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气在传统歌唱中的运用
根据现有经典,中国古代声乐理论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综合性文史类书籍中的有关论述,主要是由一些零散的、段落式的记载,如《韩非子》、《列子》、《礼记》及《乐府杂录》等文献中的记载,其中有关歌唱技巧的论述,既有经验性的描述,也有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其二是关于声乐演唱理论的专著,例如《唱论》、《乐府传声》等,这方面的书籍不仅数量很多,其内容也很丰富。笔者经过对有关文献的梳理和了解,对其中有关论述“气”的文字加以研究,发现我国古人在看待“气”这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时,所给予的重视是相当大的。由于对这一问题作全面的梳理不是本文能承担的,所以下面结合部分的文献研究,仅从三个方面对古代唱论中“气”的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1.呼吸与声音的关系在古代唱论中,对于气与声的关系,一般认为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气是声的最为基础的所在。正如清人徐大椿在《乐府传声》“声各有形”一节中强调的,“凡物有气必有形,惟声无形。然声亦必有气以出之,故声亦有声之形”。这是以“气以出之”作为“声”(发声)的物理基础。并且,也是由此出发,才去探讨何为“声之形”等一系列声乐表现的问题。清王德晖、徐沅徵共著《顾误录》提出“养气”说,其中讲“度曲得四声之是,……而其要领,在于养气。”并且引用谭子《化书》中的话,讲“气由声也,声由气也。气动则声发,声发则气振。”这里是讲了气与声的辩证关系。古代乐论中,还有主张气息在呼吸与声音的互动关系上应该处于主导地位的说法,这在陈彦衡所著《说谭》中就有明确的阐述。《说谭》中提出“气者,音之帅也。”以气为发声的统帅,是突出地强调了气对于声而言,具有基础的地位。而且,他还针对歌唱中因为呼吸而出现的声音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讲到“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这一论点,可以视为对其所主张的“气者,音之帅也”观点的补充。的确,用今人的眼光来看,歌唱技巧的形成,确实依赖于呼吸的正确使用,只有在声乐训练和演唱中坚持气的主导地位,才有可能获得“音似波、气如澜,波澜起伏,滚滚而至”的艺术效果。2.呼吸、油田气的控制古代关于气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对歌唱呼吸方法的认识。众所周知,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相比,有其特殊性。关于如何调理歌唱中的气息,唐代段安节在其《乐府杂录》中谈到:“故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吼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在这一段话里,作者讲出了歌唱用气如何控制的方式。其中讲的“先调其气”,是指的歌唱前对呼吸状态的调整。按照今人的理解,既然是要用气,必要“自然深入地吸气”,作歌唱前的准备动作。其后所讲的“氤氲自脐间出”,就是在前面的准备状态下达到的,其中主要讲的是对呼气的控制。就今人的理解来说,当气息被吸入之后,要在腹肌的有力控制下有节制地、稳劲地呼出,于是,肚脐一带的部位就成为了呼吸的支点。换句话说,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腹肌对呼吸进行控制。与此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时的用气,还要与咬字、归韵这类“噫其词”的行为相结合。所以,在古代乐论中,有些时候虽然是讲“五音”、“四呼”,讲如何咬字吐音,但是,这些论述也经常与呼吸、用气相关。所谓“抗坠之音”,可以认为包括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高音和低音,一是指在歌唱发声过程中身体内部的力量对抗。我们的理解可以将这些认识建立在对歌唱深入的吸气上,去认识“抗坠之音”的效用。我们在进行类似的声乐练习时,可以发现喉头自然下降、鼻咽等共鸣腔体自上而下自然打开,形成垂直的共鸣管道时,这时的呼吸,既可以形成力量对抗,又可以保证喉头位置的基本稳定和共鸣腔体的打开。所以,“抗坠之音”的获得,是与声乐的发声方式密切相关的。就象《乐府杂录》中讲的,如果获得这种发声技能,何愁发不出“遏云响谷”这类美妙的声音?唐人有关“抗坠之音”的论述,在其后的乐论中,不仅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更有进一步的发扬。并且,“抗坠之音”之间的概念,也被今人依然运用的“丹田气”概念取代了。所谓“丹田气”,从字面上讲,指源自“丹田”的“气”。这个词从声乐理论上讲,最早见于魏良辅的《曲律》。《曲律》中曾讲到,“择具最难,声色岂能兼备?但得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这时,“发于丹田者”,成为具有好的歌唱声音的必要条件。并且,随着歌唱实践的逐渐丰富,“歌唱能用丹田气,声音洪亮力不疲”的道理,也慢慢成为一条公认的法则,被一代一代的歌唱者继承下去。就丹田的位置而言,这“丹田”乃是位于人体肚脐以下的气海穴(肚脐以下1寸5厘)和关元穴(肚脐以下3寸)之间。前面所说的“氤氲自脐间出”和“发于丹田”,在本质上都是把丹田作为具体的气息支点在加以论述,以便于学歌者能够从直观体验上给予掌握。实际上,在歌唱中,“丹田气”主要表现为气沉丹田的呼吸控制方法,并且还能够将气息支点、声音支点(基音)、共鸣支点的三点一线贯通起来。所以,我以为,对古代唱论中所谓“丹田气”的认识,还应根据古代唱论中相关的各种论述,并且结合今人的歌唱实践,从歌唱发声的整体上去认识。3.演唱中的呼吸技巧古代唱论中对歌唱中如何用“气”的论述及理论和方法多种多样。在许多时候,用气不仅涉及到方式、技巧,并且还涉及到情感的表达诸方面。这些问题在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的有关阐释,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气息是声音的动力。