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时练习统编(2019)必修上册()_第1页
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时练习统编(2019)必修上册()_第2页
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时练习统编(2019)必修上册()_第3页
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时练习统编(2019)必修上册()_第4页
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时练习统编(2019)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时练习统编(2019)必修上册()2021年《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课时练习-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本词作于1929年10月。1929年重阳节,是公历10月11日。这一年秋,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当地军阀,攻克了上杭,发展了红军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所以词中说“战地黄花分外香”。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词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

2.下阕中的“不似春光”与“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比较阅读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下列对两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

B.《忆秦娥·娄山关》上阕前两句通过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C.“漫道”的意思是“漫长的道路”,“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

D.“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4.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所渲染的气氛是否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5.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试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并与《沁园春长沙》所抒发的感情进行比较。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各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

6.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泣却越血霞咽冷画

7.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8.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毛泽东的词,完成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1935年2月25日,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战,最终取得胜利。这首词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

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了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

D.这是一首悲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

10.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角度考虑)

11.(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情景默写

12.(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的下阕用夸张手法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的下阕用夸张手法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4.(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满)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失意低落的心绪)

C.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

15.(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6.(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述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赞美其功业。“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17.(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选项对《沁园春长沙》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B.“鱼翔浅底”一句中“翔”字本义是“鸟儿不扇动翅膀盘旋地飞”,现在词人却把它用在游鱼的身上,如果改为“游”字更准确。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本词中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18.(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A.为之倾倒B.舍生取义C.屈身于人D.忍辱负重

19.(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鹰击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的我走了,正如我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③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的姑娘。

A.游轻轻轻轻忧愁B.翔轻轻轻轻愁怨

C.游轻轻悄悄愁怨D.翔轻轻轻轻忧愁

20.(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诗句与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你好呵,欢乐的精灵!——《红烛》——闻一多

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致云雀》——郭沫若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1.(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橘子洲(jǘ)湘江(xiānɡ)漫江(màn)百舸(ɡě)

B.惆怅(chànɡ)寥廓(liào)苍茫(cānɡ)携来(xié)

C.百侣(lǔ)峥嵘(zēnɡ)茂盛(mào)遒劲(qiú)

D.阻止(zǔ)遏制(è)竞争(jìnɡ)沉浮(chén)

四、选择题组

(2021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凸显毛泽东文章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将毛泽东的文章定位为政治家文章:“古今文章家有两种,一是纯文人,一是政治家。”对政治家文章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在中国古代文章经典中,政治家文章()。毛泽东则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文章中的第一人。他指出:“只有政治家才能总结社会规律,借历史交替、风云际会、___________之势,纳雷霆于文字,___________、摧枯拉朽,宣扬自己的政见。这种文字是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文属于这一类。劳其心,履其险,砺其志,成其业,然后发之为文。文章只是他事业的一部分,如___________,是虎之须、凤之尾。”在政治家文章中,“毛文是一个经典,一个不可复制的经典……毛文堪称___________”。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只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具有极高的成就

B.不只具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占有相当的比例

C.不只具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占有极高的成就

D.不只占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具有相当的比例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群雄逐鹿排山倒海九牛一毛前所未有

B.排山倒海群雄逐鹿九牛一毛空前绝后

C.排山倒海群雄逐鹿冰山之一角前所未有

D.群雄逐鹿排山倒海冰山之一角空前绝后

2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文字不是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用笔写出来的。毛文属于这一类。

B.毛文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是用笔写出来的。

C.毛文属于这一类。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

D.这种文字不是用笔写出来的,是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毛文属于这一类。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抒情,下片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__________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____________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在________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______________。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蹉跎岁月水深火热弦外之音淋漓尽致

B.峥嵘岁月生灵涂炭弦外之音酣畅淋漓

C.峥嵘岁月水深火热字里行间淋漓尽致

D.蹉跎岁月生灵涂炭字里行间酣畅淋漓

2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这样千千万万个胸怀崇高理想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热血青年

B.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C.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

D.正是需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肩负起主宰大地的重任的千千万万个这样胸怀崇高理想的热血青年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成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C.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成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D.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

五、语言表述

28.(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①_________________。他说过:“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②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重视经验,③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

