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全流程穿越测试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ims全流程穿越测试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ims全流程穿越测试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ims全流程穿越测试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ims全流程穿越测试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ms全流程穿越测试的实践与思考

1核心设备成对配置江苏省的电信网络分为两个区域:大区域和小区域。大区域中心位于南京和苏州,包括苏州、南通、扬州、泰州和无锡。南京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南京、常州、镇江、徐州、淮安、盐城、戚继光和苏州。2个大区I/S/P/E-CSCF、AGCF、HSS/SLF、ENUM/DNS、MMTel等核心设备采用成对配置,并放置在南京、苏州中心成对核心机房内。其中,南京大区I-CSCF、ENUM/DNS兼作省际出入口;各大区中心建设成对的IM-SSF网元,与现有业务平台互通,实现对现有业务的继承;各大区中心建设成对的MGCF网元,实现与固网、C网、其他运营商的话务互通;同时全省集中建设业务平台,包括一套华为锚定AS设备和一套上海贝尔融合视频AS,均集中安装在南京。各本地网BAC设备成对配置,放置在各本地网,负责非可信终端的接入;南京另单独建设一对华为BAC设备,负责全省移动分组域用户接入以及可游牧软终端用户的接入。各本地网IM-MGW设备成对配置,放置在各本地网,并兼做信令网关;IM-MGW除需满足基本的互通功能外,IMMGW功能上还应满足本地网的PRI/PRA用户的接入需求。2网络改造难度IMS网络采用了新的网络架构、网元设备众多,且PSTN、NGN、IMS三张交换网络并存,组网、路由、业务触发复杂;另外业务受理开通、计费账务、网管、服务支撑系统等都进行了相应的开发,IT系统改造工作量繁琐。考虑到网络架构、IT流程的复杂性以及技术人员的维护技能不成熟等因素均意味着IMS商用割接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涉及维护、IT、市场多部门的配合一旦脱节,可能引发全网网络和业务质量下降。通过全流程穿越测试,从IMS用户业务功能、业务开通管理、计费准确性的角度,进行全场景、全流程、全功能的IMS用户验证,解决业务开通、网络功能使用、计费等方面配合存在的问题,确定商用IMS网络设备、IT流程版本与配置,为IMS商用割接后的大规模用户上线进行问题排查和预演练,加快IMS商用步伐。3整个过程中的工作组织3.1联合测试准备工作IMS全流程穿越测试准备阶段从网络侧、IT侧以及终端3个方面开展相关准备工作。(1)网络准备:完成IMS设备联调;完成全省全业务继承调测与验证;完成主流接入设备兼容性验证。(2)IT准备:企信部完成IMS网络计费业务功能开发和功能测试工作;企信部完成IMS网元激活接口、IMS资源管理开发,满足AG、C-ONU自动开通流程,按计划完成全省流程发布;基于IMS的e8-C流程尽快完成开发,按计划完成全省发布。(3)终端准备:完成贝尔、中兴、华为各一款IMSE8-C终端测试;完成ITMS管理流程开发。3.2全流程测试工作考虑到IMS网络的复杂性、测试问题暴露的规律性以及人员支撑的效率等问题,IMS全流程穿越测试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总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为域常州分公司作为试点,组织全流程测试,省公司支撑团队现场支撑,省运维部发布日报通报测试进展及问题跟踪,2011年12月中下旬完成。第二阶段:测试问题基本暴露并解决70%的情况下,安排第二批本地网进行IMS全流程测试,第二阶段选择技术支撑能力较强的南京、苏州分别代表华为域、中兴域进行全流程验证,省公司支撑团队现场支撑,省运维部发布日报通报测试进展及问题跟踪,2011年12月底完成。第三阶段:测试共性问题完全暴露并解决90%的情况下,组织全省进行测试经验交流及培训,剩余本地网全面展开全流程测试,省公司支撑团队远程支撑解决本地网个性问题,并对前期遗留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省运维部发布周报通报测试进展及问题跟踪,2012年1月底基本完成。下面以常州分公司开展IMS全流程测试为例阐述并探讨测试阶段工作安排:作为首个试点,常州成立了由“分公司测试组+省公司支撑组”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其中分公司召集网络部、网络操作维护中心、业务支撑中心、网络资源中心、综合调度中心、设备维护中心和营业厅等部门人员成立流程穿越测试组,网络部指定测试总牵头人,负责整体测试进展管控与协调;省公司支撑团队由省运维部牵头,省操作维护中心、省企信以及核心网厂商组成,省运维部牵头组织召开了IMS全流程测试启动会,明确测试目的、测试计划以及职责分工。