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许昌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线上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PDF)许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上期线上阶段性测验
1.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以
偏概全。由材料二中“‘慢就业’火热,这背后有观念变迁等因素,但职业教育和指导也‘难逃干
系’”可知,“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2.D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有了从看重、计较分数到看重专业的变化”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很多人选择
学校、专业,最看重、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专业如何倒在其
次——选专业靠感觉、凭印象,甚至完全依赖家长”可看出,没有提到这种变化。
3.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中美国学者帕森斯所提出“人职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
异”。C.很明显是一种逃避,不是一种主动寻求“让工作匹配生活”的方式。
4.①孔子立志向学,启发我们要以“个别发展”(自身发展)为核心进行生涯规划。(2分)
②孔子不同阶段有不同成长目标,启发我们要关心个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2分)
5.①高中阶段属于职业生涯黄金周期中的试探期。(2分)
②这一阶段,高中生对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缺乏
认知,需要接受这一方面的教育。(2分)
6.DD.文中三次写到文雯的“哭”,“文雯的眼圈忽地红了”“文雯嘤嘤地哭了起来”“文
雯哭着跑到办公室”,后两次哭的原因有相同之处,都含有对寇晓丹牺牲自己利益,也要促进传统京剧发
展的感动,所以D项里“原因完全不同”有误。
7.AA.“主要运用动作……描写”不准确,文中对高声动作描写不多,主要应为“心理描写”。
8.①开头“晒书”的场面,交代了地方风俗,增添了小说的文化氛围。引出后文晒戏衣的情节。
(3分,内容、结构只写一方面给2分,都写给3分)
②“晒戏衣”表现寇晓丹藏衣之丰富,足见她和父亲对京剧的挚爱。与开头“晒书”相呼应,并为下
文寇晓丹声称卖衣拍戏作铺垫。
(3分,内容、结构只写一方面给2分,都写给3分)
9.示例一:
“卖庭院”效果更好。
①引人深思。欧亨利式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前文交代她要卖戏衣,与结尾的卖
庭院在情节上形成巨大反转,令人感动,引人深思。
②突出人物形象。寇晓丹宁可卖掉世居的庭院,租住在郊区简陋的小屋,也不舍得卖掉戏衣,更突
出她为艺术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形象。
③深化主题。表述了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
“卖戏衣”效果更好。
①结构上呼应前文。从晒戏衣,对戏衣不舍,到卖戏衣资助演出,情节自然发展,顺理成章。
②突出人物形象。为了拍戏,她把父亲和自己最珍爱的戏衣都卖了,突出她为弘扬传统文化无私奉献
的高大形象。
③深化主题。表述了对这种献身京剧事业、弘扬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
10.D
11.AA.太祖,不是谥号,而是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
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副词,将。句意:只有魏种将不会背
叛我。“且战且退”中“且”,连词,又;一边……一边。句意:一边作战一边后退。D.“遂亡归吕布”中
1
的“亡”,逃亡。句意:就逃亡归附了吕布。“亡羊补牢”中的“亡”,丢失。句意: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
圈。
12.B“受到当时人追捧认可”错误,原文“世人未之奇”是说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
13.(1)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4分)
(得分点:“亲”、状语后置、“岂”、判断句,各1分)
(2)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4分)
(得分点:“廉士”、“何以”、“霸”各1分,大意1分)
14.①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1分)
②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1分)
③陈平不够敦厚却巩固了汉代大业,苏秦不够恪守信用却救助了弱小的燕国。(1分)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
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
何颙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
大概就是你吧!”二十岁时,曹公被推举为孝廉任郎官,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人投降,不久又后悔,再次反叛。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被流箭射中,大儿子
曹昂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公反击打败了他。曹公对将领们说:“我
降服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
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
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作孝廉。兖州叛乱,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
公生气地说:“只要魏种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我就不会饶恕你!”建安四年春天,活捉魏种,
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松开捆绑他的绳子而任用他。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
事务都委托给他治理。
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
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
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毕谌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
被生擒。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说:“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
求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
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曹公下令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
国家的呢?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
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
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能够任用他们。”建安十六年,又下令道:“有德行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所作
为的人,未必就有德行。陈平难道是一个行为敦厚的人吗?苏秦难道是一个恪守信用的人吗?但是陈平巩
固了汉代大业,苏秦救助了弱小的燕国。由此而言,一个人如果有些缺点,难道就一定要抛弃而不任用吗?