六、现代诗歌阅读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完成文后题目。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势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路,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2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述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30.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久有凌云志”既有怀念往昔的远大革命抱负,也有展望今天及未来的壮阔的革命理想。

B.下阕诗人触景生情,回顾三十八年革命历程;融情于理,以发人深省、深刻的哲理总结诗篇。

C.全词笔调明丽,挥洒自如,气势磅礴。节奏优美欢快,巧妙运用谚语、古人诗句,点石成金。

D.全词采用了现实主义写法,它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实践精神相结合。

32.“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34.宋玉对秋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对秋是“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而为什么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富有生机呢?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两首毛泽东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3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远及近;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B.下阕“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C.词的最后两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语双关,巧妙点明主旨。

D.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6.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红烛》,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

闻一多

红烛

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7.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

38.《红烛》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39.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40.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1.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42.“百舸争流”中的“争”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3.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美景表现了出来。选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

A.独、寒、击、翔B.层、漫、浅、竞

C.染、透、争、击D.碧、尽、遍、争

44.对结尾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勇于掀巨浪、阻飞舟的英雄无畏的气概,决心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D.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4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诗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以下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4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立”以下几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B.下阕先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想象中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又引起下文八句的铺叙。

C.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铺垫了气氛。然后,诗人激昂慷慨地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D.最后“记”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47.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4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他认为诗歌创造情景交融,情因景生,景以情合,才会有味道。本诗怎样体现了情景交融?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沁园春·雪》,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9.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词到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B.《沁园春》是词牌名,不同的词牌在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C.《沁园春雪》表述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对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D.《沁园春雪》的下片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5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1.下阕中的“惜”字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2.这首词的上阕中“看”字引出的意象有哪些

53.上阕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多个角度,请作简要分析。

54.下阕中的“同学少年”这个群体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5.“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56.联系诗歌内容,诗中的“色彩”有什么象征意义

57.生命既然有“悲哀”,并且“黑”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枕上[注]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此词写于1921年,是毛泽东写给夫人杨开慧的,当时二人结婚不满一年。

5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海翻波浪”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鲜明地写出“愁”之状。

B.一个“晓”字,点出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

C.下阕末两句,写触景生情,见月怀人,含蓄地点出了别离之苦。

D.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

59.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景与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一九七○年

6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植给悬崖边的树,使树具有了人的情思。

B.诗中,诗人处处在写树,又处处在写人,处处在写人生战场上的坚强战士。

C.全诗描绘了一棵树,写它远离森林,孤独而又寂寞,是为了强调个人和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D.本诗是凝练而含蓄的,这种凝练而含蓄的艺术描写,深化了诗歌的象征意蕴。

61.这首诗塑造了“一棵立于悬崖边的树”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树”的形象进行简要赏析。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6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该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述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6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B.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64.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65.既然“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浮云①

[俄国]莱蒙托夫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汉!

恰似一串珍珠项链在碧原上飘荡,

你们也和我一样,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谁把你们驱赶?难道是命运的决断?

是出于私下的嫉妒?还是公开的怨望?

是因为你们蒙受触犯刑律的灾难?

还是因为朋友们用心狠毒的诽谤?

不,是荒芜的田地使你们感到厌烦……

你们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忧伤?

你们永远冷漠无情,永远自由自在,

你们没有祖国,你们也不会有流放。

①这首诗创作于1840年5月初,即诗人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的前夕。

6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珠项链”“碧原”形象地描绘了在夕阳的金黄色光辉照射下碧空彩云的画面,美丽的景色排遣了诗人胸中的愁闷。

B.诗人在“北国”前加上“可爱的”的修饰语,以表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

C.“是谁把你们驱赶?”这种设问具有双关的含义,既指风儿把浮云驱赶,又指沙皇将诗人流放。

D.末段通过替云回答,使云恢复到自然状态,刻画了云的冷漠无情,从而烘托出诗人热爱祖国、渴望自由的感情。

6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浮云”这个形象,抓住浮云与诗人身世中某些共同的和不同的特征,用正比和反衬的手法,寄寓了自己不幸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情怀。

B.“浮云”本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在这里用呼告的手法,把“云”人格化了。移动中的“浮云”尚有自己的自由,可“我”却是缺少自由的“流放犯”,通过对浮云的向往反衬出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没有正面抒发自己爱祖国、爱自由的感情,甚至不正面谈诗人自己,只是用大量笔墨来描绘浮云的冷漠,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有诗人的存在,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D.全诗三节十二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既描绘了浮云的形象,又叙述了诗人的身世,两者结合得非常巧妙;加之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的主题十分鲜明,形象极为生动。

68.在诗中连续五次发问,的情感有何变化?

