子的柠檬酸,氧化脱羧形成无碳化合物,进而再脱酸形成4碳化合物,逐步又形成草酰乙酸3.柠檬酸循环场所在细胞线粒体中4.供经历2次氧化脱羧反应,经历4次氧化还原反应5.每次循环都纳入一个乙酰CoA分子,即两个碳原子进入循环,又有两个碳原子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离开。6.在柠檬酸循环的调控中有三种酶起关键作用,分别为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从能量方面看每一次柠檬酸循环的4次氧化反应中,有3个NAD+分子和一个FAD分子,同时有4对氢原子离开循环,形成3个NADH和一个FADH2,这些还原型的辅酶进一步通过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再被氧化,所释放出的自由能形成ATP分子。循环涉及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即以GTP的形式产生一个高能键,并消耗两个水分子。08在EMP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受ATP反馈抑制,而ATP却又是磷酸果糖激酶的一种底物,试问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使酶失活?当ATP浓度低时,结合在磷酸果糖激酶的催化部位,这时是作为底物参加反应当ATP浓度高时,过量的ATP除了结合在催化部位还结合在磷酸果糖激酶的催化部位,起变构效应,从而抑制酶活性。同时ATP的抑制作用可以被AMP解除。因此ATP/AMP的比例调节着此酶的活性。由于磷酸果糖激酶是变构酶,它与ATP的结合有两个部位,一是催化部位、二是调节部位,两个部位对ATP的亲和力是不同的。催化部位的亲和力高,而调节部位的亲和力低,ATP浓度低,ATP与具有高亲和力的催化部位结合,使酶执行正常的催化功能。当ATP浓度高时,ATP一旦与调节部位结合,就会使酶的构象发生辩护,使酶不易与底物结合。08什么是Pasteur效应?其分子机制是什么?为什么2,4-二硝基苯酚(DNP)能消除Pasteur效应?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酵母中通入氧,则葡萄糖消耗锐减,厌氧酵解所积累的乳酸也迅速消失,即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成为巴斯德效应。2,4-二硝基苯酚起到解偶联剂的作用,使电子传递跟ATP的形成两个过程分离,失掉它们的紧密联系,从而抑制ATP的合成,减少对发酵的抑制,继而消除Pasteur效应 07己糖激酶与葡萄糖激酶的催化特性有何主要区别二者都是催化ATP和任何一种底物之间发生磷酸基团转移的激酶。从专一性来看:在糖酵解途径过程中,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但是已经激酶所催化的底物并不只限于葡萄糖,对其他六碳糖比如甘露糖、果糖等六碳糖都有催化作用,也就是说己糖激酶的专一性不强。但是葡糖糖激酶的专一性强,只催化葡萄糖从调节方式上看: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产物葡萄糖-6-磷酸和ADP能使该酶受到变构抑制。但是葡萄糖磷酸激酶却不受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它对葡萄糖的米氏常数比己糖激酶的大得多。因此当葡萄糖浓度相当高时,葡萄糖激酶才期作用另外己糖激酶在体内大多数细胞中都有分布,在机体的分布情况不同,其催化性质也不同。葡萄糖激酶主要分布在肝脏细胞当中,其合成受胰岛素的诱导,使肝脏中葡萄糖磷酸维持在较高水平。当肝细胞或患糖尿病时,此酶的合成速度降低,不仅糖的合成受阻碍。糖的降解也受影响。07传统的生物能学理论和现代生物能学理论计算出的糖彻底氧化所产生的ATP个数的差异原因是什么?传统的生物能学理论认为一分子葡萄糖所产生的ATP数是38个,而现代生物能学理论所计算出的ATP数是三十个,造成此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于NADH以及FADH2这两种还原型辅酶在电子传递链中产生的ATP分子数的不同。传统的生物能学理论认为NADH在电子传递氧化中产生3个ATP,FADH2是2个,而现代生物能学理论认为NADH生成2.5个ATP,FADH2产生1.5个ATP。对于传统生物能学理论,其是根据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和ATP的生成关系,组织利用氧气的同时,ATP含量随之增加,测定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无机磷酸利用量既可得出ATP的合成量。其测出的磷氧比是3,而且实验也证明电子传递链确实有3个不问可以释放能量产生ATP,所以传统生物能学理论是根据氧化磷酸化欧联部位释放的能量计算的。现代生物能学理论对于ATP的合成动力普遍认同化学渗透假说,即电子传递的自由能驱动质子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膜间隙,从而形成质子梯度,这个梯度的电化学电势驱动ATP的合成。