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
15.CC.“全词以叙事为主”错误,全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算来著甚干忙”,表述自己对名利的态度;“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
万六千场”,表述自己对自由的追求。
16.①自叹。从“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可以看出词人在感叹人生总是喜忧参半。而“又何须抵死,说短
论长”中也包含了词人的无奈、自嘲和自我劝慰。
②解脱。“幸对”一句即景抒怀,美好的景色让词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得到了解脱。
2
③豁达。最后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的高唱中,词人从人生的矛盾、感情的漩涡
中解脱出来,情绪变得豁达开朗。
17.(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8.①息息相关②应运而生③与日俱增
第一处,此处表述“服饰变化”与“文化思潮”关系非常密切,而“息息相关”正好指彼此呼吸都相
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符合语境,故应用“息息相关”。
第二处,此处是说国潮服饰“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形成共识的时代背景下”产生,
而“应运而生”指的是适应时机而产生,符合语境,故应用“应运而生”。
第三处,此处是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潮设计对当代服饰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与日俱增”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符合语境,故应用“与日俱增”。
19.构成:由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的修辞。(1分)
表述效果:①内容上,以三组示例强调了无论在重要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国潮服饰已经成为时
尚聚光灯的焦点。(1分)②情感上,表述了对国潮服饰受到欢迎的喜悦自豪。(1分)③形
式上,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气呵成之感。(1分)
20.国潮服饰以人们对中华美学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国际流行风尚为基础,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构建视
觉系统,回应并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
(评分标准:两处错误,每改对一处给2分。)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从……为出发点”句式杂糅,应改为“以……为出发点”;
二、“人们的审美被回应并进一步影响着”中途易辙,应改为“回应并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
21.D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后文有“这样的调节功能”,“来完成对体温的调节”放在后面,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排除BC;
再比较AD两项,“它”指“下丘脑”,放在句首,与前文衔接更好,排除A。
22.①30℃的气温让人感觉到热呢
②体感温度是要高于气温的
③除了受个人条件的影响外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针对前文“在气温30℃时出一次门就会出一身汗,洗澡时把水温调到30℃左右,酣畅淋漓地
冲了个凉”的情况提出疑问,和“为什么30℃的洗澡水让人感觉到凉”对应,应是对应前者提问“30℃的
气温让人感觉到热呢”。
②结合“气温与我们体表感受到的温度并不是一个概念”“人们的体感温度更高”可知此处为二者
的比较,可填“体感温度是要高于气温的”。
③结合“也会”可知,此处是影响体感温度的原因,结合“我们每个人的体感温度才是最影响自己的”
可知,指每个人的个人原因,故填“除了受个人条件的影响外”。
23、作文: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能力。
1.审材料
这个材料部分通过老师推荐的《中国精神读本》,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伟人代表及他们的“中国精神”。
其中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有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从“未来”
的角度展现的爱国精神;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坚韧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毛泽东
3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红色精神等等。除了材料中给出的这些,考生还
可以扩展思维,补充“中国精神”的内涵,比如“工匠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精准扶贫精神”“抗疫精
神”等。通过思考这些,考生会对“中国精神”的内涵有初步的了解。材料部分还给出了某些同学的质疑
“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
2.审任务
任务部分则明确指出,需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来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这一任务指向表明,写作
重心应放在肯定以上名篇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上,还需注意作文中应有对材料中提到的某几篇文章内容的理
解或思考。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态度,确立观点。文章最好能由浅入深,分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来
谈精神的作用。注意文中要有“我”,要有情境感,重心要展现时代机遇和年轻人的责任,切忌空喊口号,