69.在这首诗中认为浮云和自己的命运有何差别?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良宵

昌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7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似是对他者的诘问,又如同喃喃自语;既点出了诗人被放逐的处境,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索。

B.“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写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夜晚,青草散发着清香,诗人受伤的心灵被大自然拥抱着、安慰着。

C.“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爱情”不会因放逐而心灰意冷,诗人经历了命运的折磨,仍能在空气和阳光中获得新生。

D.本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诗人所抒发的不仅是爱情的情感,也是借“爱情”表述自己对当年被流放所遭遇苦难经历的回忆与哭诉。

7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一连用了四个否定词,对浪漫的想象进行了否定,再次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的遭遇。

B.“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对白是本诗的主要形式,诗人面对“朋友”的又一次提问,给出了更坚定更豪迈的回答。

C.“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以华丽清新的笔调,表述了诗人不屈服于命运的刚毅情怀。

D.“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化用古诗中的“纤纤擢素手”,这既是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渴望,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更高呼求。

72.本诗在抒情时,多次进行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人称变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73.本诗在网上的通行版本中,没有“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使月光下的花苞/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三句。你认为这三句话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游子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

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

——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

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

他沈浮在鲸鱼海蟒间: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

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

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

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沈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74.下列是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写游子乡愁的触发:海上微风乍起,碧海像“青色的蔷薇”。游子触景生情,想起了家园。

B.第三节写“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否定了一、二节中游子的乡愁。“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处境如此艰险,自然顾不得家园,只得“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C.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种循环,从而细微地展现了游子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坚强的意志,又有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情绪波澜。

D.这首诗发表时戴望舒正处在苦闷彷徨中:一方面他继续坚持人生探求,另一方面又有着无法摆脱的茫然若失、怅惘疲惫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便有所流露。

75.诗人在第二节表述出了哪些思想情感?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天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X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7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我是一条天狗呀!”开始,“天狗”的形象脱颖而出,紧接着,诗人连续用四个“吞”字,展示了“天狗”无比豪放的气概。

B.第一节的末尾“我便是我了!”是诗人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代表了五四时期革命青年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初步觉醒的革命意志。

C.诗的第二节连续用四个“光”和“Energy的总量”,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进一步强化了“天狗”的气势。

D.第二节的“月”“日”“星球”“全宇宙”四个词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递关系,从范围和气势上来说是逐步升级的。

77.“天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7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诗歌中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B.“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骄傲和自豪;“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写出了骆驼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C.在这首诗中,诗人不满足于一般的形象再现,他发挥了更大的主观独创性,运用了更丰富的想象。

D.诗歌托意于物,以特定的、有限的形象作依托,采取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创造意境,具有寓意深远、超越时空的作用。

79.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艾青

你也爱那白浪么——

它会啮啃岩石

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

撕碎布帆

没有一刻静止

它自满地谈述着

从古以来的

航行者的悲惨的故事

或许是无理性的

但它是美丽的

而我却爱那白浪

——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

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

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

8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也爱那白浪么”“而我却爱那白浪”既点出了“我”爱白浪,也有希望别人爱白浪的意味。

B.“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撕碎布帆”写白浪的凶恶态度和行为的结果,表现了白浪毁灭力量的强大。

C.“没有一刻静止”,写白浪永不停歇的状态,也写白浪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不安于平静的性格。

D.“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着意写白浪也有表述温情的独特方式。

8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提问,中间叙述、评价,结尾解答,结构完整,也带来了形式上和节奏上的双重美感。

B.诗歌中的两处破折号,相当于表示解释的括号,其间的部分是对“爱那白浪”的原因的说明。

C.诗歌虚写了白浪“啮啃岩石”和制造“悲惨的故事”,实写了把“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手法巧妙。

D.“也”“更”“但”“而”等词语的使用,既有强调的态度的作用,也能够增强抒情效果。

82.如何理解“它自满地谈述着”中的“自满”?