合成一个ATP分子需要4个质子,而一对电子泵泵出的质子数共计10个,所以能够合成2.5分子ATP07大肠杆菌由CO2、NH3、Asp和5-P核糖进行CTP的全合成,需要消耗7个高能磷酸键,那么在厌氧生长的条件下,请分析至少需要使多少个葡萄糖发酵,才能提供合成两分子CTP所需的高能键。额,葡糖糖厌氧发酵即糖酵解只产生2个ATP对吧,然后呢,就简单了07能荷如何调节糖代谢?首先能荷是表示细胞的能量状态,用ATP、ADP、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成为能荷高能荷对ATP的生成途径是有抑制作用的,但是高能荷能够促进ATP的应用,即促进生物体内的合成代谢。糖代谢的主要作用就是代谢糖类,产生ATP,供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ATP、ADP、AMP不仅是生物体内的能量载体,也是能量代谢的调节物质,调节能量代谢的关键酶的活性。就糖代谢过程来看,若能荷较高。说明体系内能量较充足,ATP浓度高,此时便不需要更多的糖来提供能量,反应到整个过程来看反应为对糖代谢的抑制作用,所以高浓度的ATP对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等一系列催化糖代谢反应的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来说,如果糖代谢的主要酶受到抑制,则糖异生的作用酶活性就受到促进,二者相互影响。若能荷较低则ADP、AMP的浓度比较高,生物体需要进行糖代谢来获取能量使能荷上升。上述所抑制的酶在能荷低的情况下又收到激活,使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等糖代谢途径加速进行。06砷酸是否抑制糖酵解途径,为什么?砷酸不能抑制葡糖糖氧化代谢在糖酵解途径的第六步反应中,甘油醛-3-磷酸与无极磷酸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继而转移高能磷酸基团生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由于磷酸在结构和反应反面都和无极磷酸极为相似,能代替无极磷酸与3-磷酸甘油醛反应,生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从而破坏了1,3-二磷酸甘油酸的生成。但是生成的1-砷酸-3-磷酸甘油酸。但是其很不稳定,它迅速地进行水解,生成3-磷酸甘油酸,从而酵解过程能够照常进行,但是没有能够形成高能磷酸键。由甘油醛-3-磷酸氧化释放的能量为与磷酸化相偶联而被贮存。因此砷酸样解除了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砷化物可以抑制葡萄糖氧化代谢亚砷酸盐及有机砷化物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E2辅基硫辛酰胺的巯基发生共价结合,使还原型硫辛酰胺变成丧失催化能力的砷化物,从而抑制葡萄糖氧化分分解。砷化物抑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机制同样表现在-酮戊二酸脱氢酶上。这两种酶都是柠檬酸循环中重要的调控酶。06葡萄糖降解的HMP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戊糖磷酸途径是细胞产生还原力(NADPH)的主要途径,其产生的还原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是大多数生物合成的负氢离子供体、保持红细胞中的谷胱甘肽保持还原肽戊糖磷酸途径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并为各种单糖的香花转化提供条件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06糖异生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众多机体组织需要直接由葡萄糖供应能量,因此机体必须将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才能使这些器官及时得到葡萄糖的供应,所以机体需要不断从费唐物质合成葡萄糖以保证不间断提供给所需要的组织是食草动物,特别是反刍动物体内唯一的葡糖糖来源。06给大白鼠注射2,4-二硝基氟苯,体温立即升高,如何解释?2,4-二硝基氟苯是解偶联试剂,能使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的电子传递和ATP形成个的两个过程分离,失掉它们的紧密联系。而且它只抑制ATP的形成过程,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使电子传递产生的自由能都变成热能。所以会使体温升高。06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由丙酮酸到α-酮戊二酸的净合成,该过程未消耗TCA循环任何中间物,写出一系列酶作用顺序垃圾丙酮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粗话下形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在柠檬酸合酶的催化下形成柠檬酸,柠檬酸在乌头酸酶的催化下异构化为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形成-酮戊二酸。