大话连篇。考生要论述“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不能笼统地说;要阐明为何、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1.中国精神永不过时
2.继承并发扬中国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
3.有一种力量,叫中国精神
4.弘扬中国精神,在困境中崛起
5.弘扬中国精神,托起复兴之梦
6.弘扬中国精神,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1.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
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民族积淀了自身最深
沉的精神追求,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这种强大
的精神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动力之源。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
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
要显示。
3.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
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
纲(2014年修订)》把中国精神教育纳入其中,要求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精神不是静止固化的,而是动态常新,与时
俱进的,我们要能继承过去,又能超越传统。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
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和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精神”,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
国精神:五四运动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
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特区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人终久要死,但是死的价值不
一样,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则比大雁的羽毛还轻。司马迁不愿死得“轻于鸿毛”,才忍受“腐
刑”的奇耻大辱,只是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写作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
司马迁的这句话流露出不屈的精神意志,影响了历史上很多人的价值观与现实选择,文天祥以一句“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王阳明以“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的遗言交出了自己
的答卷,林觉民以“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念舍身成仁……
天地浩然气,不随江海沉
文以载道,一本好书是思想与精神的载体。通过读书来理解、继承这些思想和精神,是时代赋予青年
人的责任。不要总是质疑时代的变革是否会影响精神的价值——经济越繁荣,科技越进步,我们越要从那
些经典篇章中找寻精神之骨,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建设国家强盛、民族强大的雄峻楼宇。天地一股浩然气,
不随江海作泥沉。
苗无阳光不茁,人无精神不立。
4
精神之于人,犹如血脉筋骨——无血脉不能通变,无筋骨不可存身。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根能
思想的苇草。思想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可见,人区别于草木,正在于人具有能动性质的精神。没
有精神的人,只会沦为行尸走肉。
林则徐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够不惜个
人利益挺身而出,与祸国殃民的鸦片和包藏祸心的洋人拼力斗争的内在驱动。他胸怀天下、着眼未来的博
大胸襟与长远眼光,几百年来激励着我们后人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而他自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永不
陨落的明星。
可是,反观我们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在生命的根须较为发达、人生的前景尚未确定的黄金时代,
却早早失去了那一股精气神。不知个人理想为何物,更别提时代使命,丢了书本捧起手机,扔掉精神换来
虚无。如果青年都是佛系——信奉万事皆“空”,少年都成道家——遵奉“无为”即为,这样的人又怎么
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有所作为?又怎么担当得起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
楼无房梁易倒,国无精神难存。
每个民族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凝聚了一个国家无数代人关于生存发展的思考与经验,
是高度凝炼的智慧精华。这精神,在国家面临难题时提供动力,在前路不明时指路领航,在发展强大时高
屋建瓴……在任何时代,这国家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国之“重器”。一个国家如果缺失了这种精神内涵,
将难以在强国林立的世界久存。
2020年的这场疫情,让我们无数人在欣喜于中国当今的实力之时,也让我们听到很多质疑与诽谤的声
音,我们要更加牢记孙中山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从而时刻保持少有的警醒与旺盛的
战斗力。看到在抗疫中牺牲的广大公职人员、基层干部,再对比他国疫情肆意蔓延的形势,使我们更加深
刻的体会到,毛主席提出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牺牲奉献精神,在突发灾难时,更是稳
住国家根基的“定海神针”。
天地浩然气,不随江海沉。时间永在流动,时代面貌也会常新,对国家精神的传承永不能停止。正是
因为这些精神之骨的支撑,才有了个人价值,才有了民族脊梁,进而才有了国家的立世之根。
不负时代,满“血”出征,愿你我携手同行!