3.2.1确定ims网络方案(1)解决业务开通、网络功能使用、计费配合存在的问题,确定商用IMS网络设备、IT流程版本与配置。(2)全流程穿越测试完成后,IMS网络正式入网,具备割接商用条件。(3)通过测试过程,储备IMS网络维护的技术力量。3.2.2enu、e8-c终端接入设备在IT流程发布、网络联调、业务测试完成后具备全流程穿越条件,测试覆盖AG、A/B/C类ONU、e8-C终端等不同类型接入设备:2011年12月5日启动流程测试,8日前完成人员安排与测试环境搭建;2011年12月18日前完成AG、C-ONU流程测试;2011年12月19-30日进行首批AG用户的IMS商用割接,同期完成A、B-ONU、e8-C流程测试。3.2.3推行全流程测试方法,建立前现场支撑体系省公司支撑团队主要职责如下:(1)进一步梳理和确认业务继承方案表中“网络测业务和BBS业务”的对应关系,确定全流程测试总表;(2)进一步规范和确认华为域预制数据的规划与配置:如规划限呼组、号码分析子、Centrex/IPVN/WAC群ID、IFCID等关键参数;(3)指导分公司进行人员培训和测试计划制定;(4)省操作维护中心和省企信部分人员嵌入分公司测试小组,进行现场支撑,其余人员进行远程支撑,组成虚拟专家团队对测试中业务、流程、计费等问题进行及时响应并解决;(5)省运维对IMS全流程测试进行全过程管控,前期以日报形式汇总测试情况并通报,对问题进行梳理跟踪,确保关键时间点计划的完成;(6)全流程测试后期,省操作维护中心和省企信组织割接工具生成、验证,组织本地网进行IMS商用割接,进行容灾倒换演练等。分公司测试小组主要职责如下:(1)进行测试环境搭建,准备测试号码;(2)组织测试前人员培训,制定详细测试计划;(3)按照计划,组织全流程穿越测试,上报测试进展日报及反馈测试问题,配合省支撑团队进行问题的解决与复测验证;(4)全流程测试后期,配合省公司进行IMS割接工具验证,实施IMS商用割接。3.2.4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测试小组根据前期测试计划中明确的测试范围进行测试环境搭建。(1)测试设备准备,包括接入设备AG一套(支持H.248)、A/B/C类ONU各一套(支持H.248)以及e8-C终端2台(支持IMSSIP与TR069)。(2)完成测试的媒体网关数据配置,需要AGCF两边双发。(5)完成测试号码准备,分解测试任务。正式进入测试阶段后,测试小组按照事先明确的测试总表逐条开展流程测试,验证AG/A/B/C类ONU以及e8-C的开销户、拆移机流程;验证呼叫限制、呼叫等待、三方通话、普通Centrex等108项基本业务、智能业务、特色业务以及多媒体业务的IT开通流程、业务功能及计费准确性,测试完成率100%,最终通过率100%。测试小组每日汇总当日测试项目及问题解决情况,反馈至省运维部,省运维部以日报形式进行通报并进行测试进度管控和疑难问题的协调解决。3.3积极组织部分ag用户的ims正确使用为了确保IMS商用进度和验证全流程穿越效果,IMS商用割接与IMS全流程穿越测试并行开展,在常州完成AG、C类ONU全流程测试并具备割接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常州分公司首批AG用户的IMS商用割接;全省其余本地网的IMS商用割接确保在2012年一季度完成,并恢复软交换容灾数据;2012年二季度开始软交换网络维持90%左右占用率,新增接入设备全部上联IMS。3.3.1切接条件IMS商用割接将直接影响网络稳定性和用户感知,必须具备充分的割接条件以后才可实施:全流程穿越测试完成,无影响割接的遗留问题;3.3.2ims割接流程IMS商用割接初期以快速释放软交换资源为原则,以割接AG用户为主,首先继承固网现有的窄带业务,尽可能保持业务的使用习惯,减少对客户感知的影响,后续根据软交换能力与用户分布选择割接ONU用户。2012年一季度按计划实施e8-C的IMS商用,推进FTTH快速部署。另外,对于2B+D,跨域Centrex用户由于暂不支持,初期暂不割接。本次IMS割接流程如图1所示。本次割接实施省市联合,江苏电信省NOC统一考虑各本地网割接计划和时间点,详细割接计划由分公司制定并报省NOC核准;省NOC牵头各本地网统计所有媒体网关的容量和实装数,统计每个SS的各模块容量,考虑容灾数据的恢复;省NOC负责IMS节点数据、分公司负责接入设备上联数据与IMS用户数据。各本地网提前5个工作日通过省运维系统提交割接申请,确认能割接后在增加割接工具中增加割接容量。截至2012年6月,江苏省IMS网络完成了全流程穿越测试及商用割接,并顺利推进e8-C终端在IMS网络的商用放装,全省基本完成OLT上联IMS,共放装e8-C终端30.6万部。3.4专项攻关方面在IMS全流程测试阶段,集中解决了IMS网络存在的热点、共性问题,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和IMS用户放装量的增加,暴露出来的隐性问题越来越多,且前期遗留问题造成的故障也日益凸显,导致语音等基础业务质量不稳定、客户感知不理想。