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针不同时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fa均值的影响
脊柱损伤(rc)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亚洲人脊髓损伤发病率已从12.06/100万上升到61.6/100万,平均年龄从26.8岁上升到56.6岁,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康复研究的重点。但迄今为止,还未出现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1994年,Basser等首次在传统的磁共振成像中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DTI通过测量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anisotropy,FA),可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水分子的弥散能力,是一项可以在体研究中枢神经白质纤维结构的新技术,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更能准确地反映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情况,可以清楚显示脑与脊髓的细微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白质纤维束的走行、连接和细微变化。利用DTI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大脑或者脊髓白质纤维束成像,即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电针刺激对受损脊髓修复有正向促进作用。孙迎春等对电针刺激脊髓损伤大鼠的研究发现,头针加体针治疗组的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优于单纯头针或单纯体针治疗组,尤其是从第4周开始,头针加体针治疗组的BBB评分明显增高。截止目前,国内外关于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大鼠DTT影响的研究很少,并且没有相关脊髓损伤后电针介入治疗时间的研究。本研究欲探讨不同时间进行电针刺激治疗对促进脊髓神经修复的效果及其对DTT中FA均值的影响,探讨DTI及DTT技术在评估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1g动物实验中心90只健康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20±20)g(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实验中心)。造模成功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又分为实验1组(n=30)和实验2组(n=30)。本篇论文所用数据是实验中的部分数据(n=16)。1.2nu推进治疗大鼠腹腔内注射2%戊巴比妥钠35mg/kg,待麻醉生效后,手术区备皮,消毒,以T10为中心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T9、T10棘突及椎板,咬除T9~T10棘突、T10椎板,运用NYU打击器以25g⋅cm势能(10g×25mm)撞击脊髓,撞击后迅速移开撞击杆。此时大鼠双侧后肢及尾部痉挛性抽搐数次后软瘫。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在受损的脊髓上放一小块脂肪组织,逐层缝合。切口消毒,立即在背部皮下注射青霉素注射液4×105U和生理盐水20ml,连续注射3d。注射后将大鼠置于保温箱内24h后转入单笼饲养。术后每天进行4次人工排尿,直至自主排尿建立。1.3干预方法实验组接受头针和体针电刺激。实验1组3d时开始电针刺激,实验2组2周时开始电针刺激。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1.3.1电针电刺激试验将大鼠置于固定器内,待大鼠安静20min后,针刺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上2/5,设定捻针仪每分钟捻转200转;每次捻针3min。接通电针治疗仪,正极和负极接运动区左右针尾,选疏密波2Hz,刺激强度以大鼠后肢轻微颤动为度,每次通电20min。每天1次,共10次。1.3.2单次捻转2.双侧肝俞穴(T9下两旁肋间)、脾俞穴(T12下两旁肋间)、环跳穴(后肢髋关节后上缘)、后三里穴(膝关节后外侧,在腓骨小头下5mm处)。将大鼠置于固定器内,待大鼠安静20min后,针刺双侧肝俞穴、脾俞穴、环跳穴、后三里穴,设定捻针仪每分钟捻转200转;每次捻针3min。接通电针治疗仪,正极接肝俞穴,负极接脾俞穴,正极接环跳穴,负极接后三里穴,选疏密波2Hz,刺激强度以大鼠后肢轻微颤动为度,每次通电20min。每天1次,共10次。1.4观察组运动情况不知情的总评价内容在安静的环境,将大鼠置于2×2×0.5m的BBB评定装置里,在4min内观察记录动物后肢的行走及肢体活动情况。评分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评判动物后肢各关节运动及活动度;第二部分评判后肢的步态及前后肢协调功能;第三部分评判运动中足、趾及尾巴的精细动作。满分为21分。本实验由对分组情况不知情的专门评价人员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评价。分别于SCI后1、2、4周分别由两名专门评价人员按照BBB评分法评分标准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独立评分,左右侧下肢评分不相同时分别记录获取数值,每只大鼠的功能得分取两人评分均值。1.5dti扫描结果采用BrukerClinScan7.