5许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上期线上阶段性测验
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本题共5小题,17分)
材料一:
在生涯规划一词出现之前,学者们都是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研究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
学者帕森斯所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就是在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
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将二者相结合、相对照、再匹配的理论。帕森斯之后,舒伯拓宽了
生涯规划的内容,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职业是相对固定的,是使不同特质的人
去匹配不同工作的需求。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个别发展”,人的职业生涯是发
展变化的,是让工作来贴近人的生活。从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生涯”一词的含义也丰富起来,
“生涯”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着重指一个人的职业或行业,与普通的工作不同。“生涯”
一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具有某种发展前景的职业;二是指连续性的、稳定的职业。舒伯认为,
只关心人的一两次职业选择是不够的,应该关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
因此,舒伯创造性地用“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个人生活的广
度,即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主要的生涯阶段;个人生活的空间,即个体所扮演的
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这九种生涯角色。舒伯还将生涯
发展阶段和在各个阶段人的角色结合起来,提出每个阶段的人都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在不断探索
发现、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生活模式,过一种有意义
的人生。舒伯认为,15~24岁是个人认真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的黄金周期,这一时期又细分为
三个小阶段,试探期(15~18岁)、转换期(18~22岁)和试验并初步承诺期(22~24岁)。不
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而高中阶段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中的“试探期”。其主要任务是
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并形成暂时性的决定,而且需要
不断地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把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
(摘编自《一文读懂“什么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二: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后发问,大学就业指导为何总是“水水的”?网上猛搜信息,线
下四处打听,“大数据填志愿”颇受欢迎,号称“顶级专家一对一辅导”的机构大有市场……这背
后站着的一个个迷茫的考生、焦虑的家长,都指向同一个话题——生涯规划教育。
现实中,关于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是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的,而且是“被开始”的。很多人
选择学校、专业,最看重、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专业如何倒
在其次——选专业靠感觉、凭印象,甚至完全依赖家长。也因此,很多网友后来吐槽,现在眼睛里
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袋里进的水!
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志向很
懵懂,对不同岗位的选择无所适从,甚至对就业有抵触心理……近年来,“慢就业”火热,这背后
有观念变迁等因素,但职业教育和指导也“难逃干系”。不少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重视不够,老师
多由学院辅导员“客串”,不少学生只为混学分,其效果可想而知。
生涯规划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就业市场、劳动者大军建设,如此重要的事情,
必须高度重视,早做打算。
1
着眼长远,要强化顶层设计。目前,碎片化的就业指导,距离需求相去甚远;零星、不成体系
地开展,更难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门不妨加强统筹谋划,出台专门的教育计划、
指导方案等。比如在英国,学校会为9~11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善的生涯教育规划;在日本,初一至
高三的学生都有一门生涯指导课程;等等。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这离不开系统的制度设计,
需要专业的师资支持,没有长远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动,很难完成。
立足当前,可以做的也有很多。各高校有必要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立
足实际,着力补齐短板,把“水课”变成“金课”。对中小学来说,当前一些学校已有相关尝试,
今后不妨投入更多资源,步子迈得更大些,主动与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比如国外学生能以小组
的形式去不同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每学期轮换,企业会安排优秀员工招待,甚至还专门配备职业启
蒙志愿者……多方合力,让孩子对自己、对职业、对今后的生活有更多认识和想法,让他们认识到
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将其转变成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这是学生最需要的“干货”,也正
是教育者、社会的责任所在。
(摘编自《“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开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楚个人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是“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
前提。
B.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从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去思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
变化。
C.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身和对岗
位的认知等方面。
D.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就业有抵触,对岗位选择无所适从的“慢就业”心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生涯规划,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与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相比,前者内容相对丰富。
C.根据舒伯的黄金周期说法,生涯规划教育至迟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开始。
D.现在的学生在报考大学及专业时,有了从看重、计较分数到看重专业的变化。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梁从诫没有按照母亲林徽因的期望选择清华建筑专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北大攻读历史。
B.毛泽东结束了为期五年半的师范求学生涯,立刻投身革命事业,为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奉献
自己的一生。
C.面对就业压力大、专业对口难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参加公务员测试,导致报
考人数居高不下。
D.湖南考生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绩,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身份报考了自己钟爱的北
大考古专业。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
逾矩”出自《论语》,这句话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所启发。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4分)
5.高中生为什么要重视“生涯规划教育”?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看法。(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8分)
戏衣
聂鑫森
农历的六月初六,民间称之为晒书节。
江南悠长的梅雨季节早已过去,到了晒书节这一天,读书人把书拿出来晒,去霉祛湿,书香满院。晒
2
书节晒的当然不仅是书,还有被褥、衣服及其他该晒的什物。在古城湘潭,家家都遵循古俗,格外珍惜这
一天的阳光。
今天是星期日,来加班的高声,正孤零零地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发愁。
高声是个优秀的小生,自从当上团长,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让京剧团红火起来。现在京剧团真是凄惨,
只有几出让人看厌了的戏,经济效益差,人心也散了。几个月前,他请编剧,将老本子《西厢记》改写成
青春版的《红娘》,人物不变,名段不变,力图在音乐、服装、道具上符合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戏排好
了,专家都赞不绝口,只对戏衣特意交代,要重新设计,既要古典,又要时新,要让人眼睛发亮。弄好了,
争取一炮走红。
说得简单,钱呢?光戏衣就要十几万,文化局没资金,拉赞助没门路。“怎么办啊!”