83.诗歌中“或许是无理性的/但它是美丽的”两句是如何表述“我”对白浪的爱的?请简要分析。

84.(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语读起来特别有韵味。你能从中读出哪些韵味呢

(2)《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运杨柳的骆驼

公刘

大路上走来一队骆驼,

骆驼骆驼背上驮的是什么?

青绿青绿的是杨柳条儿吗?

千枝万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

明年骆驼再从这条大路经过,

一路之上把柳絮杨花抖落,

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

人们会相信: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

1956年6月13日

85.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写眼前景用设问起笔,抒写情意着力于“要把”二字。

B.“骆驼骆驼”“青绿青绿”“千枝万枝”这三组叠词,直接表露出了诗人心头的喜悦。

C.“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形象写出荒沙大漠经过绿化后的美好情景。

D.“准能把春天追着”,是说春天要来却还没有来到这里。

86.“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这句中的“追”有何妙处?此句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昌耀的《城市》,完成问题。

颤动的城市。

颤动着的

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

是它同时熄灭的百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

从群楼巍耸的街谷,

依次地叠印出了

黎明与黄昏的颤动。

就这么颤动。

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

城市:草原的一个

壮观的结构。

一个大胆的欲念。

未曾有过教堂十字架或喇嘛寺金顶的

新的城市,

不知道什么叫精神的创伤。

不知道什么叫旧的烙印。

不知道什么叫复活。

新的城市是昂奋的。

昂奋中,它的

被机械摩擦得呻唤的体积在颤动。

它的云层和电磁波在颤动。

它的日渐扩大的垃圾停放场在颤动。

——从未有过这许多令人发愁的排泄物了。

但是,新的文明和新的财富在颤动。

就这么颤动。

颤动着的还有回转的木马。

——在圆形广场,

在广场的同一个平面二度空间,

儿童的回转木马

与正午的车流以同一的转速

在颤动。

就这么颤动。

牧羊人的角笛愈来愈远去了。

而新的城市站在值得骄傲的纬度

用钢筋和混凝土确定自己的位置。

每晚,它的风暴般颤动在空际的光之丛林

是抒情的,

比羊角号更动人,更热烈,

也更有永久的魅力!

1981.11.27-12.23初稿

87.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88.诗人写“牧羊人的角笛”“钢筋和混凝土”的用意各是什么?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完成问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一九二0年一二月间作

8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述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B.诗歌把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诗人自己比喻成为年青女郎燃烧的“炉中煤”,通过“炉中煤”对年青女郎倾诉衷情,表述出诗人对祖国的眷念。

C.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和“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很生动地写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述出诗人眷念祖国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90.“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的反复出现有着怎样的效果?首尾两节呼应又有何作用?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惟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一九三八年初

9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借“手推车”寄予了对北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也蕴含着对保守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B.这首诗是从听觉、视觉和触觉三个方面来描写北方入的“手推车”的。

C.“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一句,表现了北方沦陷时百姓的痛苦与悲哀。

D.阴暗的天穹与灰黄的土层,再配以独轮车的“尖音”,形成了诗歌悲戚的氛围。

92.艾青在诗歌创作上刻意追求独创性,提倡“写人家不能写的”。请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富于“独特性”的。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雪莱的《西风颂》(节录),完成问题。

剽悍的西风啊,你是暮秋的呼吸,

因你无形的存在,枯叶四处逃窜,

如同魔鬼见到了巫师,纷纷躲避:

那些枯叶,有黑有白,有红有黄,

像遭受了瘟疫的群体,哦,你呀,

西风,你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

飞落到黑暗的冬床,冰冷地躺下,

像一具具尸体深葬于坟墓,直到

你那蔚蓝色的阳春姐妹凯旋归家,

向睡梦中的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

催促蓓蕾,有如驱使吃草的群羊,

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芳香色调;

剽悍的精灵,你的身影遍及四方,

哦,听吧,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

拿我当琴吧,就像那一片树林,

哪怕我周身的叶儿也同样飘落!

你以非凡和谐中的狂放的激情

让我和树林都奏出雄浑的秋乐,

悲凉而又甜美。狂暴的精灵哟,

但愿你我迅猛的灵魂能够契合!

