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38/wKhkGWV7TOGAfj12AALEpp7WRSw874.jpg)
![2024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38/wKhkGWV7TOGAfj12AALEpp7WRSw8742.jpg)
![2024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38/wKhkGWV7TOGAfj12AALEpp7WRSw8743.jpg)
![2024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38/wKhkGWV7TOGAfj12AALEpp7WRSw8744.jpg)
![2024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38/wKhkGWV7TOGAfj12AALEpp7WRSw87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露水”“惊蛰”两个节气。B.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习俗。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就属于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2.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读忠烈传,宜________。读奸佞传,宜________。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________。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③击剑捉酒以销愤④吹笙鼓瑟以扬芳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B.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D.近年来,我国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4.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从年初起,一场以“健康长江”为主题的攻坚行动在我市全面打响。B.泰州运盐河是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C.由《新青年》引入中国的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再度上演。D.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5.下列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一温酒斩华雄(《三国演义》)B.猪八戒一大闹黑风山(《西游记》)C.武松一醉打蒋门神(《水传》)D.达雅一与保尔结婚(《钢铁是怎样练成的》6.关注“节日”就是关注文化,请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⑴节日含情思。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彩多姿,它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苏轼在《水调歌头》借助中秋明月发出了“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辛弃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道出了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的诗句是“斫去桂婆娑,________________”。⑵节日蕴风俗。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将近社日,忙着迎神赛会时,描摹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绍兴一带淳朴的民风。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以重阳登高为题材表现诗人在战乱中凄凉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⑶节日展吉祥。今年是己亥年,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有贴对联的习俗,希望在新的一年心想事成,平安幸福。请你为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上联:瑞雪纷飞清玉宇下联:_________________7.默写。⑴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⑵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⑶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⑷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⑸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⑹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环境会改变人,但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品质表明人们完全可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8.曾有一个问题这样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最巧妙的回答是:“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阅读能影响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精神,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名著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二、阅读9.古诗文阅读满江红·山居即事宋·辛弃疾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稻田唐·韦庄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①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①䎬稏(bàyà):水稻的别称。1.以上两首诗词都写了____风光。2.结合诗句分析两个作品作者的心境的异同点。10.文言文阅读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既用已经 B.尝与鲍叔贾做买卖C.鲍叔遂进管仲做官 D.及小白立为桓公等到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C.面山而居(《愚公移山》)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3.下列句子,与“子孙世禄于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B.管仲被任用以后,成为了鲍叔的手下,并辅佐齐桓公称霸。C.管仲战败逃跑,鲍叔不认为管仲胆小,知道管仲还有老母亲的缘故。D.管仲侍奉公子纠,齐桓公即位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少时常与鲍叔游,鲍叔知其贤。(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11.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守脑如玉①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同学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闻空气中的味道。”回到讲台,他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我们,其实很喜欢随大流。②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经有五个人先坐在那里了。大学生不知道,这五个人都是托儿。阿希让大家作个判断:卡片上四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但五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一大串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③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我们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④1895年,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傻子的潜质。“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你就会传染上他们的动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但毫不自知的事情。”⑤《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一刊出,我们毫不琢磨思考,立马随手转发。《罗尔有三套房产,是两家公司法人代表》一刊出,我们又纷纷调转枪头,骂得罗尔体无完肤。《罗尔说“罗尔事件”》一刊出,我们又无比同情罗尔,觉得“善良是伪装不出来的”。《对罗尔的宽容,是对好心人的犯罪》一刊出,我们又觉得罗尔可恨,“损害了本来就脆弱的社会诚信”。⑥观望这两年发生的热点事件,没有一件躲得过这个铁律——听到甲方发声,我们义愤填腐;听到乙方发声,我们觉得甲方不单纯;听了丙方发声,我们又觉得甲乙都非善类。我们就这样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正如评论家曹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柴静刚进央视时,老师是陈处。陈处啪地将一金烟拍到来子上。问柴静:“这是什么?”柴静回答:“烟。”“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说请您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然后,陈处翘起腿,对柴静说:“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柴静一下惜了,不知从何入手。陈说:“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⑧套用陈处的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吗?遇到一件事情,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⑨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⑩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1.不要轻易急于站队;2._____;3._________.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有“守脑如玉”,才不会犯下可怕的“平庸之恶”。⑫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文章里,曾引用一位高僧所言:“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何为“不受人惑的人?”胡适先生说:“他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他一直都是好奇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他并不仓促的下结论,也不轻易的附和他人的意见,他宁愿耽搁一段时间,一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才下结论。”胡适先生的话,更适合用于这个时代?