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1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2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3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4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名词解吴江派:明末戏曲文学流派,领袖人物是吴江人沈璟(吴江派曲论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重曲律、重舞台性,从曲乐角度规定文辞服从音律: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巧。同时,是临川(今江西抚川重文学性,从曲文的角度规定音律必须服从于文辞。属于此派的作家有冯延年、凌濛初等。徐渭《四声猿》:李玉默写:前七子:

后七子:(阳羡词派:风格说神韵说:(台阁体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二 简答杂剧体制的惯例是四折为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称“开场”,由副末阐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大家”之一(袁枚、赵翼、蒋士铨(真情、灵性(天才2.·《湖上杂诗》·四大奇书:传奇的四大声腔汤显祖临川四梦

生死不渝的爱情主题,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牡丹亭·)这就揭发了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体现了晚明的个性解放思潮。杜丽娘是一种青春已经觉醒了的女性叛逆者形象,戏剧歌颂了为追求爱情自由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戏剧激情盎然,含有鲜

(一)紧接着安史乱起,马嵬坡兵变,杨贵妃惨死,李、杨的爱情转化为悲剧,而作为信物的金钗钿盒成为随葬品;

(二)(三)(四)①一部小说分为若干单元,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标目有单句与偶句两种,用②篇首:普通为诗词,每个单元的开头。普通用“话说”“且说”等套话作为④结尾:每一单元的结尾在故事的紧要处打住: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一)明君贤臣抱负(二)“拥刘反曹”倾向(三)史册上的宋江资料(史料以“人”“事”分开为中心的情节构造模式。它属于“线性的构造”,(71(71)以事为中心,准时间先后次序展开叙述。嘉靖本:(演义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240

240120

⑴幻与极真。极幻--神话世界、浪漫主义色彩、艺术真实;极真—现实影子、⑶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西游记》大批人物性格单一,好人一切都好,⑷默挖苦与诙谐幽默的风格。《西游记》虽不是挖苦小说,却“以戏言寓诸幻100758841主题(神话世界,彼岸世界;最高层面12(现实世界,此岸世界;基础层面家族的败落——惋惜与留恋(挽歌(抱负世界,诗意世界;中心部位

二、家族没落的悲剧(贾王史薛(一1、性别的变形解决与美人香草意象:屈原——曹植——白居易——苏轼——辛弃疾2(20(题材的转变(变奇为常、从神到人、“寄意于时俗审美趣味(立意)的转变(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

介绍:1656(一)(三)··期待效应(反差)·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消解崇高、庄重)·《儒林外史》伟大之处23愚昧无知、精神麻木、迂腐可怜者,周进、范进(八股举业的实践者)精神堕落、道德败坏、廉耻丧尽、无恶不作者(贪官、乡绅、儒生王玉辉:礼教的受害者,激励女儿殉夫)三 诗歌鉴常州词派(张惠言特点:

自己的人生感概,情调凄苦悲怨;风格清淡朴素,不事雕琢。体裁以小令为主,近于南唐后主。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意更深沉。这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足体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四 叙述得复社文人普遍的尊敬。然而,这对于那要收买她来拉拢侯方域的阮大铖来说,

1小说在叙事时,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作者因此采用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部戏曲的重要线索,用意深刻。

都是斗智。以赤壁之战为例,8,1,7治集团重重压迫的人物,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对马、阮等权奸进行有力的鞭挞。楼,正是为了她自己所憧憬的一种美满幸福的前景。这样的刻画香君合情合理,

式化倾向,情感的展示激烈而简朴,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是雕塑般的静穆、明快、单纯。具体的概括为单一性、稳定性与和谐性。①同而不同的英雄群体.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②注意到了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宋江——忠与义的矛盾;林冲——从逆来顺③类型化、脸谱化、被丑化的女性形象。108愎自用,或荒淫残暴,对百姓疾苦却熟视无睹,动辄以种种借口迫害无辜之人。吴承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明朝皇帝个人的腐朽生活、荒唐行径与残暴统治给国

《儒林外史》是一部丑史。它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发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管理贪污受贿的卑鄙龌龊行为,抨击辅修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从侧面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可救药的危机。《儒林外史》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把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种种行为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发明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多个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形式。它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动的普通模式,按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