在歌唱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换气的方法,以不断补充气息,以使歌唱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一点在古代文献中,都是被强调的。例如,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其文字虽然简短,但列出有三种换气方法:“偷气、换气、取气”。《唱论》中谈论用气的方法,则列举了两种:“歇气”和“就气”。前者要求在歌唱中,为了保证情感和语气的连续性,采用“声断气不断”、“声断意不断”的手法,以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而后者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在歌唱中对某字或某音先稍加控制,作轻声,再加大气息,把音量缓缓放大。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是结合高音和低音的演唱来谈如何用气,其所述富有实践经验,也颇有见地。他说:“如此字要高唱,不必用力仅呼,惟将此字做狭,做细,做锐,做深,则音自高矣……凡遇当高揭之字,照上法将气提起透出……则听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全不费力。”在这里,作者认为唱高音不需要一味用力喊叫,只要先从“狭、细、锐”三个字上找准声音形象,把“字”给“做深”了,也就是用丹田气保持住呼吸的低位控制和共鸣管道,就可以发出轻松、明亮、集中的高音了。所以,徐大椿说道:“能知唱高音之法,则下等之喉亦可进入中等,中等可进入上等了。”《乐府传声》中还说到,“低腔则与高字反对,声虽不必响亮,而字面更需沈著……故低腔宜重,宜缓,宜沉,宜顿;与轻腔绝不相同。”在这里,徐大椿对低音区音色的要求是“重、缓”,即必须保持浑厚、结实。而呼吸的感觉则要求“沉、顿”,保持腹肌的有力控制,不能放松呼吸的支持。针对唱低音时出现的毛病,徐大椿还指出:“今之唱低腔者,反以为偷力之地,随口念过,遂使神情欢送,语气不续。”值得后人学习。在《宝山集·六册》这本书中也曾谈到歌唱理论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论点,就是认为歌唱中所有的声音技巧都是以表达情感作为其最终目的的。而且,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人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反应是互不相同的,呼吸也不例外。因此,在歌唱中,需要有不同的呼吸状态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在这本著作中,作者提出“喜”、“声欢”、“降怒”、“声悲”、“忧”、“惊”、“酒”、“狂”、“横憋”九种用气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仅与歌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与表演相关。这九种用气方法的含义分别为:所谓“喜”,指“一派正气,气放得正,用得稳”,也就是要求情绪愉快,吸气要深入,呼气要平稳,气息控制自如,通畅,积极;所谓“声欢”之“欢”,是要求“气要充满前胸”,这样发出来的声音自然明亮集中,给人以欢声笑语之感;所谓“怒”,指的是“气在胸中致圆圈,越怒气转得越紧”,说的是吸气之后,感觉上要把气息控制在胸部一带转动,使人觉得呼气受阻,不畅快;所谓“声悲”之“悲”,指的是当需要“用喘气,悲痛已极,眼泪欲落之时,可用‘贴气’把泪收住”,其中的要点在于呼吸要急促,给人以悲痛难以抑制的感觉;所谓“忧”,指的是“用咂气”,意即在呼气时,气息粗重,以表现忧心忡忡,无法排解的神态;所谓“惊”,指的是歌唱表现时“用沉气。惊讶时气沉于胸,大惊则气沉于腹”,其中的“沉气”,指的是快速度且突然的吸气,大抵与人受惊时的自然的生理反应相近,只不过惊讶时的吸气稍微浅些,“气沉于胸”,在大惊时吸气则深,需要“气沉于腹”;所谓“酒”,指的是“用喷气,把气从胸中喷出来”,要点是呼气缺乏控制,吐得极快;所谓的“狂”,指的是“要上下抽气”,指的是在呼与吸的过程中,强调其动作的明显性,有一种妄自尊大、狂妄的形象;所谓“横憋”,是一种气充积于胸而不发的状态,也是与表演相关的一种状态。这里讲的用气,已经将歌唱与戏剧表演结合在一起,将发声与人物神态、精神面貌的展示综合在一起。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声乐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珠宝鉴定师面临的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税务师考试核心难点试题及答案
- 战机创意美术课件
- 2025豪华公寓租赁合同
-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物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掌上华医(医院版)自测三基三严考试题及答案
-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应用中子物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传媒学院《设计基础(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恩施州三校联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工程传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产业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灭火设备:防护式呼吸装置
- 《幼儿园混龄民间游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 《脊柱肿瘤》课件
- 礼仪部计划书
- H酒店品牌管理策略研究
- 物业费用测算表
- S7-200-SMART-PLC-应用教程电课件
- 无人机地形匹配导航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5THE-VIRTUAL-CHOIR精美课件
- 一身边的“雷锋”(课件)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