05为什么经过一轮三羧酸循环后,原乙酰-CoA在的乙酰基并没有转变成CO2被脱掉(不会)在柠檬酸循环的起始过程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在柠檬酸合酶的催化下合成柠檬酸,在之后的一轮柠檬酸循环中,共发生两次脱羧反应。一是异柠檬酸在柠檬酸酸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脱羧形成-酮戊二酸,二是-酮戊二酸在-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合成琥珀酰辅酶A,第一轮脱掉的两个碳原子均来自最初的草酰乙酸,即乙酰-CoA在的乙酰基并没有转变成CO2被脱掉。具体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结构方面在第一次脱羧过程中,异柠檬酸为-羟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位于异柠檬酸-碳原子上的羟基变为酮基,酮基可促使邻近C-C键的断裂,有利于脱羧过程的进行,可知邻近的两个羧基都是来自于草酰乙酸的,也就说明了脱掉的碳原子来自草酰乙酸,即乙酰-CoA在的乙酰基的碳原子并没有被脱掉。二、酶方面催化两步脱羧反应的酶均是变构调节酶,对催化部位具有极高的专一选择性,结合结构方面,也决定了脱去来自草酰乙酸的碳原子而不是乙酰辅酶A上的碳原子(别人的答案,我觉得啥玩意儿啊)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具有前手性,可以被顺乌头酸识别,生成特定的异柠檬酸,异柠檬酸脱羧脱羧生成的CO2来自草酰乙酸,-酮戊二酸脱羧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来自草酰乙酸合成的柠檬酸是一个前手性分子,乌头酸具有立体专一性,可识别前手性的柠檬酸。05葡萄糖降解的HMP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戊糖磷酸途径是细胞产生还原力(NADPH)的主要途径,其产生的还原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是大多数生物合成的负氢离子供体、保持红细胞中的谷胱甘肽保持还原肽戊糖磷酸途径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并为各种单糖的香花转化提供条件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的部分途径04在长期饥饿状态下,为什么乙酰CoA不能完全进入三羧酸循环而形成酮体?(结合脂肪酸代谢,未)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反应是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形成柠檬酸。但是在长期饥饿的状态下,机体的能量大量消耗,为了维持体内的正常生理代谢,必然会自身合成葡萄糖。其过程主要包括糖原的代谢以及非糖物质的糖异生作用。长期解饿状态下的大量分解为葡萄糖功能,糖异生的途径加速。肝和肌肉中的脂肪酸氧化也同样加速,同时并动员蛋白质分解。脂肪酸迅速氧化产生大量的乙酰辅酶A,而糖异生使草酰乙酸消耗殆尽,而草酰乙酸是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所必须,则此时乙酰辅酶A便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只能产生酮体。04试述乳酸异生为葡萄糖的主要反应过程及其酶特么就是糖异生呗,只不过乳酸再变回丙酮酸吧乳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变为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烯醇化酶的催化下生成2-甘油磷酸2-甘油磷酸在甘油磷酸变位酶的作用下生成3-甘油磷酸3-甘油磷酸在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在丙糖磷酸异构酶的作用下生成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磷酸在醛缩酶的作用下生成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在果糖1,6-二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果糖-6-磷酸果糖-6-磷酸在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03为什么经过一轮三羧酸循环后。原乙酰CoA中的乙酰基并没有转变成CO2被脱掉?03写出EMP途径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式及催化的酶?甘油醛-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