在这个信息、思想、流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学会“守脑如玉”。1.词典里只有“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守脑如玉”是作者新的说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2.文中第⑥段划线处有一句引用评论家的话,请根据文意,选择最合适的一句()A.恶,莫大于轻浮。B.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C.评论主体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评论平台前所未有的广阔,评论门槛前前所未有的开放,这并不全是坏事。D.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3.关于如何“守脑如玉”,作者在第⑩段提出了建议。请按照作者表达的句式,再增加两条你认为必要的条目。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4.连续暴雨,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假如,微信上在传下面这则消息。你会马上转发到自己的手机朋友圈吗?请结合文意和生活实际,阐述你的理由。12.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宽容与智慧梅桑榆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1.下列不能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诸葛亮鞠躬尽瘁以“恢复汉室以报先帝之恩”,后主刘禅听信谗言几疑孔明。孔明毫不计较,照干大事不误。B.清朝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礼让邻居,把院墙后移三尺。两家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C.大钢琴家李斯特,原谅假冒他的学生之名的姑娘,并收她为徒弟。D.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答谢漂母。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得势后不杀羞辱他的屠夫之子,有力地证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说法。B.第④段列举韩安国善待曾侮辱自己的田甲事例论证“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C.本文材料列举视角独特,“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D.尾段乃结论,重申中心论点。文章的几个部分环环相扣,层次井然。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1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苏七块冯骥才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①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②。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选自《俗世奇人》)(注)①赛:天津地方土语,有“好像”或“似”之意。②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人胜。B.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疗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C.小说介绍苏七块“各色的规矩”,突出了苏七块行医的这种特别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根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2.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请分别从人物描写和修辞的角度,给文中(A)(B)两处画线语句加批注。(A)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小说以苏七块还钱赠药结尾。请结合全文,从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谈谈这样结尾的妙处。三、语言表述14.仿照画线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啊,读一本好书,能从圣贤的智慧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读一本好书,(1)______________;读一本好书,能从科学家刻苦奋斗的历程中体会攀登的执着;读一本好书,(2)______________。四、写作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北京时间2019年4月16日凌晨,世界著名的法国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遭受大火浩劫,八百多年的文明在大火中几乎消失殆尽。人们惋惜最具哥特式的塔尖倒塌,玫瑰花窗损坏,惋惜巴黎圣母院躲过了战争年代的炮火,却没有躲过和平年代的大火。它的损毁,是世界的遗憾,很多人都还没有机会去感受这独特的文化魅力,它就付之一炬。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在等待着人的到来,而人们也有太多动心的事物,没有及时去观赏或触碰。所以要珍惜当下喜爱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段时日,每一个人……请以“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A【解题分析】
A项有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到的是“白露”节气。2、C【解题分析】
考查根据语境填充语句的能力。如选项中“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伦”与原句中的“读山水小品”相合。同样,“吹笙鼓瑟以扬芳”是“读忠烈传”的结果。而“击剑捉酒以销愤”与“读奸佞传”内容有关。注意语意的搭配。所以选C项。3、C【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扩大了校园环境改造的规模”;B.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问题”。C.正确。D.此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后一句程度加深,改为“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故选C。4、B【解题分析】
B错误,改为:泰州运盐河是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5、B【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B项中“大闹黑风山”的是孙悟空。故选B。6、(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道是清光更多。⑵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⑶示例:花猪起舞贺新年【解题分析】
(1)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道出了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注意“婵、娟、婆、娑”的书写。(2)《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了春社日将近,农民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的景象,表现了淳朴的民风。《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送酒来”以重阳登高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凄凉情景。(3)“瑞雪纷飞”是主谓短语,“清玉宇”是动宾短语。所以下联应按照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的形式来补写,注意是“己亥年”。【题目点拨】对联补写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7、萧鼓追随春社近落霞与孤骛齐飞赢得生前身后名不求闻达于诸侯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老骥伏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题分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骛,濯。8、答案示例: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一次阅读,我们都会从书中汲取成长养分。读《红岩》时,江姐、许云峰等革命前辈忠贞不二的革命信仰,为了国家的利益舍生忘死,敬佩他们的同时也让我树立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名著的把握。先结合关键句子理解材料的内容,“吃过很多食物”“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可知谈的是每一次阅读,我们都会从书中汲取成长养分,即读书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结合自己读过的名著,从其主旨或人物形象方面谈自己从中汲取的营养,即学到的某种品质,感悟到的某种情感等。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启示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待挫折、磨难应有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如《简·爱》中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启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自尊、自强、自立,敢于争取平等和自由等。二、阅读9、1.农村2.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与开怀,但韦庄的《稻田》呈现的是一种满足,而辛弃疾的还有一种报国无门的微微的遗憾。【解题分析】1.考查对诗歌描写对象的把握。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满江红·山居即事》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稻田》这首诗不啻于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景画。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直接云天。所以两首诗词都写了农村风光。2.比较阅读。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两个作品所表达的作者心境的异同点。相同点:这两首首诗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流露出作者愉悦之情。不同点:辛弃疾的“若要”一韵,情中含理又带有以理遣情的痕迹,滋味最是蕴藉隽永。它写出了词人对此田园风景的满足感,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而韦庄在诗中只呈现满足之感。10、1.C2.A3.C4.B5.(1)管仲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交往,鲍叔知道他很贤明。(2)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解题分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C.鲍叔遂进管仲。进:引荐。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的“而”,表转折关系。