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_第1页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_第2页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_第3页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_第4页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经济法概述1234经济法律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第一章经济法总论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市场主体调控关系市场运行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分配调控关系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二、经济法的形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国际条约或协定。经济法的形式,亦称经济法的渊源。我国经济法有哪些形式?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二、经济法的形式我国经济法制定机关和效力范围。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地位和效力上仅次于宪法。行政法规是指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是有地方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就地方性事务以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就执行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国际条约或协定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或地区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B

证监会通过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属于(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司法解释

C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和调整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具有经济内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国家管理和协调经济过程中形成的意志关系以经济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为购买货物,甲公司的会计张某签发一张汇票交给乙公司的会计李某,该票据关系的主体有(

)。

A.甲公司

B.张某

C.乙公司

D.李某AC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资格和能力。只有具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当事人,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取得方式:法定取得授权取得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范围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及公民国家机关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调关系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义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了满足特定的权利主体的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必须实施或不实施某种经济行为。这是相对权利而存在的,是法律对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限制和约束。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概念客体的类型物、行为、智力成果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根据经济法律规范在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的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或客体的变化。经济法律关系的消灭——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的终止。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条件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事实

甲方向乙方借款10000元,年利息10%。然后甲方用该10000元向丙方购买了200米布料,并花2000元手工费请丁方把这200米布料加工成120套西服准备出售。请问:该案中有哪些经济法律关系?它们的主体、客体、内容各是什么?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经济纠纷——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权益争议。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当事人协商和解、有权机关进行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诉讼一、仲裁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是指经济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依照事先约定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并由其对争议依法作出具有约束力裁决的一种活动。一、仲裁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适用范围根据《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3、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一、仲裁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基本制度协议仲裁制度或裁或审制度一裁终局制度回避制度一、仲裁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经司法行政部门登记成立的受理仲裁申请、组织仲裁、提供仲裁管理服务的民间组织。独立于行政机关。设置: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

----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七至十一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仲裁机构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协议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自愿达成的,将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某仲裁机构仲裁解决的一种书面协议。概念内容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依法成立以后,便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效力对双方当事人的效力约束双方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当事人在争议发生时只能按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不得向法院起诉。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协议仲裁机构的仲裁权来自当事人签订的有效仲裁协议的授权;仲裁协议限定仲裁的范围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1、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2、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定仲裁范围的仲裁协议。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4、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

5、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对此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6、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的除外。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程序申请和受理仲裁受理是指接受仲裁申请的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和要求的申请同意立案,进行仲裁的行为。申请仲裁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他们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根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协议中选定的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行为。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程序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后,并不意味着仲裁程序的开始,只有当事人的仲裁申请经过仲裁机构审查,并由仲裁机构作出立案受理的决定后,仲裁程序才能开始。因此,当事人申请仲裁的行为与仲裁机构立案受理的行为相结合才能引起仲裁程序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的行为是仲裁受理的前提。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程序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条件1、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案例:甲贸易公司与乙商场签订了购销合同,由乙商场代销甲公司的货物,并在合同中约定了如发生争议由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后由于市场原因,双方对合同履行期限和货物价格进行了调整。合同履行期满后,乙商场尚有多笔货款未能收回,故甲公司向乙商场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商场偿还货款。乙商场提出,双方存在仲裁协议,不应当由法院审理此案。甲公司称签订有仲裁条款的合同已经变更了,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问题:(1)本案中,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2)如果乙商场在法院第一次开庭后提出双方有仲裁条款,法院是否还应继续审理?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程序仲裁庭的组成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程序1、仲裁员回避的法定情形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2、回避的形式(1)自行回避

仲裁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的自行回避,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2)申请回避

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并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当事人的回避申请,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均可。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程序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程序开庭和裁决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仲裁不公开进行,双方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际秘密的情形下,即使当事人协议公开,仲裁不得公开。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撤回仲裁申请。仲裁庭在作出仲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或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其效力体现在:

1、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裁决的事项再行申请仲裁,也不得就此提起诉讼;2、仲裁机构不得随意变更已生效的仲裁裁决;3、其他任何机关、个人均不得变更仲裁裁决;

4、仲裁裁决具有执行力。仲裁程序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裁决的作出方式1、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2、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仲裁程序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申请撤销裁决与执行仲裁裁决的撤销撤销的理由1、没有仲裁协议2、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