把我僵死的思想撒向整个宇宙,

像枯叶被驱赶去催促新的生命!

而且,依凭我这首诗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语传给天下所有的人,

就像从未熄的炉中拨放出火花!

让那预言的号角通过我的嘴唇

向昏沉的大地吹奏!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选自《雪莱抒情诗全集》,吴笛译)

93.联系上下文,理解“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这句诗,说说西风在毁坏着什么,又在保藏着什么。

94.诗中多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来略加分析。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各题。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95.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沙漠的船”和“有生命的山”写出了骆驼的特点:是沙漠中的运输工具,有高大的、蕴藏生命所需能量的驼峰。

B.“昂头天外”写出了骆驼的茫然无措“走向黎明的地平线”写出了骆驼一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C.诗人用托物咏志的手法,是写骆驼,又不是写骆驼,抒发的是从骆驼形象引起的感受,表面咏物,实为言志抒情。

D.诗人暗示读者,过去需要骆驼精神,今天仍然需要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巨大动力。

96.虚实结合是第一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惠安女子

舒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97.《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撷取诗中的意象,描述诗中所表现的情景。

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有人说,诗的最后一句“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揭示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是父亲。

我爱听兀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

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皇帝。

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

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

99.诗歌采用第一人称“我”有什么好处?

100.“我”的形象有何特点,仅仅是指河床吗?

101.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02.这首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顶缆车

舒巷城①

它不能高飞

像那空中的铁鸟

它羁泊于山上

戴着铜缆的脚镣

于是它爬行

在倾斜的岁月间

看脚下的沧桑

于是它爬行

在十里的红尘边

看摩天楼上的斜阳

1979年

①舒巷城(1921-),本名王深泉,香港诗人。

10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将系住缆车的钢缆比作束缚“铁鸟”的“脚镣”,表述了自我对现实的独特感受。

B.“倾斜的岁月”使抽象的时间形象可感,让人联想起缆车在倾斜的山坡间穿行的情景。

C.“山顶缆车”并非孤独的存在,它被置放于现代社会背景中,成为都市生活的见证者。

D.本诗以“红尘”“斜阳”等传统意象衬托“摩天楼”的高耸,表述了对现代文明的思考。

104.“山顶缆车”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七、微写作

105.(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秋意漫洒苍弯,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请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颂扬秋天的文字,抒发你对秋的赞美之情。(250字左右)

106.(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设立五四青年节的目的就是希望广大青年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的纪念活动或者隆重的成人仪式,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

过几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下面是一些学生在论坛上的留言:

小刘:五一劳动节都要放假,青年学习和工作也忙,青年节咋不让我休息休息呀!

小张:五四青年节是我们的节日吗?我都忘记了,现在谁还在过这个节呀!

小李:青年节就应该让我们青年们多出去旅旅游,见见世面,不负青春好年华!

对于以上的留言,你怎样看?请给小刘、小张或者小李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王”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200字。

107.(2021秋·高一课时练习)参照下面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的雕塑,结合你对毛泽东的了解,描写你心目中毛泽东的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心理描写;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超过120字。

试卷第20页,共36页

试卷第21页,共36页

参考解析:

1.D2.不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与春天的景色相比较为单调这一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又加上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D项,“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错误,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

故选D。

2.此题考查把握诗句意思的能力。

翻译: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和天空泛着白霜。

首先确定这种表述并不矛盾,接着分析原因。“不似”是从春天与秋天景色的区别来说的,秋景自然不似春景;而“胜似”则是从秋天胜过春天的方面而言,秋天虽没有春天的百花齐放,但一来“橙黄橘绿”,乃是丰收季节;二来诗人是在战地,看见红军打了胜仗,这种喜悦的心境自然也让眼前的秋色比纯色更令人喜欢,由此而生赞叹之情;此处提到春光实则是为了反衬秋色“寥廓”与“万里霜”。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3.C4.不相同。第一首词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第二首词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5.第一首词抒发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豪迈雄壮之情;第二首词抒发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沁园春长沙》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述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C项,“‘漫道’的意思是‘漫长的道路’”理解错误。“漫道”的意思是“莫道”。

