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教案】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教案】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教案】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教案】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教案】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课题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单元四单元学科生物年级高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对全球人口增长及生态足迹事实的分析,说明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举例说出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关系。3.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说出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建议和行动计划。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2.社会责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重点(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难点(1)分析生态足迹。(2)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茶卡盐湖“天空之镜”的图片,展示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教材中讨论的问题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不一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观看图片思考讨论回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图片,吸引注意力,用小组讨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一起总结答案,引出本节课题。讲授新课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教师先给学生分析近些年人口增长的情况,提出问题: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么多的人口生存需要环境提供什么资源?供学生讨论1.生态足迹的定义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换算①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②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知识点睛:以一个城市为例: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条件下,要维持(养活)一个城市的人生存需要具备多少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自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例如:一个人生存所需的粮食消耗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田地的面积。之后教师提生态足迹的概念以及特点。图片展示生态足迹的示意图,学生直观地看到个人的生态足迹包括碳足迹,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等,理解人口增长生态足迹也会变大3.生态足迹的类型(1)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2)渔业用地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3)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4)林地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5)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6)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4.生态足迹的特点(1)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因此,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减小生态足迹的值(2)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例如:①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原因: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②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原因: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思考·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人口增殖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了解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并课外拓展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资料1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下图所示资料2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资料3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资料4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等等。小组讨论,问题探究:讨论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提示: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讨论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提示: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讨论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提示: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讨论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提示: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归纳总结: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同时产生更多的污染物,加剧了环境污染。(1)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①人类生存环境及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受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很小;②我国社会形势稳定,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的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总人口出生量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2)采取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出生率和增长率下降,进入低生育水平。)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A.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B.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C.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D.推进生态农业。师生一起分析问题,得出问题答案,引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倾听人口增长形势讨论问题学习概念阅读讨论回答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人口增长的现状,学生讨论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循序渐进地引出新的概念。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以及对环境带来的问题顺利过渡引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教师提问:呼吸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不会漂到异国他乡?学生答:会教师:所以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教师概括提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六大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土地荒漠化5生物多样性丧失6环境污染每一个生态环境问题都展示图片举例等来阐述,让学生理解更深刻归纳总结:1.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主要是因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①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②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③防治措施: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2)水资源短缺①形成原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②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③防治措施:节约用水。(3)臭氧层破坏①形成原因: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②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③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4)土地荒漠化①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②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③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5)生物多样性丧失①形成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②危害: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③防治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6)环境污染①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②形成原因: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③危害: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④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思考•讨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讨论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提示: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旱涝灾害可能增加;水资源短缺,将对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造成影响,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臭氧层的破坏,使紫外线照射增强,皮肤癌和白内障的患病率升高;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减少,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生物多样性丧失,会使人类可利用资源减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人类生存。而我们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环境,导致上述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恶化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讨论2.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提示: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牙、一次性拖鞋等;旧衣服送人重新利用,旧衣服改造成其他用品;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不随手乱扔垃圾;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的原因(1)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2)当代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其影响的范围是全球性,它们产生的后果也是全球性的。(3)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间尺度已远超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