就在他连连叹气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寇晓丹打来的。
“小高啊,我快退休了。今天想请你、演红娘的文雯,还有操琴司鼓的几个乐手,十点钟,带上乐器
到我家来一趟好吗?”
“好……吧。”
他不能不重视这件事,谁都有退休的这一天啊。可为什么还要演员、乐手带乐器去呢?
寇晓丹是团里的检箱人。京剧后台设有大衣、二衣、三衣(靴包)、套帽、旗把五个“箱口”,演员
需要什么东西,由检箱人拿给他们并帮助束装;演出完毕,再由检箱人分类清点入箱。寇晓丹把这些烦琐
的事,做得认真细致,从不出乱。平时她满脸微笑,话语轻柔,再傲气的名角也对她尊重三分。她原是花
旦,眼看着大红大紫时,一场大病让她倒了嗓。不能成角儿了,她就当起检箱人。一辈子没结婚,孑然一
身,一干就干了三十年。
准十点,这一群人都站在小巷中这个庭院的门外了。高声正要敲门,院门忽地开了。
寇晓丹笑吟吟地拱了拱手,说:“惊动各位的大驾了,请进!”
一进门,所有的人都惊得敛声屏气,眼都直了。
院里立着好几个高高的木架,木架上横搁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上晾晒着五彩斑斓的戏衣,蟒、靠、帔、
褶,竟有两三百件。戏衣“上五色”的黄、红、绿、白、黑,“下五色”的紫、蓝、粉红、湖色、古铜色,
交相辉映,炫人眼目。
文雯惊叫起来:“寇老师,您居然收藏这么多戏衣,今天晒霉,您是让我们来开开眼?”寇晓丹矜持
地一笑,说:“大家请坐,让大家来是请大家吃个饭。”
高声说:“您要退休了,应该团里请客,怎么还让您破费?”
“团里困难哩,由我做东吧。新排的戏多好,可惜没钱置办戏衣。这些戏衣,大部分是我那铁杆戏迷
的爹收藏又传给我的,其余的是我自个儿置办的。可惜式样老套,青春版的《红娘》用不上,要不,我都
捐给团里。”
院子正中的大树下,摆着一张八仙桌,大家谦让着围桌而坐,默然无语。
文雯的眼圈忽地红了。“我都想改行了。有模特队找我加盟,可我不甘心啊!”
高声坚定地说:“这个戏一定要演下去。家里还有几万存款,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十万……”
寇晓丹连连摇头,说:“不行!戏衣的钱,我有办法了。”
大家都直瞪瞪地看着她。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晒这些戏衣了。我爹收藏戏衣,是因为他太爱京戏了。我呢,不能上台唱戏啦,
看着戏衣算是我最大的安慰。京戏是我的命根子啊!”
说着说着,她眼泪也出来了,连忙揩去。
“团里缺钱,我不能袖手旁观。这些戏衣,我卖给外地的一个收藏家了,二十万,全捐给团里。约定
明日在这里钱、货两清。”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高声说:“这怎么行?就算团里借的吧。”
“不!若是借给团里,你们有了压力,戏还怎么能演好?是捐给团里!我一个老婆子,要这么多钱干
什么。”
3
文雯嘤嘤地哭了起来。寇晓丹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柔声说:“小文,别哭!我还有件事拜托你们哩。
我要退休啦,这么多年,就没当着人唱过戏,今天劳烦大家陪我彩唱《红娘》中的几段,再让我过过戏瘾,
好吗?”
“好!好!”
“那我们化妆、穿戏衣去”……
锣鼓声、京胡声响了起来。晾晒戏衣的庭院成了舞台和布景。年过五十的寇晓丹,此刻成了风.情.万.种.