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西门子公司)。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2~4h、术后3d和治疗后4周进行矢状面和横断面T2WI成像及横轴面DTI成像。DTI检查与常规横轴面扫描定位相同。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echo-planarimaging,EPI),TR5000ms,TE35ms,显示野36×30,扫描时间225s,层厚0.8mm,弥散加权系数b值600s/mm2,弥散敏感梯度20个方向,扫描2次,层距为层厚的30%,矩阵128×128,层数覆盖损伤区域。数据处理利用syngoMRB15图像后处理软件(西门子公司)。由动物核磁室专业医师(非实验组人员)按照实验要求对每只实验鼠进行DTI和DTT扫描,获取数据,并进行图像处理。由统计人员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数据统计。1.6测量结果的描述采用SAS9.2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测量结果均以(ue0af±s)表示,BBB评分和FA均值各组不同时间点观测的结果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cb评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周时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周时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第2周和第4周,实验1组显著高于实验2组(P<0.001)。见表1。2.2fa值的变化本实验所得FA信号均值(FA均值)与FA值呈正相关,并可以反映FA值的变化。在2~4h和3d时各组FA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周时,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实验1组高于实验2组(P<0.05)。见表2。2.3单次给药后4周的髓网络转导率图1~图6是分别代表各组伤后2~4h和4周的DTT。图中的颜色代表特征向量运动方向的变化。具体如下:蓝色代表上下方向,红色代表左右方向,绿色代表前后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脊髓损伤后2~4h内,因为脊髓纤维束的断裂导致脊髓纤维束内各个方向的分子弥散运动而呈现出不均匀的红色和绿色,提示大鼠脊髓纤维束的损伤。从后视(P位)图中可以看到:各组第4周的脊髓纤维束较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白箭头)。体现在:(1)脊髓纤维束神经纤维数目增多;(2)脊髓纤维束均质性变好(水分子在脊髓纤维束上下运动呈现出均匀蓝色)。3中医联合特殊治疗对髓髓神经功能的影响脊髓损伤后,尽可能减少早期病理损害,降低继发损伤,提高残留神经纤维存活是减轻和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而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与神经纤维的生存微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有研究报道,电针刺激能够促进神经生长活性物质的表达与神经的再生与修复,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周时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脊髓损伤后1周内针灸治疗对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这与其他研究一致。分析这可能与早期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水肿炎症持续存在有关。电针后,各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各种电刺激(针灸)对运动神经功能恢复在2周后能够出现改善,并且随着时间延长,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推测其机理可能与针刺能明显地减轻和延缓伤后早期病理损害,扩张血管,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并且在缺血或再灌期间能进一步上调活性生长因子的免疫活性表达,使组织间神经纤维间的水肿减轻、神经保护活性因子表达增强等相关。在相同时间节点(第2周和第4周),实验1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实验2组(P<0.001)。提示电针刺激对运动神经功能恢复越早期开始治疗,效果越明显。有研究发现,电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最佳治疗时间为损伤后2h,并认为脊髓损伤后,电针治疗应及早介入。这与本实验所得结论一致。弥散(diffusion)是指分子的随机不规则运动,又称布朗运动(Brownianmotion)。FA反映分子在空间位移的程度,且与组织的方向有关,是水分子各向异性成分占整个弥散张量的比例。其变化范围为0~1。虽然反映各向异性的参数有很多,但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FA值。但是FA值也有其临床局限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当各本征值同比例改变的时候,FA保持不变;(2)FA值测量具有部位敏感性。本实验所得FA均值与FA值呈正相关,并可以反映FA值的变化。在2~4h和3d时间点各组FA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周时,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且实验1组高于实验2组(P<0.05)。