裁委员会无权仲裁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

4、仲裁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7、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申请撤销裁决与执行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仲裁裁决的执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被申请人住所所在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依法撤销情况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A、申请人B、被申请人C、仲裁委员会D、仲裁协会C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这项规定所体现的仲裁制度是()。A、仲裁协议制度B、或裁或审制度C、一裁终局制D、回避制度C

仲裁裁决书自()起发生法律效力。A、执行之日B、作出之日C、双方协商的日期D、法院判决B

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可以申请仲裁解决的是()。A、甲与其任职单位的劳动合同争议B、甲、乙两人的继承遗产纠纷C、甲企业与银行签订的流动资金贷款合同纠纷D、甲某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C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供电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未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后甲公司违约,乙公司向某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仲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面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乙公司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B、乙公司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C、乙公司不能申请仲裁D、以上都不对C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仲裁委员会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B、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C、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D、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但仲裁委员会之间有隶属关系B二、行政复议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概念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适用范围不服行政处罚的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不服变更中止撤销许可证、执照、资格证书决定的不服确认土地等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决定的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的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或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的申请行政许可,未依法办理的申请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教育权,未依法履行的申请抚恤金、社保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未依法发放的认为行政机关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合法权益的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2、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3、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不服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监督途径提出处理的要求。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程序行政复议的申请行政相对人应当在知道相应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规定多于60日的除外。申请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的。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程序行政复议的机关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既可以向工作部门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2、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机关4、对国务院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5、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机关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在5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对于不符合申请复议条件的,依法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对于复议申请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但不属该机关管辖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提出。申请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决定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分别作出不同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决定维持2、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3、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①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②适用依据错误的;③违反法定程序的;④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⑤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被申请人不提出书面答复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的决定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到即发生法律效力。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逾期不起诉并且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有权请求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三、诉讼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概念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审理和解决纠纷的活动。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基本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不同的审判程序中,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有所不同。具体如下:(1)第一审普通程序合议庭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2)第二审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制度——指由三名审判员组成审判组织,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合议庭的组成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回避制度——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厉害关系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关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不得参与案件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回避的人员范围: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适用回避的情形: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法院院长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回避的程序: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根据法律规定,公开审判也有例外,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包括党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军队的秘密;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的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两审终审制度——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后即终结的制度。一个民事案件经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后,当事人如果不服,有权依法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第二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诉讼管辖诉讼管辖地域管辖专属管辖级别管辖基层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中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最高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高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一般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法院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一般合同纠纷诉讼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保险合同纠纷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票据纠纷诉讼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运输合同纠纷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纠纷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专属管辖的案件主要有三类不动产纠纷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港口作业纠纷诉讼由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继承纠纷诉讼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第三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诉讼时效权利人不在法定期间内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诉讼时效的中止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延长诉讼时效概念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2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的类别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1年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A.1990年2月8日B.2008年2月8日

C.2008年10月31日D.2009年10月31日B1988年2月8日夜,赵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从背后击伤。经过长时间的访查,赵某于2007年10月31日掌握确凿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钱某。赵某要求钱某赔偿的诉讼时效届满日应为()。2009年1月1日,甲向乙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并且未作任何的声明。乙于2009年4月1日得知,但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09年9月20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A、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1日B、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10日C、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4月20日D、2009年4月1日至2011年4月20日B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以前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阻碍诉讼时效进行的事由消失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1.不可抗力。地震、洪水和战争等。

2.其他障碍。此处的其他障碍包括:(1)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2)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3)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4)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2011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11年8月,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11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5日

B.自2011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25日

C.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5日

D.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25日A2011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11年8月5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4个月。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11年5月5日至2012年6月5日

B.自2011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25日

C.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5日

D.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25日A2011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11年8月5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1年。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2月5日

B.自2011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25日

C.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5日

D.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25日A2011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2011年8月5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年。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11年5月5日至2031年5月5日

B.自2011年5月5日至2012年5月25日

C.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5日

D.自2011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25日A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1、权利人提起诉讼2、当事人一方向义务人提出请求履行义务的要求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的事由有:甲公司与乙银行订立一份借款合同,甲公司到期未还本付息。乙银行于还本付息期届满后1年零6个月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偿还本金、支付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乙银行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A、中止B、中断C、延长D、暂停计算BABD甲向乙借款1万元,借款到期后甲分文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