为了落实江苏电信的发展战略,切实抓住光网络发展的重要契机,快速稳定网络质量,改善客户感知,针对IMS测试遗留问题和商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开展了“推进IMS商用问题解决及降低FTTH语音故障率专项工作”。“专项工作”由省公司网运部牵头,组织省操作维护中心、省企信、设备终端厂商和分公司专家团队形成专项攻关小组,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挖掘影响FTTH语音故障率的共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集中攻关。省公司专项工作组与主要厂商建立对口工作机制,每周召开协调工作会议,对未解决的共性问题研究对策、提出解决方案;检查筛选各本地网上报的问题清单和案例清单;汇总、鉴定各本地网解决问题的经验,快速复制,供各地借鉴;对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提出预警。省公司以周报的形式将“专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问题的解决处理结果通报省公司及各分公司相关领导。各分公司工作组每周分析本地网FTTH语音故障率;通过拨打测试、网管及用户投诉等各种渠道及时发现、收集并处理网络存在的质量问题;配合省公司进行问题测试验证并跟踪反馈问题解决情况;收集并汇总有推广参考价值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处理案例。分公司工作组将上诉问题汇总清单、典型FTTH语音故障案例及故障率分析于每周上报省公司专项工作组。本次“专项工作”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方法,将发现的所有问题列成清单,逐项进行问题描述,逐项提出解决办法,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给出解决时间表,跟踪时间进度,直至问题全部解决。4解决其他问题在IMS全流程测试过程中,暴露了较多疑难问题,通过问题攻关,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见表1。通过上述问题的及时解决,规避了商用过程中大规模的投诉的爆发,保证了IMS网络对原有核心网的顺利继承和FTTH快速部署,但是部分问题采用临时过渡的解决方案,问题的彻底、高效解决仍有待进一步推进。另外,针对全省暴露的共性问题,形成两点建议:一是提前做好通知音规范,确保用户感知不改变;二是提前做好各类接入设备的资源格式规范,确保IT流程顺畅。5全流程穿越测试江苏电信在总结以往新系统新网络上线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策划,组织了本次IMS全流程穿越测试,本次测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省公司运维部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以专项工作形式开展IMS全流程穿越测试,通过有效的过程管控,克服以往新系统商用前的网络功能、流程开通、终端等各环节测试各自开展,难以有效衔接,效率低,问题无法充分暴露等弊端。(2)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推进全省13个地市的全流程测试开展,既确保IMS全流程验证的广泛性,也保证了流程测试的效率。(3)采用“以问题为导向”方式开展IMS问题攻关,区分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采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确保在全流程测试推广、商用割接、故障率减低等关键时间点上,支撑团队工作目标一致,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成效显著。江苏电信通过开展IMS全流程穿越测试,一方面保证了IMS网络商用后的网络质量,为大规模光进铜退、FTTH部署、固网PSTN退网提高网络保障,截至目前IMS承载用户400万左右,网络质量稳定;另一方面为各个本地网培养了首批IMS维护的技术骨干,为IMS网络质量的持续提升储备了技术力量。为加强和巩固IMS全流程穿越的工作成效,以持续提高IMS网络质量为目标,后续遗留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1)针对全流程测试的遗留问题和商用后暴露的隐性问题,持续开展IMS问题攻关。(2)针对IMS故障案例加强分析和培训学习,梳理占比较高问题的预处理脚本,提升故障预处理率,降低故障率。(3)针对IMS网络维护,加强“省级集中维护+本地网现场维护”的责任明确,加强专业维护界面的清晰,重点培养一批IMS技术骨干。6ag/b/c等3个月IMS全流程穿越测试是江苏电信进行网络转型,应对全业务竞争,全面开展“光网城市、宽带中国”的第一步。整个测试过程覆盖全省13各地市,涉及华为域、中兴域核心网设备以及华为、中兴、贝尔等主流终端厂商AG/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