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1.(2019·全国Ⅲ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2021·广东汕头模拟·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宋代君主御用的信息渠道及侦查手段愈益广泛,许多机构也具有了超出本职的职能。宋代具有信息与侦查职能的机构、职位机构/职位通进司与閤门司皇城司御药院走马承受军校、密探职能扼守信息沟通要路在京师刺探监察传递内廷信息暗刺地方物情博访外事由上表可知,宋代()A.君主强化对政事民情的掌控B.君主比较体恤百姓C.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D.官僚机构不断膨胀3.(2022·山东青岛模拟·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曾提出“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特别强调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从变法结果看,“用人不当”却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变法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B.治国理念实现需要精准施策C.新旧党争影响变法措施实施D.后世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4.(2022·山东日照模拟·政权并立与文化认同)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记述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辽史·太祖纪》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宋史·夏国传下》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金史·章宗本纪一》据此可知,辽夏金()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B.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D.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5.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6.北宋初年,中央直接统辖州、府、军、监。后来,在州、府之上增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辖区称“路”,“路”级政府是中央派出的监督机构。“路”的设置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范藩镇割据重演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7.(2022·四川德阳模拟)北宋初期,中央剥夺了州县的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通过通判、巡检、县尉来完善地方管理职能,并藉由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来加强对乡村民众的控制。这反映出,北宋()A.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乡村治理的制度完善C.地方官丧失了治理权D.中央权力向基层渗透8.(2021·山西高三测试)有学者指出:“纵观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元战争的重要战役……宋的军事失败基本上都发生在宋发动的进攻战役方面,而宋在境内抵抗来自辽、西夏、金、蒙元进攻的防御战,则宋军多能取得不俗的战绩。”这反映了两宋()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C.守内虚外 D.分化事权9.(2021·山东日照三模)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A.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B.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C.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D.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10.(2022·山东济南模拟)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C.分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11.(2021·广东茂名五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宋代的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两宋300余年间基本上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A.文官政治的发达B.皇权专制的不断削弱C.科举制的完备D.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12.(2022·华中师大附中模拟)1004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规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在于()A.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安定B.导致北宋统治危机加重C.辽获得财富有利经济发展D.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13.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A.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B.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14.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今北京),迁都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迁都后国家管理的需要B.旧俗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C.完全接受汉族文化的价值观D.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15.(2022·山东日照模拟)针对四川易成为割据政权这一难题,宋代通过条条机制把地方权力分割开来,将其分为四路;元代则将陕西行省的所辖区域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使四川这一四塞之国失去北面一塞。元代的区划设计意在()A.践行山川形便的原则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C.提高地方治理的效率D.促进各地的交流发展16.(2022·广西玉林、柳州模拟)辽人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懂礼即国”的汉儒学说,自称“中国”,但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这说明()A.中原文明得到广泛认同B.民族的交流日益频繁C.民族多元一体意识增强D.民族关系受理学影响17.(2020·天津高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答案1.答案A解析北宋实行募兵制,待遇优厚而且人数众多,这会耗费国家大量财力,加重政府财政负担,故A正确。2.答案A解析表格体现的是宋代君主御用的信息渠道及侦查手段愈益广泛,君主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对政事民情的掌控,以维护自身的统治,故选A项;君主了解政治民情的渠道和手段丰富,目的是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为了体恤百姓,排除B项;题干中君主御用的信息渠道及侦查手段没有针对的具体对象,所以不能说就是针对丞相,排除C项;题干中提到许多机构具有了超出本职的职能,所以不是增加了了解舆情的机构,而是旧有机构增加了新的职能,排除D项。3.答案B解析虽然王安石强调吏治的重要性,但他在变法中却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由此可知治国理念还需要能够精准落实,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的治国理念没有得到精准落实,而非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的治国理念没有得到精准落实,没有涉及新旧两党的斗争,排除C项;“无法还原”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4.答案B解析强化文化认同,与材料中“辽之先,出自炎帝”“设官之制,多与宋同”“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相符,故选B项;效法中原制度,与材料中“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排除C项;夏、金未涉及华夷共祖,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故选A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路’级政府是中央派出的监督机构”可知“路”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从而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的出现,故选C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央剥夺了州县的行政权,加强对乡村民众的控制”,可知中央通过剥夺地方权限,设置管理官员,制定相应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强调地方行政效率,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非完善地方管理职能,排除B项;据材料“通过通判、巡检、县尉来完善地方管理职能”,可知北宋初期,中央注重完善地方官员治理权,排除C项。8.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进攻和防御战略方面,其防御战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相当强的作战能力,说明防守能力强,但进攻则较多失败,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宋代守内虚外的战略部署有关,故选C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可知宋代中央集权程度远高于唐朝安史之乱后,“强干弱枝”的措施导致地方积贫积弱,难以抵抗外敌入侵,故选D项;唐朝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唐与北宋都城的地理区位,排除B项;材料描述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景象主要是为了来印证宋朝地方制度的得失,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王安石作为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解决土地问题处在改革工作极限之外,可见王安石变法具有时代局限,故选D项;“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与策略无关,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有用人不当、措施执行偏差、新旧两派长期斗争、宋神宗动摇和去世、王安石性格偏执等,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非理性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受到比较成功的抑制”可知,宋代的官僚机制对宗室外戚等势力形成一定的制约,这是宋代官僚政治运行成熟,文官政治发达的结果,故选A项;宋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排除B项;科举制的完备只是文官政治发达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人事管理制度的严密也是文官政治发达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辽宋“开展互市贸易”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符合题意,故选D项;材料要求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角度而不是军事的角度,排除A项;盟约使边境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跟北宋统治危机加重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看不是从辽的角度看,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契丹族和汉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程度不一,通过“胡汉分治”能够适应不同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故选A;“胡汉分治”是为了巩固辽国的统治,不仅是为了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也不仅是为了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排除B、C;“胡汉分治”属于因地制宜的灵活的民族政策,不是民族分化政策,排除D。14.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金迁都以后改革旧俗,推行汉化政策,其目的是接受汉文化,便于国家管理,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旧俗改革对统治者利益的影响,也没有反映统治者对旧俗的认识态度,故B、D错误;金的旧俗改革不能说明统治者对汉文化“完全接受”,故C错误。15.答案B解析据材料“陕西行省的所辖区域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使四川这一四塞之国失去北面一塞”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制下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将四川部分地区划归陕西,从而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16.答案C解析辽人、金人和宋人都自称“中国”,体现了当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这说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意识在增强,故选C项。17.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