故选C。

4.本题考生考查对比诗歌鉴赏诗歌意境氛围的能力,要抓住体现氛围的意象进行分析。

两首诗歌所渲染的氛围是不同的。

第一首,“马蹄声碎”,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喇叭声咽”,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红军在月明的霜晨进军,马蹄声微响,喇叭声低沉,营造出一片严肃的战斗前的景象。给人一种紧张、悲壮之感。

第二首,“灞陵伤别”,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西风残照”,西风萧瑟,残阳似血。“灞陵伤别”,是由柳色触发的对当时分别情景的回忆,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给人以悲凉之感。

5.本题考查对比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一首,“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思是: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我们似乎能看到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从头越”表述出内心一种强烈的必胜之决心,及要克服万重困难,获得最后成功。它对于精神的升华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抒发了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豪迈雄壮之情。

第二首,“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意思是: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词人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结尾两句与上阕的结尾两句前后照应,从年年伤别的怀念远人,到残照陵阙的怀古伤今,气象突然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愈显深远。

《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6.月、咽、越、血7.李词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毛词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8.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6.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方面。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主要考核诗歌的押韵,注意抓住这一特征。

本题中,根据“烈”“月”“铁”“越”的韵脚,可排除“泣”“霞”“冷”“画”;根据“霜晨月”“从头越”的顶真修辞手法,可知第①空应“月”,第③空应填“越”;“喇叭声”是名词,只能用“咽”来修饰;“如”是比喻词,根据“残阳”的颜色,只能将“残阳”比作“血”。所以第②空应填“咽”,第④空应填“血”。

7.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大意,尤其要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含解释);其次是要准确审题,找准异同,要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表述技巧、思想感情)来寻求诗词的相同点和差异性;最后,是全面作答,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题中,李白词中“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人落笔就写一个京城女子,在一个月照高楼的夜晚,被凄凉呜咽的箫声惊醒了好梦。一个“咽”字,渲染出境界之凄凉;一个“断”字,烘托出秦娥内心的失望。“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秦娥从梦中惊醒,眼前只有照着楼台的月色;借着月色向楼下看,只见杨柳依旧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那种悲伤情景的回忆,不仅起到由月色而见柳色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加强了对于孤独凄凉的环境气氛的渲染。“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这两句紧承“伤别”,描写秦娥登原望信而不得的景象。“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居全城最高处,四望宽敞,可瞭望全城和周围汉朝的陵墓;这里写秦娥登临远望的地点。“清秋节”,点明是清凉的秋季,既补写上阕没有明写的时间,又点染冷清寂寥的气氛。此时此地,秦娥满怀愁绪,眼望爱人由此离去的咸阳古道,苦苦等着,然而尘埃不起,音信全无。“咸阳”,乃秦朝京城,至汉、唐时从京城长安往西北经商或从军,咸阳为必经之地;“古道”,年代久远的通道,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音尘”本谓声音与尘埃,后借指信息;“绝”,断绝。这三字,不仅写尽咸阳古道寂静冷落的景象,更把秦娥孤独无望、欲哭无声的心境写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人依词调的要求,将“音尘绝”三字加以反复,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阙”,此指陵墓前的牌楼。身登乐游原的秦娥凭高瞭望,不见音尘,正将此景尽收眼底,同时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也借此被表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结尾两句与上阕的结尾两句前后照应,从年年伤别的怀念远人,到残照陵阙的怀古伤今,气象突然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愈显深远。因此,李词通过“呜咽的箫声”“一钩残月”等景物渲染了清冷、悲伤的氛围。毛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一幅晓月寒霜图幻化而出,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练、准确、优美,与情景相得益彰。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写的又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西风猛烈,长空雁叫,红军在月明的霜晨进军,马蹄声微响,喇叭声低沉,一片严肃的战斗前的景象。经过战斗后,雄关也被我们占领,大家迈开大步通过,在黄昏中向波涛起伏的群山奋勇前进。因此,毛词中“凛冽的西风”“在山里回荡的大雁的叫声”“一弯冷月”“清霜”“踏着碎步的马”“哭咽的喇叭”等景物充满了苍凉悲壮之感,渲染的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8.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本题中,李白词“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句,词人依词调的要求,将“音尘绝”三字加以反复,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阙”,此指陵墓前的牌楼,身登乐游原的秦娥凭高瞭望,不见音尘,正将此景尽收眼底,同时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也借此被表述得淋漓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