从FA均值变化趋势可以看出,FA值的变化也呈现出一个先升高后下降的过程。脊髓损伤初发时FA值增高,可能与细胞毒性水肿、髓鞘纤维肿胀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减低、细胞外间隙迂曲减小有关。之后,FA值降低,则与结构破坏导致脊髓纤维组织的完整性及方向性丧失、血管源性水肿致细胞外间隙扩大、局部细胞外水肿和/或纤维束中断、减少有关。研究发现,髓鞘和神经纤维撕裂、细胞外水肿导致Wallerian变性、脱髓鞘改变可能使FA值减低。在第4周时间点上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实验1组、实验2组FA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脊髓损伤后各种病理改变;实验1组较实验2组FA均值也有提高(P<0.05),说明早期介入针灸治疗可以最大化的减少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损伤。本实验证实,伤后FA均值因为继发损伤、脱髓鞘改变而降低,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此过程,并且早期介入针灸治疗,恢复效果好。本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FA均值可以替代FA值来评价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程度,并且可较敏感地反映脊髓神经修复的变化。由于DTT是近年来在DWI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其名称尚欠统一。例如有称为纤维跟踪技术(fibertracking)或白质纤维束成像(tractography)等。脊髓纤维束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是利用主要特征向量的数据映射为颜色而成图。一般用颜色来表示纤维束走形方向的变化:蓝色代表上下方向,红色代表左右方向,绿色代表前后方向。本实验中利用这一原理合成DTT。在脊髓受损伤后,因为纤维束的断裂导致纤维束走形方向的改变,DTT根据分子沿着断裂脊髓纤维束的不同方向进行弥散运动而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改变,从而在成像上清晰地显示出脊髓纤维束的损伤情况。脊髓纤维束的修复体现在以下方面:(1)脊髓纤维束神经纤维数目增多;(2)脊髓纤维束均质性变好(水分子在脊髓纤维束上下运动呈现出均匀蓝色)。本实验中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4周后DTT都显示出纤维束有不同程度的修复,而且实验组修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4周后实验1组和实验2组DTT虽然提示纤维束走形和密度都好于损伤后2~4h,但是并不能显示出修复程度上的明显区别。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方面相关:(1)由于临近组织的影响以及DTI对磁场不均匀高度敏感等原因,重建的脊髓纤维束图像长短粗细不均,且无法显示全长图像;(2)我们选取的是P位图即后视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析的难度。本研究是应用于大鼠脊髓损伤DTT的前期研究,有很多局限和不足,期待随后的研究能对在DTT成像参数和评估纤维束修复程度上有所改进。虽然本研究是国内DTI与DTT技术应用与评价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前期探索,已显示出其独特的效果和优越的价值,为下一步的大鼠脊髓损伤基础实验研究中的神经修复功能评价上提供更重要的参考价值。4tt的应用局限性本实验结果显示,头体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或修复的影响显著。并探索性地研究了电针刺激介入的时间,用FA均值的改变来描述和分析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情况。从本实验涉及的不同时间进行电针刺激治疗的结果显示,伤后电针3d时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2周时的治疗效果,提示在临床治疗中针灸治疗早期介入效果好。由于入组大鼠和时间点选取较少,可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有待后期更早期并更密集时间点的大型实验研究。DTT是一种评估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新型无创影像学手段。本实验用其验证了FA均值在临床和基础研究应用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象站监控设施安装协议
- 河岸护坡植草砖施工合同
- 酒吧现场布置设计师合同
- 水泥搅拌桩工程合同住宅小区建设
- 学校教职工专车司机聘用协议
- 地下管线探测挖机租赁协议
- 通信行业用电合同范例
- 速递员聘用合同模板
- 工程劳工合同范例
- 草籽绿化合同
- 2023年中证数据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农村公寓房屋买卖协议书参考样本3篇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初中济南版生物实验报告单
- 北京邮电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广西安全员A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 道法全册知识点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库附答案(综合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