的崔莺莺。
忽然,院门外传来一片叫“好”声。原来巷里的老少爷们,被锣鼓的声响引来一起听戏。高声忙把人
都请进院来。今天寇晓丹,正.正.经.经.地面对众人唱一回戏……
青春版的《红娘》,轰轰烈烈地上演了,红了大半边天。
退休了的寇晓丹,早就搬出了那个世居的庭院,悄悄地住在城郊两小间简陋的平房里。
一天,文雯哭着跑到办公室,“高团长——寇老师没卖戏衣,卖的是那个庭院。她现在的住房是租的!”
高声沉默了一会,朗声道:“我们都像她一样,这京戏不兴旺才怪!”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剧团将老本子《西厢记》改写成青春版《红娘》,表明传统京剧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不断改变,来迎
合新时代观众的审美情趣。
B.《红娘》的演出经费不足,折射出当下京剧的困境。在众人协力下《红娘》最终成功上演,寄予了
对传统文化能够历久弥新的期盼。
C.“风情万种”“正正经经”,表现了已年过半百且多年不唱戏的寇晓丹,沉浸于角色当中,专业精神不
减当年,令人由衷地敬佩。
D.文雯作为年轻一代京剧演员,是文中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却别具匠心。多次写到她的“哭”,状
态不同,原因也完全不同。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高声锐意进取、敬业奉献的团长形象,他既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人物,
也衬托了主人公寇晓丹的美好形象。
B.文中详细地描述了寇晓丹做检箱人的缘由和工作态度,不但展现了她细致严谨、平和坚韧的个性,更突
出了她献身京剧事业的可敬品格。
C.小说文笔细腻,刻画的人物神态、动作跃然纸上,描摹戏衣华美炫丽,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实则是
精心的设置和巧妙的安排。
D.小说以“戏衣”为题,围绕“戏衣”展开情节,“戏衣”既是京剧的文化符号,也是京剧人的情感寄
托,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8.文中先后有“晒书”和“晒戏衣”两处场景描写,请简析的构思意图。(6分)
9.小说以“卖庭院”结尾,如果将其改为“卖戏衣”,你认为哪一个效果更好?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
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
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
4
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
败矣遂还许
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
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
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
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摘编自《三国志·魏武纪》)
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
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
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
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摘编自曹操《求贤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B.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C.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D.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与短语“且战且退”中“且”含义不同。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
故称顿首。
D.“遂亡归吕布”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
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B.曹操年少有才,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追捧认可,
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
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
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述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述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
多直接表述,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4分)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4分)
14.文段二中,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请概括回答。
(3分)
5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①蜗角:蜗牛角,比喻极其微小。《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
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②苔茵:如褥的草地。
茵,垫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就将名与利比喻为蜗角蝇头,对名利的嘲讽之意一览无余。
B.词人在上阕中认识到荣辱得失、祸福生死都是事皆前定,不用干忙。
C.全词以叙事为主,间以抒情,表述对名利得失的看法,对自由的追求。
D.词人善用修辞,同时多俗语口语,明白晓畅,率真自然,充满豪迈之气。
16.下阕表述了词人哪些心态?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五、理解性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
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
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
在金陵的宫殿,慨叹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近年来,国潮服饰成为时尚聚光灯的焦点。壬寅虎年央视春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身穿具有
鲜明中国元素的服装在太空迎接农历新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健儿身着国潮服饰在赛场成
就高光时刻;网络平台上,传统服饰爱好者身着汉服化身古人展示传统服饰之美……服饰往往折射
出时代的风尚,历史上大规模的服饰变化大多与文化思潮①。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创新已形成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国潮服饰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知识题库
- 2025年贵州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中医内科学-瘿病
- 【大学课件】建筑设备工程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flash课件
- 语文课件-画蛇添足
- 三年级语文《炮手》课件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课件
- 万科穿插施工与施工计划
- 《急腹症幻灯》课件
- 第五单元《圆》(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商业道德和反腐败制度
- 水利工程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 宜昌市西陵区2024年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眼药水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4年全国《国防和兵役》理论知识竞赛试题库与答案
- 经营性房屋租赁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入户调查合同范本
- 七年级道法上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 标杆地产五星级酒店精装修标准
- 广东省广州市名校联盟重点名校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