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表并列;C项的“而”,表修饰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3.“子孙世禄于齐”是倒装句式。A项是省略句式;B项是被动句式;C项是倒装句式;D项是判断句式。故选C。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成为了鲍叔的手下”错误。与“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不符。5.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少时”,年轻的时候;“游”,交往;“贤”,贤明;“知”,了解。【题目点拨】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参考译文:管仲,字夷吾,是颍上地方的人。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经常来往的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很了解管仲的贤能。当时管仲家里很贫穷,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毫不在意,始终对管仲很好。后来,鲍叔牙作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作了公子纠的家臣。等到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这些成绩全靠管仲的谋略。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作买卖,分利润时,都是取大部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婪,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业,但是事业发展不顺利我也更加穷困,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而是知道我做事的外部条件不具备。我曾经数次当官又数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无德无才,而是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君主。我曾经三次在打仗时不积极参战,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而是知道我挂念老母亲。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死了,我却忍受囚禁的屈辱不自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而是知道我不在意小节,在意的是能否平定天下。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11、1.作者化用了“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创造出“守脑如玉”这个词,形象、幽默,告诉读者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像玉一样洁白无瑕,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2.D3.示例: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评论左右;不要随便说什么感同身受。4.我不会马上去转发这条微信。因为“公共自行车区域有漏电,有人被击”“井盖被打开”这些消息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支撑,只凭小青的微信是不足信的。这类消息应该由政府机关发布。如果盲目的转发,会引起公众的恐慌,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也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何况小青的微信中提到“不要点赞,求转发”,有诱导的嫌疑。所以,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去转发一条没有根据的微信。【解题分析】1.要求学生理解“守身如玉”的含义,然后写出“守脑如玉”的意思。最后分析妙处。守身如玉:保持贞操,像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守脑如玉:坚持自己的判断,像玉一样洁白无瑕,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作者化用了“守身如玉”这个成语,创造出“守脑如玉”这个词,形象、幽默,激发读者的兴趣。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6段。结合“听到甲方发声,我们义愤填腐;听到乙方发声,我们觉得甲方不单纯;听了丙方发声,我们又觉得甲乙都非善类。我们就这样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分析得出D项“当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信息多寡所形成的‘知沟’,而是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最恰当。3.要求学生结合“不要轻易表态”写出两个条目即可。如:不要冒进,保持镇定,冷静分析;不轻易评价别人的观点;不能盲从等。4.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会马上去转发这条微信。结合“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分析,写出理由。“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因为“公共自行车区域有漏电,有人被击”“井盖被打开”这些消息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支撑,只凭小青的微信是不足信的,这类消息应该由政府机关发布;“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小青的微信中提到“不要点赞,求转发”,有诱导的嫌疑。所以不轻易转发。12、1.D2.A3.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解题分析】1.D项只能说明韩信讲诚信,不能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这一观点。2.韩信得势后不杀羞辱他的屠夫之子,从“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的角度,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故A错误。3.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第一段中”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就是论点。因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所以要多读书、多经历,以长智慧、长见识,做一个宽容的人。据此理解作答。13、1.B2.(A)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精明干练。(B)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3.苏七块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奇人。①外貌奇。远观“人高袍长,手瘦有劲”,近看“红唇皓齿,眸子赛灯”,细瞧“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奇人异貌,个性十足。②医术奇。正面描写接骨速度之快、手法之精,表现医术的娴熟高超神奇;写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从侧面表现出他的医术高超。③看病规矩奇。他有个各色的规矩: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④为人处世奇。他性格倔强,坚持原则,外冷内热,心地善良。从给张四接骨的表现可知。4.①文章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油然萌生敬佩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思想内容上,作者通过塑造苏七块这个独具个性的奇人形象,表现了对这位拥有高超的手艺之外,还拥有自尊、自强、自立的性格的俗世奇人的由衷的敬佩,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解题分析】
1.B“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从小说结尾可见,苏七块只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并非无同情心。2.考查批注的能力。此题给出了批注语句和批注方向,即分别从人物描写和修辞的角度批注。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1)“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运用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奇人奇貌,必有奇能。(2)“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运用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连串的动作敏捷迅速,医术了得。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各方面的表现来分析“奇”的表现。从文中来看,苏七块是一个大夫,身为大夫,首先是医术“奇”,如“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塞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是正面写其医术之“奇”,如洋人也要来求他医治,这是侧面写其医术“奇”;然后他给人治病的规矩“奇”,“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在上,他才肯瞧病,否则绝不搭理”;接着是他做事很“奇”,在医治张四的事件中,他不但没有赚取分毫,还送张四药膏药面,行事让人称奇;最后看他的长相,“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结齿,眸子赛灯,下巴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市政道路钢筋施工分包合同
- 便利店营业员个人工作总结2024(9篇)
- 2025年电影产业收益分配策略协议
- 2025年临时建筑项目施工合同样本
- 2025年铸币及贵金属制实验室用品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聚苯硫醚(PPS)及合金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年升级版个人代表授权合同
- 2025年小区护卫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医疗机构卫生用品清洁服务协议
- 2025年公民投票统一授权协议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开学季初三冲刺中考开学第一课为梦想加油课件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2025年普通卷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 2025年建筑施工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专项方案
- 2025延长石油(集团)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商用车预见性巡航系统技术规范》
- 玻璃电动平移门施工方案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陕鼓集团招聘笔试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