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因素对我国登革热流行的影响_第1页
天气因素对我国登革热流行的影响_第2页
天气因素对我国登革热流行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气因素对我国登革热流行的影响

登革热流行的其他地区烧灼热和烧灼热是昆虫传播非常重要的疾病之一。临床特点是发病很快、高烧、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极度疲劳。一些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病毒分4个型,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病毒,可能出现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近年来,有超过25亿人口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区域,每年的发病率为1/1000~1/100。在过去25年中,登革热的流行区域逐步扩大,在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地区、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流行。目前针对该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措施主要为病例的监测和媒介的有效控制。影响登革热流行的因素取决于影响媒介生存和发育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病毒在蚊虫体内发育时间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天气因素,如温度和降水的季节性变化等。降水的增加可以使蚊虫孳生地增加。一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环流模型表明微小的气温上升可能大大提升登革热的流行风险。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增强登革热的感染率并扩大流行范围。我国有记录的首次登革热暴发发生在1945年(武汉),此后30年中一直没有登革热的流行。1978年广东佛山暴发登革热。以后的1980年代中,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经常暴发登革热。表1给出了1990年以后我国登革热的主要疫情暴发情况(>10个本地病例)。由表1可见,1990年代末,登革热流行范围扩大到福建,2000年以后又扩大到浙江;这期间1995年广东暴发登革热;1999年福州暴发登革热;2002年广州又出现登革热疫情,随后的2004年,浙江宁波和福建福州都暴发登革热;2006年广东出现登革热暴发流行。虽然每年有超过10个省份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报告,但只有华东和华南的沿海地区有本地流行发生,在内地同纬度地区则没有疫情出现,说明在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具有一些特殊的条件,适合登革热的流行。虽然登革热在中国重新出现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气候变化的趋势和逐年增加的输入病例无疑是部分原因。本文分析了不同登革热疫情数据与气象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我国登革热气象风险地图。1数据和方法1.1数据显示了登格热疫情的发生2004年以前的登革热病例数来自文献[12-15],2004年及以后的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要传染病疫情报告网。1.2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广州、福州和宁波3个城市的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分析中使用的月地面天气图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图集中下载,这些地面天气图的数据是1971—2000年数据的均值。1.3基于交叉相关分析的登革热风险地图使用交叉相关分析天气因素和3个城市登革热发病率的时间关系。用逐日的天气数据计算周平均值。2002和2006年广州的登革热病例数、2004年福州和宁波的登革热病例数转换成周病例数后用于分析。以往的研究表明,天气因素一般在随后的4个月中发生作用,因此本文交叉相关分析中最大的延迟时间数设定为16周。交叉相关分析在SPSS15.0中完成。根据交叉相关分析的关于气象因素与登革热发病时间关系的结果,绘制基于气象因素的我国登革热风险地图。选择月降水、月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气温的地面图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根据地面图的等值线,分别选出月降水大于150mm、月平均相对湿度高于80%、月平均气温高于25℃的地区,以确保2004年以前登革热疫区都包括在这些范围之内。用Arcgis9.0对这些地图进行叠加,获得同时满足上述3个天气条件的登革热高风险地区。2我国登革热流行的主要气象条件广州、福州和宁波疫情与天气因素的交叉相关分析显示,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间都与登革热的暴发呈正相关,其影响一般延迟3~10周(表2)。其中,福州和宁波2004年的气温因素都有7~9周的延迟效应,湿度都有3周的延迟效应,但降水和日照时间的延迟效应则不一致。广州2002和2006年的天气因素呈不一致的延迟效应:2002年的气温因素都延迟10周左右起作用,湿度的效应则延迟8周;但2006年的气温因素的效应则延迟6~8周,湿度没有显示相关性。综合不同地点的结果,天气因素一般都有6~8周的延迟效应。由于各地登革热流行的高峰都在9月下旬出现,所以8月的天气因素被用于分析可导致疫情暴发的适宜天气条件。图1的阴影部分显示了我国适于登革热流行的两个主要气象高风险区域。首先是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是过去20年间登革热经常暴发流行的地区。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北部、浙江、上海、江苏和山东南部;自2000年前后开始,登革热在该区域的南部也常有发生。图1同时显示了1990—2009年我国主要登革热疫情的分布,其中1990—2006年的疫情以红点表示,2007—2009年的疫情以绿点表示。可以发现这些疫点基本在阴影部分显示的高风险区域内。3我国广东登革热传播的发展历程中国的登革热主要呈散在性暴发,还没有出现反复的本地流行。季节性的暴发主要发生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广州及邻近地区,小型的暴发一般在8—10月出现,大的疫情则可以从6月一直延续到12月。而福建和浙江的登革热主要在8月底开始,到10月初结束。根据20世纪的全球气候记录,在1940—1970年代晚期是一个降温阶段,而后气温开始上升。我国广东的气温变化总趋势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自1980年代后期升温趋势尤其明显。这说明1980年代登革热在中国的重新出现可能和气温增加有关。同时自1980年代开始的经济加速增长导致了更多的国际旅游,尤其是去东南亚地区的,也可导致更多的输入病例。2004年在浙江宁波的登革热暴发就是一次输入性病例导致的本地流行。根据8月地面天气图获得的登革热风险图和Hales等根据空气湿度分析的结果有相似之处。图1包括了上海、江苏和山东的部分地区,但这些地区现在并没有登革热流行的记录。这样的结果提示,包括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